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此人之】我要找的人
邹衡
邹衡(1927-2005)湖南澧县人。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49年转入史学系,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后考入考古专业攻读副博士研究生,1955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副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兰州大学,1956年调回北大历史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考古系新石器时代--商周教研室主任,先后当选为考古学和先秦史学会理事、商文化学副会长。1986年起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
从事商周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对商周考古工作有开拓之功。他最早提出并论证了河南二里头遗址1至4期均为夏文化,首次对殷墟进行了文化分期,发现了西周燕国与晋国的都城遗址,指导和参与过西周晋侯墓地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论文、著作或成果:《论早期晋都》《文物》,1994年1期;《论早商都城》《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讲座会文集》,科学出版社 1995;另有《商周考古》、《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天马———曲村1980-1989》《文物与考古论文集》、《晋、豫、鄂三省考古调查简报》、《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西亳与桐宫考辨》、《论菏泽(曹州)地区的岳石文化》等,并参与编写了由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的编写。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邹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27日21:00不幸逝世,享年78岁。
刘彬徽
刘彬徽 湖南双峰人,1937年2月生,在长沙市长郡中学毕业后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1961年至1989年在湖北省博物馆主要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与研究,曾任《江汉考古》杂志副主编、湖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1989年至现在,在湖南省博物馆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选任湖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1999年退休。
邹衡(1927-2005)湖南澧县人。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49年转入史学系,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后考入考古专业攻读副博士研究生,1955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副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兰州大学,1956年调回北大历史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考古系新石器时代--商周教研室主任,先后当选为考古学和先秦史学会理事、商文化学副会长。1986年起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
从事商周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对商周考古工作有开拓之功。他最早提出并论证了河南二里头遗址1至4期均为夏文化,首次对殷墟进行了文化分期,发现了西周燕国与晋国的都城遗址,指导和参与过西周晋侯墓地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论文、著作或成果:《论早期晋都》《文物》,1994年1期;《论早商都城》《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讲座会文集》,科学出版社 1995;另有《商周考古》、《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天马———曲村1980-1989》《文物与考古论文集》、《晋、豫、鄂三省考古调查简报》、《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西亳与桐宫考辨》、《论菏泽(曹州)地区的岳石文化》等,并参与编写了由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的编写。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邹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27日21:00不幸逝世,享年78岁。
刘彬徽
刘彬徽 湖南双峰人,1937年2月生,在长沙市长郡中学毕业后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1961年至1989年在湖北省博物馆主要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与研究,曾任《江汉考古》杂志副主编、湖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1989年至现在,在湖南省博物馆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选任湖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1999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