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味道
自从常驻地变成了广东,二老每次来看我,都习惯性的大包小包各种拎。每次来,带的最多的便是各式土菜,鸡啊鱼啊牛肉啊,还有各类咸菜,酒精辣椒,腐乳,永兴酱,最夸张的一次,我们一家人从家里带了40斤茶油,拎的我实在是忍无可忍,发飙到下次谁再带这么多东西我一定不会再拎了。二老总是申辩到,家里的东西好吃,材料地道,在外面买不到这么好的。
后来妹妹也来大广东读书,三舅一家第一次请喝早茶,桌上妈妈提到中午去家里吃饭,带了好多菜过来,三舅笑道,你们就是些老思想,都什么时候了出门还要带菜,到哪就应该入乡随俗,吃当地的口味。
我向来奉行和三舅一样的理念,实在是难以理解二老的行为。要说蔬菜肉类,哪里买不到,每次他们临来之前,打电话问我要带些什么,我总是说不要,末了一接站,还是一堆东西。直到去了香港读书,总觉得本地进口的肉类宰杀时没放血,腥气重的异常,拼命放了一堆料酒和酒精辣椒,才压得住气味。带来的一小袋酒精辣椒,就这样被视作珍宝,轻易舍不得用。
前两天回来跑马拉松,妈妈又带了鼓鼓囊囊的一箱子菜,这次除了鸡和咸菜,连炸果都出来了,也不知道年过半旬的妈妈,是怎么拖这么一箱子东西过来的。中午请一家子朋友来家里吃饭,席上妈妈一直在介绍,这些都是家里带来的菜,都是家里的味道,鸡是家里的土鸡,油也是家里的茶油,朋友一家连连称是,说一吃就是家里的味道。突然间想到初来乍到时,家里宴请在本地已驻扎10多年的一大帮亲戚吃饭,亲戚们都说好久没有吃过这么正宗的味道了,真是怀念。也许,每次二老带着一箱子菜奔赴大广东的执着,背后沉淀的是那一丝血脉故乡的牵挂吧。
也是这时候才明白,味浓时即家乡这句话的真意。
后来妹妹也来大广东读书,三舅一家第一次请喝早茶,桌上妈妈提到中午去家里吃饭,带了好多菜过来,三舅笑道,你们就是些老思想,都什么时候了出门还要带菜,到哪就应该入乡随俗,吃当地的口味。
我向来奉行和三舅一样的理念,实在是难以理解二老的行为。要说蔬菜肉类,哪里买不到,每次他们临来之前,打电话问我要带些什么,我总是说不要,末了一接站,还是一堆东西。直到去了香港读书,总觉得本地进口的肉类宰杀时没放血,腥气重的异常,拼命放了一堆料酒和酒精辣椒,才压得住气味。带来的一小袋酒精辣椒,就这样被视作珍宝,轻易舍不得用。
前两天回来跑马拉松,妈妈又带了鼓鼓囊囊的一箱子菜,这次除了鸡和咸菜,连炸果都出来了,也不知道年过半旬的妈妈,是怎么拖这么一箱子东西过来的。中午请一家子朋友来家里吃饭,席上妈妈一直在介绍,这些都是家里带来的菜,都是家里的味道,鸡是家里的土鸡,油也是家里的茶油,朋友一家连连称是,说一吃就是家里的味道。突然间想到初来乍到时,家里宴请在本地已驻扎10多年的一大帮亲戚吃饭,亲戚们都说好久没有吃过这么正宗的味道了,真是怀念。也许,每次二老带着一箱子菜奔赴大广东的执着,背后沉淀的是那一丝血脉故乡的牵挂吧。
也是这时候才明白,味浓时即家乡这句话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