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玫瑰”一节
2007-11-10 16:36:27 来自: 維舟
玫 瑰
象征:完美,美女,上帝之爱,凡人之爱,暂性,死亡,秘密,永恒智慧,处女,女卖淫,女阴部,血液,生之欢乐,妩媚,恶习,基督宽恕。
标志:所有的爱神: 阿芙罗狄忒,维纳斯,西希莉,福丽嘉,荷雷,狄奥尼索斯, 萨普荷,阿耳忒弥斯,哈尔波克剌忒斯,帕克斯,玛利亚,基督九圣人,所有殉道者。
俗语:“凡我们谈情说爱,全都留在玫瑰花下。”(意保密)“玫瑰须在它凋谢前采摘。”“没有无刺的玫瑰。”“现在仍是玫瑰绽放的时日。”
公元前6世纪,希腊诗人阿纳克里翁称玫瑰是“百花的荣誉和魅力, 春天的欢乐和忧愁,诸神的极乐快感”。他的一个学生后来又说:“玫瑰是凡人的幸福,诗人的欲念,缪斯的宠花”。事实上,任何时代没有一个诗人是不赞誉玫瑰的,用它比喻丰富多彩、却也矛盾重重的人生况味。歌德称其为“地球在我们现在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至美之物”。在玫瑰之都施拉兹有一个名叫鲁兹比汉.巴格利的人,此人在13世纪安慰恋人道:“统御在爱情生活中很有耐性的神向那些因寻爱而致病的人提出建议:‘红玫瑰是神的光辉之一部分,谁想瞥见神的光辉,谁就应细看玫瑰。’”
在艰难困厄的生活情景中, 比如在童话、传说、民歌,小说和诗歌中,玫瑰常常是扮演促进发育的角色。有刺的小玫瑰受玫瑰的睡眠刺的螯刺, 以至睡过了复杂的青春期,待到它发育成熟,好王子才把它吻醒。阿普勒乌斯写的《金驴》, 内中有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变成了驴,他吃了玫瑰——也就是经历第一次爱情——之后才恢复原型。威廉.德.洛利斯和耶安.德.毛恩合写的是中世纪风味的《玫瑰小说》,内中又有一少年,他对女孩的爱使他渐趋成熟。大玫瑰园中最美的玫瑰花丛是被爱的女孩的象征。500年后, 克洛普施托克[1)写道:“我发现她在春之浓荫俄用玫瑰花彩带将其绑缚/她对此没有感觉,继续酣眠俄对她凝视,我的一生/只因这瞬息凝视便与她的一生紧紧相连。”——在《野玫瑰》里,那个粗野的少年因为小玫瑰自卫和扎刺而深感痛苦。解决的办法只有通过爱,这,大概就是玫瑰最重要的教益了。C.G.容格认为玫瑰象征整体,是世界秩序的一种Mandala[2]。
玫瑰那屡试不爽的征服人心的美丽,像谜一般地不可言状地吸引人们,并迫使他们进行探讨、比较和赋予象征意义,这美丽系指它的型态,色泽,花瓣的组织结构,尤其是它的幽香,那美的极致。在希腊人和其他西亚人看来,玫瑰是诸神的馈赠,也是对他们的感谢。许多神话说玫瑰是那些下凡的神明,特别是爱神和丰饶神的血液变成的。人们最常说的故事是, 阿芙罗狄忒从海里诞生时,其腰部四周有汹涌的海浪泡沫保护, 当她离水登岸,就变成一束白玫瑰彩带了。
玫瑰最初与人相遇的时代就象征着爱情、美女和可人的妩媚,在希腊则被视为人生的欢愉。倘若观赏玫瑰花心,便反映出此人对人世怀着莫大的喜悦。眼神中透露出和谐与宁静,希腊人称此人是“Kairos”。
穆罕默德[3]在升天之际撒落汗珠在地上,从汗珠中衍变出白玫瑰。伊斯兰教首先把白玫瑰视为圣化了的象征物。其他文化中有在地上撒玫瑰花瓣欢迎贵客的习俗,但断不会有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践踏玫瑰花瓣或玫瑰花的。若遇此类情况,他们会满怀敬畏,弯腰拾起,这远远不止是‘‘花”啊。在他们那里, 由于玫瑰同预言家始祖穆罕默德有直接联系,故玫瑰散发出荡涤灵魂的精神力量: 1187年, 当萨拉丁[4]重新占领耶路撒冷,那个曾被十字军骑士用作基督教堂的清真寺一直关闭着,后来该寺墙壁、柱子和旧岩基全部用玫瑰水清洗, 当时动用了500匹骆驼运玫瑰水。清洗完后,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才被允许进入该寺。
诸神的身边也常伴恶魔。相传卢齐费”‘创造出攀缘蔓生玫瑰,目的是方便登天。玫瑰因为极具诱惑力——此为玫瑰的象征之一。所以它也总是与魔鬼为邻。 “德行玫瑰”系指老处女,而‘‘早早被摘走的玫瑰”则表示少女失贞。
赠送红玫瑰意味着什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至今尚不存在比这更好的求爱方式。期盼和爱的象征统一在花瓣和花的颜色中了。花和刺则象征欢愉和痛苦,女阴和阴茎。于是在中世纪恋人有佩戴玫瑰花的特权。 “玫瑰把寂静无语的刺放在心上咽为爱情从来逃避不了痛苦。,’(鲁米,公元1207~1273年, 吕克特译)玫瑰因为具有渴求伴侣的特点,故成了色欲之花——柔情万种的色欲之花。它自古以来一直被用来做爱的魅力标识,这并非因为其实体含催欲剂成分,其实它对人们心理的作用力仅仅源于它的美丽和芳香,所以男人说,是这些东西勾起他对具有爱欲的年轻女子的忆念。
“现在仍是玫瑰绽放的时日”,这句话的寓意是痛苦地意识到玫瑰和爱情的短暂性。玫瑰花期短,人们以此象征的幸福欢愉也犹如朝露,世间一切的美好转瞬即逝。 “我为何要如此短暂,噢,宙斯”,美女问,宙斯说,“我只让短暂的东西美轮美奂”(歌德)
玫瑰这个名称是希腊人从“流动”、 “涌流”这两个词引伸而来的,其理由是,玫瑰散播出强大的芳香流和辐射力,这样也就导致其生命实体迅即 ‘挥发’, 死神临近。然则爱的魅力是超越死亡的, 回顾人的共同生活史,死者从来都用玫瑰作饰物,手里拿着哀悼的玫瑰。马尔克皇帝遣人在特里斯坦的坟上种上一棵玫瑰,在伊索尔德的墓上种上一棵葡萄[6],两棵树互缠蔓生。阿芙罗狄忒用玫瑰油涂抹赫克托尔的身体。直至当代,玫瑰仍是理所当然的墓饰品之一。玫瑰的迅速枯萎使它成了死亡将至的象征。“我见夏季最后的玫瑰玉立/看似可能开花,红艳艳的俄从旁路过,不寒而栗,道: /生命至此, 临近死期/(黑贝尔[7])。”
希腊人和罗马人用两个互不相关的话来描述“野玫瑰”和“名贵玫瑰”。这时的中欧人只知道五花瓣的野玫瑰,这花深受具母爱精神的女神福利嘉的推崇,从而圣化了——女神福利嘉除了被称为荷雷[8]外,有时也被称为 “母亲玫瑰”。然而,人们首先看到野玫瑰与阴间、战斗、血和死的关联。用剑击伤的伤口叫“玫瑰”,特优的利剑甚至也称为“玫瑰”。在日耳曼许多地方盛行剑舞,结束时,舞者把他们的宝剑交叉置于庆典女王的头顶,这种姿势也被称为“玫瑰”。倘若一位武士被剑刺死,就说他“获得了一枝玫瑰”。掩埋许多死者的战场大多被称为“玫瑰园”。在焚尸柴堆上,人们也放上足够的玫瑰梗,因为日耳曼人认为野玫瑰象征着永生的灵魂。恰恰是罗基这位在日耳曼人神话中具有矛盾心理的巨人给日耳曼人有关玫瑰的神话带来惟一的亮点,此神的心地可谓善恶并存,是统驭风与火之神。他强迫大地作“玫瑰笑”,由此带来春天。一旦冬季女神发笑,冰雪旋即消融,春季肇始,用玫瑰装扮大地。
名贵玫瑰是随罗马军团才来到中欧的。古老贵族世家迁入这一当时尚属偏僻贫瘠之地。士兵们伴随玫瑰也带来园林艺术知识,将名贵玫瑰同野玫瑰嫁接。玫瑰原产于中亚,后越过阿尔泰和高加索山脉传到波斯, 然后才到希腊,埃及和罗马。英国人列昂纳德.乌莱曾在乌鲁克皇陵中发现一本记录,据此可以知道萨冈国王(公元前2684~2630年)从一次军事远征中带回了葡萄、无花果和玫瑰,这是他的一部分掠夺物。在许多早期硬币上亦可发现五花瓣玫瑰图像。
至于何时何地人们开始遴选那些存在于自然界的重瓣玫瑰品种并且使其繁衍,现在仍不甚了解。或许这事在不同地域同时发生。库尔特.格奥尔格.绍埃尔写道: “大凡有爱心者,必然会把自己本性中的感受力和塑造力运用在其垂青的事物上。”
关于玫瑰, 尚有许多东西仍被神秘包裹着。也许埃及人——他们直到亚力山大大帝时代才接触玫瑰——当时对此最为敏感, 而将此花归属到哈尔波克刺忒斯——保密之神、缄默之神——的名下。众多的秘密社团, 尤其是“玫瑰游艇"L9j和“共济会”一则,均选取玫瑰作社团标志。Sub r。‘d dictum (玫瑰花下所谈的)意谓绝对机密,延至本世纪, 与好友交谈时桌子中央仍摆放石膏玫瑰花饰。同样,古时忏悔者所坐的椅子上都有玫瑰雕饰。
在中世纪的炼丹术里,玫瑰被视为Hossapientiae, 即智慧之花, 是思维明晰象征。在炼丹术家的眼里,微微开花的七花瓣玫瑰象征七大行星及其所属的各种金属,也象征着将进一步获取的秘密知识。即使在当今,玫瑰与受到秘传之人, 与神秘主义者仍然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对于五花瓣的玫瑰——排列成圆形,为最完美的形式——,人们做过许多猜谜式的猜测。倘若将每一萼片的尖端与间隔开的一个萼片的尖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五角星形,此为女妖之足,一个远古的魔幻标记,世界诸多文化都把它当成神秘的象征物。
古罗马的情况与之相反,人们对玫瑰谜团般的神秘并不敏感。玫瑰在那里象征着纯洁的信念和能干的个性。 自荷马始,人们知道阿喀琉斯是用玫瑰装饰其盾的。西西庇翁.阿弗利康奴斯——此人深受希腊人的仰慕——在占领迦太基之后,罗马为他举行盛大凯旋仪式。在战争中表现出殊勇的第8军团的士兵全部手执玫瑰躬逢其盛。西西庇翁嗣后又赋予该军团以特权:把玫瑰画在盾上。随着罗马势力与日俱增,人们很快便认为用玫瑰花环欢迎归乡的胜利者和立功者乃理所当然之事。头戴玫瑰花冠在罗马招摇过市迅即蔚为时尚。为了维护此象征物的专有性,元老院””不得不作出限制这项权利的决定,规定只有获得荣誉者,还有那些首次进元老院的年轻人, 以及新婚男女方能头戴玫瑰花冠。一旦国家陷入危机,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许戴此头饰。有一个以兑换货币为业者在罗马与迦太基的第二次大战中藐视这项规定,为此他锒铛入狱,苦苦期待战争结束。
玫瑰常有“花中女皇”之誉。一般而论,女皇均匀奢华女性,她们需要财富, 以便充分展其个性,施其魅力,纵情发挥和享受自己在诗学、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作用。罗马可以给花中女皇提供一切,长时期内,元老院任何法规不能改变此种状况。这种奢华因有玫瑰花的推波助澜而无以复加,完全超出今天人们可以设想的程度,于是这象征物开始走向自己的反面。它成了纵情享受,懦弱和遭人蔑视的象征,成了讽刺家最钟爱的比喻, “因为它们刺人,又赏心悦目”。一个广为人知的比喻是针对懦弱者的,这类人因为纵欲而失去生命价值,人们派给他们一个甲壳虫的形象,此虫死于玫瑰花下,是芳香把它们给熏死的。人们也爱援引阿里斯梯普的话,他在对玫瑰闻香时说:“该诅咒的是那些软蛋,他们使这类享受和快乐降格了!”
早期的基督教徒势必对“玫瑰”这一象征予以摈弃,要么加以改造。基督教早期一批教父很快就谴责给死者戴玫瑰花冠的“异教”习俗: “死者要是获得天国极乐,是不需要的,倘若他们被判入地狱,则又感觉不到此物带来的欢乐!”然而活人对玫瑰的爱终是牢不可破。尽管随着罗马的衰亡那些玫瑰温室——人们在此给越冬的玫瑰浇水, 以便促其开花——业已倾毁,尽管在许多农田上又重新种上小麦取代玫瑰,然而玫瑰在人们心中是不可拔除的。女皇,僧侣和玫瑰园丁们都保留培育玫瑰的技艺。玫瑰与其他许多植物分享那并非最为悲惨的命运,转而被解释为圣母的象征了。
首先是宫廷抒情诗人喜欢常用玫瑰象征童贞玛利亚, 同时也象征被推崇的人间美好事物。人们忆及古时一个风俗, 即播撒一层散发芳香的玫瑰花瓣,沃尔弗拉姆.封.爱沁巴赫在《维勒哈姆》、海因里希.封.弗莱堡在《特里斯坦》中对此均有描述。十字军骑士从圣地带回多花瓣玫瑰——他们在那里熟悉了一种习俗:用玫瑰香精沐浴,从而使沐浴至臻绝妙, 同时把玫瑰花瓣撒在浴水中。玫瑰重新赢得了声誉和象征爱的力量。
先于画家发现玫瑰几何图形及其表现力的是建筑大师和石刻艺人, 于是产生出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的玫瑰形窗,这种不朽的开创性被人快速仿效,且各擅其胜。教堂尖塔冠上石质玫瑰,象征着人的生命只有在彼岸世界才能真正得以发展。
这个时期的教父和艺术家们的想像力已经把古时爱神和母性诸神许多标志继承下来, 阿芙罗狄忒,维纳斯.伊希斯, 西布莉的特性已同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玛利亚在玫瑰丛”成了人们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在宗教的盛大节日,尤其是举行宗教仪式的行列中都要在至圣物前撒上一层玫瑰花瓣。
自从玫瑰成了圣母之花,它也同时成了备受崇拜的女性、无缘企及的爱神以及那些具有情欲和性欲辐射力的女性之象征了。男人们说“黑玫瑰”,其同义语便是女性多毛的阴部。在罗马,妓女们在4月23日要在维纳斯塑像柱前祭献玫瑰和桃金娘,意在让这位女神给她们传授悦人的诀窍。玫瑰自古以来便代表爱欲的承诺,最明显的莫过于把妓院叫做“找大玫瑰去”,把妓院林立的大街叫“玫瑰巷”或“玫瑰角”,管出卖肉体的“马路天使”叫 “玫瑰小巷的女子”——“婊子”这一称谓实在太刺耳了。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过去妓女身上必须有玫瑰作标记。
倘若当今有某个旅馆取名“到玫瑰园去”,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在影射什么,人们期待的只是一个植有玫瑰、有人精心管理的绿色环境。玫瑰对于我们的意义主要来源它的外形, 即使那些古老的象征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形态与色泽之美,花期长,整体健康是培育新品种的决定因素。有经验的培育者说,培育一个新品种比找到一个在国际上易记而且典型的恰当名字——亦即找到一个适合于这个品种外形特征的象征标志要简单些。在这方面屡屡发生使人哭笑不得的情况:1864年,在法国有一种浅绿色阔叶的攀缘蔓生玫瑰进入市场。这种玫瑰开花时,其花柄过于柔弱,支撑不了盛开的嫩黄色花朵,故花朵垂头丧气地挂在枝头,外观看来可能令人伤心,花朵也失去柔美,妩媚,然而这景象既显现一种极度的衰败,但同时又是一种动人的美,尤其是当闻吸其芳香之际。有人给这玫瑰取名为“尼尔元帅”。真正的尼尔元帅[12]是个性情暴烈的武夫, 参加索尔费里诺战役的斗士,其一生的主要功迹是担任国防部长时给士兵们配备了后膛枪。
“玫瑰不知其然, 它开花,就因为它开花,它不注重自身, 也不问别人是否睹其芳颜。”(安格鲁斯.西利西乌斯)
在波斯,人们喜把玫瑰同一本书比较:“书可与玫瑰相比, 因为当读者一页一页翻阅之时,书启开读者的心扉。”[13]
[1]克洛普施托克(1724--1803年)德国诗人,散文家和剧作家。
[2]印度宗教沉思默想的辅助手段,神秘的循环或多角图像。
[3]穆罕默德(公元约570--632年),伊斯兰教始祖。
[4]萨拉丁(公元1137--1193年),埃及与叙利亚之苏丹。
[5]即撒旦魔王。
[6]《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德国史诗,作者是戈特弗里德.封.斯特拉斯堡(1205~1215年),史诗描写传说人物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爱情故事。
[7]黑贝尔(1813--1863年),德国剧作家,诗人。
[8]荷雷,古日尔曼司婚姻、家事之神。 .
[9]为17世纪末叶德国一秘密社团,以行奇术为事者。
[10]中古一职业团体,后渐变为宗教性质,系秘密组织,会员不限国籍,以世界平等、人类互助为宗旨。
[11)元老院,古罗马最高政府机构。
[12]尼尔(1802--1869年),法国元帅。
[13]德文Blatt既可解释为“书页”,亦解释为“花瓣”。
2007-11-10 16:36:27 来自: 維舟
玫 瑰
象征:完美,美女,上帝之爱,凡人之爱,暂性,死亡,秘密,永恒智慧,处女,女卖淫,女阴部,血液,生之欢乐,妩媚,恶习,基督宽恕。
标志:所有的爱神: 阿芙罗狄忒,维纳斯,西希莉,福丽嘉,荷雷,狄奥尼索斯, 萨普荷,阿耳忒弥斯,哈尔波克剌忒斯,帕克斯,玛利亚,基督九圣人,所有殉道者。
俗语:“凡我们谈情说爱,全都留在玫瑰花下。”(意保密)“玫瑰须在它凋谢前采摘。”“没有无刺的玫瑰。”“现在仍是玫瑰绽放的时日。”
公元前6世纪,希腊诗人阿纳克里翁称玫瑰是“百花的荣誉和魅力, 春天的欢乐和忧愁,诸神的极乐快感”。他的一个学生后来又说:“玫瑰是凡人的幸福,诗人的欲念,缪斯的宠花”。事实上,任何时代没有一个诗人是不赞誉玫瑰的,用它比喻丰富多彩、却也矛盾重重的人生况味。歌德称其为“地球在我们现在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至美之物”。在玫瑰之都施拉兹有一个名叫鲁兹比汉.巴格利的人,此人在13世纪安慰恋人道:“统御在爱情生活中很有耐性的神向那些因寻爱而致病的人提出建议:‘红玫瑰是神的光辉之一部分,谁想瞥见神的光辉,谁就应细看玫瑰。’”
在艰难困厄的生活情景中, 比如在童话、传说、民歌,小说和诗歌中,玫瑰常常是扮演促进发育的角色。有刺的小玫瑰受玫瑰的睡眠刺的螯刺, 以至睡过了复杂的青春期,待到它发育成熟,好王子才把它吻醒。阿普勒乌斯写的《金驴》, 内中有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变成了驴,他吃了玫瑰——也就是经历第一次爱情——之后才恢复原型。威廉.德.洛利斯和耶安.德.毛恩合写的是中世纪风味的《玫瑰小说》,内中又有一少年,他对女孩的爱使他渐趋成熟。大玫瑰园中最美的玫瑰花丛是被爱的女孩的象征。500年后, 克洛普施托克[1)写道:“我发现她在春之浓荫俄用玫瑰花彩带将其绑缚/她对此没有感觉,继续酣眠俄对她凝视,我的一生/只因这瞬息凝视便与她的一生紧紧相连。”——在《野玫瑰》里,那个粗野的少年因为小玫瑰自卫和扎刺而深感痛苦。解决的办法只有通过爱,这,大概就是玫瑰最重要的教益了。C.G.容格认为玫瑰象征整体,是世界秩序的一种Mandala[2]。
玫瑰那屡试不爽的征服人心的美丽,像谜一般地不可言状地吸引人们,并迫使他们进行探讨、比较和赋予象征意义,这美丽系指它的型态,色泽,花瓣的组织结构,尤其是它的幽香,那美的极致。在希腊人和其他西亚人看来,玫瑰是诸神的馈赠,也是对他们的感谢。许多神话说玫瑰是那些下凡的神明,特别是爱神和丰饶神的血液变成的。人们最常说的故事是, 阿芙罗狄忒从海里诞生时,其腰部四周有汹涌的海浪泡沫保护, 当她离水登岸,就变成一束白玫瑰彩带了。
玫瑰最初与人相遇的时代就象征着爱情、美女和可人的妩媚,在希腊则被视为人生的欢愉。倘若观赏玫瑰花心,便反映出此人对人世怀着莫大的喜悦。眼神中透露出和谐与宁静,希腊人称此人是“Kairos”。
穆罕默德[3]在升天之际撒落汗珠在地上,从汗珠中衍变出白玫瑰。伊斯兰教首先把白玫瑰视为圣化了的象征物。其他文化中有在地上撒玫瑰花瓣欢迎贵客的习俗,但断不会有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践踏玫瑰花瓣或玫瑰花的。若遇此类情况,他们会满怀敬畏,弯腰拾起,这远远不止是‘‘花”啊。在他们那里, 由于玫瑰同预言家始祖穆罕默德有直接联系,故玫瑰散发出荡涤灵魂的精神力量: 1187年, 当萨拉丁[4]重新占领耶路撒冷,那个曾被十字军骑士用作基督教堂的清真寺一直关闭着,后来该寺墙壁、柱子和旧岩基全部用玫瑰水清洗, 当时动用了500匹骆驼运玫瑰水。清洗完后,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才被允许进入该寺。
诸神的身边也常伴恶魔。相传卢齐费”‘创造出攀缘蔓生玫瑰,目的是方便登天。玫瑰因为极具诱惑力——此为玫瑰的象征之一。所以它也总是与魔鬼为邻。 “德行玫瑰”系指老处女,而‘‘早早被摘走的玫瑰”则表示少女失贞。
赠送红玫瑰意味着什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至今尚不存在比这更好的求爱方式。期盼和爱的象征统一在花瓣和花的颜色中了。花和刺则象征欢愉和痛苦,女阴和阴茎。于是在中世纪恋人有佩戴玫瑰花的特权。 “玫瑰把寂静无语的刺放在心上咽为爱情从来逃避不了痛苦。,’(鲁米,公元1207~1273年, 吕克特译)玫瑰因为具有渴求伴侣的特点,故成了色欲之花——柔情万种的色欲之花。它自古以来一直被用来做爱的魅力标识,这并非因为其实体含催欲剂成分,其实它对人们心理的作用力仅仅源于它的美丽和芳香,所以男人说,是这些东西勾起他对具有爱欲的年轻女子的忆念。
“现在仍是玫瑰绽放的时日”,这句话的寓意是痛苦地意识到玫瑰和爱情的短暂性。玫瑰花期短,人们以此象征的幸福欢愉也犹如朝露,世间一切的美好转瞬即逝。 “我为何要如此短暂,噢,宙斯”,美女问,宙斯说,“我只让短暂的东西美轮美奂”(歌德)
玫瑰这个名称是希腊人从“流动”、 “涌流”这两个词引伸而来的,其理由是,玫瑰散播出强大的芳香流和辐射力,这样也就导致其生命实体迅即 ‘挥发’, 死神临近。然则爱的魅力是超越死亡的, 回顾人的共同生活史,死者从来都用玫瑰作饰物,手里拿着哀悼的玫瑰。马尔克皇帝遣人在特里斯坦的坟上种上一棵玫瑰,在伊索尔德的墓上种上一棵葡萄[6],两棵树互缠蔓生。阿芙罗狄忒用玫瑰油涂抹赫克托尔的身体。直至当代,玫瑰仍是理所当然的墓饰品之一。玫瑰的迅速枯萎使它成了死亡将至的象征。“我见夏季最后的玫瑰玉立/看似可能开花,红艳艳的俄从旁路过,不寒而栗,道: /生命至此, 临近死期/(黑贝尔[7])。”
希腊人和罗马人用两个互不相关的话来描述“野玫瑰”和“名贵玫瑰”。这时的中欧人只知道五花瓣的野玫瑰,这花深受具母爱精神的女神福利嘉的推崇,从而圣化了——女神福利嘉除了被称为荷雷[8]外,有时也被称为 “母亲玫瑰”。然而,人们首先看到野玫瑰与阴间、战斗、血和死的关联。用剑击伤的伤口叫“玫瑰”,特优的利剑甚至也称为“玫瑰”。在日耳曼许多地方盛行剑舞,结束时,舞者把他们的宝剑交叉置于庆典女王的头顶,这种姿势也被称为“玫瑰”。倘若一位武士被剑刺死,就说他“获得了一枝玫瑰”。掩埋许多死者的战场大多被称为“玫瑰园”。在焚尸柴堆上,人们也放上足够的玫瑰梗,因为日耳曼人认为野玫瑰象征着永生的灵魂。恰恰是罗基这位在日耳曼人神话中具有矛盾心理的巨人给日耳曼人有关玫瑰的神话带来惟一的亮点,此神的心地可谓善恶并存,是统驭风与火之神。他强迫大地作“玫瑰笑”,由此带来春天。一旦冬季女神发笑,冰雪旋即消融,春季肇始,用玫瑰装扮大地。
名贵玫瑰是随罗马军团才来到中欧的。古老贵族世家迁入这一当时尚属偏僻贫瘠之地。士兵们伴随玫瑰也带来园林艺术知识,将名贵玫瑰同野玫瑰嫁接。玫瑰原产于中亚,后越过阿尔泰和高加索山脉传到波斯, 然后才到希腊,埃及和罗马。英国人列昂纳德.乌莱曾在乌鲁克皇陵中发现一本记录,据此可以知道萨冈国王(公元前2684~2630年)从一次军事远征中带回了葡萄、无花果和玫瑰,这是他的一部分掠夺物。在许多早期硬币上亦可发现五花瓣玫瑰图像。
至于何时何地人们开始遴选那些存在于自然界的重瓣玫瑰品种并且使其繁衍,现在仍不甚了解。或许这事在不同地域同时发生。库尔特.格奥尔格.绍埃尔写道: “大凡有爱心者,必然会把自己本性中的感受力和塑造力运用在其垂青的事物上。”
关于玫瑰, 尚有许多东西仍被神秘包裹着。也许埃及人——他们直到亚力山大大帝时代才接触玫瑰——当时对此最为敏感, 而将此花归属到哈尔波克刺忒斯——保密之神、缄默之神——的名下。众多的秘密社团, 尤其是“玫瑰游艇"L9j和“共济会”一则,均选取玫瑰作社团标志。Sub r。‘d dictum (玫瑰花下所谈的)意谓绝对机密,延至本世纪, 与好友交谈时桌子中央仍摆放石膏玫瑰花饰。同样,古时忏悔者所坐的椅子上都有玫瑰雕饰。
在中世纪的炼丹术里,玫瑰被视为Hossapientiae, 即智慧之花, 是思维明晰象征。在炼丹术家的眼里,微微开花的七花瓣玫瑰象征七大行星及其所属的各种金属,也象征着将进一步获取的秘密知识。即使在当今,玫瑰与受到秘传之人, 与神秘主义者仍然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对于五花瓣的玫瑰——排列成圆形,为最完美的形式——,人们做过许多猜谜式的猜测。倘若将每一萼片的尖端与间隔开的一个萼片的尖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五角星形,此为女妖之足,一个远古的魔幻标记,世界诸多文化都把它当成神秘的象征物。
古罗马的情况与之相反,人们对玫瑰谜团般的神秘并不敏感。玫瑰在那里象征着纯洁的信念和能干的个性。 自荷马始,人们知道阿喀琉斯是用玫瑰装饰其盾的。西西庇翁.阿弗利康奴斯——此人深受希腊人的仰慕——在占领迦太基之后,罗马为他举行盛大凯旋仪式。在战争中表现出殊勇的第8军团的士兵全部手执玫瑰躬逢其盛。西西庇翁嗣后又赋予该军团以特权:把玫瑰画在盾上。随着罗马势力与日俱增,人们很快便认为用玫瑰花环欢迎归乡的胜利者和立功者乃理所当然之事。头戴玫瑰花冠在罗马招摇过市迅即蔚为时尚。为了维护此象征物的专有性,元老院””不得不作出限制这项权利的决定,规定只有获得荣誉者,还有那些首次进元老院的年轻人, 以及新婚男女方能头戴玫瑰花冠。一旦国家陷入危机,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许戴此头饰。有一个以兑换货币为业者在罗马与迦太基的第二次大战中藐视这项规定,为此他锒铛入狱,苦苦期待战争结束。
玫瑰常有“花中女皇”之誉。一般而论,女皇均匀奢华女性,她们需要财富, 以便充分展其个性,施其魅力,纵情发挥和享受自己在诗学、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作用。罗马可以给花中女皇提供一切,长时期内,元老院任何法规不能改变此种状况。这种奢华因有玫瑰花的推波助澜而无以复加,完全超出今天人们可以设想的程度,于是这象征物开始走向自己的反面。它成了纵情享受,懦弱和遭人蔑视的象征,成了讽刺家最钟爱的比喻, “因为它们刺人,又赏心悦目”。一个广为人知的比喻是针对懦弱者的,这类人因为纵欲而失去生命价值,人们派给他们一个甲壳虫的形象,此虫死于玫瑰花下,是芳香把它们给熏死的。人们也爱援引阿里斯梯普的话,他在对玫瑰闻香时说:“该诅咒的是那些软蛋,他们使这类享受和快乐降格了!”
早期的基督教徒势必对“玫瑰”这一象征予以摈弃,要么加以改造。基督教早期一批教父很快就谴责给死者戴玫瑰花冠的“异教”习俗: “死者要是获得天国极乐,是不需要的,倘若他们被判入地狱,则又感觉不到此物带来的欢乐!”然而活人对玫瑰的爱终是牢不可破。尽管随着罗马的衰亡那些玫瑰温室——人们在此给越冬的玫瑰浇水, 以便促其开花——业已倾毁,尽管在许多农田上又重新种上小麦取代玫瑰,然而玫瑰在人们心中是不可拔除的。女皇,僧侣和玫瑰园丁们都保留培育玫瑰的技艺。玫瑰与其他许多植物分享那并非最为悲惨的命运,转而被解释为圣母的象征了。
首先是宫廷抒情诗人喜欢常用玫瑰象征童贞玛利亚, 同时也象征被推崇的人间美好事物。人们忆及古时一个风俗, 即播撒一层散发芳香的玫瑰花瓣,沃尔弗拉姆.封.爱沁巴赫在《维勒哈姆》、海因里希.封.弗莱堡在《特里斯坦》中对此均有描述。十字军骑士从圣地带回多花瓣玫瑰——他们在那里熟悉了一种习俗:用玫瑰香精沐浴,从而使沐浴至臻绝妙, 同时把玫瑰花瓣撒在浴水中。玫瑰重新赢得了声誉和象征爱的力量。
先于画家发现玫瑰几何图形及其表现力的是建筑大师和石刻艺人, 于是产生出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的玫瑰形窗,这种不朽的开创性被人快速仿效,且各擅其胜。教堂尖塔冠上石质玫瑰,象征着人的生命只有在彼岸世界才能真正得以发展。
这个时期的教父和艺术家们的想像力已经把古时爱神和母性诸神许多标志继承下来, 阿芙罗狄忒,维纳斯.伊希斯, 西布莉的特性已同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玛利亚在玫瑰丛”成了人们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在宗教的盛大节日,尤其是举行宗教仪式的行列中都要在至圣物前撒上一层玫瑰花瓣。
自从玫瑰成了圣母之花,它也同时成了备受崇拜的女性、无缘企及的爱神以及那些具有情欲和性欲辐射力的女性之象征了。男人们说“黑玫瑰”,其同义语便是女性多毛的阴部。在罗马,妓女们在4月23日要在维纳斯塑像柱前祭献玫瑰和桃金娘,意在让这位女神给她们传授悦人的诀窍。玫瑰自古以来便代表爱欲的承诺,最明显的莫过于把妓院叫做“找大玫瑰去”,把妓院林立的大街叫“玫瑰巷”或“玫瑰角”,管出卖肉体的“马路天使”叫 “玫瑰小巷的女子”——“婊子”这一称谓实在太刺耳了。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过去妓女身上必须有玫瑰作标记。
倘若当今有某个旅馆取名“到玫瑰园去”,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在影射什么,人们期待的只是一个植有玫瑰、有人精心管理的绿色环境。玫瑰对于我们的意义主要来源它的外形, 即使那些古老的象征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形态与色泽之美,花期长,整体健康是培育新品种的决定因素。有经验的培育者说,培育一个新品种比找到一个在国际上易记而且典型的恰当名字——亦即找到一个适合于这个品种外形特征的象征标志要简单些。在这方面屡屡发生使人哭笑不得的情况:1864年,在法国有一种浅绿色阔叶的攀缘蔓生玫瑰进入市场。这种玫瑰开花时,其花柄过于柔弱,支撑不了盛开的嫩黄色花朵,故花朵垂头丧气地挂在枝头,外观看来可能令人伤心,花朵也失去柔美,妩媚,然而这景象既显现一种极度的衰败,但同时又是一种动人的美,尤其是当闻吸其芳香之际。有人给这玫瑰取名为“尼尔元帅”。真正的尼尔元帅[12]是个性情暴烈的武夫, 参加索尔费里诺战役的斗士,其一生的主要功迹是担任国防部长时给士兵们配备了后膛枪。
“玫瑰不知其然, 它开花,就因为它开花,它不注重自身, 也不问别人是否睹其芳颜。”(安格鲁斯.西利西乌斯)
在波斯,人们喜把玫瑰同一本书比较:“书可与玫瑰相比, 因为当读者一页一页翻阅之时,书启开读者的心扉。”[13]
[1]克洛普施托克(1724--1803年)德国诗人,散文家和剧作家。
[2]印度宗教沉思默想的辅助手段,神秘的循环或多角图像。
[3]穆罕默德(公元约570--632年),伊斯兰教始祖。
[4]萨拉丁(公元1137--1193年),埃及与叙利亚之苏丹。
[5]即撒旦魔王。
[6]《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德国史诗,作者是戈特弗里德.封.斯特拉斯堡(1205~1215年),史诗描写传说人物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爱情故事。
[7]黑贝尔(1813--1863年),德国剧作家,诗人。
[8]荷雷,古日尔曼司婚姻、家事之神。 .
[9]为17世纪末叶德国一秘密社团,以行奇术为事者。
[10]中古一职业团体,后渐变为宗教性质,系秘密组织,会员不限国籍,以世界平等、人类互助为宗旨。
[11)元老院,古罗马最高政府机构。
[12]尼尔(1802--1869年),法国元帅。
[13]德文Blatt既可解释为“书页”,亦解释为“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