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济南》一书的后记
突然想起了徐志摩(后记)
陈 忠
这是个秋雨过后的夜晚,从阳台上看去,郊外的夜空,闪现着少有的几粒星星,它们显得那么的遥远,就像在往事里很多逝去的生命,默默地在空廖的天幕上,注视着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这样的夜晚,越来越少了。
就像美好,成为一种怀念里的一抹忧伤。
浪漫,是寂寞里的一盏灯。
济南,是一座很有文脉的历史古城,泉水温润了这块土地上的灵秀和俊朗,也滋养了很多文人墨客。自古到今,他们玩味和吟咏着这座古城的孤烟远树、离亭别宴、平野水云、浅碧草痕、湖云山翠,他们在这里留下了点逗春光的呼吸痕迹、留下了波绿乱峰的行走烙印、也留下了很多慷慨、优雅、柔曼的诗句,使这座古老的泉城,更加地有了灵气,文脉得以传承。
突然想起了徐志摩,想起了那个眉毛间透着几分儒雅、鼻梁坚挺的诗人。
他那略小的眼睛,似乎看得比我们都远。
2012年8月4日—5日,我和逄金一、王展、李炳锋、吴文峰、宋登科一行六人应百度徐志摩吧版主、企业家罗烈洪先生之邀请,前往诗人徐志摩的故里浙江海宁市开展文学交流及采风活动。
在西山,站在徐志摩的墓前,我在徐志摩的墓前,虔诚地点上了一支香烟,看着袅袅的轻烟往上升着,我想了很多。
徐志摩是济南上空,一朵挥不去的云彩。
我总觉得西宁和济南,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城市,由于徐志摩而连在了一起。一个是他的出生地,一个是他的殉难地。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还是一种上天的安排?
一个诗人,把诗魂留给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诗人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先生遇难在济南,必然成为了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必然与这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积淀融为在了一体。
在从海宁返回济南的高速列车上,我和王展、逄金一谈起了徐志摩与济南的缘分,谈起了海宁对近代文化名人的关注和传承、谈起了我们对济南这座诗城该做些什么,于是,决定写一本《徐志摩与济南》,以此来纪念或者说缅怀中国诗坛上的这位著名诗人。
也许,只能做这些了。
在这个浮躁而又缺少浪漫的年代,我们只能回望,在回望中怀念一位诗人,并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寻找纯真的天性和心灵的自由,体验展翅与飞飏、放逐与寻梦、挚爱与热烈、纯洁与善良的心理历程。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上空最纯粹的那一颗星,它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既可以明亮我们的内心,也可以慰藉我们的精神。
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查阅和收集了很多资料,在民间走访了很多熟知济南历史的老人,历时两年多,这本《徐志摩与济南》终于匆匆截稿,真的很感谢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吴文峰在其期间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感谢徐志摩嫡孙徐善曾通过逄金一转给《徐志摩与济南》一书的致辞,尤其是感谢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提供的珍贵历史资料,更感谢侯林老师、王任、张继平、刘书龙、王军等朋友给予文字校对、史料校正的支持。
也许,这源自于他们对诗人徐志摩的尊敬。
希望徐志摩在济南的陨落地能成为诗人们的朝圣地,也希望所有诗意地活着的人们在经过北大山时,能够停下脚步,在徐志摩诗魂栖息的地方看到心中的那一弯爱与美的新月。
此时,月亮升起来了。圆润而皎洁。
夜空,那么的宁静。是尘埃落定之后的宁静。
斯时,我想起了2009年12月16日那个雪夜里写下的一首诗:
济南又下起了雪
我看见一个少女,一辆蓝色的公交车
和一条清澈的护城河
我极力地想把这三个画面拼贴成暖色
再添加上一朵百合
我想在这个寒冷的季节
把春天留下的那点激情来一次彻底的挥霍
突然想起了徐志摩
想起了那个叫陆小曼的浪漫传说
我不知道康桥上
那一片没有带走的云彩
是否真的定格成了那翡冷翠的一夜
济南的天空
有了些许轻烟似的雪
当悲凉升为一弯新月
薄薄的雪,覆盖了青石阶上的落叶
爱,只能是那低头的一瞥
转眼就会凋谢;如今,还有多少人被真正爱过
这首诗叫《突然想起了徐志摩》。
就把它当做这篇短文的题目吧。
陈 忠
这是个秋雨过后的夜晚,从阳台上看去,郊外的夜空,闪现着少有的几粒星星,它们显得那么的遥远,就像在往事里很多逝去的生命,默默地在空廖的天幕上,注视着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这样的夜晚,越来越少了。
就像美好,成为一种怀念里的一抹忧伤。
浪漫,是寂寞里的一盏灯。
济南,是一座很有文脉的历史古城,泉水温润了这块土地上的灵秀和俊朗,也滋养了很多文人墨客。自古到今,他们玩味和吟咏着这座古城的孤烟远树、离亭别宴、平野水云、浅碧草痕、湖云山翠,他们在这里留下了点逗春光的呼吸痕迹、留下了波绿乱峰的行走烙印、也留下了很多慷慨、优雅、柔曼的诗句,使这座古老的泉城,更加地有了灵气,文脉得以传承。
突然想起了徐志摩,想起了那个眉毛间透着几分儒雅、鼻梁坚挺的诗人。
他那略小的眼睛,似乎看得比我们都远。
2012年8月4日—5日,我和逄金一、王展、李炳锋、吴文峰、宋登科一行六人应百度徐志摩吧版主、企业家罗烈洪先生之邀请,前往诗人徐志摩的故里浙江海宁市开展文学交流及采风活动。
在西山,站在徐志摩的墓前,我在徐志摩的墓前,虔诚地点上了一支香烟,看着袅袅的轻烟往上升着,我想了很多。
徐志摩是济南上空,一朵挥不去的云彩。
我总觉得西宁和济南,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城市,由于徐志摩而连在了一起。一个是他的出生地,一个是他的殉难地。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还是一种上天的安排?
一个诗人,把诗魂留给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诗人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先生遇难在济南,必然成为了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必然与这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积淀融为在了一体。
在从海宁返回济南的高速列车上,我和王展、逄金一谈起了徐志摩与济南的缘分,谈起了海宁对近代文化名人的关注和传承、谈起了我们对济南这座诗城该做些什么,于是,决定写一本《徐志摩与济南》,以此来纪念或者说缅怀中国诗坛上的这位著名诗人。
也许,只能做这些了。
在这个浮躁而又缺少浪漫的年代,我们只能回望,在回望中怀念一位诗人,并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寻找纯真的天性和心灵的自由,体验展翅与飞飏、放逐与寻梦、挚爱与热烈、纯洁与善良的心理历程。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上空最纯粹的那一颗星,它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既可以明亮我们的内心,也可以慰藉我们的精神。
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查阅和收集了很多资料,在民间走访了很多熟知济南历史的老人,历时两年多,这本《徐志摩与济南》终于匆匆截稿,真的很感谢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吴文峰在其期间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感谢徐志摩嫡孙徐善曾通过逄金一转给《徐志摩与济南》一书的致辞,尤其是感谢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提供的珍贵历史资料,更感谢侯林老师、王任、张继平、刘书龙、王军等朋友给予文字校对、史料校正的支持。
也许,这源自于他们对诗人徐志摩的尊敬。
希望徐志摩在济南的陨落地能成为诗人们的朝圣地,也希望所有诗意地活着的人们在经过北大山时,能够停下脚步,在徐志摩诗魂栖息的地方看到心中的那一弯爱与美的新月。
此时,月亮升起来了。圆润而皎洁。
夜空,那么的宁静。是尘埃落定之后的宁静。
斯时,我想起了2009年12月16日那个雪夜里写下的一首诗:
济南又下起了雪
我看见一个少女,一辆蓝色的公交车
和一条清澈的护城河
我极力地想把这三个画面拼贴成暖色
再添加上一朵百合
我想在这个寒冷的季节
把春天留下的那点激情来一次彻底的挥霍
突然想起了徐志摩
想起了那个叫陆小曼的浪漫传说
我不知道康桥上
那一片没有带走的云彩
是否真的定格成了那翡冷翠的一夜
济南的天空
有了些许轻烟似的雪
当悲凉升为一弯新月
薄薄的雪,覆盖了青石阶上的落叶
爱,只能是那低头的一瞥
转眼就会凋谢;如今,还有多少人被真正爱过
这首诗叫《突然想起了徐志摩》。
就把它当做这篇短文的题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