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
当初到船上的迈克斯.图尼(电影《海上钢琴师》人物)正在经受海上风暴的困扰时,1900气定神闲地站在他面前,为他提供了辽救之道——用黑白琴键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在音乐的美妙中与波荡的大海共舞。
这是一个很富意味的场景,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神妙魅力毕现无遗,更提供了一种应对命运的智慧。命运犹如大海,人如海上之船,波平浪静时自有一番清和旷阔的风情,若遇风暴则不免颠之倒之以至于呕之吐之生不如死。然而,总有一些深谙命运节奏的妙人儿,能够以灵性的双手将大海的节奏弹出(处对命运的方式),以此来实现个人与命运别而融之的和谐与共。
命运,又何尝自甘成为人们手中的驯兽呢?它是酷烈、凶猛又残忍的君王,它以摧折信念打杀希望消殒志趣为能事、乐事,它所想见的只是人的畏惧、绝望、臣服,至少,它留给人们的首先是这样的印象。而它确实唬住了年命有限、势单力薄的人们,当然,此中也不乏一些对命运不做观想而始终径行直前的乐观分子,然而,即便对命运采取闭目塞听的方式,也无法真正自外于命运。在命运面前,人人都无可逃避。
无可逃避的命运,如阴云一般,顽固地笼罩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上空,穿梭逡巡在生老病死的每一个关口,压得人心内惊颤、脚底发软,尤其是那些厄运乃至假厄运之名的种种恶的朕兆乃至预言,总给人带来沉滞而刻骨的压迫感。未及应验,心中上下,左顾右盼,惟愿速速了断。一旦当机,身心俱痛,骂也无力愤也无力,只是沉陷在绝望的泥潭中欲挣扎不挣扎,向上无门入泥有路。有些人,就这么沉下去了,泥没了顶,千载永不寤。有些人,却化刚猛为柔情,化泥潭为平湖,思智双运,驾一叶兰舟,在渔歌的晚唱中,自在悠游。
而举凡圣贤,大抵是应对命运有方之人,无论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尽其人事之后而听天命的孔子,还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孟子,乃至“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的老子,他们都以其或不屈的行动、或执着的刚猛乃至与命运相融相合的智慧而垂范后世。在这些往逝的先贤中,尤其让我动容而感佩的是耶稣。翻开“四福音书”,处处是“经上说”的预言,而凡耶稣之所言所为都是为了印证“经上”所说的一切,命运之网于他实在是恢恢不漏。耶稣也不反抗也不排斥,一心只以使命为念,在重重的锁链中,自由起行。而当他终于应验了一切预言后,命运已成耶稣的形相,耶稣就是命运本身。
圣贤到底有限,凡人则是芸芸,而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们与圣贤差距远甚。差距的存在却不能成为不向圣贤取法的原因,要知道,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圣贤正是为了凡人而存在,他们的所言所为正是为了替凡人树下典范。差距的存在,也在无情地说明,凡人难以比肩圣贤。然而,只要人们(无论圣凡)有来自命运的困扰,谁就应该学会应对命运的智慧,而取法圣贤正是捷径之一种。然而,取法圣贤也仅仅只是捷径本身,他们只是我们的琴键,只是我们与波涛万顷的命运之海共舞的媒介。
“寒时寒杀阇梨,热时热杀阇梨”,一旦实现了与命运的水乳交融,命运就此成为我们游戏的场地。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的乐趣、活的情味,才能真正在清风明月与人世风情间自由穿行。
2014/12/21 夜
这是一个很富意味的场景,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神妙魅力毕现无遗,更提供了一种应对命运的智慧。命运犹如大海,人如海上之船,波平浪静时自有一番清和旷阔的风情,若遇风暴则不免颠之倒之以至于呕之吐之生不如死。然而,总有一些深谙命运节奏的妙人儿,能够以灵性的双手将大海的节奏弹出(处对命运的方式),以此来实现个人与命运别而融之的和谐与共。
命运,又何尝自甘成为人们手中的驯兽呢?它是酷烈、凶猛又残忍的君王,它以摧折信念打杀希望消殒志趣为能事、乐事,它所想见的只是人的畏惧、绝望、臣服,至少,它留给人们的首先是这样的印象。而它确实唬住了年命有限、势单力薄的人们,当然,此中也不乏一些对命运不做观想而始终径行直前的乐观分子,然而,即便对命运采取闭目塞听的方式,也无法真正自外于命运。在命运面前,人人都无可逃避。
无可逃避的命运,如阴云一般,顽固地笼罩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上空,穿梭逡巡在生老病死的每一个关口,压得人心内惊颤、脚底发软,尤其是那些厄运乃至假厄运之名的种种恶的朕兆乃至预言,总给人带来沉滞而刻骨的压迫感。未及应验,心中上下,左顾右盼,惟愿速速了断。一旦当机,身心俱痛,骂也无力愤也无力,只是沉陷在绝望的泥潭中欲挣扎不挣扎,向上无门入泥有路。有些人,就这么沉下去了,泥没了顶,千载永不寤。有些人,却化刚猛为柔情,化泥潭为平湖,思智双运,驾一叶兰舟,在渔歌的晚唱中,自在悠游。
而举凡圣贤,大抵是应对命运有方之人,无论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尽其人事之后而听天命的孔子,还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孟子,乃至“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的老子,他们都以其或不屈的行动、或执着的刚猛乃至与命运相融相合的智慧而垂范后世。在这些往逝的先贤中,尤其让我动容而感佩的是耶稣。翻开“四福音书”,处处是“经上说”的预言,而凡耶稣之所言所为都是为了印证“经上”所说的一切,命运之网于他实在是恢恢不漏。耶稣也不反抗也不排斥,一心只以使命为念,在重重的锁链中,自由起行。而当他终于应验了一切预言后,命运已成耶稣的形相,耶稣就是命运本身。
圣贤到底有限,凡人则是芸芸,而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们与圣贤差距远甚。差距的存在却不能成为不向圣贤取法的原因,要知道,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圣贤正是为了凡人而存在,他们的所言所为正是为了替凡人树下典范。差距的存在,也在无情地说明,凡人难以比肩圣贤。然而,只要人们(无论圣凡)有来自命运的困扰,谁就应该学会应对命运的智慧,而取法圣贤正是捷径之一种。然而,取法圣贤也仅仅只是捷径本身,他们只是我们的琴键,只是我们与波涛万顷的命运之海共舞的媒介。
“寒时寒杀阇梨,热时热杀阇梨”,一旦实现了与命运的水乳交融,命运就此成为我们游戏的场地。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的乐趣、活的情味,才能真正在清风明月与人世风情间自由穿行。
2014/12/21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