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的状态
细细观察自己练习古典吉他时的状态:疯子,强迫症。有时甚至莫名的夸张。或是安静或是躁动。
没有刻意去演奏的时候,人就像是被这些音符控制着,意识被放任。那是音符组合的力量,整个宇宙的秘密——总有一个声音在指引我该如何处理乐句的强弱,似乎一切理所当然。音符组合本身便可以带动你的神经,用节奏的切分拉长、和声的变化转换。这种感受是强烈的。这种规律有迹可循。这是所谓的音乐性。
单个的音没有意义,音符的组合才有意义。就像笔画和字的关系。是不同的排列和节奏赋予它们以“形”。好比突然穿插在阴郁小调中的大调和弦便不止是大调和弦,而是一道光。柔和的慢板使人惬意,急促的切分带来跳跃。心绪在这些不同频率的组合之间拉扯。欣喜甜蜜,犹疑不安。
如此演奏的音符到极致便是朝圣。完美还原音符组合本身的力量,呈现出一种高于人性的神性。许多评论家在评论大卫罗素的演奏时会提出这样的质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同样的论调也曾指向威廉姆斯,甚至塞戈维亚。这种对完美音色的苛刻,令人几近忘我。但这样的演奏似乎难以动人。
也许我们更容易为一些流行歌曲而感动。因为它能唤起记忆。通过一些简单的词句,歌曲可以很容易地唤醒一些特殊的感受。就像是一针针强烈而直白的兴奋剂,把所有情绪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更易为人所理解。此时重要的便不再是音乐本身,而是你经历过些什么。背叛,离别,激情,死亡。这些主题总是为人津津乐道。抹去歌词,回到音乐本身的音符并没有灵魂。很多流行歌曲仗着词作优秀也可红极一时。其中占主导的是人性而不是音乐。
我从来不排斥流行,也并不认为一首用心的流行歌曲会显得低俗。然而有太多的东西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所有一切的艺术形式所表达的,如果能用准确的方式描述出来,那还需要它们做什么?我们可以拍摄梵高的向日葵,为贝多芬对命运的抗辩进行文字化的记录。所有的表达形式中,语言最为具体,也因此被作为日常交流的方式。而音乐表达最为抽象,也因而最难被理解。
王尔德在《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序言中曾写道,思想和语言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手段。邪恶与美德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素材。 从形式着眼,音乐家的艺术是各种艺术的典型。(...Thought and language are to the artist instruments of an art. Vice and virtue are to the artist materials for an ar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orm, the type of all the arts is the art of the musician. ...)音乐向来是最难以捉摸的一种艺术。因为它无形。将音乐赋予人性的器乐演奏者就像填词者一样赋予那些音符生命。
灵魂是记忆的容器,是留在过去的自己的影子。叠加再叠加,直到有了厚度。每一个生命的起初都是零,是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事物使我们不同于他人。音符所承载的灵魂,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更是我们用言语不能表达的。
再观察自己练琴的状态,一旦用情便容易犯错。一旦专注技巧便容易忘我。可能所有演奏乐器的人都曾遇到这样的矛盾,你的技巧必须达到一百二十分才能驾驭六十分的情感。一个演奏家穷极一生也未必能诠释出音乐的神性,而人性的复杂往往更难驾驭。我所追求的两者兼具的平衡的,游刃有余的状态可能永远都无法达到。更何况我并不会像演奏家那样去追求技术的极致。我还有我的生活。我从来不向往塔雷加那种一小时音阶一小时分解和弦两小时攻克演奏难点的训练。
但我仍愿坚持,
因为这是埋藏在我心中许多无形之物唯一获得形体的机会。
那些音符组合摆在那里,一具空壳——
让他们进去吧!
不然,阳光该怎样拥有彩虹的颜色?
我的吉他正一点一点的破裂开来。
我的手指还不能承受。
没有刻意去演奏的时候,人就像是被这些音符控制着,意识被放任。那是音符组合的力量,整个宇宙的秘密——总有一个声音在指引我该如何处理乐句的强弱,似乎一切理所当然。音符组合本身便可以带动你的神经,用节奏的切分拉长、和声的变化转换。这种感受是强烈的。这种规律有迹可循。这是所谓的音乐性。
单个的音没有意义,音符的组合才有意义。就像笔画和字的关系。是不同的排列和节奏赋予它们以“形”。好比突然穿插在阴郁小调中的大调和弦便不止是大调和弦,而是一道光。柔和的慢板使人惬意,急促的切分带来跳跃。心绪在这些不同频率的组合之间拉扯。欣喜甜蜜,犹疑不安。
如此演奏的音符到极致便是朝圣。完美还原音符组合本身的力量,呈现出一种高于人性的神性。许多评论家在评论大卫罗素的演奏时会提出这样的质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同样的论调也曾指向威廉姆斯,甚至塞戈维亚。这种对完美音色的苛刻,令人几近忘我。但这样的演奏似乎难以动人。
也许我们更容易为一些流行歌曲而感动。因为它能唤起记忆。通过一些简单的词句,歌曲可以很容易地唤醒一些特殊的感受。就像是一针针强烈而直白的兴奋剂,把所有情绪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更易为人所理解。此时重要的便不再是音乐本身,而是你经历过些什么。背叛,离别,激情,死亡。这些主题总是为人津津乐道。抹去歌词,回到音乐本身的音符并没有灵魂。很多流行歌曲仗着词作优秀也可红极一时。其中占主导的是人性而不是音乐。
我从来不排斥流行,也并不认为一首用心的流行歌曲会显得低俗。然而有太多的东西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所有一切的艺术形式所表达的,如果能用准确的方式描述出来,那还需要它们做什么?我们可以拍摄梵高的向日葵,为贝多芬对命运的抗辩进行文字化的记录。所有的表达形式中,语言最为具体,也因此被作为日常交流的方式。而音乐表达最为抽象,也因而最难被理解。
王尔德在《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序言中曾写道,思想和语言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手段。邪恶与美德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素材。 从形式着眼,音乐家的艺术是各种艺术的典型。(...Thought and language are to the artist instruments of an art. Vice and virtue are to the artist materials for an ar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orm, the type of all the arts is the art of the musician. ...)音乐向来是最难以捉摸的一种艺术。因为它无形。将音乐赋予人性的器乐演奏者就像填词者一样赋予那些音符生命。
灵魂是记忆的容器,是留在过去的自己的影子。叠加再叠加,直到有了厚度。每一个生命的起初都是零,是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事物使我们不同于他人。音符所承载的灵魂,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更是我们用言语不能表达的。
再观察自己练琴的状态,一旦用情便容易犯错。一旦专注技巧便容易忘我。可能所有演奏乐器的人都曾遇到这样的矛盾,你的技巧必须达到一百二十分才能驾驭六十分的情感。一个演奏家穷极一生也未必能诠释出音乐的神性,而人性的复杂往往更难驾驭。我所追求的两者兼具的平衡的,游刃有余的状态可能永远都无法达到。更何况我并不会像演奏家那样去追求技术的极致。我还有我的生活。我从来不向往塔雷加那种一小时音阶一小时分解和弦两小时攻克演奏难点的训练。
但我仍愿坚持,
因为这是埋藏在我心中许多无形之物唯一获得形体的机会。
那些音符组合摆在那里,一具空壳——
让他们进去吧!
不然,阳光该怎样拥有彩虹的颜色?
我的吉他正一点一点的破裂开来。
我的手指还不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