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笔写进亿元文章- 中华粉笔第一村(黄滩粉笔)刘垸粉笔
小粉笔写进亿元文章- 刘垸粉笔 中华粉笔第一村- 刘垸村(粉笔销售) 湖北省应城市刘垸文华粉笔有限公司我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粉笔公司, 从事粉笔生产有50多年, 产品繁多, 质量优质!服务 热线: 07123712620 07123713333 刘先生13797123738公司网站http//:www.wenhuafenbi.com 小粉笔写进亿元文章- 刘垸粉笔 2008年02月23日03:53 来源新华日报 湖北省应城市刘垸文华粉笔有限公司带领全村人民走快速致富奔小康道路, 集粉笔生产, 旅游观光, 生态建设为一体把湖北省应城市刘垸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走致富奔小康道路正热火朝天.湖北新闻日报 9日记者刘海来到湖北省应城市刘院村, 看到到处都是晾晒的无尘粉笔, 据说这批货专门为德国出口的产品, 他们做工精细, 将要把这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赢得更多的定单, 他们有说有笑, 看到他们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据说刘垸粉笔已出口多个国家, 在海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刘垸小粉笔写进亿元文章! 青年企业家刘大锋的创业故事:小财路,大思考! 今年25岁的刘大锋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工作了2年。回到家乡的他决心把父辈们的粉笔产业做大做强。一心想做大做强自己公司企业,想创建属于自己的一家企业的这个心愿,大学毕业以后,在外工作了两年,一次春接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让我回家看到了当时自己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在外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很早就想着可以回到家乡,为家乡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和微薄之力! 小小一支粉笔只卖三四厘钱,当回家后我走访了很多家生产粉笔的大户,由于当时都是个体经营的模式,产品比较分散,形成不了什么市场经济,再加上粉笔个体户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市场信息分析不了解,很难及时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价格也比较低,产品生产方式和流程也落后,当时在刘垸村,家家户户都是生产粉笔的,就是没有销路,产品也买不出去,在当时自己就想着希望有一天能够帮父辈做强粉笔产业,让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 刘垸粉笔产业起源于刘垸村。上世纪50年代,当地人开始制作粉笔,他们挑着担子、拉着板车到周边地区兜售,一年能卖出2000来箱。改革开放后,村里涌现出70多户粉笔专业户,有的自产自销,有的则为上海、广东等地客户贴牌生产。 如今,刘垸村1000户中有900多户从事粉笔生产经营。走进刘垸村,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粉笔,赤橙黄蓝白绿紫,五颜六色,圆形方形三棱形,形状各异。 看到市场的变化和信息以后,我自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组建湖北省应城市刘垸文华粉笔有限公司,实现公司加产户的方式相结合,帮大家找销路,跑市场,做分析,开始了网上电子商务,将自己的产品发往全国,刚开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看到后来,也在一天一天的在变好起来,现在刘垸村却变成点石成金的“神笔”:年产销量超过500万箱,占了国内市场80%的份额,并出口到俄罗斯、蒙古、韩国等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成为“全国粉笔第一镇”,中华粉笔第一村的美誉。 接受新华日报采访: 新华日报记者邹伟报道:2月23日当记者走进黄滩镇刘垸村,看到文华粉笔公司刘大锋总经理把一箱箱粉笔整齐有序地装上一辆辆货车,运往蒙古、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来到公司里的生产车间,只见这里从事粉笔生产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调制机器、点浆铸型、平摊晾晒粉笔,几位装盒的工人们也正在紧张熟练地分检打包,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放眼望去,村子里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粉笔,赤橙黄蓝白绿紫,五颜六色,圆形方形三棱形,形态各异。 今年25岁的刘大锋,在刘垸村从事粉笔生产加工10多年,申请注册了文华牌商标,成为远近闻名的粉笔大王。不起眼的小小粉笔,在黄滩人手中居然演变成了“点石成金”的神笔,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她俏丽的身影,曾一度远销蒙古、俄罗斯和非洲一些国家,年销售量达500万箱,产值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