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的欧陆游记】(16)2014.12.29, the sixteenth day, in Paris
Day 16, Paris
——
清晨被手环振醒,赶紧爬起来洗漱,然后冲到楼下把车子开去加油,然后还掉(怕再被警察贴条)。还车的经历十分艰辛,巴黎街头基本没有正规加油站,跑了老远只找到几个类似修车铺样的地方,竖着几台加油机,以高出卢森堡一倍的价格加满了柴油(只收现金且没有正规发票,店老板看起来像中东和印度的混血,基本不会说英语)。
又按照Google地图指示的方位围着卢浮宫跑了三圈都没找到Hertz的办公室,电话打过去又是只有法语的自助服务系统,最后搜到了一张外国网友铺的图,依稀地看到半截扶梯,推断出其办公室可能是在地下,则可能是在地下车库附近。于是又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卢浮宫地地下车库(巴黎交通指示牌十分混乱,且到处都是单行线,司机开车普遍都有意大利风格),在那里找到了Hertz的办公室,此时已经花了我两个多小时。还车的交接倒是十分顺利,十分钟不到就搞定了。跟小狮子合影留念,便道别了。
——
回到酒店,小邵已经归队了,三个人唏嘘一番,便研究午饭问题了,最后在公寓附近找到一家自助火锅店,出门半个月,这才第一次吃上中餐。火锅口味很是一般,不过挺便宜(只要18欧),食材也新鲜,饿了一夜加一上午的我们吃得十分满足。火锅店的装修完全是民国风和文革范儿的混搭,墙上贴着民国的广告海报以及毛主席语录和文革招贴画,喝水的杯子也是老式搪瓷杯。
——
饭后溜达着出门去了蓬皮杜中心,作为SF(科幻)爱好者和蒸汽朋克的死忠,早就对蓬皮杜中心仰慕已久,亲自见到,心中很是兴奋,可惜门口蜿蜒看不到头的队伍让我暂时放弃了进去参观的想法,迟两天早点过去排队吧~
——
蓬皮杜中心隔壁便是圣梅里教堂,恰逢整点,悦耳的钟声吸引了我,进入教堂大殿更是想起了管风琴的乐曲,天籁之音啊~
——
教堂继续向西南行进,便看到了一座宏伟的圣雅各伯塔,这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圣雅各伯教堂(即屠宰场教堂,因为附近都是肉铺,教堂的赞助人多为屠户)。
——
圣雅各伯塔的东侧是巴黎市政厅,跟其他欧洲城市的市政厅区别不大,门口修了一个巨大的溜冰场,许多许多年轻人在里面溜冰(真溜冰,不是Drugs)~
——
从市政厅旁过河便看到了巴黎圣母院,多数中国人知道这个地方都是因为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有时译为《钟楼怪人》)。可惜今天人太多,迟点一定要进入上到钟楼顶上看看卡西莫多~
——
逛完圣母院,天色渐黑,于是便去附近的家乐福社区店买了些菜和牛排,回到住处,做了橄榄油盐煎牛排和西红柿蛋花汤。厨房没有排油烟机,煎牛排煎的满屋都是油烟,开窗吹了俩小时都没散尽…洗澡,躺床上写游记,明天早起去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
——
图片故事:
1. 3300多公里的自驾旅途终于完成,我们的小狮子也离开我们了,虽然在德国的时候跑高速略欠点,但一路上任劳任怨,满载行李和乘客,尤其是在最后两天行程里经受住了暴风雪的考验,为这段难忘的旅程立下了汗马功劳~自驾旅行最关键的便是车内空间、安全性和油耗,所以等回国以后还是得攒钱换个混动的大SUV;
2. 蓬皮杜中心(法语:Centre Georges-Pompidou)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是一栋座落于法国首都巴黎第四区的复合建筑,位于蒙特吉尔街、玛莱区及雷阿尔区(Les Halles)附近,是一座极富特色的高科技建筑。蓬皮杜中心内部包括公共资讯图书馆(Bibliothèque Publique d'Information)、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与声学、音乐研究和协作学院(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在1969年时,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为了纪念带领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于是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后因为蓬皮杜于1974年逝世,建筑于1977年1月31日完工启用后被当时的总统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命名为蓬皮杜中心来纪念他。
3. 圣梅里教堂 (Eglise Saint-Merri) 的耶稣受难像,这是巴黎右岸圣马丁街的一座教堂,供奉的是8世纪的欧坦修道院院长 Medericus(梅里),其被称为右岸的主保圣人。教堂建于1500年到1550年,16世纪哥特式风格,受英国垂直风格影响。中殿的窗户是16世纪初的作品,讲道坛是 Slodtz的作品,于1753年制造。在教堂中还有幸欣赏到了由著名的琴匠Cliquot于1781年重制的管风琴的演奏。
4. 圣雅各伯塔(Tour Saint-Jacques)是法国巴黎第四区的一座哥特式塔楼,高54米,是昔日屠宰场圣雅各伯教堂(Saint-Jacques-la-Boucherie)仅存的遗迹。1998年,圣雅各伯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法国圣雅各伯朝圣之路的一部分。
在塔基有一尊布莱兹·帕斯卡雕像,纪念他进行的气压实验。塔顶还设有气象实验室。这座塔楼启发大仲马,在1856年创作了剧本《屠宰场圣雅各伯塔》(La tour Saint-Jacques-la-boucherie)。这座教堂的赞助人尼古拉·弗拉梅尔, 安葬在其地下。
5. 圣母院广场上空的白鸽~
6. 巴黎市政厅;
7. 塞纳河畔;
8. 巴黎圣母院(法语: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直译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正是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自己拿起皇冠戴到头上,然后再为跪在地上的约瑟芬加冕为皇后。
9. 住处附近的Art Et Metiers地铁站,装修特别有蒸汽朋克的味道,好像一艘老式潜艇的内部~也许正式为了呼应蓬皮杜中心吧~巴黎人民搞艺术还是高超啊~
——
清晨被手环振醒,赶紧爬起来洗漱,然后冲到楼下把车子开去加油,然后还掉(怕再被警察贴条)。还车的经历十分艰辛,巴黎街头基本没有正规加油站,跑了老远只找到几个类似修车铺样的地方,竖着几台加油机,以高出卢森堡一倍的价格加满了柴油(只收现金且没有正规发票,店老板看起来像中东和印度的混血,基本不会说英语)。
又按照Google地图指示的方位围着卢浮宫跑了三圈都没找到Hertz的办公室,电话打过去又是只有法语的自助服务系统,最后搜到了一张外国网友铺的图,依稀地看到半截扶梯,推断出其办公室可能是在地下,则可能是在地下车库附近。于是又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卢浮宫地地下车库(巴黎交通指示牌十分混乱,且到处都是单行线,司机开车普遍都有意大利风格),在那里找到了Hertz的办公室,此时已经花了我两个多小时。还车的交接倒是十分顺利,十分钟不到就搞定了。跟小狮子合影留念,便道别了。
——
回到酒店,小邵已经归队了,三个人唏嘘一番,便研究午饭问题了,最后在公寓附近找到一家自助火锅店,出门半个月,这才第一次吃上中餐。火锅口味很是一般,不过挺便宜(只要18欧),食材也新鲜,饿了一夜加一上午的我们吃得十分满足。火锅店的装修完全是民国风和文革范儿的混搭,墙上贴着民国的广告海报以及毛主席语录和文革招贴画,喝水的杯子也是老式搪瓷杯。
——
饭后溜达着出门去了蓬皮杜中心,作为SF(科幻)爱好者和蒸汽朋克的死忠,早就对蓬皮杜中心仰慕已久,亲自见到,心中很是兴奋,可惜门口蜿蜒看不到头的队伍让我暂时放弃了进去参观的想法,迟两天早点过去排队吧~
——
蓬皮杜中心隔壁便是圣梅里教堂,恰逢整点,悦耳的钟声吸引了我,进入教堂大殿更是想起了管风琴的乐曲,天籁之音啊~
——
教堂继续向西南行进,便看到了一座宏伟的圣雅各伯塔,这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圣雅各伯教堂(即屠宰场教堂,因为附近都是肉铺,教堂的赞助人多为屠户)。
——
圣雅各伯塔的东侧是巴黎市政厅,跟其他欧洲城市的市政厅区别不大,门口修了一个巨大的溜冰场,许多许多年轻人在里面溜冰(真溜冰,不是Drugs)~
——
从市政厅旁过河便看到了巴黎圣母院,多数中国人知道这个地方都是因为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有时译为《钟楼怪人》)。可惜今天人太多,迟点一定要进入上到钟楼顶上看看卡西莫多~
——
逛完圣母院,天色渐黑,于是便去附近的家乐福社区店买了些菜和牛排,回到住处,做了橄榄油盐煎牛排和西红柿蛋花汤。厨房没有排油烟机,煎牛排煎的满屋都是油烟,开窗吹了俩小时都没散尽…洗澡,躺床上写游记,明天早起去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
——
图片故事:
1. 3300多公里的自驾旅途终于完成,我们的小狮子也离开我们了,虽然在德国的时候跑高速略欠点,但一路上任劳任怨,满载行李和乘客,尤其是在最后两天行程里经受住了暴风雪的考验,为这段难忘的旅程立下了汗马功劳~自驾旅行最关键的便是车内空间、安全性和油耗,所以等回国以后还是得攒钱换个混动的大SUV;
![]() |
Good bye and good luck 小狮子. |
2. 蓬皮杜中心(法语:Centre Georges-Pompidou)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是一栋座落于法国首都巴黎第四区的复合建筑,位于蒙特吉尔街、玛莱区及雷阿尔区(Les Halles)附近,是一座极富特色的高科技建筑。蓬皮杜中心内部包括公共资讯图书馆(Bibliothèque Publique d'Information)、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与声学、音乐研究和协作学院(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在1969年时,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为了纪念带领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于是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后因为蓬皮杜于1974年逝世,建筑于1977年1月31日完工启用后被当时的总统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命名为蓬皮杜中心来纪念他。
![]() |
蓬皮杜中心 |
3. 圣梅里教堂 (Eglise Saint-Merri) 的耶稣受难像,这是巴黎右岸圣马丁街的一座教堂,供奉的是8世纪的欧坦修道院院长 Medericus(梅里),其被称为右岸的主保圣人。教堂建于1500年到1550年,16世纪哥特式风格,受英国垂直风格影响。中殿的窗户是16世纪初的作品,讲道坛是 Slodtz的作品,于1753年制造。在教堂中还有幸欣赏到了由著名的琴匠Cliquot于1781年重制的管风琴的演奏。
![]() |
圣梅里教堂 (Eglise Saint-Merri) 的耶稣 |
4. 圣雅各伯塔(Tour Saint-Jacques)是法国巴黎第四区的一座哥特式塔楼,高54米,是昔日屠宰场圣雅各伯教堂(Saint-Jacques-la-Boucherie)仅存的遗迹。1998年,圣雅各伯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法国圣雅各伯朝圣之路的一部分。
在塔基有一尊布莱兹·帕斯卡雕像,纪念他进行的气压实验。塔顶还设有气象实验室。这座塔楼启发大仲马,在1856年创作了剧本《屠宰场圣雅各伯塔》(La tour Saint-Jacques-la-boucherie)。这座教堂的赞助人尼古拉·弗拉梅尔, 安葬在其地下。
![]() |
圣雅各伯塔(Tour Saint-Jacques) |
5. 圣母院广场上空的白鸽~
![]() |
圣母院广场上空的白鸽 |
6. 巴黎市政厅;
![]() |
巴黎市政厅 |
7. 塞纳河畔;
![]() |
塞纳河畔 |
8. 巴黎圣母院(法语: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直译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正是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自己拿起皇冠戴到头上,然后再为跪在地上的约瑟芬加冕为皇后。
![]() |
巴黎圣母院 |
9. 住处附近的Art Et Metiers地铁站,装修特别有蒸汽朋克的味道,好像一艘老式潜艇的内部~也许正式为了呼应蓬皮杜中心吧~巴黎人民搞艺术还是高超啊~
![]() |
住处附近的Art Et Metiers地铁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