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阳的田间寻觅奇葩神兽
![]() |
陵口石刻 |
建元元年,时为皇位继承人的萧赜拜陵完毕后从陵口沿着运河返回建康,并因近侍张景真而惹得“上大怒”,然而这个时候,恐怕在陵口还没能看到这两头神兽守护着这老萧家的陵区。实际上,现在认为这组石兽的年代甚至晚到梁武帝萧衍修陵之后,侯景之乱后整理陵区时所立,其样式也是后期的形制,只是他们本来位于江南运河与萧梁河的相交处,真正的像一对守卫的样子,后来由于河道的整治,只能退到现在的位置,气势上弱了不少。
齐梁两朝本是族亲,祖居与山东兰陵郡,永嘉南迁时便到了侨郡南兰陵,也就是现在的丹阳一带,一旦掌握了大权,陵区也便安置在丹阳一带,因而现在丹阳的南朝帝王陵墓属于齐梁这一论断总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从陵口沿着萧梁河一路往北到达三城巷地区,这一代就是萧梁的主要陵区,从南到北一字排开,一律的坐西向东。除最南边的一处外,其他三处梁文帝萧顺之建陵、梁武帝萧衍修陵、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现在基本没有什么疑义了,然而这最南边的被定为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的一处却一直被各方所质疑。据曾布川宽所言,这一来在这一片萧梁的陵区渗入齐陵,未免有些奇怪,二来萧鸾是废了他的侄孙子而起的,他的卒年仅在萧赜后五年,但两者得风格差别如此之多,这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人信服。
![]() |
左为“萧鸾陵”,右为萧赜陵 |
南朝帝陵石刻,一般来说分为两种,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翅膀,右边早期石刻,一边单翅,其后伸出几根强健的翎毛,都是依附在躯体上的;而入左边后期石刻,翅膀更像脱离了躯体,除了主要的翅膀外,下面还有一个小翅膀,王南称之为肘鬃,翅膀附近有卷曲的毛发,而原先的翎毛却不见了,更显华丽但少了雄壮的气势。从整体上看,曾布川宽认为前期更像模拟老虎,后期的则带入了狮子的感觉。
另外一个明显的区别,早期的神兽是外侧前肢朝前伸出,后期的神兽是内侧前肢朝前伸出,王南将前者比拟为“拒绝参观”,后者比拟为“有请”,这当然不能当真,但其真实原因恐怕很难知晓了。
![]() |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 |
从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上更可以看出其更类似于虎而非狮子,这个虽然是萧梁的陵,但其样式还是属于早期。萧顺之是萧衍的父亲,又是一个因为儿子而成了皇帝的例子。由于萧衍当皇帝的时间太长,因而建陵在时间上更接近南齐而不是萧衍的修陵了,其风格也就讲得通了。
萧顺之建陵是目前南朝帝陵神道中保存内容最好的,除两尊石兽外,两个神道柱、龟趺也都还在,神道柱上著名的反书也是出自这里,在朱偰的《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一书中说神道柱碑被丹阳文化馆给收去了,现在却还挂在上面,也不知道是原物返还了还是复制品。
![]() |
建陵神道柱 |
![]() |
建陵龟趺 |
据曾布川宽考证,齐梁两朝的帝陵都是以右为尊,老爸萧顺之陵再往北也就是儿子萧衍的修陵,修陵目前仅剩一只神兽,而再往北萧衍的儿子萧纲的庄陵也仅剩一只神兽,但对比这两只又可以发现极为不同,修陵的神兽虽然已经有了肘鬃,但其风格质朴仍似前期,不若萧纲开始的华丽。
![]() |
左为萧衍修陵,右为萧纲庄陵 |
有翼神兽起源与公元前三千年的两河流域,并慢慢东传,这次在国博的丝绸之路展是野恰好有一件相当于战国时期新疆地区的展品中有有翼神兽的形象,至少在那时已经传入了我国境内。
![]() |
青铜翼兽环 新疆新源县出土 |
而到两汉时代,有翼神兽就开始频频出现了,一直到南朝发展成为我国雕塑史上的奇葩。
![]() |
洛阳博物馆藏有翼神兽 |
再回到“萧鸾兴安陵”,这样就很能看出这已经是后期成熟时期的作品了,因而曾布川宽认为此乃梁敬帝萧方智陵也是很有道理的,毕竟此神兽比起萧纲来说风格更为成熟。
顺便再提一点,在三城巷除四处帝陵外,近年来又挖出了一个很小的辟邪,目前安置与天地石刻园中,该辟邪由于实在太小,因而甚为可疑,是否为王陵神道还不一定,不过这次去实地看了看没有被搬走的神道柱,也是很迷你。
![]() |
不知名神道柱 |
相对于梁陵来说,齐陵就分散的多,从三城巷往北到狮子湾,目前被认为是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朱偰认为是坐南朝北,而曾布川宽认为是坐北朝南,因而认为该陵是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而更靠西但目前已经被毁的才是萧承之永安陵。
特别喜欢着翅膀后边的翎毛,甚是威风。
![]() |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 |
从狮子湾再往东到了仙塘湾,此处被认为是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疑义不大,同样是被追认的皇帝,这一处是我认为丹阳最好看的一处。事实上,虽然后期神兽演变的更为华丽漂亮,纹样增多,但却脱离了雄壮威武,气势显然减弱了很多,作为守护神兽少了其应该拥有的,而且造型雕刻更加图案化,装饰性更强,其耐看和引人之处却反而不及前期神兽。
![]() |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 |
继续往东我们的齐陵探访之旅,该处为金王陈南朝失名陵,金王陈为金家、王家和陈家三个村子,实际是在金家村的外面。不得不说,此处的雕刻是最为简陋的,与其说是神兽,更像条虫,因而很多被认为是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陵,毕竟废帝没有多少人在意也就草草了事。但曾布川宽认为废帝应是王陵的形式,该处则为帝陵不符,再加上前面推翻了三城巷的萧鸾陵的结论,此处在萧道生修安陵的左边,认为是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也无不可,在加上明帝后期朝政混乱,死后陵墓潦草也是很有可能的。其在风格上与前任萧赜景安陵也很相近。
![]() |
金王陈南朝失名陵 |
停止往东转而朝南就到了齐武帝萧赜景安陵,这也是比较特殊的案例,因为它在地理上实在太不着调,不符合常规,是武帝在病重临死前重新所定,于是就离群索居,与其他人都合不到一块去。景安陵神兽也比较好玩,现存两尊都在,但一尊风化严重,另一尊虽然也很修长但也不失气势,而且下巴损毁后显得很搞笑,被王南称为“变相怪杰”、天外来客。
![]() |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 |
最后附赠两个王陵形制的神兽,也就是传说中的辟邪,烂石弄南朝失名墓石刻和水经山南朝失名墓
石刻,虽然说实考,但大家一般都把他们认为是萧赜的两个可怜的孙子,被萧鸾废掉的郁林王和海陵王,其中水经山还好一些,烂石弄就差一些,其中一尊还已粉身碎骨。
![]() |
烂石弄南朝失名墓 |
![]() |
水经山南朝失名墓 |
本来这次还寻访了江宁的几个南朝石刻,不过由于我写烦了,再加上也不是齐梁两朝的,如果有干劲就放在南京周边南朝石刻一块写写吧,就此结束,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