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12本好书
2014年没有完成读书计划,平均下来一周看一本,实在汗颜。读过的书中小说占了五分之三,知识类的占了五分之一,漫画、剧本、随笔占了五分之一。消遣类小说占了所读小说的一半。其实写的好的消遣小说,价值比写的不好的严肃小说高得多。
虽然读的不多,也要盘点一下。好书要推荐,坏书要预警。
--------------------------------------------------------------------------------
年度好书12本——
1、《伟大的电影》
简评——
配得上伟大电影的伟大影评。
美国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评论他心目中100部伟大的电影。即便你没看过那些电影,甚至一点点剧情都不了解,只看那些文字,依然会被打动,它们好像有了独立的生命,那些对细节的描述,对主题的分析,他提及的导演和演员,平和的叙述中时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喜悦,一种真挚的感情。
(回复“111”可见书评全文)
2、《九三年》
简评——
很多名著开头读起来都费劲,需要耐心才能慢慢进入状态,领会作家营造的世界。但是雨果的《九三年》绝对不同,以至于让我大吃一惊,一开始就被故事牢牢抓住,如畅销小说般的节奏、气氛、悬念层层递进,令人欲罢不能,又不知比那些畅销小说高明了多少。简洁、优美、壮观的文字和人性的复杂与高贵激荡辉映。就精神层面而言,雨果矛盾的庄严高贵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幽暗深邃正是巅峰的两极。但雨果的阅读性远超妥氏。
内容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九三年》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一七九三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他人评价——
“我第一次读《九三年》时,还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那时侯莫名其妙地追求一种“深刻”,对所有“肤浅”的东西嗤之以鼻,所以,当时我一面为《九三年》的精彩故事所深深吸引,一面却觉得里面的人物太不真实,近于神话,更认定那种雨果式的人道主义理念在阶级与阶级兵戎相见的现实面前过于苍白,不值一顾。现在,我已经人到中年,稍微知道了一点人事和世事,才慢慢地体会到那些“深刻”背后的冷酷、无情和可怕。好像是补课一样,今天我越来越“肤浅”地迷恋雨果笔下那些博大的胸襟,高贵的性格,悲天悯人的情怀,体会到雨果式的“肤浅”的真正意义:“在王权之上,革命之上,人世的一切问题之上,还有人心的无限仁慈。”——严峰
3、《在黑暗中醒来——罗杰伊伯特40年精选》
简评——这本书不多说了(回复“伊伯特”可见书评全文)。下面这段话是大卫波德维尔说的:
“光是冲着伊伯特那些影评文章的力量,这本集子就值得一看,更何况它还有附加的价值:《在黑暗中醒来》记录了美国的电影历史和电影文化在多个层面上的各种变化。或许伊伯特自己都没能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上,他按时间顺序记录下的确实是电影制作、电影欣赏、电影评论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发展变化。于是,伊伯特的这些大作便成为了一份引人入胜的历史记录,记录下极具智慧的他如何面对当代电影的巨大变化。”
4、《奥利芙基特里奇》
简评——
《奥丽芙*基特里奇》既可以说是长篇,也可以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缅因州的克劳斯比镇,之间偶有交叉。奥丽芙基特里奇,小学教师,既是其中几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其他故事或明或暗的穿线人。
十三个故事,写的都是小镇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看似平静甚至乏味的时光河流下面,生老病死之间,却有着惊心动魄的暗礁与湍流,衰老,孤独,留言,背叛,梦想与沉沦,求不得的爱与渴望……是人生里永远无法回避的东西。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Elizabeth Strout),美国当代作家。1956年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市,大学毕业后开始文学创作。1998年,出版长篇处女作《艾米与伊莎贝尔》,获《洛杉矶时报》最佳首作奖及《芝加哥论坛报》中心文学奖,并入选橘子奖短名单及笔会/福克纳奖,在文坛奠定了坚实的口碑。2006年出版《与我同在》,登上全美畅销榜,入选美国独立书商协会选书。《奥丽芙·基特里奇》是她的第三部作品,2008年出版,获2009年普利策小说奖。
(回复“奥利芙”可见书评全文)
5、《编剧心理学——在剧本中建构冲突》
简评——
对于不求甚解的人如我来说,是了解入门的心理学知识的好书。虽然浅显,以之分析电影中的人物,确是受益匪浅。这个说的很到位——中年危机——“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过了一半。他了解到自己并不满意曾经做过的事,也不欣赏他正在做的事,同时也不期待他未来要做的事。他发现自己正处于停滞状态,他哪里都去不了。他缺乏有意义的目标,也没有可以预见的人生目的……”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剧本创作原理的编剧教程。书中分别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埃里克·埃里克森、卡尔·荣格、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等心理学名家的理论出发,对人物塑造、故事构建和冲突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讲解。每章章末皆配有相关习题,加强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崭新的创作灵感。你将从本书中学习到如何创造有说服力的动机和令人信服的认同发展,以及塑造拥有真实情感的人物原型。
作者简介——
作者威廉·尹迪克(William Indick),1993年自纽约大学取得心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音乐治疗硕士学位。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特殊教育教师和创作艺术治疗师的工作后,他又从康奈尔大学取得了发展心理学博士的学位。尹迪克是一位活跃的电影编剧、作家、编剧顾问和纽约奥克戴尔道林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在那里他开设了“电影中的心理学”“西部片”“电影中的认同”,以及“个人身份的建构”等课程。
6、《V字仇杀队》(漫画)
简评——
这本漫画颠覆了我之前对连环画的全部认知。它已经晋身于文学的领域,而且是触及灵魂、引人深思的文学。
内容简介——
这是未来的伦敦,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游荡街头的艾薇·哈蒙德撞上心怀不轨的秘密警察。
这是颠覆的遭遇,这是一个奇怪的男子:披着斗篷、头顶高帽,戴着伪善笑容的面具。
这是黑暗的未来,这是一个集权的社会:大领袖亚当·苏萨牢牢紧攒国之命脉,他的爪牙遍布每一个角落。人民将窃窃私语埋入肚中,高谈阔论几成奢望,直到那晚照亮整座伦敦的轰鸣声,沉默了许久的黑夜开始发起反击。
他戴着盖伊·福克斯的假面,化身为叫做V的复仇使者,他引用着被禁止的诗词,向艾薇·哈蒙德传授自己的理念思想和他为之付出的行动。他试图创造社会政治变迁,同时暗自推动激烈的私人复仇。艾里克·芬奇奉命缉拿对国家造成威胁的嫌犯,从死亡名单中逐渐揭开历史的疮疤。魅影画廊里,那张笑脸依旧挂着毫不动容的神情,指挥着自己的计划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达到最终目的,而艾薇·哈蒙德将发现面具之下那张真正的面容……
作者简介——
阿兰•摩尔:
阿兰•摩尔称得上是最为漫迷所津津乐道的编剧之一,在他创作的诸多漫画作品中,《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沼泽怪物》(Swamp Thing )、《守望者》(Watchmen)、《蝙蝠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r)、《非凡绅士联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来自地狱》(From Hell)等均获得好评。其中《守望者》更是开创了图画小说新纪元, 2005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百大英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得过“雨果奖”的图画小说。
书摘——
“这是我们拥有的最后一寸领土……在那小小的一寸里,我们是自由的……那一寸,虽然微小、脆弱,却比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值得拥有。我们永不能失去、出卖或者放弃它。我们永远不能让他们夺走它。我不知道你是谁,男人还是女人。我将永远无法见到你,我也无法拥抱你,陪你一起哭,与你一同醉。我希望你能逃离这个地方,我希望到时,世界有所改变,生活变得美好,终有一日,人们能再次闻到玫瑰的芳香。我希望能够亲吻你。——瓦莱丽。”
7、《千面英雄》
简评——
相当涨姿势的一本书。我以前阅读时的一些零碎感觉,在这里找到了充分的印证。坎贝尔分析解构的虽然是神话,其实是潜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远古的基因密码。“不是每个人都有命运,只有纵身跃入去触碰它,并带着戒指再度回来的英雄才有。”
内容简介——
《千面英雄:奠定坎贝尔神话学理论基础的经典之作》被称为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经典之作。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雄历险相关的故事,并从中揭示出相同的英雄原型。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领域,由此构建起坎贝尔独树一帜的神话学体系,并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历史地位,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作者简介——
约瑟夫•坎贝尔(1904-1987),美国著名比较神话学家,也是一位极具启发性的导师、演说家和思想家。早年曾在莎拉•劳伦斯学院学习英国文学和教书,20世纪80年代因一系列电视专题节目而广为人知。他探讨人类文化中神话的共同作用,深入研究世界各地文学与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他建构起当代神话学理论的全新体系,代表作有《千面英雄》(1949)、《上帝的面具》(4卷,1959-1967)等。
8、《认识电影》
简评——
爱电影的门外汉(婆)一定要看这本。非常有用,作了几万字的笔记。
内容简介——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电影。
作者简介——
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荣誉教授。贾内梯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及波士顿大学,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讲授18世纪英语文学,后转入电影研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内容涵盖政论、文学和戏剧等多方面,代表作有《美国电影大师》《闪回:电影简史》《戈达尔及其他:电影形式论文集》等。
9、《传奇》
简评——
这本书稍微有点高排了,但是合我的口味。阅读起来有点类似武侠小说,写法更现代。结构宏大,人物众多,个个栩栩如生。这种结构和人物设定,大多数西方奇幻作家肯定会洋洋洒洒,不写个三部五部七部不会罢休。盖梅尔牛在就写这么一本,300多页,语言干净利落,情节紧凑曲折,绝不拖泥带水,人物,环境,对话,寥寥几笔,神完气足。
不过他似乎之后再也没达到这个水准。前传《传奇诞生》便失去了《传奇》的精气神,变成流水账。
作者简介——
大卫·盖梅尔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奇幻小说家。于1948年夏天出生于英国伦敦,16岁退学后成为保镖。盖梅尔靠他的能言善道解决麻烦,后来借助这种天赋,当上了伦敦《每日邮报》、《每日镜报》和《每日快报》的自由作家,并走上奇幻创作之路。
盖梅尔的第一部小说《传奇》出版于1984年,之后不断再版,成为经典作品。他的作品歌颂英雄,赋予了“剑与魔法”流派崭新的生命力。他于1986年成为全职作家,2006年过世。他逝世后,奇幻界成立了大卫·盖梅尔传奇奖,该奖目前已成为奇幻界重要的奖项。
10、《风暴岛》
简评——
二战中诺曼底登陆情报战的最佳小说。足可以作为惊险小说的范本。情节张力十足,主角是反派,却让读者站到了他那一边。细节饱满,也是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内容简介——
一个获悉了盟军诺曼底登陆真实情报的德国间谍,一路避开英国特工的追捕,来到边境荒凉的风暴岛,遇见了少妇露西……
作者简介——
肯•福莱特,当代大师级历史悬疑小说作家。他的小说都有史实根据,就像新闻记录一样,犀利、精密而准确,据说,他的小说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上,还能保证文学性,文字干脆利落,绝不炫耀辞藻,以最精简的笔墨烘托出最紧张刺激的氛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在他笔下,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体会宏大历史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小说自身的强大魅力。
11、《卫兵卫兵》
简评——
看这本书很开心,会心一笑间或哈哈大笑。每一段都被英式幽默浸泡了许久的赶脚。作者绝对是话痨,有趣的话痨,幽默是他的外衣,讽刺是他内胆。
“那底下的人,他们会追随任何龙,崇拜任何神,无视任何罪行。这都只是出于一种乏味的、寻常的恶。不是大恶人那种高超的、富于创造性的恶行,只是批量生产的灵魂的黑暗。小打小闹,你可以称它是,毫无一丝原创精神。他们接收恶,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恶说了是,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说不。”——这个是不是在说环球时报呢。
12《黑暗的速度》
简评——
能让人沉思的书都是好书。黑暗无所不在,闭上眼睛就是。自闭症也是。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多多少少也有。可那也没什么不好。“这辈子我所珍视的一切,都是牺牲了我真正想说的话,而改说了他们想听的话才换来的。”人生大抵如此。
内容简介——
史上第一部以自闭症患者视角创作的科幻小说。
年度最差,最名不副实的书,见之绕道——
1、《大唐李白》
简介——
张大春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兴衰。首部曲《少年游》透过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为读者解开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勾勒出盛唐时代的斑斓世相。
评——
牵强附会,诘屈聱牙。细节略有可观,整体形散神散。有想法奈何眼高手低。不是谁都有埃科的本事。
2、《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简介——
在得知母亲胰腺癌晚期后,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这本书。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
评——
这本书的题材我非常喜欢,关于读书,关于生命的消逝和分享。可是作者笔力实在太弱,既没有深度,也缺少打动人心的细节,整本流水账。可惜了那些书和一个那么有故事的母亲。
豆瓣上那些推广的溢美之辞真是可笑。
3、《无路可退的战士》
简介——
也是二战的间谍小说,也是关于诺曼底登陆的情报战。作者杰克·希金斯被称为现代惊险小说之父,启发了当代惊险小说超级天王汤姆·克兰西、克莱夫·卡斯勒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超过五十五种语言,全球累计销售两亿五千万册。代表作《德国式英雄》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五千万册,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畅销书之一,也是关于二战的最著名畅销小说。
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个跟《风暴岛》比差太多。小说本身索然无味,人物脸谱化,情节弱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4、《起风了》
简介——
未婚妻节子身患重病,男主人公陪伴她在山中疗养。在疾病中,他们共同寻觅着生的幸福,然而最后却又不得不面对死亡。作者堀辰雄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国文系。日本昭和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新心理主义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唯一弟子。
评——
宫崎骏的电影也不大好,属于他作品的下游,但是也比书好。这本书的所谓哀婉柔美、细腻曲折,其实就是是苍白无聊。
(别离以前,微信号:bieliyiqian 在微信订阅号搜索或扫码即可找到)
虽然读的不多,也要盘点一下。好书要推荐,坏书要预警。
--------------------------------------------------------------------------------
年度好书12本——
1、《伟大的电影》
简评——
配得上伟大电影的伟大影评。
美国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评论他心目中100部伟大的电影。即便你没看过那些电影,甚至一点点剧情都不了解,只看那些文字,依然会被打动,它们好像有了独立的生命,那些对细节的描述,对主题的分析,他提及的导演和演员,平和的叙述中时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喜悦,一种真挚的感情。
(回复“111”可见书评全文)
2、《九三年》
简评——
很多名著开头读起来都费劲,需要耐心才能慢慢进入状态,领会作家营造的世界。但是雨果的《九三年》绝对不同,以至于让我大吃一惊,一开始就被故事牢牢抓住,如畅销小说般的节奏、气氛、悬念层层递进,令人欲罢不能,又不知比那些畅销小说高明了多少。简洁、优美、壮观的文字和人性的复杂与高贵激荡辉映。就精神层面而言,雨果矛盾的庄严高贵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幽暗深邃正是巅峰的两极。但雨果的阅读性远超妥氏。
内容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九三年》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一七九三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他人评价——
“我第一次读《九三年》时,还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那时侯莫名其妙地追求一种“深刻”,对所有“肤浅”的东西嗤之以鼻,所以,当时我一面为《九三年》的精彩故事所深深吸引,一面却觉得里面的人物太不真实,近于神话,更认定那种雨果式的人道主义理念在阶级与阶级兵戎相见的现实面前过于苍白,不值一顾。现在,我已经人到中年,稍微知道了一点人事和世事,才慢慢地体会到那些“深刻”背后的冷酷、无情和可怕。好像是补课一样,今天我越来越“肤浅”地迷恋雨果笔下那些博大的胸襟,高贵的性格,悲天悯人的情怀,体会到雨果式的“肤浅”的真正意义:“在王权之上,革命之上,人世的一切问题之上,还有人心的无限仁慈。”——严峰
3、《在黑暗中醒来——罗杰伊伯特40年精选》
简评——这本书不多说了(回复“伊伯特”可见书评全文)。下面这段话是大卫波德维尔说的:
“光是冲着伊伯特那些影评文章的力量,这本集子就值得一看,更何况它还有附加的价值:《在黑暗中醒来》记录了美国的电影历史和电影文化在多个层面上的各种变化。或许伊伯特自己都没能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上,他按时间顺序记录下的确实是电影制作、电影欣赏、电影评论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发展变化。于是,伊伯特的这些大作便成为了一份引人入胜的历史记录,记录下极具智慧的他如何面对当代电影的巨大变化。”
4、《奥利芙基特里奇》
简评——
《奥丽芙*基特里奇》既可以说是长篇,也可以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缅因州的克劳斯比镇,之间偶有交叉。奥丽芙基特里奇,小学教师,既是其中几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其他故事或明或暗的穿线人。
十三个故事,写的都是小镇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看似平静甚至乏味的时光河流下面,生老病死之间,却有着惊心动魄的暗礁与湍流,衰老,孤独,留言,背叛,梦想与沉沦,求不得的爱与渴望……是人生里永远无法回避的东西。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Elizabeth Strout),美国当代作家。1956年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市,大学毕业后开始文学创作。1998年,出版长篇处女作《艾米与伊莎贝尔》,获《洛杉矶时报》最佳首作奖及《芝加哥论坛报》中心文学奖,并入选橘子奖短名单及笔会/福克纳奖,在文坛奠定了坚实的口碑。2006年出版《与我同在》,登上全美畅销榜,入选美国独立书商协会选书。《奥丽芙·基特里奇》是她的第三部作品,2008年出版,获2009年普利策小说奖。
(回复“奥利芙”可见书评全文)
5、《编剧心理学——在剧本中建构冲突》
简评——
对于不求甚解的人如我来说,是了解入门的心理学知识的好书。虽然浅显,以之分析电影中的人物,确是受益匪浅。这个说的很到位——中年危机——“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过了一半。他了解到自己并不满意曾经做过的事,也不欣赏他正在做的事,同时也不期待他未来要做的事。他发现自己正处于停滞状态,他哪里都去不了。他缺乏有意义的目标,也没有可以预见的人生目的……”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剧本创作原理的编剧教程。书中分别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埃里克·埃里克森、卡尔·荣格、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等心理学名家的理论出发,对人物塑造、故事构建和冲突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讲解。每章章末皆配有相关习题,加强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崭新的创作灵感。你将从本书中学习到如何创造有说服力的动机和令人信服的认同发展,以及塑造拥有真实情感的人物原型。
作者简介——
作者威廉·尹迪克(William Indick),1993年自纽约大学取得心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音乐治疗硕士学位。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特殊教育教师和创作艺术治疗师的工作后,他又从康奈尔大学取得了发展心理学博士的学位。尹迪克是一位活跃的电影编剧、作家、编剧顾问和纽约奥克戴尔道林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在那里他开设了“电影中的心理学”“西部片”“电影中的认同”,以及“个人身份的建构”等课程。
6、《V字仇杀队》(漫画)
简评——
这本漫画颠覆了我之前对连环画的全部认知。它已经晋身于文学的领域,而且是触及灵魂、引人深思的文学。
内容简介——
这是未来的伦敦,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游荡街头的艾薇·哈蒙德撞上心怀不轨的秘密警察。
这是颠覆的遭遇,这是一个奇怪的男子:披着斗篷、头顶高帽,戴着伪善笑容的面具。
这是黑暗的未来,这是一个集权的社会:大领袖亚当·苏萨牢牢紧攒国之命脉,他的爪牙遍布每一个角落。人民将窃窃私语埋入肚中,高谈阔论几成奢望,直到那晚照亮整座伦敦的轰鸣声,沉默了许久的黑夜开始发起反击。
他戴着盖伊·福克斯的假面,化身为叫做V的复仇使者,他引用着被禁止的诗词,向艾薇·哈蒙德传授自己的理念思想和他为之付出的行动。他试图创造社会政治变迁,同时暗自推动激烈的私人复仇。艾里克·芬奇奉命缉拿对国家造成威胁的嫌犯,从死亡名单中逐渐揭开历史的疮疤。魅影画廊里,那张笑脸依旧挂着毫不动容的神情,指挥着自己的计划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达到最终目的,而艾薇·哈蒙德将发现面具之下那张真正的面容……
作者简介——
阿兰•摩尔:
阿兰•摩尔称得上是最为漫迷所津津乐道的编剧之一,在他创作的诸多漫画作品中,《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沼泽怪物》(Swamp Thing )、《守望者》(Watchmen)、《蝙蝠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r)、《非凡绅士联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来自地狱》(From Hell)等均获得好评。其中《守望者》更是开创了图画小说新纪元, 2005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百大英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得过“雨果奖”的图画小说。
书摘——
“这是我们拥有的最后一寸领土……在那小小的一寸里,我们是自由的……那一寸,虽然微小、脆弱,却比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值得拥有。我们永不能失去、出卖或者放弃它。我们永远不能让他们夺走它。我不知道你是谁,男人还是女人。我将永远无法见到你,我也无法拥抱你,陪你一起哭,与你一同醉。我希望你能逃离这个地方,我希望到时,世界有所改变,生活变得美好,终有一日,人们能再次闻到玫瑰的芳香。我希望能够亲吻你。——瓦莱丽。”
7、《千面英雄》
简评——
相当涨姿势的一本书。我以前阅读时的一些零碎感觉,在这里找到了充分的印证。坎贝尔分析解构的虽然是神话,其实是潜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远古的基因密码。“不是每个人都有命运,只有纵身跃入去触碰它,并带着戒指再度回来的英雄才有。”
内容简介——
《千面英雄:奠定坎贝尔神话学理论基础的经典之作》被称为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经典之作。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雄历险相关的故事,并从中揭示出相同的英雄原型。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领域,由此构建起坎贝尔独树一帜的神话学体系,并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历史地位,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作者简介——
约瑟夫•坎贝尔(1904-1987),美国著名比较神话学家,也是一位极具启发性的导师、演说家和思想家。早年曾在莎拉•劳伦斯学院学习英国文学和教书,20世纪80年代因一系列电视专题节目而广为人知。他探讨人类文化中神话的共同作用,深入研究世界各地文学与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他建构起当代神话学理论的全新体系,代表作有《千面英雄》(1949)、《上帝的面具》(4卷,1959-1967)等。
8、《认识电影》
简评——
爱电影的门外汉(婆)一定要看这本。非常有用,作了几万字的笔记。
内容简介——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电影。
作者简介——
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荣誉教授。贾内梯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及波士顿大学,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讲授18世纪英语文学,后转入电影研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内容涵盖政论、文学和戏剧等多方面,代表作有《美国电影大师》《闪回:电影简史》《戈达尔及其他:电影形式论文集》等。
9、《传奇》
简评——
这本书稍微有点高排了,但是合我的口味。阅读起来有点类似武侠小说,写法更现代。结构宏大,人物众多,个个栩栩如生。这种结构和人物设定,大多数西方奇幻作家肯定会洋洋洒洒,不写个三部五部七部不会罢休。盖梅尔牛在就写这么一本,300多页,语言干净利落,情节紧凑曲折,绝不拖泥带水,人物,环境,对话,寥寥几笔,神完气足。
不过他似乎之后再也没达到这个水准。前传《传奇诞生》便失去了《传奇》的精气神,变成流水账。
作者简介——
大卫·盖梅尔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奇幻小说家。于1948年夏天出生于英国伦敦,16岁退学后成为保镖。盖梅尔靠他的能言善道解决麻烦,后来借助这种天赋,当上了伦敦《每日邮报》、《每日镜报》和《每日快报》的自由作家,并走上奇幻创作之路。
盖梅尔的第一部小说《传奇》出版于1984年,之后不断再版,成为经典作品。他的作品歌颂英雄,赋予了“剑与魔法”流派崭新的生命力。他于1986年成为全职作家,2006年过世。他逝世后,奇幻界成立了大卫·盖梅尔传奇奖,该奖目前已成为奇幻界重要的奖项。
10、《风暴岛》
简评——
二战中诺曼底登陆情报战的最佳小说。足可以作为惊险小说的范本。情节张力十足,主角是反派,却让读者站到了他那一边。细节饱满,也是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内容简介——
一个获悉了盟军诺曼底登陆真实情报的德国间谍,一路避开英国特工的追捕,来到边境荒凉的风暴岛,遇见了少妇露西……
作者简介——
肯•福莱特,当代大师级历史悬疑小说作家。他的小说都有史实根据,就像新闻记录一样,犀利、精密而准确,据说,他的小说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上,还能保证文学性,文字干脆利落,绝不炫耀辞藻,以最精简的笔墨烘托出最紧张刺激的氛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在他笔下,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体会宏大历史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小说自身的强大魅力。
11、《卫兵卫兵》
简评——
看这本书很开心,会心一笑间或哈哈大笑。每一段都被英式幽默浸泡了许久的赶脚。作者绝对是话痨,有趣的话痨,幽默是他的外衣,讽刺是他内胆。
“那底下的人,他们会追随任何龙,崇拜任何神,无视任何罪行。这都只是出于一种乏味的、寻常的恶。不是大恶人那种高超的、富于创造性的恶行,只是批量生产的灵魂的黑暗。小打小闹,你可以称它是,毫无一丝原创精神。他们接收恶,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恶说了是,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说不。”——这个是不是在说环球时报呢。
12《黑暗的速度》
简评——
能让人沉思的书都是好书。黑暗无所不在,闭上眼睛就是。自闭症也是。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多多少少也有。可那也没什么不好。“这辈子我所珍视的一切,都是牺牲了我真正想说的话,而改说了他们想听的话才换来的。”人生大抵如此。
内容简介——
史上第一部以自闭症患者视角创作的科幻小说。
年度最差,最名不副实的书,见之绕道——
1、《大唐李白》
简介——
张大春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兴衰。首部曲《少年游》透过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为读者解开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勾勒出盛唐时代的斑斓世相。
评——
牵强附会,诘屈聱牙。细节略有可观,整体形散神散。有想法奈何眼高手低。不是谁都有埃科的本事。
2、《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简介——
在得知母亲胰腺癌晚期后,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这本书。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
评——
这本书的题材我非常喜欢,关于读书,关于生命的消逝和分享。可是作者笔力实在太弱,既没有深度,也缺少打动人心的细节,整本流水账。可惜了那些书和一个那么有故事的母亲。
豆瓣上那些推广的溢美之辞真是可笑。
3、《无路可退的战士》
简介——
也是二战的间谍小说,也是关于诺曼底登陆的情报战。作者杰克·希金斯被称为现代惊险小说之父,启发了当代惊险小说超级天王汤姆·克兰西、克莱夫·卡斯勒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超过五十五种语言,全球累计销售两亿五千万册。代表作《德国式英雄》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五千万册,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畅销书之一,也是关于二战的最著名畅销小说。
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个跟《风暴岛》比差太多。小说本身索然无味,人物脸谱化,情节弱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4、《起风了》
简介——
未婚妻节子身患重病,男主人公陪伴她在山中疗养。在疾病中,他们共同寻觅着生的幸福,然而最后却又不得不面对死亡。作者堀辰雄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国文系。日本昭和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新心理主义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唯一弟子。
评——
宫崎骏的电影也不大好,属于他作品的下游,但是也比书好。这本书的所谓哀婉柔美、细腻曲折,其实就是是苍白无聊。
(别离以前,微信号:bieliyiqian 在微信订阅号搜索或扫码即可找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