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北京
不算大学期间的往往返返,我总共来过北京三次:小学三年级随父母旅游,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上大学;再来就是这次面试。
四年前大学毕业,京沪高铁刚刚建成,我从修葺一新的北京南站上车,一路南下回家。我特地在北京买了两个158的大箱子,想着出国也可以直接用。那个时候我想,下次回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我不止一次地和好友说过,如果我回到北京,不会轻易回P大。多年前,这个地方曾是我来京的唯一目的,唯一的落脚点,唯一的“家”。作为一个在北京无亲无故的人,P大就是我在这个超级大城市的唯一依靠。也许,在内心,它就像我的一个母亲。女儿长大离开了她,再回来的时候,总希望让她感到欣慰吧。
结果一切就是这么偶然。原本在语言大学的留服中心迁到了中关村,于是我连续两天往返于P大周边。这个傍晚,临近归程,我还是缓缓走向了南门。
来得实在匆忙,没有带校友卡。门口的保安义正言辞:“请出示北大证件。” 我只好给他看了自己的身份证,上面依旧写着“颐和园路5号”,顺利过关,呵呵。
从南门入校,一如八年前的那个九月。
有人说有些记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比如骑车和游泳。踏进校门的一刻,我有了一模一样的感觉——所有的记忆都是一致的。每一棵树,自行车的摆放位置,道路的宽度,都和我的记忆精确地吻合,就如同大脑里的图像被 3D打印机给打印好了,平铺在我的面前一般。沿着学一门口,到45楼,艺园,家园,康博斯,学五,博实,面食部,三角地,讲堂,图书馆,二教,计算中心,理教……有的门牌变了,有的地方新开了,这都没什么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图书馆前有学生骑着自行车傻傻地飞驰过来,有几次我都来不及躲闪,这是吃完饭赶着去自习吧。
今天风很大,走到邮局门口的时候,又是一阵不大不小的风,却卷得一大片沙尘像波浪似的扑来。大家纷纷躲闪,我用手蒙着脸,想着出来太急手套落了,一只手攥紧了刚在博实买的冰糖雪球和桔子。有那么一瞬间,自己晃了神,我这是刚刚上完课,要回到宿舍去么?那是一个四人的房间,我的桌子靠着暖气,每次我都会把桔子放在暖气片上微微烤一下,然后心满意足地剥开,热乎乎地吃。
可是那只是一阵沙而已,过了就过了。
来时的出租司机和我侃了一路,问我:你是研究生毕业了吧?我问你怎么知道,他说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眼神不一样哩。我还不信,不过看看一路上的师弟师妹们,眼神是很纯洁。果然要出了校园才能体会围墙里外的差别。
路边有卖红薯的,吆喝得起劲,我个吃货凑上去正想挑一个。旁边一妹子开始大声嚷嚷骂自己的男友来迟了,害的她在寒风中等,甚至还骂上了烤白薯的吆喝声太响……小男生扶着自行车站在一旁,一声都不敢吭。我心想自己曾经也是如此暴躁的脾气,一点小事也忍不住要生气半天。真的很想和这妹子说说让她别骂了,天这么冷,人来了总比没来好,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
走向东门的时候,一路遇见几波韩国留学生举着小牌,上面画着车让行人,校园内机动车不要横冲直撞之类的标志,看到有行得飞快的电动车就拦下,甚至用韩语教育同胞。记得以前总是埋怨这些“棒子”同学们大声喧哗,现在看来他们真的很有进步哈。走着走着,还有人向我问路,我总算觉得自己不是个游客了呵呵。
游子归来前总是心中忐忑,尤其是失意的游子。我本以为这段旅程会是悲情的,却不想是温馨的。这里包容了我年少的无知和轻狂,也保存了我的遗憾和快乐。如今,我终于懂得珍惜这一切,因为没有爱情的青春也是青春,没有成功的人生也是人生。
天色渐渐暗了,理教的华灯亮起,耳边传来跟四年前一样的背景音乐,校园广播里的女声缓缓念着这样的句子:我想你是尝遍了是是非非,于是你又化作了平淡的水……
走出东门,终于泪崩。
2014年12月10日晚于北京东单
四年前大学毕业,京沪高铁刚刚建成,我从修葺一新的北京南站上车,一路南下回家。我特地在北京买了两个158的大箱子,想着出国也可以直接用。那个时候我想,下次回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我不止一次地和好友说过,如果我回到北京,不会轻易回P大。多年前,这个地方曾是我来京的唯一目的,唯一的落脚点,唯一的“家”。作为一个在北京无亲无故的人,P大就是我在这个超级大城市的唯一依靠。也许,在内心,它就像我的一个母亲。女儿长大离开了她,再回来的时候,总希望让她感到欣慰吧。
结果一切就是这么偶然。原本在语言大学的留服中心迁到了中关村,于是我连续两天往返于P大周边。这个傍晚,临近归程,我还是缓缓走向了南门。
来得实在匆忙,没有带校友卡。门口的保安义正言辞:“请出示北大证件。” 我只好给他看了自己的身份证,上面依旧写着“颐和园路5号”,顺利过关,呵呵。
![]() |
从南门入校,一如八年前的那个九月。
有人说有些记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比如骑车和游泳。踏进校门的一刻,我有了一模一样的感觉——所有的记忆都是一致的。每一棵树,自行车的摆放位置,道路的宽度,都和我的记忆精确地吻合,就如同大脑里的图像被 3D打印机给打印好了,平铺在我的面前一般。沿着学一门口,到45楼,艺园,家园,康博斯,学五,博实,面食部,三角地,讲堂,图书馆,二教,计算中心,理教……有的门牌变了,有的地方新开了,这都没什么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图书馆前有学生骑着自行车傻傻地飞驰过来,有几次我都来不及躲闪,这是吃完饭赶着去自习吧。
今天风很大,走到邮局门口的时候,又是一阵不大不小的风,却卷得一大片沙尘像波浪似的扑来。大家纷纷躲闪,我用手蒙着脸,想着出来太急手套落了,一只手攥紧了刚在博实买的冰糖雪球和桔子。有那么一瞬间,自己晃了神,我这是刚刚上完课,要回到宿舍去么?那是一个四人的房间,我的桌子靠着暖气,每次我都会把桔子放在暖气片上微微烤一下,然后心满意足地剥开,热乎乎地吃。
可是那只是一阵沙而已,过了就过了。
来时的出租司机和我侃了一路,问我:你是研究生毕业了吧?我问你怎么知道,他说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眼神不一样哩。我还不信,不过看看一路上的师弟师妹们,眼神是很纯洁。果然要出了校园才能体会围墙里外的差别。
路边有卖红薯的,吆喝得起劲,我个吃货凑上去正想挑一个。旁边一妹子开始大声嚷嚷骂自己的男友来迟了,害的她在寒风中等,甚至还骂上了烤白薯的吆喝声太响……小男生扶着自行车站在一旁,一声都不敢吭。我心想自己曾经也是如此暴躁的脾气,一点小事也忍不住要生气半天。真的很想和这妹子说说让她别骂了,天这么冷,人来了总比没来好,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
走向东门的时候,一路遇见几波韩国留学生举着小牌,上面画着车让行人,校园内机动车不要横冲直撞之类的标志,看到有行得飞快的电动车就拦下,甚至用韩语教育同胞。记得以前总是埋怨这些“棒子”同学们大声喧哗,现在看来他们真的很有进步哈。走着走着,还有人向我问路,我总算觉得自己不是个游客了呵呵。
游子归来前总是心中忐忑,尤其是失意的游子。我本以为这段旅程会是悲情的,却不想是温馨的。这里包容了我年少的无知和轻狂,也保存了我的遗憾和快乐。如今,我终于懂得珍惜这一切,因为没有爱情的青春也是青春,没有成功的人生也是人生。
天色渐渐暗了,理教的华灯亮起,耳边传来跟四年前一样的背景音乐,校园广播里的女声缓缓念着这样的句子:我想你是尝遍了是是非非,于是你又化作了平淡的水……
走出东门,终于泪崩。
2014年12月10日晚于北京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