关于学习高原反应的假说
学习的高原现象,开始只是在技能类学习中提出。指的是技能类能力经过开始的飞速发展期后,变得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瓶颈期。很多人在这个期间很恐慌,认为自己穷其一生就只能达到这个高度了,从而天赋论变理所当然。
在网上也看了一些关于学习高原现象的原因,大多数是从心理及身体疲劳、兴趣的丧失等因素解释,觉得不太通顺,因为即便你休息一段时间,你的体力,兴趣恢复了,你的能力依然在一个层面徘徊不前,这怎么解释?所以我猜想有更深层的原因存在:脑的学习机制决定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开始对一个系统学习时,需要从两个方面下手:
1 观察记忆系统本身的一些现象、规律。
2 对干涉或者对说系统操作的方法的学习。
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格物致知”,二者必须联系起来,同时协作进行,才能产生对系统深刻本质的理解,才能对系统构建出多维立体的认知模型。
只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观察系统,发现的很少,并且没有意义。因为你没法干涉系统的运行。所以伟大的王阳明格竹子,格了七天,硬生生把自己格出血,也没有格出道理来。
而对于系统操作的学习,又有两种:
1 试错的学习
2 观察模仿学习
只用第一类学习,积累的经验多,但是代价效率太低。只用第二类学习可以在人群中能到达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如果你在顶峰,就很难在取得突破性的进步。第二种学习就是其实就是文化的传承。中国人很喜欢第二类的观察模仿学习法,形成这种学习习惯后,造成了现在中国很难出现大师和创新的东西。所以两者也需要联系并协同进行。
高原现象可能就是因为第二种操作类学习出了问题。开始时,因为随便你怎么模仿一些行为,即使不精准,也会产生出一些效果。在我们看来就是取得了飞速进步,由能力提升带来的喜悦,又会使自己肯定这种行为,即使这种行为不够精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模仿的行为越来越少,而出现的新效果也越来越少,能力的进步就出现了高原现象。这时注意力就应该引到反思自己已经学会的这些操作上来,也就是细节上来。这个过程非常难,因为很多行为已经固化,并且镶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是自动化的运行。你自己是很难察觉到,更别提改变。只能一点点的审视细节,一点一点的修正行为。当你成功了,你便进入了大师的行列。所以有一个好师傅领进门,使开始模仿的基本行为就是精准的,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学者少走很多弯路,直达大师的境界。
在网上也看了一些关于学习高原现象的原因,大多数是从心理及身体疲劳、兴趣的丧失等因素解释,觉得不太通顺,因为即便你休息一段时间,你的体力,兴趣恢复了,你的能力依然在一个层面徘徊不前,这怎么解释?所以我猜想有更深层的原因存在:脑的学习机制决定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开始对一个系统学习时,需要从两个方面下手:
1 观察记忆系统本身的一些现象、规律。
2 对干涉或者对说系统操作的方法的学习。
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格物致知”,二者必须联系起来,同时协作进行,才能产生对系统深刻本质的理解,才能对系统构建出多维立体的认知模型。
只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观察系统,发现的很少,并且没有意义。因为你没法干涉系统的运行。所以伟大的王阳明格竹子,格了七天,硬生生把自己格出血,也没有格出道理来。
而对于系统操作的学习,又有两种:
1 试错的学习
2 观察模仿学习
只用第一类学习,积累的经验多,但是代价效率太低。只用第二类学习可以在人群中能到达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如果你在顶峰,就很难在取得突破性的进步。第二种学习就是其实就是文化的传承。中国人很喜欢第二类的观察模仿学习法,形成这种学习习惯后,造成了现在中国很难出现大师和创新的东西。所以两者也需要联系并协同进行。
高原现象可能就是因为第二种操作类学习出了问题。开始时,因为随便你怎么模仿一些行为,即使不精准,也会产生出一些效果。在我们看来就是取得了飞速进步,由能力提升带来的喜悦,又会使自己肯定这种行为,即使这种行为不够精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模仿的行为越来越少,而出现的新效果也越来越少,能力的进步就出现了高原现象。这时注意力就应该引到反思自己已经学会的这些操作上来,也就是细节上来。这个过程非常难,因为很多行为已经固化,并且镶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是自动化的运行。你自己是很难察觉到,更别提改变。只能一点点的审视细节,一点一点的修正行为。当你成功了,你便进入了大师的行列。所以有一个好师傅领进门,使开始模仿的基本行为就是精准的,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学者少走很多弯路,直达大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