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陪我度过青春岁月的《开卷八分钟》
说得似乎有些矫情,但《开卷八分钟》确实对我非常重要,在我还没有掌握独自挑选好书的眼光和技巧时,它曾带给我许多关于书的线索。正是因为梁文道的推荐,我才看了骆以军的《西夏旅馆》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然后爱不释手,是他积极推荐马来华人作家的作品我才知道中文另有一脉,也是随着他出入各种阅读领域我才知道书的世界有多宽而自己有多窄。对我来说《开卷八分钟》不仅是我获取书籍信息的渠道,也是激励自己多读书并进行分享的榜样。
我第一次看《开卷八分钟》是在2008年,当时刚上大学,除了青春期的躁动外,一无所知,也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那年夏天,我去广州过暑假,中午看电视发现了凤凰卫视,继而发现了《锵锵三人行》和《开卷八分钟》,这两档节目不仅是凤凰卫视的奇葩,也是整个中国电视史上的奇葩。一个痞一个正,却都独树一格,看遍全国大小电视台,清谈节目做得像《锵锵》这样长久且有意思的没有第二个,读书节目做得像《开卷》这般有个性这么实在的也只此一家。
话说《开卷八分钟》一开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还不是谈书,而是梁文道的开场和结尾,他不像一般节目跟你打招呼,说一声可有可无的“观众朋友大家好”,而是直接进入主题,八分钟讲完,也不说再见,直接走人,而且走的气势汹汹。这一套动作干净利落,光是形式,已经好看,而内容更佳。
现在说“自媒体”说得火热,《开卷分钟》其实就是自媒体,选书,全是梁文道自己读过的,也没有节目文案照着念,全是他自个的感受,说出来,录成节目,可不就和现在的自媒体如出一辙么,只是他在电视上播而已。如今节目停了,倒也真可以在网上重生。
回到内容,因为是个人表达,所以节目质量和主持人直接挂钩,节目质量的好坏,看看他所推荐的书,便可知道。而梁文道的视野极广,不偏食,散文、小说、历史、科学、哲学,什么书都看,只要是好书,便可推荐,一切以个人兴趣为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开卷八分钟》收视率的问题,一本在内地没有出版的英文著作,会有几个观众感兴趣呢?但节目照录,该怎么讲怎么讲,不迎合观众,这一点,做电视很难得。我现在饶是更新这么一个公共账号,也时常要面对这一问题,而《开卷八分钟》和梁文道,给我开了一个好头。
对我自己而言,看这个节目,有几个实实在在的帮助。第一,学会了用塑料小书签做笔记;第二,学会了从自己出发去谈书,不搞空头理论;第三,看着他每周至少五本书的节奏,对自己是个大大的激励。
虽然梁文道被称作知道分子,但对于一个读书节目来说,远远足够了,他自己也说过不当学者,只是个电视人,做的是传播,而不是研究。这也是我的想法,读书是因为乐趣,因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其他都是副产品,能够输出总结顺便分享给他人,继而让他人遇见好书,便是副产品的价值。
现在《开卷八分钟》没了,但我所建立起的阅读习惯还在,并且还慢慢做了一个读书类的公众号,这便是这个节目所带来的一个微弱的影响吧,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这个节目变得更好。当然,我也希望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不止读书变得更好。不管能走多久,走多长,曾经相遇,相伴,便值得怀念,珍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不止读书,读书不止。
我第一次看《开卷八分钟》是在2008年,当时刚上大学,除了青春期的躁动外,一无所知,也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那年夏天,我去广州过暑假,中午看电视发现了凤凰卫视,继而发现了《锵锵三人行》和《开卷八分钟》,这两档节目不仅是凤凰卫视的奇葩,也是整个中国电视史上的奇葩。一个痞一个正,却都独树一格,看遍全国大小电视台,清谈节目做得像《锵锵》这样长久且有意思的没有第二个,读书节目做得像《开卷》这般有个性这么实在的也只此一家。
话说《开卷八分钟》一开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还不是谈书,而是梁文道的开场和结尾,他不像一般节目跟你打招呼,说一声可有可无的“观众朋友大家好”,而是直接进入主题,八分钟讲完,也不说再见,直接走人,而且走的气势汹汹。这一套动作干净利落,光是形式,已经好看,而内容更佳。
现在说“自媒体”说得火热,《开卷分钟》其实就是自媒体,选书,全是梁文道自己读过的,也没有节目文案照着念,全是他自个的感受,说出来,录成节目,可不就和现在的自媒体如出一辙么,只是他在电视上播而已。如今节目停了,倒也真可以在网上重生。
回到内容,因为是个人表达,所以节目质量和主持人直接挂钩,节目质量的好坏,看看他所推荐的书,便可知道。而梁文道的视野极广,不偏食,散文、小说、历史、科学、哲学,什么书都看,只要是好书,便可推荐,一切以个人兴趣为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开卷八分钟》收视率的问题,一本在内地没有出版的英文著作,会有几个观众感兴趣呢?但节目照录,该怎么讲怎么讲,不迎合观众,这一点,做电视很难得。我现在饶是更新这么一个公共账号,也时常要面对这一问题,而《开卷八分钟》和梁文道,给我开了一个好头。
对我自己而言,看这个节目,有几个实实在在的帮助。第一,学会了用塑料小书签做笔记;第二,学会了从自己出发去谈书,不搞空头理论;第三,看着他每周至少五本书的节奏,对自己是个大大的激励。
虽然梁文道被称作知道分子,但对于一个读书节目来说,远远足够了,他自己也说过不当学者,只是个电视人,做的是传播,而不是研究。这也是我的想法,读书是因为乐趣,因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其他都是副产品,能够输出总结顺便分享给他人,继而让他人遇见好书,便是副产品的价值。
现在《开卷八分钟》没了,但我所建立起的阅读习惯还在,并且还慢慢做了一个读书类的公众号,这便是这个节目所带来的一个微弱的影响吧,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这个节目变得更好。当然,我也希望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不止读书变得更好。不管能走多久,走多长,曾经相遇,相伴,便值得怀念,珍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不止读书,读书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