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项目总结
2014年的客服项目是自己带的第一个项目,过程说起来可以说顺利,因为得到了很多很多人的帮助,也通过项目学习到了很多的新知识新理论,最后项目的结题也比较顺当,还有一点小惊喜,因为其中一个子项目的设计方案项目多次内部沟通,不管是和产品开发方也好,还是和需求方也好,部门内部也好,都没有人care我辛辛苦苦做的方案,结果在结题的时候,方案却被意外表扬了,说比现在开发的方案要好多了,天哪,当时我的小宇宙啊,一下子就炸开了,有种寻找到伯乐和知音的赶脚了有木有,虽然我也明白设计这个东西在现在的电信体制内还没有什么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体验的一大部分是设计,但是我仍然坚信它的未来。(扯远了)
同时项目其实也可以用不顺利和跌跌撞撞来形容。首先就是立项的过程来来回回很多次,光项目评审会就上了两次,我也记不清到底写了多少封邮件给领导,开过多少次项目沟通会,正好又赶上今年院里改革新规则,有个项目经费的底线,所以为了多争取一些项目经费不管是部门领导也好,还是我,都可以说是煞费了苦心。中间还出现过项目经费报错的诡异事件,至今没有揭晓真相。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在这个项目中我碰到的种种不顺利,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如果不是这种种问题的出现,我也不会知道以后我在碰到这种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早点多碰到一些挫折其实对于我这个以前整天闷在办公室里不太擅长与他人打交道的人来说是上课的好机会,也能够借此机会多认识一些人,多锻炼一下站在别人角度沟通事情。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帮我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是通往成熟职场人的必经之路。算算工作也已经是进入第五个年头,以前自己的工作思路就是如何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再历练得更高一些,如何再把项目内的事情做的更漂亮一些。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定位的问题,如果始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小小兵,那么要思考的确实就是这些问题。但是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看是非常不利的。在工作中要有宽阔远见的眼光,除了自己的专业和本分之外,也需要适时地展示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项目的沟通协调能力,项目的推动能力,资源的调动能力等等。这样才能从一个小兵慢慢地向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成长。而且其实在电信工作,尤其我现在做的用户体验这样一个比较新兴的领域,专业上的建树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忘了在国企的背景下,其实做事做人也非常重要。如果不打算一辈子只是在一个职位上浑浑噩噩熬下去的话,而公司又没有向其他公司一样的比较清晰透明的专业晋升道路的话,那综合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我想这是2014年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在这方面做的比今年更好。
下面想要说一说项目中关于专业上的一些收获。其实今天会写这篇总结,也是昨天在看了网上的阿里大牛的博客才有感而发的,昨天说实在是羞愧的一天,因为发现比你牛的多的人依然保持着那么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良好的求知习惯,而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好像又什么都不是了,读的书也没有人家多,工作也没有人家那么紧张,还比较懒,年初的时候计划的好好的网站也被搁置了,还有豆瓣上只写了一篇读后感就又任由它长草了....总之就是羞愧难当。发现很多事情自己真的缺乏长期的耐性。但是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我在求知的欲望方面有什么问题,我今年其实也陆陆续续看了一些书,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几本,比如《身体语言密码》、《设计师要懂心理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设计调研》等等,还看了一些跟专业无关但我个人觉得可以拓宽我的视野,增长我的知识,打通我的任督二脉(不知道打通了没现在)的一些书,比如关于历史的《明朝那些事》(还在看)《圈子圈套》《参与感》等等。但是沉淀比较少,以前要求过自己每看完一本书的时候要适当总结一下,并且思考一下与现在工作的一些结合点。但好像在这方面确实还没有做到。所以接下来要说的这个问题就来了,就是我发现一些比较牛的人除了有自己的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外,其实更多时候是有比较好的工作习惯。比如昨天看的博客,我就发现大牛在工作中就保持着很良好的整理和总结的习惯,还融会贯通到生活中的收纳。反观我自己,在一段时间特别忙的情况下,电脑中的文件夹就是乱七八糟,现在一些很好用的整理工具也没有很好的用起来,比如evernote、花瓣。生活中也是如此,办公室的桌面上也是很乱,家里也收拾的不好(还好意思标榜自己是文艺青年)哎~真是对比一下发现差距咋就这么大咧!所以昨天先特别洗心革面的把自己浏览器的书签栏先整理了,今天开始写总结和计划。发现又啰里啰嗦了一大堆,还没到正题上来。好吧,闲话少扯,回归正题。
项目中的第一个增长的专业技能对我个人来说就是keynote的使用。这也要感谢年初的时候部门新配的Macbook,真是让我体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好处。同时也发现了mac系统的好处,真是后悔没有早一点开始用mac系统,除了没有windows乱七八糟的糟心病毒以外,也不会发现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系统垃圾开始使电脑变慢的烦恼。有时候想想生在这个时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更要感谢像乔布斯这样的伟大的设计大师企业家,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主义,不轻易妥协,我们才能使用上这么好的产品。而使用keynote工具也是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因为其实windows也推出了在mac上的免费office套装,我也已经装了,并且有了这么多年的使用经验,并且一个最大的之前我不愿意转到Keynote的原因是因为周围同事和领导使用的都是ppt,因为要经常传文件,有格式问题的困扰,所以继续使用ppt对于我来说是更加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年初的时候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在讨论用Keynote做产品交互的原型又方便又快速,让我开始对这个软件产生了好奇。又看了一些别人用keynote制作的交互原型效果展示,我发现真的还不错,所以就产生了学习这个新工具的想法。所以自己去买了网上别人推荐的许岑的教学教程,学习下来的感觉就是这个工具真的很好上手,并且自带的一些动画效果真的很赞,用来做一般app或者网站的交互原型完全可以hold住,并且制作的过程又比一些专业软件要简单的多。前面提到的在结题时获得好评的设计方案我觉得有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我最后用keynote制作成动态的交互原型再配上material design发布时的很带感的音乐的功劳。而且使用Keynote制作的展示片子也比用Ppt做的效果要好的多,昨天又发现Keynote中的很多笔触可以画出手绘的效果的图,以后在写片子写思路的时候也可以很好的应用起来,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的工具。
好的工具可以帮助设计方案的实现,而设计方案的展示也是有不少技巧。特别是要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方案,不能直接摆出一副我就是专业的,你得听我的架势。而是要通过循循诱导,其实就跟咨询公司出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道理呗,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就是告诉别人今年的趋势是什么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牛逼的产品就是这么做的。如果你的方案不幸跟大趋势合不上拍,那么只能采用后面一种方法,就是讲道理。道理可以有很多,比如以前在学校里学过的设计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什么黄金分割点、色彩搭配的原理等,这些还稍微显得过于枯燥了些,如果能结合点心理学知识,我发现大部分人是比较乐于接受的。比如说圆形是最让人感觉舒服的形状,卡片的组合方式有利于提高人对信息处理的效率等。所以在展示你的方案之前,先跟对方说说这些点,然后在介绍方案的时候告诉对方你的方案里就有刚刚提到的这些点的考虑,这样对方接受起来更容易些。同时也会显得比较有逻辑性,让对方知道你的方案不是纯感性意识的产物,也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大量的额外工作和功力在里面的。当然说这些都是在你的方案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作品的前提下,如果本身作品就已经很出色,让需求方一看,哇靠,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好啊!那就不用多说,作品本身就是说服力。不过很惭愧,我的方案很多时候还需要依赖于前面一种做法。但这也有利于所谓的设计逻辑能力的提升。
项目中另外的很大的收获是学习了一些数据统计学上的新知识。学习了很多的新概念,比如标准分数,比如层次分析法。这些其实也可以说是属于用户体验度量这个范畴的。同时还总结了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测试的关于满意度的一个用户心里分数常模,这些东西我觉得是通过项目的研究过程我们可以沉淀下来的东西,是真正的干货。如果还有机会,以后一定要自己操作操作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自己掌握计算的方法。
项目中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点滴和片段值得记录下来,比如如何控制项目的进展,如何确定整个项目的研究思路,包括如何汇报等。这些可能是属于专业之外的一些感悟。有机会也要写下来。不过特别感激的是项目组内的其他成员都是非常主动、非常负责的小伙伴,让我不用操心,并且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还有领导的指导,都对我帮助很大。所以其实与其说我带的这个项目,不如说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2014年很圆满的结束了,正好趁着最近的空档整理和回顾一下。也要计划一下近期的学习计划了。该补的也要补起来了。2015继续加油!!!
同时项目其实也可以用不顺利和跌跌撞撞来形容。首先就是立项的过程来来回回很多次,光项目评审会就上了两次,我也记不清到底写了多少封邮件给领导,开过多少次项目沟通会,正好又赶上今年院里改革新规则,有个项目经费的底线,所以为了多争取一些项目经费不管是部门领导也好,还是我,都可以说是煞费了苦心。中间还出现过项目经费报错的诡异事件,至今没有揭晓真相。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在这个项目中我碰到的种种不顺利,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如果不是这种种问题的出现,我也不会知道以后我在碰到这种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早点多碰到一些挫折其实对于我这个以前整天闷在办公室里不太擅长与他人打交道的人来说是上课的好机会,也能够借此机会多认识一些人,多锻炼一下站在别人角度沟通事情。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帮我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是通往成熟职场人的必经之路。算算工作也已经是进入第五个年头,以前自己的工作思路就是如何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再历练得更高一些,如何再把项目内的事情做的更漂亮一些。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定位的问题,如果始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小小兵,那么要思考的确实就是这些问题。但是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看是非常不利的。在工作中要有宽阔远见的眼光,除了自己的专业和本分之外,也需要适时地展示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项目的沟通协调能力,项目的推动能力,资源的调动能力等等。这样才能从一个小兵慢慢地向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成长。而且其实在电信工作,尤其我现在做的用户体验这样一个比较新兴的领域,专业上的建树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忘了在国企的背景下,其实做事做人也非常重要。如果不打算一辈子只是在一个职位上浑浑噩噩熬下去的话,而公司又没有向其他公司一样的比较清晰透明的专业晋升道路的话,那综合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我想这是2014年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在这方面做的比今年更好。
下面想要说一说项目中关于专业上的一些收获。其实今天会写这篇总结,也是昨天在看了网上的阿里大牛的博客才有感而发的,昨天说实在是羞愧的一天,因为发现比你牛的多的人依然保持着那么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良好的求知习惯,而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好像又什么都不是了,读的书也没有人家多,工作也没有人家那么紧张,还比较懒,年初的时候计划的好好的网站也被搁置了,还有豆瓣上只写了一篇读后感就又任由它长草了....总之就是羞愧难当。发现很多事情自己真的缺乏长期的耐性。但是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我在求知的欲望方面有什么问题,我今年其实也陆陆续续看了一些书,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几本,比如《身体语言密码》、《设计师要懂心理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设计调研》等等,还看了一些跟专业无关但我个人觉得可以拓宽我的视野,增长我的知识,打通我的任督二脉(不知道打通了没现在)的一些书,比如关于历史的《明朝那些事》(还在看)《圈子圈套》《参与感》等等。但是沉淀比较少,以前要求过自己每看完一本书的时候要适当总结一下,并且思考一下与现在工作的一些结合点。但好像在这方面确实还没有做到。所以接下来要说的这个问题就来了,就是我发现一些比较牛的人除了有自己的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外,其实更多时候是有比较好的工作习惯。比如昨天看的博客,我就发现大牛在工作中就保持着很良好的整理和总结的习惯,还融会贯通到生活中的收纳。反观我自己,在一段时间特别忙的情况下,电脑中的文件夹就是乱七八糟,现在一些很好用的整理工具也没有很好的用起来,比如evernote、花瓣。生活中也是如此,办公室的桌面上也是很乱,家里也收拾的不好(还好意思标榜自己是文艺青年)哎~真是对比一下发现差距咋就这么大咧!所以昨天先特别洗心革面的把自己浏览器的书签栏先整理了,今天开始写总结和计划。发现又啰里啰嗦了一大堆,还没到正题上来。好吧,闲话少扯,回归正题。
项目中的第一个增长的专业技能对我个人来说就是keynote的使用。这也要感谢年初的时候部门新配的Macbook,真是让我体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好处。同时也发现了mac系统的好处,真是后悔没有早一点开始用mac系统,除了没有windows乱七八糟的糟心病毒以外,也不会发现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系统垃圾开始使电脑变慢的烦恼。有时候想想生在这个时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更要感谢像乔布斯这样的伟大的设计大师企业家,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主义,不轻易妥协,我们才能使用上这么好的产品。而使用keynote工具也是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因为其实windows也推出了在mac上的免费office套装,我也已经装了,并且有了这么多年的使用经验,并且一个最大的之前我不愿意转到Keynote的原因是因为周围同事和领导使用的都是ppt,因为要经常传文件,有格式问题的困扰,所以继续使用ppt对于我来说是更加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年初的时候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在讨论用Keynote做产品交互的原型又方便又快速,让我开始对这个软件产生了好奇。又看了一些别人用keynote制作的交互原型效果展示,我发现真的还不错,所以就产生了学习这个新工具的想法。所以自己去买了网上别人推荐的许岑的教学教程,学习下来的感觉就是这个工具真的很好上手,并且自带的一些动画效果真的很赞,用来做一般app或者网站的交互原型完全可以hold住,并且制作的过程又比一些专业软件要简单的多。前面提到的在结题时获得好评的设计方案我觉得有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我最后用keynote制作成动态的交互原型再配上material design发布时的很带感的音乐的功劳。而且使用Keynote制作的展示片子也比用Ppt做的效果要好的多,昨天又发现Keynote中的很多笔触可以画出手绘的效果的图,以后在写片子写思路的时候也可以很好的应用起来,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的工具。
好的工具可以帮助设计方案的实现,而设计方案的展示也是有不少技巧。特别是要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方案,不能直接摆出一副我就是专业的,你得听我的架势。而是要通过循循诱导,其实就跟咨询公司出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道理呗,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就是告诉别人今年的趋势是什么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牛逼的产品就是这么做的。如果你的方案不幸跟大趋势合不上拍,那么只能采用后面一种方法,就是讲道理。道理可以有很多,比如以前在学校里学过的设计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什么黄金分割点、色彩搭配的原理等,这些还稍微显得过于枯燥了些,如果能结合点心理学知识,我发现大部分人是比较乐于接受的。比如说圆形是最让人感觉舒服的形状,卡片的组合方式有利于提高人对信息处理的效率等。所以在展示你的方案之前,先跟对方说说这些点,然后在介绍方案的时候告诉对方你的方案里就有刚刚提到的这些点的考虑,这样对方接受起来更容易些。同时也会显得比较有逻辑性,让对方知道你的方案不是纯感性意识的产物,也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大量的额外工作和功力在里面的。当然说这些都是在你的方案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作品的前提下,如果本身作品就已经很出色,让需求方一看,哇靠,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好啊!那就不用多说,作品本身就是说服力。不过很惭愧,我的方案很多时候还需要依赖于前面一种做法。但这也有利于所谓的设计逻辑能力的提升。
项目中另外的很大的收获是学习了一些数据统计学上的新知识。学习了很多的新概念,比如标准分数,比如层次分析法。这些其实也可以说是属于用户体验度量这个范畴的。同时还总结了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测试的关于满意度的一个用户心里分数常模,这些东西我觉得是通过项目的研究过程我们可以沉淀下来的东西,是真正的干货。如果还有机会,以后一定要自己操作操作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自己掌握计算的方法。
项目中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点滴和片段值得记录下来,比如如何控制项目的进展,如何确定整个项目的研究思路,包括如何汇报等。这些可能是属于专业之外的一些感悟。有机会也要写下来。不过特别感激的是项目组内的其他成员都是非常主动、非常负责的小伙伴,让我不用操心,并且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还有领导的指导,都对我帮助很大。所以其实与其说我带的这个项目,不如说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2014年很圆满的结束了,正好趁着最近的空档整理和回顾一下。也要计划一下近期的学习计划了。该补的也要补起来了。2015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