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原罪——《三国》
很多人都认为情绪不好,情绪是让人痛苦、犯错的根源,因为问题只是问题,事情只是事情,我们从来无法左右,所以所谓的情绪都是在和自己较劲,无所谓欢乐与纠结。
所以,出现了情绪管理这个词。大家都想将情绪弄得服服帖帖、温温顺顺,一切顺自己的心意。但是,情绪就像自己不服管教、难以说服的孩子,你越跟他费工夫,他越跟你较劲,好吧,不如从了他,让他自己去撒欢吧!这时候你发现,好像他也没什么。
你的能量其实是消耗在和情绪的拉锯战中,情绪,根本没有耗费你的力量。
那如此就由着情绪乱来,让他肆无忌惮吗?这个好像不符合一个成熟人的行为标准吧!
其实,不要给自己下那么多定义,有那么多顾忌。因为你一旦下了定义,有了顾忌,就会觉得此事非如此不可,你的心就会焦虑、恐惧,怕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事实上,人的心承受事情的能力可以说是没有极限的,因为任何事情生压过来,我们都可以承受,都可以转圜,不是吗?
如果我们勇敢一点,对自己坦诚一点,欢笑有时、悲恸有时、发疯有时、自由有时,那一切无可,无不可的顺气自然不是很好吗?
情绪并无可怕之处,不要肆虐即好。
我还是觉得,坦诚于自己,勇敢于外物,不要用道德给自己上枷锁,真心、温暖地对待所有人,就无所谓情绪的原罪了。
三国中,祢衡和孔融的死不都是如此吗?他们加了太多道德和自己所为的圣贤标准在别人身上和自己身上,结果曹操一句“腐儒唇刀舌剑”直白了当地将这两个人戳穿。对啊,他们口中的道德、礼节对于战争似箭的混乱时局,有什么用处,对于安抚百姓有什么用处?
他们的言行认为曹操托名汉臣,实为汉贼,其实真实是怎样的谁又能清楚呢?天下初乱,人人都想站在道德的高度,对对方笔诛口伐,增加舆论的攻击力。
天下安于不安,又怎么能由一两个人决定?曹操、周瑜、诸葛、刘备、皇帝,都不能说谁是天下之主,谁该如何去做,更何况两个书生。并非贬低书生,很多时候,他们自认为圣贤书不会有错,圣贤书可以一言以盖天下。
可是,谁才是圣贤?什么时候是圣贤?为什么圣贤只存在于过去?为什么大家总认为自己的时代没有圣贤?伟大的朝代只在过去?
因为,这些都是圣贤说的。都是圣贤的徒弟借圣贤的口说的。
这两个人,不能够解决当前问题,只能增加百姓心中的矛盾和几个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更加有理由互相攻击。
在加上,世上谁乐意让别人用如此刻薄的语言诋毁,一个人如果能说出刻薄的话,他的内心也一定很哀凉。更何况,为什么一定要用刻薄的话语来攻击一个和自己意见向左的人,不同则不同而已,为什么要让对方来符合自己唯一的心理标准呢?更何况,孔夫子都说了“和而不同”,此二人做到了吗?
读三国的一个最大疑问,“道德,到底是什么东东?”
或许就是道德,吃人于无形,就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应该说是那些迂腐于道德的人害人不浅、利用道德的人遗害万年!
拥有一颗自由而温暖的心,其实很重要。或许,不必太君子。
所以,出现了情绪管理这个词。大家都想将情绪弄得服服帖帖、温温顺顺,一切顺自己的心意。但是,情绪就像自己不服管教、难以说服的孩子,你越跟他费工夫,他越跟你较劲,好吧,不如从了他,让他自己去撒欢吧!这时候你发现,好像他也没什么。
你的能量其实是消耗在和情绪的拉锯战中,情绪,根本没有耗费你的力量。
那如此就由着情绪乱来,让他肆无忌惮吗?这个好像不符合一个成熟人的行为标准吧!
其实,不要给自己下那么多定义,有那么多顾忌。因为你一旦下了定义,有了顾忌,就会觉得此事非如此不可,你的心就会焦虑、恐惧,怕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事实上,人的心承受事情的能力可以说是没有极限的,因为任何事情生压过来,我们都可以承受,都可以转圜,不是吗?
如果我们勇敢一点,对自己坦诚一点,欢笑有时、悲恸有时、发疯有时、自由有时,那一切无可,无不可的顺气自然不是很好吗?
情绪并无可怕之处,不要肆虐即好。
我还是觉得,坦诚于自己,勇敢于外物,不要用道德给自己上枷锁,真心、温暖地对待所有人,就无所谓情绪的原罪了。
三国中,祢衡和孔融的死不都是如此吗?他们加了太多道德和自己所为的圣贤标准在别人身上和自己身上,结果曹操一句“腐儒唇刀舌剑”直白了当地将这两个人戳穿。对啊,他们口中的道德、礼节对于战争似箭的混乱时局,有什么用处,对于安抚百姓有什么用处?
他们的言行认为曹操托名汉臣,实为汉贼,其实真实是怎样的谁又能清楚呢?天下初乱,人人都想站在道德的高度,对对方笔诛口伐,增加舆论的攻击力。
天下安于不安,又怎么能由一两个人决定?曹操、周瑜、诸葛、刘备、皇帝,都不能说谁是天下之主,谁该如何去做,更何况两个书生。并非贬低书生,很多时候,他们自认为圣贤书不会有错,圣贤书可以一言以盖天下。
可是,谁才是圣贤?什么时候是圣贤?为什么圣贤只存在于过去?为什么大家总认为自己的时代没有圣贤?伟大的朝代只在过去?
因为,这些都是圣贤说的。都是圣贤的徒弟借圣贤的口说的。
这两个人,不能够解决当前问题,只能增加百姓心中的矛盾和几个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更加有理由互相攻击。
在加上,世上谁乐意让别人用如此刻薄的语言诋毁,一个人如果能说出刻薄的话,他的内心也一定很哀凉。更何况,为什么一定要用刻薄的话语来攻击一个和自己意见向左的人,不同则不同而已,为什么要让对方来符合自己唯一的心理标准呢?更何况,孔夫子都说了“和而不同”,此二人做到了吗?
读三国的一个最大疑问,“道德,到底是什么东东?”
或许就是道德,吃人于无形,就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应该说是那些迂腐于道德的人害人不浅、利用道德的人遗害万年!
拥有一颗自由而温暖的心,其实很重要。或许,不必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