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老了,一步之遥
姜文老了,意思是姜文年龄比以前大了。所以他可以在片子里致敬,但毕竟一步之遥,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片子有好坏。但好坏是武断的标签。我给这电影贴个乱的标签。童话、寓言类的书不少,电影也不少。但选择寓言式童话,就不能那么乱。寓言的精致在于精准,而非物质的堆砌。
我本就挺喜欢歌舞片。偶尔也喜欢一下歌剧。再偶尔还看看少女时代或者红磨坊之类的大腿舞。幸也不幸我在一部电影里全看了。耳畔响起大乔小乔的一句歌词:“爱上的无法消失,那只是一些片段”。
我将自己定义为泛审美爱好者。即,啥都想看看,啥都随便喜欢喜欢。所以配乐啦,黑人舞蹈啦,都是满满的别的电影的回忆。大胆的新奇太多,就乱。(姜文在电影里放几段歌剧应该不是仅为感官刺激,但我听不懂,自然无法评说。电影毕竟是电影,唱得好不好看是很重要的,姜夫人张嘴明显不好看。听来好不好听也是很重要的,总统先生显然不应该开口。)
经历了冗长而乏味的台词和画面之后,我看到了一个司法问题。我的一个朋友前几天跟我说:咱们国家的人民法制意识太淡泊,法治精神太少。好比一个人是犯罪嫌疑人,这人有罪无罪,法庭有决定权,但咱们的法庭往往为政治积习、社会舆论所左右。司法与审判不独立。此片中后部即存在这个问题:马走日是嫌疑人,但没人调查审理这个案子,巡捕应社会舆论要枪毙他;大帅为民心要枪毙他;媒体为销量要夸大其词报道他。武六有过法治的初衷,最终走向了依靠政治权力左右司法的地步。这是我的胡扯。凑巧的是现时的法治问题正好存在于影片之中。令人五味杂陈的是:影片中,引渡移交马走日时,民众掀起了大规模游行。但问题是他们一方面强调国家的司法主权,另一方面又要求枪毙马走日。民众之造舆论,在影片中是直接出现的,毫无铺垫(偏重不少事情都没有铺垫,倒是废话台词很多)。可以推见: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政治宣传(项飞田要升官啊,法国人要获政治支持啊),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民众的愚昧。人多了,愚昧必然存在。
上月亮定的这个梦幻基调笼罩全片,太梦幻即扯淡。《1984》、《黑暗的心》在梦幻中充满严谨。
以一个扯淡的开头,造就了复现的选秀。以一个女明星的爱情,造就了一个司法与道德,掺杂政治与舆论的问题。以另一个女人的爱情和反抗,造就了一个梦幻大逃亡的问题。当然其中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出现很是反讽。王志文所演角色代表一部分艺术家,即民众感官和政治的附庸。因为民众喜欢,他就创作表演;领导喜欢,他就逢迎,并且片中项飞田说了:办大事还得靠艺术家,但只是把这种艺术家当做工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像狗)。问题是王志文在受了马走日威胁后仍然坚持演戏,说明他表演的是表达真我(为了引蛇出洞明显是官方胡扯的)。洪晃(帅母)代表的是知识分子。大帅靠的是她出谋划策,并且她是真正的决策者,大帅曰因为她:有学问。但知识分子还有另一面,她说:有了学问才会挑好男人。这就是知识分子的趋利问题了。女的有文化可以傍大官大款,帅母就是这样,她因此实现了人生理想啊。男的有学问可以做“帝师”啊,可以出将入相当官发财。不靠谱,事情一附会起来,就一通百通啊。作罢。
马走日对着镜头说:他们最终还是把我枪毙了。所以我在影院里看到了《一步之遥》啊。身边坐着我的女性朋友。恍若回到那个她要看《富春山居图》,我要看《星际迷航》的晚上。同一家影院,相近的时段。我当时真该选择听她的,以让我现在愧疚少一些。
片子有好坏。但好坏是武断的标签。我给这电影贴个乱的标签。童话、寓言类的书不少,电影也不少。但选择寓言式童话,就不能那么乱。寓言的精致在于精准,而非物质的堆砌。
我本就挺喜欢歌舞片。偶尔也喜欢一下歌剧。再偶尔还看看少女时代或者红磨坊之类的大腿舞。幸也不幸我在一部电影里全看了。耳畔响起大乔小乔的一句歌词:“爱上的无法消失,那只是一些片段”。
我将自己定义为泛审美爱好者。即,啥都想看看,啥都随便喜欢喜欢。所以配乐啦,黑人舞蹈啦,都是满满的别的电影的回忆。大胆的新奇太多,就乱。(姜文在电影里放几段歌剧应该不是仅为感官刺激,但我听不懂,自然无法评说。电影毕竟是电影,唱得好不好看是很重要的,姜夫人张嘴明显不好看。听来好不好听也是很重要的,总统先生显然不应该开口。)
经历了冗长而乏味的台词和画面之后,我看到了一个司法问题。我的一个朋友前几天跟我说:咱们国家的人民法制意识太淡泊,法治精神太少。好比一个人是犯罪嫌疑人,这人有罪无罪,法庭有决定权,但咱们的法庭往往为政治积习、社会舆论所左右。司法与审判不独立。此片中后部即存在这个问题:马走日是嫌疑人,但没人调查审理这个案子,巡捕应社会舆论要枪毙他;大帅为民心要枪毙他;媒体为销量要夸大其词报道他。武六有过法治的初衷,最终走向了依靠政治权力左右司法的地步。这是我的胡扯。凑巧的是现时的法治问题正好存在于影片之中。令人五味杂陈的是:影片中,引渡移交马走日时,民众掀起了大规模游行。但问题是他们一方面强调国家的司法主权,另一方面又要求枪毙马走日。民众之造舆论,在影片中是直接出现的,毫无铺垫(偏重不少事情都没有铺垫,倒是废话台词很多)。可以推见: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政治宣传(项飞田要升官啊,法国人要获政治支持啊),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民众的愚昧。人多了,愚昧必然存在。
上月亮定的这个梦幻基调笼罩全片,太梦幻即扯淡。《1984》、《黑暗的心》在梦幻中充满严谨。
以一个扯淡的开头,造就了复现的选秀。以一个女明星的爱情,造就了一个司法与道德,掺杂政治与舆论的问题。以另一个女人的爱情和反抗,造就了一个梦幻大逃亡的问题。当然其中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出现很是反讽。王志文所演角色代表一部分艺术家,即民众感官和政治的附庸。因为民众喜欢,他就创作表演;领导喜欢,他就逢迎,并且片中项飞田说了:办大事还得靠艺术家,但只是把这种艺术家当做工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像狗)。问题是王志文在受了马走日威胁后仍然坚持演戏,说明他表演的是表达真我(为了引蛇出洞明显是官方胡扯的)。洪晃(帅母)代表的是知识分子。大帅靠的是她出谋划策,并且她是真正的决策者,大帅曰因为她:有学问。但知识分子还有另一面,她说:有了学问才会挑好男人。这就是知识分子的趋利问题了。女的有文化可以傍大官大款,帅母就是这样,她因此实现了人生理想啊。男的有学问可以做“帝师”啊,可以出将入相当官发财。不靠谱,事情一附会起来,就一通百通啊。作罢。
马走日对着镜头说:他们最终还是把我枪毙了。所以我在影院里看到了《一步之遥》啊。身边坐着我的女性朋友。恍若回到那个她要看《富春山居图》,我要看《星际迷航》的晚上。同一家影院,相近的时段。我当时真该选择听她的,以让我现在愧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