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終回顧篇 (2)
我原本想放棄寫第二部分的打算,一方面是2014年已經結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假期期間也因為招待朋友沒有太多時間計畫第二部分. 最近趕在開學前把第二部分完成,也算是比較完整的回顧了過去一年來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錄音以及精采的演出.
第二部分是屬於更為"個人化"的選擇,其中還包括了兩款法國INA系列的廣播錄音,而順序是由照片最上方開始至最底層.
1. 兩張Pietro Galli在Cassiopee錄製的"鳥"系列第122以及第131集: "鳥"系列大部分是為法國的童謠,民謠或是鄉間的曲調完成的即興創作,主要目的是為了芭蕾舞者的伴奏. 我在上一篇的短文裡面已經介紹過了"鳥"系列主要用途以及Galli的背景簡短介紹,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兩張自然純樸的演奏非常適合讀書時的背景音樂.
2. Francois Kerdoncuff演奏布拉姆斯奏鳴曲全集以及其他作品: 凱東科夫這位佩拉姆特 (Vlado Perlemuter) 的高足主要留下的錄音為法國Timpani公司發行,但Timpani所出版的法派作曲家以外的作品並不多. 凱東科夫演奏的德奧樂派曲目除了這兩張布拉姆斯鋼琴奏鳴曲及作品選之外,另外一個比較常出現的則是福特萬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的室內樂作品全集. 這兩張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曾經得過法國唱片大獎,也是為凱東科夫精湛的演奏技巧與對布拉姆斯鋼琴作品的詮釋提供了充分的肯定. 凱東科夫避免過分強調作品裡德國浪漫主義的精隨,而是更進一步的往鋼琴作品本身發掘了內涵的層次與布拉姆斯作品中性格的變化. 我個人認為,凱東科夫的布拉姆斯詮釋深刻的表現了作曲家本身內斂深沉的特質.
3. INA系列的約夫姆以及沙拉佛漢的現場錄音: 這兩份錄音本身沒有什麼共同點,但是這兩份錄音皆記錄著兩位演出者最晚年的藝術造詣. 約夫姆指揮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 (ORTF) 演出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序曲以及愛之死,和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 這裡面不僅僅有著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光鮮亮麗的音色以及圓潤的木管組,更有著出色的錄音品質,是我個人認為約夫姆晚年最為出色的現場錄音代表作之一. 沙拉佛漢的現場錄音錄製於1985年,離演唱者過世只有五年的時間 (佛漢於1990年過世),但沙拉佛漢依舊用著充滿低沉且具有磁性的嗓音為法國的聽眾帶來一場美妙的爵士女伶之夜; 其中My funny valentine以及waves兩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晚年的沙拉佛漢演唱下更具有獨特的魅力. 這張專輯的鋼琴伴奏為Frank Collett, 貝斯手Bob Maize,以及鼓手Harold Jones (沙拉佛漢在結束還與法國觀眾還玩成一片). 我必須要提到的一件事情是,這不僅僅是一張有著華麗陣容以及著名歌曲的爵士樂專輯,在錄音技術上幾乎超越了當時80年代的許多爵士樂錄音,可以稱得上為"發燒"等級的版本.
4. Irakly Avaliani演奏貝多芬最後三首奏鳴曲: 關於阿瓦里亞尼的事蹟我在第一篇回顧已經做了簡略的介紹,這裡就不再特別多做其他的介紹. 這一張專輯我在日後會做短評,因為關於這位鋼琴家以及他演奏的德奧曲目是無法用三言兩語下註腳的 (或許文字本身就是一個障礙?).
5. Timpani發行的歷史錄音專輯之作曲家系列: 這張有特色的部分除了是法國近代作曲家指揮自己的作品之外,還在每一部作品之後收錄了作曲家簡短的對於該作品的介紹 (當然,這是法語). 這份錄音提供了"美好時代"的管弦樂 (第三共和國)之外,還可以藉由這些美妙的錄音欣賞到在二戰前未被戰火所侵占的巴黎與其多采多姿的音樂氛圍. 這裡的作曲家兼演出者包括: Vincent d'Indy, Charles-Marie Widor, J-Guy Ropartz, Henri Busser, Florent Schmitt, Georges Hue, Albert Rouseel & Desire-Emile Inghelbrecht.
以上是我2014年的總回顧.
第二部分是屬於更為"個人化"的選擇,其中還包括了兩款法國INA系列的廣播錄音,而順序是由照片最上方開始至最底層.
1. 兩張Pietro Galli在Cassiopee錄製的"鳥"系列第122以及第131集: "鳥"系列大部分是為法國的童謠,民謠或是鄉間的曲調完成的即興創作,主要目的是為了芭蕾舞者的伴奏. 我在上一篇的短文裡面已經介紹過了"鳥"系列主要用途以及Galli的背景簡短介紹,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兩張自然純樸的演奏非常適合讀書時的背景音樂.
2. Francois Kerdoncuff演奏布拉姆斯奏鳴曲全集以及其他作品: 凱東科夫這位佩拉姆特 (Vlado Perlemuter) 的高足主要留下的錄音為法國Timpani公司發行,但Timpani所出版的法派作曲家以外的作品並不多. 凱東科夫演奏的德奧樂派曲目除了這兩張布拉姆斯鋼琴奏鳴曲及作品選之外,另外一個比較常出現的則是福特萬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的室內樂作品全集. 這兩張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曾經得過法國唱片大獎,也是為凱東科夫精湛的演奏技巧與對布拉姆斯鋼琴作品的詮釋提供了充分的肯定. 凱東科夫避免過分強調作品裡德國浪漫主義的精隨,而是更進一步的往鋼琴作品本身發掘了內涵的層次與布拉姆斯作品中性格的變化. 我個人認為,凱東科夫的布拉姆斯詮釋深刻的表現了作曲家本身內斂深沉的特質.
3. INA系列的約夫姆以及沙拉佛漢的現場錄音: 這兩份錄音本身沒有什麼共同點,但是這兩份錄音皆記錄著兩位演出者最晚年的藝術造詣. 約夫姆指揮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 (ORTF) 演出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序曲以及愛之死,和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 這裡面不僅僅有著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光鮮亮麗的音色以及圓潤的木管組,更有著出色的錄音品質,是我個人認為約夫姆晚年最為出色的現場錄音代表作之一. 沙拉佛漢的現場錄音錄製於1985年,離演唱者過世只有五年的時間 (佛漢於1990年過世),但沙拉佛漢依舊用著充滿低沉且具有磁性的嗓音為法國的聽眾帶來一場美妙的爵士女伶之夜; 其中My funny valentine以及waves兩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晚年的沙拉佛漢演唱下更具有獨特的魅力. 這張專輯的鋼琴伴奏為Frank Collett, 貝斯手Bob Maize,以及鼓手Harold Jones (沙拉佛漢在結束還與法國觀眾還玩成一片). 我必須要提到的一件事情是,這不僅僅是一張有著華麗陣容以及著名歌曲的爵士樂專輯,在錄音技術上幾乎超越了當時80年代的許多爵士樂錄音,可以稱得上為"發燒"等級的版本.
4. Irakly Avaliani演奏貝多芬最後三首奏鳴曲: 關於阿瓦里亞尼的事蹟我在第一篇回顧已經做了簡略的介紹,這裡就不再特別多做其他的介紹. 這一張專輯我在日後會做短評,因為關於這位鋼琴家以及他演奏的德奧曲目是無法用三言兩語下註腳的 (或許文字本身就是一個障礙?).
5. Timpani發行的歷史錄音專輯之作曲家系列: 這張有特色的部分除了是法國近代作曲家指揮自己的作品之外,還在每一部作品之後收錄了作曲家簡短的對於該作品的介紹 (當然,這是法語). 這份錄音提供了"美好時代"的管弦樂 (第三共和國)之外,還可以藉由這些美妙的錄音欣賞到在二戰前未被戰火所侵占的巴黎與其多采多姿的音樂氛圍. 這裡的作曲家兼演出者包括: Vincent d'Indy, Charles-Marie Widor, J-Guy Ropartz, Henri Busser, Florent Schmitt, Georges Hue, Albert Rouseel & Desire-Emile Inghelbrecht.
以上是我2014年的總回顧.
![]() |
圖為第二部分的唱片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