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组织群活动“成长(免费心理咨询)第二期公益实用讲座”
前言:从开始读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拆出你的沟通力1,2》,就被拆书法“RIA标签读书法”所震撼以及很想实践,终于机缘巧合,参加了微信群里的拆书活动,和课代表徐姐姐的认识源于她的画,哈哈哈,和群里小伙伴的互动,学习到很多,拆书是个很开心的过程。第一次组织群里的分享活动,其实是受了骨盐的鼓励,说起来,我读完《这样读书就够了》,兴奋了一阵子了,想把它推荐给朋友们,但是由于没有实践过以及表达能力的问题,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方式,但是向骨盐推荐过这本书,但是当时推荐时只有寥寥数语,自己都感觉没有说服力,好在现在参加了徐姐姐的拆书群学习,可以用事实说话了,嘿嘿,组织这个活动的目的:一是对拆书的一个小小的检验,教是学最好的方式嘛,就当锻炼下自己,二是也是实现当初对骨盐说会分享读书心得的一个小小的承诺(这个是最重要的),三,因为在组织这个群活动前,和群里的一个朋友聊天后,有了新的想法,这个也是动力。在这里要谢谢徐姐姐,没有你就不会参加如此有趣的拆书活动,认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谢谢拆书群里的小伙伴们,你们的拆解让我受益良多,谢谢阿尤姐姐,本次群活动借用了你的拆解片段,其实感谢你的地方太多了,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谢谢骨盐的鼓励以及给我这个机会和平台去尝试锻炼下自己,骨盐,你是一个直白直率的外加可爱的女子,很喜欢你的嗷,哈哈哈。
正文:小小的说明下,这个是骨盐整理的记录,借用下她的整理,从他人角度来看自己的过程更客观,这个会有后续的,因为已经在酝酿其他的东西,再这里再次谢谢骨盐。
一、 相关链接:
1、http://42.96.151.111/mobile/article.xhtml?articleId=579
(什么是拆书帮)
2、http://42.96.151.111/mobile/article.xhtml?articleId=581
(【便签读书法】一个人的拆书帮)
二、讲座主要内容:
(一)拆书帮便签读书法(RIA)四步法:
1、四步法具体内容:
第一,阅读原文片段(R)
第二,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I)
第三,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A1)
第四,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A2)
2、有关四步法的自我理解:给出一个片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这个片段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其他想法写出相关经验,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以后怎么应用这个拆书片段。这是一个体验-反思-体验-反思的循环过程,这样更利于理解与学习。
3、拆书法适用你吗?
很多时候读完一本书后,会感觉没读过;很多人读书读过就忘,或者书没读完就放一边,没读完就后悔。读书的目的有很多,如果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那么,这个拆书帮便签读书法(RIA)很适合你。
(二)(RIA)举例(以我自己的拆解片段为例,原文有点长,可以边看边思考):
1、【原文R】在每个原理中,一个有优势的表现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规律地使用恢复期。能在短暂的休息时间放松自己的棋手通常总能最终从比赛的险情中安然脱险。在象棋赛时,我不必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放在一个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中,这个想法对我是个巨大的解放。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随着我对这种在思路性质上的变化逐渐习惯,我发现如果我思考问题超过14分钟,我的想法常常就变得复杂、繁琐。注意到这个现象后,我学着监控我思考的效率,若我变得迟钝了,我就会休息片刻,放下一切,恢复自我,然后面目一新地回来。现在当面临艰难棋局,我能高度集中地思考30~40分钟,因为小小地换个脑子就能点燃我无穷的注意力。在LGE,他们研究出了一套集中释放激情的理论,并发现,我们恢复得越好,我们在压力下经得起考验和表现自我的潜能就越大。实现它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我们怎么才能放下一切呢?告诉别人要放松很简单,可是自己做起来可不简单。这就是身体和头脑怎样联系起来的。
LEG的身体调控师教我在装有心脏监控器的固定自行车上做心脏血管间歇性训练,我可以让自行车每分钟的转速超过100,在这样的阻力下,10分钟筋疲力尽的运动后,我的心率达到每分钟170次。之后我会降低自行车的阻力,轻松一分钟,我的心率会回到大概144次。之后,我会又一次快跑,大大提高阻力,一分钟后,我的心率又会高达170次。接下来,在又一次快跑之前我会再休息一分钟,以此类推。我的身心在全力以赴和彻底放松之间浮动。随着我保持这样的训练,我的心脏恢复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我渐入佳境,要做更多的运动才能提高心率,在休息的时候,降低心率要用的时间却减少了:不就,我间隔休息的时间只要四十五秒,而我能快速运动的时间加长了。这种身体调控方法令人赞叹不已之处在于,就在几周后,我发现,在象棋比赛费神的思索过程中,我能放松下来,恢复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在LGE,他们已经发现,恢复与生理有着明显的关联,心脏血管间歇性训练对你快速释放压力、从精神疲乏中恢复过来的这种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不止这些,身体的兴奋和精神上的冷静是交织在一起的。很多次,持续了四五个小时的比赛已演变成一场一触即发的硬仗,我起身走出比赛大厅,快跑五十米或是爬几段楼梯。然后我走回来,洗把脸,整个人焕然一新。
到今天,实际上我身体训练的每一部分都是围绕着一种或另一种形式的施压和恢复。比如说,在体重练习中,LGE的朋友叫我精确地监控每组运动之间要留下的时间,这样,我的肌肉就有充沛的时间来恢复,但仍要不断减少肌肉恢复的时间。我开始这种形式的间歇性训练,如果我做十五次卧举,重复做三组,我会在每组之间精确地留出四十五秒钟。
有数不清的时刻,在战局不利时,我都会极快地释放所有的压力。最终,随着训练的增加,就像我在《划小圈》那章所说的,恢复的时间会变得非常短一旦恢复状态的这种行为根植到我们的血液,我们就能在最危险最紧张的情况下使用它,变成能自我更新、创造小小避难所的大师,观众可能都不会发现这样片刻的休息。
2、给大家看看我的“RIA”拆解:
【I(我对原文R的理解)】:1.“有规律地使用恢复期”这种意识变成习惯时,我们就越经得起考验,越能表现自我。 2.怎样做到在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放下一切?关键在于身体和头脑怎样联系。就如作者平时做心脏血管间歇性训练,达到“身体是兴奋的精神是冷静的”的效果。 3.训练身体的“施压与恢复”,能够极快的释放所有压力,能够做自我更新,创造小小避难所的大师,这样的身体训练,其实每个人都需要。
【A1( 这是我自己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做的相关经验的介绍)】:1.其实上面的I拆解,就如上次感觉有难度的拆解片段一样,都是在刷牙洗漱时琢磨作者的训练过程时想到的,思路一旦打开,就会源源不断的出来,晚上做要点记录,早上起来做整理,就像作者自己发现思考问题超过14分分钟,就会发现自己思想会变迟钝一样,我自己也发现当感觉拆解思路不畅时,去刷个牙时回想拆解片段,往往思路就打开了,这个神奇时刻要把握好,是很好的“恢复期”。2.“身体是兴奋的精神是冷静的”,其实当思考这句话时,我有想出去锻炼5分钟的冲动,亲身体验下这句话的意思,然而那个点太晚了,穿着海绵宝宝的睡衣去运动会让人感觉奇怪,所以就回想了中午放学时分,和小伙伴一起跑去食堂吃饭,当跑到食堂时,好累但是很开心,感觉脑袋很清醒,心情也很愉悦。除了这个经历,还让我想起“身体是懒惰的精神是混乱的”经历,其实也可以算是低潮期,很多的晚上,因为作业多,多数都是脑力消耗大,所以坐在电脑前时间会很久,休息的方式就是坐在电脑前浏览下其他网页,但是这样的休息效果不好,总是很疲倦,心情也很烦躁,疲倦-烦躁的恶性循环,作业效率也很低。 如果懂得“身体与头脑是怎样联系的”,那么会改善很多,不过现在明白也不晚 3.注意到作者写的一个细节“到今天,实际上我身体训练的每一部分都是围绕着一种或者另一种形式的施压和恢复”,身体的施压与恢复,精神上的施压与恢复,身体与头脑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备注:之前因为读过一些让自己很兴奋的书,能让我兴奋的书,我都称之为好书,也试着为每钟不同类型的书做个小的标签,比如心灵成长类做“心灵成长”,经济类做“了解现实”,但是昨晚认真的琢磨作者的这段经历后,突然对好书有了另一种看法,好书,无论是文学类的还是经济类或者是其他类的,好的地方是都能让你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之前一度读文学作品,比如《看见》,《忐忑的中国人》,看的心里很难过,所以很长时间都不再碰文学类的书,现在我会换个角度去看这些书,会重拾这些文学书,重新去感受和学习。对拆书的意义有了另一个看法:拆解的片段的选取,其实都有一定意义,无论是像哲学还是更实际的操作指南,感觉存在难度,其实更多的是没有好好体会与仔细琢磨,好好琢磨,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A2(以后的应用)】:1.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恢复期”,好好把握,比如刷牙时刻 2.让“有规律的使用恢复期”变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3.训练“施压与恢复”,每天锻炼5分钟。有一直在做了。
3、因为我现在还是学生,所以经历有限,拆出的东西其实不是那么好,再给大家看看有工作经验的@阿尤(群里的小伙伴)姐姐的拆解片段:
【I】:1)有规律地使用恢复期是具备优势表现者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能驾驭高度注意力集中(压力)和休息(自我恢复)之间的快速转换,从而最大程度地经受考验和发挥潜能。2)LGE研究了一套集中释放激情的理论,并且作者在其指导下,进行过相关的心脏血管间歇性训练。这个训练能让作者的身心在全力以赴和 彻底放松之间浮动,从而心脏恢复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即休息时降低心率所用的时间减少了,能快速运动的时间加长了,这对他快速释放压力,从精神疲乏状态恢复过来的能力大大提升,在象棋比赛中有了更好的表现。3)我们都哦可以通过这种施压-恢复间歇式的方式来进行身体或大脑训练,可以精确地量化动作和控制时间来实现训练的结果,让自己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消耗下,恢复时间变短,恢复效率提高,从而能发挥自身更大的潜能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A1】:自己看书就是这样的,高度集中注意力下,能大约看1个小时,但是超过1个小时就开始看不进去了,而且看小说和看商业书籍的坚持时间也不一样,看小说坚持的时间长,看商业书籍坚持的时间短。为了达到能每天有质量的读书目的,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每天读一部小说或传记40页,每天读一部商业书籍20页,一次性读完,时间放在早上或晚上。如果时间充裕条件下,两本书可以连续读,但是中间要休息5-10分钟。这样限定数量的方法其实是从另一位老师那里学到的,但是对于我来说,非常有价值,大大提高了我读书的思考力,也提高了我读书的效率。
【A2】:自己没有尝试过番茄钟的方法,群众很多小伙伴们都已经是倡导者了,我可以去尝试一下,用于自己的工作时间管理中,这样记录时间更方便了,也能有效分析一天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值得尝试。打算本周买一个番茄,下周开始应用,每天记录,每周分析呈现结果,持续改进完善自己的时间管理吧。
(三)、拆书
1、 拆书的形式:可以自己读书自己拆(RIA便签读书法),也可以有人带领下一起拆解(RIA便签读书法)
2、 拆书程序:当然拆书周的模式是第一天拆解一个片段,第二天互相点评作业,一周拆解三个片段,最后一天是这一周的总结。
3、 拆书时间:可以使用“暗时间”( 暗时间是指:如果你有做总结的习惯,在度过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来翻看过,因为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知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进行思考,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四)、拆书的意义和个人感受:
在拆书过程中,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个梳理过程,梳理过去的种种,比如存在的怀念过去的问题,在经过自己的整理后,有种放下的感觉,拆书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思考模式,发现自己思维存在的问题,会尝试用拆解的知识去实践,去感受,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刚开始尝试“RIA”便签拆解,可能还不适应,但是慢慢来后,你会爱上拆解的,我现在已经拆到第7周了,拆书已经成为习惯了,群里的小伙伴也都爱拆书。
拆书是一种新颖的读书方式,接触它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回观自己的拆书过程,每一周的总结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视野也开阔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们可以玩一玩这个"RIA"便签读书法嗷
三、做为听者的自己,尝试拆书的事例和对拆书的理解
(一)课讲事例拆解:
【I】:恰当地使用恢复期,通过训练,缩短休息时间,延长集中精力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潜能和承受能力
【A1】:这让我想到大学时的某件事,当时学太极拳,但小时没练过,腿劈不开。于是,我就每天早晨练习跑步,跑完后,在身体发汗,身体柔韧性增强时压腿,一开始压不开,一天压下一点,终于某天就压开了。再往后不用跑步,直接就能压开腿了
【A2】: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有个计划,是针对自己早晨爱睡懒觉的习惯,我打算通过训练,一点点地实现早起的梦想,养成好习惯 。
(二)一句话拆解:
1、【R】:“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2、【I】: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个逻辑,没有勇气的人是不会有底气的。
3、【A1】:这里的勇气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要有包容心,有忍跨下之辱的决心,有卧薪尝胆的恒心.
4、【A2】:这方面自己做的还不够,经常放不下面子,出发时勇气满满,遇到挫折时易生回避之心,不断受挫又不断恢复的勇气,才能促进底气的真正提升(A2)。
(三)对拆书的个人理解:
做为一个听者,我能感受到这样拆书实际应用的价值很大,一旦应用并形成习惯,思考能力、觉察能力、反思能力都会得到提升,自我改变的机会也会有所增加,不仅会收获书中的知识,也能融会贯通,收获更多书以外的东西,对自身的成长和进步都会有帮助。拆书的过程确实是一个经验-反思-经验-反思的循环过程,值得学习和借鉴。
整理人:骨盐
2014.12.11
总结:拆书会继续,新的计划在酝酿,会有后续的反馈,在这里再次谢谢参加的各位 。
正文:小小的说明下,这个是骨盐整理的记录,借用下她的整理,从他人角度来看自己的过程更客观,这个会有后续的,因为已经在酝酿其他的东西,再这里再次谢谢骨盐。
![]() |
我的第一次群活动 |
一、 相关链接:
1、http://42.96.151.111/mobile/article.xhtml?articleId=579
(什么是拆书帮)
2、http://42.96.151.111/mobile/article.xhtml?articleId=581
(【便签读书法】一个人的拆书帮)
二、讲座主要内容:
(一)拆书帮便签读书法(RIA)四步法:
1、四步法具体内容:
第一,阅读原文片段(R)
第二,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I)
第三,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A1)
第四,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A2)
2、有关四步法的自我理解:给出一个片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这个片段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其他想法写出相关经验,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以后怎么应用这个拆书片段。这是一个体验-反思-体验-反思的循环过程,这样更利于理解与学习。
3、拆书法适用你吗?
很多时候读完一本书后,会感觉没读过;很多人读书读过就忘,或者书没读完就放一边,没读完就后悔。读书的目的有很多,如果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那么,这个拆书帮便签读书法(RIA)很适合你。
(二)(RIA)举例(以我自己的拆解片段为例,原文有点长,可以边看边思考):
1、【原文R】在每个原理中,一个有优势的表现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规律地使用恢复期。能在短暂的休息时间放松自己的棋手通常总能最终从比赛的险情中安然脱险。在象棋赛时,我不必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放在一个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中,这个想法对我是个巨大的解放。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随着我对这种在思路性质上的变化逐渐习惯,我发现如果我思考问题超过14分钟,我的想法常常就变得复杂、繁琐。注意到这个现象后,我学着监控我思考的效率,若我变得迟钝了,我就会休息片刻,放下一切,恢复自我,然后面目一新地回来。现在当面临艰难棋局,我能高度集中地思考30~40分钟,因为小小地换个脑子就能点燃我无穷的注意力。在LGE,他们研究出了一套集中释放激情的理论,并发现,我们恢复得越好,我们在压力下经得起考验和表现自我的潜能就越大。实现它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我们怎么才能放下一切呢?告诉别人要放松很简单,可是自己做起来可不简单。这就是身体和头脑怎样联系起来的。
LEG的身体调控师教我在装有心脏监控器的固定自行车上做心脏血管间歇性训练,我可以让自行车每分钟的转速超过100,在这样的阻力下,10分钟筋疲力尽的运动后,我的心率达到每分钟170次。之后我会降低自行车的阻力,轻松一分钟,我的心率会回到大概144次。之后,我会又一次快跑,大大提高阻力,一分钟后,我的心率又会高达170次。接下来,在又一次快跑之前我会再休息一分钟,以此类推。我的身心在全力以赴和彻底放松之间浮动。随着我保持这样的训练,我的心脏恢复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我渐入佳境,要做更多的运动才能提高心率,在休息的时候,降低心率要用的时间却减少了:不就,我间隔休息的时间只要四十五秒,而我能快速运动的时间加长了。这种身体调控方法令人赞叹不已之处在于,就在几周后,我发现,在象棋比赛费神的思索过程中,我能放松下来,恢复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在LGE,他们已经发现,恢复与生理有着明显的关联,心脏血管间歇性训练对你快速释放压力、从精神疲乏中恢复过来的这种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不止这些,身体的兴奋和精神上的冷静是交织在一起的。很多次,持续了四五个小时的比赛已演变成一场一触即发的硬仗,我起身走出比赛大厅,快跑五十米或是爬几段楼梯。然后我走回来,洗把脸,整个人焕然一新。
到今天,实际上我身体训练的每一部分都是围绕着一种或另一种形式的施压和恢复。比如说,在体重练习中,LGE的朋友叫我精确地监控每组运动之间要留下的时间,这样,我的肌肉就有充沛的时间来恢复,但仍要不断减少肌肉恢复的时间。我开始这种形式的间歇性训练,如果我做十五次卧举,重复做三组,我会在每组之间精确地留出四十五秒钟。
有数不清的时刻,在战局不利时,我都会极快地释放所有的压力。最终,随着训练的增加,就像我在《划小圈》那章所说的,恢复的时间会变得非常短一旦恢复状态的这种行为根植到我们的血液,我们就能在最危险最紧张的情况下使用它,变成能自我更新、创造小小避难所的大师,观众可能都不会发现这样片刻的休息。
2、给大家看看我的“RIA”拆解:
【I(我对原文R的理解)】:1.“有规律地使用恢复期”这种意识变成习惯时,我们就越经得起考验,越能表现自我。 2.怎样做到在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放下一切?关键在于身体和头脑怎样联系。就如作者平时做心脏血管间歇性训练,达到“身体是兴奋的精神是冷静的”的效果。 3.训练身体的“施压与恢复”,能够极快的释放所有压力,能够做自我更新,创造小小避难所的大师,这样的身体训练,其实每个人都需要。
【A1( 这是我自己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做的相关经验的介绍)】:1.其实上面的I拆解,就如上次感觉有难度的拆解片段一样,都是在刷牙洗漱时琢磨作者的训练过程时想到的,思路一旦打开,就会源源不断的出来,晚上做要点记录,早上起来做整理,就像作者自己发现思考问题超过14分分钟,就会发现自己思想会变迟钝一样,我自己也发现当感觉拆解思路不畅时,去刷个牙时回想拆解片段,往往思路就打开了,这个神奇时刻要把握好,是很好的“恢复期”。2.“身体是兴奋的精神是冷静的”,其实当思考这句话时,我有想出去锻炼5分钟的冲动,亲身体验下这句话的意思,然而那个点太晚了,穿着海绵宝宝的睡衣去运动会让人感觉奇怪,所以就回想了中午放学时分,和小伙伴一起跑去食堂吃饭,当跑到食堂时,好累但是很开心,感觉脑袋很清醒,心情也很愉悦。除了这个经历,还让我想起“身体是懒惰的精神是混乱的”经历,其实也可以算是低潮期,很多的晚上,因为作业多,多数都是脑力消耗大,所以坐在电脑前时间会很久,休息的方式就是坐在电脑前浏览下其他网页,但是这样的休息效果不好,总是很疲倦,心情也很烦躁,疲倦-烦躁的恶性循环,作业效率也很低。 如果懂得“身体与头脑是怎样联系的”,那么会改善很多,不过现在明白也不晚 3.注意到作者写的一个细节“到今天,实际上我身体训练的每一部分都是围绕着一种或者另一种形式的施压和恢复”,身体的施压与恢复,精神上的施压与恢复,身体与头脑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备注:之前因为读过一些让自己很兴奋的书,能让我兴奋的书,我都称之为好书,也试着为每钟不同类型的书做个小的标签,比如心灵成长类做“心灵成长”,经济类做“了解现实”,但是昨晚认真的琢磨作者的这段经历后,突然对好书有了另一种看法,好书,无论是文学类的还是经济类或者是其他类的,好的地方是都能让你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之前一度读文学作品,比如《看见》,《忐忑的中国人》,看的心里很难过,所以很长时间都不再碰文学类的书,现在我会换个角度去看这些书,会重拾这些文学书,重新去感受和学习。对拆书的意义有了另一个看法:拆解的片段的选取,其实都有一定意义,无论是像哲学还是更实际的操作指南,感觉存在难度,其实更多的是没有好好体会与仔细琢磨,好好琢磨,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A2(以后的应用)】:1.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恢复期”,好好把握,比如刷牙时刻 2.让“有规律的使用恢复期”变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3.训练“施压与恢复”,每天锻炼5分钟。有一直在做了。
3、因为我现在还是学生,所以经历有限,拆出的东西其实不是那么好,再给大家看看有工作经验的@阿尤(群里的小伙伴)姐姐的拆解片段:
【I】:1)有规律地使用恢复期是具备优势表现者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能驾驭高度注意力集中(压力)和休息(自我恢复)之间的快速转换,从而最大程度地经受考验和发挥潜能。2)LGE研究了一套集中释放激情的理论,并且作者在其指导下,进行过相关的心脏血管间歇性训练。这个训练能让作者的身心在全力以赴和 彻底放松之间浮动,从而心脏恢复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即休息时降低心率所用的时间减少了,能快速运动的时间加长了,这对他快速释放压力,从精神疲乏状态恢复过来的能力大大提升,在象棋比赛中有了更好的表现。3)我们都哦可以通过这种施压-恢复间歇式的方式来进行身体或大脑训练,可以精确地量化动作和控制时间来实现训练的结果,让自己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消耗下,恢复时间变短,恢复效率提高,从而能发挥自身更大的潜能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A1】:自己看书就是这样的,高度集中注意力下,能大约看1个小时,但是超过1个小时就开始看不进去了,而且看小说和看商业书籍的坚持时间也不一样,看小说坚持的时间长,看商业书籍坚持的时间短。为了达到能每天有质量的读书目的,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每天读一部小说或传记40页,每天读一部商业书籍20页,一次性读完,时间放在早上或晚上。如果时间充裕条件下,两本书可以连续读,但是中间要休息5-10分钟。这样限定数量的方法其实是从另一位老师那里学到的,但是对于我来说,非常有价值,大大提高了我读书的思考力,也提高了我读书的效率。
【A2】:自己没有尝试过番茄钟的方法,群众很多小伙伴们都已经是倡导者了,我可以去尝试一下,用于自己的工作时间管理中,这样记录时间更方便了,也能有效分析一天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值得尝试。打算本周买一个番茄,下周开始应用,每天记录,每周分析呈现结果,持续改进完善自己的时间管理吧。
(三)、拆书
1、 拆书的形式:可以自己读书自己拆(RIA便签读书法),也可以有人带领下一起拆解(RIA便签读书法)
2、 拆书程序:当然拆书周的模式是第一天拆解一个片段,第二天互相点评作业,一周拆解三个片段,最后一天是这一周的总结。
3、 拆书时间:可以使用“暗时间”( 暗时间是指:如果你有做总结的习惯,在度过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来翻看过,因为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知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进行思考,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四)、拆书的意义和个人感受:
在拆书过程中,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个梳理过程,梳理过去的种种,比如存在的怀念过去的问题,在经过自己的整理后,有种放下的感觉,拆书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思考模式,发现自己思维存在的问题,会尝试用拆解的知识去实践,去感受,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刚开始尝试“RIA”便签拆解,可能还不适应,但是慢慢来后,你会爱上拆解的,我现在已经拆到第7周了,拆书已经成为习惯了,群里的小伙伴也都爱拆书。
拆书是一种新颖的读书方式,接触它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回观自己的拆书过程,每一周的总结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视野也开阔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们可以玩一玩这个"RIA"便签读书法嗷
三、做为听者的自己,尝试拆书的事例和对拆书的理解
(一)课讲事例拆解:
【I】:恰当地使用恢复期,通过训练,缩短休息时间,延长集中精力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潜能和承受能力
【A1】:这让我想到大学时的某件事,当时学太极拳,但小时没练过,腿劈不开。于是,我就每天早晨练习跑步,跑完后,在身体发汗,身体柔韧性增强时压腿,一开始压不开,一天压下一点,终于某天就压开了。再往后不用跑步,直接就能压开腿了
【A2】: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有个计划,是针对自己早晨爱睡懒觉的习惯,我打算通过训练,一点点地实现早起的梦想,养成好习惯 。
(二)一句话拆解:
1、【R】:“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2、【I】: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个逻辑,没有勇气的人是不会有底气的。
3、【A1】:这里的勇气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要有包容心,有忍跨下之辱的决心,有卧薪尝胆的恒心.
4、【A2】:这方面自己做的还不够,经常放不下面子,出发时勇气满满,遇到挫折时易生回避之心,不断受挫又不断恢复的勇气,才能促进底气的真正提升(A2)。
(三)对拆书的个人理解:
做为一个听者,我能感受到这样拆书实际应用的价值很大,一旦应用并形成习惯,思考能力、觉察能力、反思能力都会得到提升,自我改变的机会也会有所增加,不仅会收获书中的知识,也能融会贯通,收获更多书以外的东西,对自身的成长和进步都会有帮助。拆书的过程确实是一个经验-反思-经验-反思的循环过程,值得学习和借鉴。
整理人:骨盐
2014.12.11
总结:拆书会继续,新的计划在酝酿,会有后续的反馈,在这里再次谢谢参加的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