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同一天还是活在每一天 --观《土拨鼠日》有感
昨天过去是今天,可今天和昨天又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什么不同,那我们是活在今天,还是活在昨天?
这就是电影《土拨鼠日》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男主人公菲尔是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他和他暗中爱慕的女制作人丽塔到一个小镇上录制土拨鼠日(2月2日)的活动,被风雪困在了小镇。可当他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发现,时间还是2月2日,周围的人们重复着昨天所做的一切而懵然无知。时间定格了,永无休止的2月2日让他无所适从。当他发现可以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便肆无忌惮地寻求各种刺激,酒后驾车戏弄警察,偷银行的运钞车,和一些年轻的女子玩一夜情,哪怕被关进监狱,第二天早晨依旧会在旅馆的床上醒来,时间依旧是2月2日.可这样的日子他很快就厌倦了,百无聊赖的他开始追求心中的女神丽塔,可他身上仿佛缺少点什么,让聪明的丽塔始终无法接受他。在心灰意冷之下,这种一成不变,永无休止的日子已经要把他逼疯了,他选择了自杀。可无论他是坠崖,触电,撞车还是跳楼,第二天(2月2日)早晨,他还是会在旅馆的床上醒来,面对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和同样的世界。他彻底的麻木了,像个木偶一样机械的活着。直到某一次在咖啡馆里,一首隐约飘来的钢琴曲打动了他。他循声而去找到了一位钢琴教师,此后他开始了学琴看书的悠闲生活。在这个封闭的小世界了,只有知识是新的,能给他不同于昨天的感受,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他沉迷于此不能自拔。不知不觉中,他改变了,他开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他主持节目时优雅的谈吐,得到了人们的欢迎;他在舞会上精彩的演奏,得到了人们的赞颂。而这一切不经意的表现赢得了丽塔的青睐。第二天早晨,当两人在晨光中醒来,终于迎来了新的一天。
这个故事看似荒诞,却又如此清晰的映射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着自己近乎封闭的生活轨迹,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每天面对同样的人,同样的事。这和被困在小镇的菲尔何其相似,时间久了,怎能不让人疲惫,厌倦。有些悲观的人甚至会追问自己为什么活着,连活着的动力都找不到了,只剩下麻木机械的生活。
“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是罗丹的名言。黑格尔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有之非有”。就是说世界把一切都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能看见什么,看见多少取决于你自身的修养。菲尔刚开始时看见的是枯燥,乏味,平庸,这使他连活下去的意愿都失去了;可后来他看到的是美好,欢乐,甚至还有诗情画意,他的生活也变得美好起来。其实世界并未改变,改变的是他看待世界的目光,体会人生的心情。
曾几何时,还是青春年少的我们都有一颗求知的心,可不知何时却又把它遗弃在繁琐的生活中。从那时起我们就定型了,生活也定型了。把我们圈在一个密封的轨道中开始运行,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还是如此,仿佛要一直转到生命的尽头。
我们需要一股清风吹来,就像那首打动菲尔的钢琴曲,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的生活需要新的元素,我们需要改变看待世界的目光,需要改变体会人生的心情。生活的轨道可以是陈旧的,可能改变我们的知识永远是新的,各种各样的书籍与知识就像一扇扇窗户,为我们送来明亮的阳光,就像一扇扇门,随时准备为我们开启,等待擦亮我们的眼睛,等待改变我们的心情,我们应该重新拾起年少时那颗求知的心,去追寻那些我们喜欢的事物,探索一些我们未知的领域,那里一定会有快乐等待着我们。
如果每天都有一点进步,你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是活在今天,而不是活在昨天,你是活在每一天,而不是活在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