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力即是生存力——《超级聊天术》
也许大家会觉得聊天是一件再普通再平常的事情了,闲聊嘛,上至寻宫数调,下至插科打诨,谁不会呢?若是和至交好友,大家应该都能聊得有来有回,但是相信大家也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电梯里遇到不太熟悉的人,你却只能盯着电梯门发呆,或者低头假装看手机,祈祷电梯快点抵达楼层。甚至有时候,身旁的人可能是你的顶头上司……
“真尴尬”,这肯定是大部分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了。尽管很想说点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开口。等电梯一停,便如释重负般地快步逃离,不仅失去了一个潜在的沟通机会,而且下次再碰面时,双方下意识都会感觉有些尴尬。与其说人们不在乎闲聊,不如说大部分人并不会闲聊。
其实,闲聊是快速而有效地营造气氛的一个方法。当几个人聊得开心、聊得投入时,每个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聊天带来的开心氛围。就算里面有初次见面的人,聊过后也会成为不错的朋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就这么展开了。斋藤老师说:“闲聊时一种生存能力。”在时刻要与人打交道的职场、社会中,这句话可是别具深意呀。
有意思的是,斋藤老师在写《超级聊天术》之前,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如何说话的书,叫做《开口就能说重点》。之后他却又专门写了一本关于聊天的书,可见闲聊≠谈话。这里也就是闲聊的基本规则了:谈话一般围绕一个主题,闲聊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不需要精心准备一个话题和别人探讨。这里的“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按照我的理解,不是仅指和别人聊天气谈宠物,也包括很多其他的主题,最近去了家不错的餐厅,老师课上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听说了一些有趣的言论——凡是和重点无关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话题聊起。既然没有重点,也就不需要去给聊的内容下结论,只需要聊下去就可以了。有人可能因为聊天没有结论,不知道怎样让话题结束。我们回想一下,最近和半路遇见的朋友聊起来是怎么结束的?其实一句“我先走了,下次再聊!”就可以轻松的让话题告一段落。只要大家聊得放松开心,离开后各自都会觉得很愉快。只要稍微注意去练习,闲聊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一门技巧。
那么,闲聊有什么技巧呢?通常大部分人苦恼的都是“该聊什么?”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寻找一个“挂钩”,比如我对计算机硬件很有兴趣,如果一个人突然跟我说:“你看过这个吗?这是NV旗舰显卡最新的评测。”我一定会很有兴趣地看完并且和他聊起硬件方面的话题。以后我们再见到时,彼此印象都会更深刻,“他就是那个懂硬件的”,这时候计算机硬件就成了我们之间的“挂钩”。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收集不同的人的“挂钩”,那么最终就会形成一幅“偏爱地图”。譬如遇到某个同学,就会想到他最近刚刚开始学高尔夫球。“我以前也碰过几下高尔夫,感觉挺有意思的,听说教你的老师很厉害呢?”只要这样就可以抛出对他“万无一失”的话题了。我们还可以把偏爱地图延伸,“他在学这个,应该对那个也感兴趣吧”、“他喜欢这个,应该也听说过那个吧”,用诸如此类的方法,只要找到两个人的交集,就不用担心没有可供大聊特聊的话题。
有时候不知道对面有什么兴趣,只要把最新听到的消息讲出来——早上的新闻,一封最近给大家发来的群邮件,等等——都可以拿出来作为话题。不过,消息要越新鲜越好,新鲜出炉的蛋糕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隔夜饭就难以提起大家的兴趣了。如果不知道怎样和别人开始聊,不妨随身带着可以摇出的那种盒装清口糖,边递给别人边问:“要不要来一点?”借着糖果炒热的气氛,相信你们能聊的很开心。
在开始之后,也有一些东西时要注意的。以下就是几点人们容易犯的错误:
1. 一开始就表达反对意见。譬如对方聊起昨天看的精彩的比赛或电影,如果你这样回应:“XX?我感觉很无聊,队员发挥得没有什么亮点/剧情没有什么起伏。”那么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了。即使希望是不感兴趣的内容,也要首先肯定其中值得称赞的地方,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2. 回答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呼应对方。有事对方对一个话题聊的很起劲,而你的回应却都是跟自己有关的事情。比如对方很有兴趣地说起来昨晚的网球比赛多么的精彩,你却回答:“是吗?昨天我也去打网球了。”如同在对方的兴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在对方热情时,把话与主导权交给对方,往往会让气氛更加热烈。
3. 一答回一问,不创造话题。例如:
--“吃过饭了吗?”
--“吃了。”
--“吃的什么?”
--“包子。”
--“肉的还是菜的?”
--“肉的。”
好了,那么话题也基本结束了。
但是如果回应是“吃的一食堂的肉包子,没想到挺好吃的,比他们的菜做的好吃多了”只要多出一句额外的话,对方也就能接着聊下去:“是吗?我下次也去尝尝好了。”
在结尾,斋藤老师形容,闲聊就像是杂草的生命力一样,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就可以生长出来,撬开别人紧闭的心房。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日益便捷,但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生存环境严苛的社会上,人与人如果没有接触、沟通,相互了解、合作,仍然无法生存。闲聊正是一种媒介,可以供大家打破彼此之间的障壁,彼此了解,彼此喜爱,彼此信赖。闲聊就是这么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存力。
“真尴尬”,这肯定是大部分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了。尽管很想说点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开口。等电梯一停,便如释重负般地快步逃离,不仅失去了一个潜在的沟通机会,而且下次再碰面时,双方下意识都会感觉有些尴尬。与其说人们不在乎闲聊,不如说大部分人并不会闲聊。
其实,闲聊是快速而有效地营造气氛的一个方法。当几个人聊得开心、聊得投入时,每个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聊天带来的开心氛围。就算里面有初次见面的人,聊过后也会成为不错的朋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就这么展开了。斋藤老师说:“闲聊时一种生存能力。”在时刻要与人打交道的职场、社会中,这句话可是别具深意呀。
有意思的是,斋藤老师在写《超级聊天术》之前,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如何说话的书,叫做《开口就能说重点》。之后他却又专门写了一本关于聊天的书,可见闲聊≠谈话。这里也就是闲聊的基本规则了:谈话一般围绕一个主题,闲聊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不需要精心准备一个话题和别人探讨。这里的“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按照我的理解,不是仅指和别人聊天气谈宠物,也包括很多其他的主题,最近去了家不错的餐厅,老师课上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听说了一些有趣的言论——凡是和重点无关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话题聊起。既然没有重点,也就不需要去给聊的内容下结论,只需要聊下去就可以了。有人可能因为聊天没有结论,不知道怎样让话题结束。我们回想一下,最近和半路遇见的朋友聊起来是怎么结束的?其实一句“我先走了,下次再聊!”就可以轻松的让话题告一段落。只要大家聊得放松开心,离开后各自都会觉得很愉快。只要稍微注意去练习,闲聊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一门技巧。
那么,闲聊有什么技巧呢?通常大部分人苦恼的都是“该聊什么?”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寻找一个“挂钩”,比如我对计算机硬件很有兴趣,如果一个人突然跟我说:“你看过这个吗?这是NV旗舰显卡最新的评测。”我一定会很有兴趣地看完并且和他聊起硬件方面的话题。以后我们再见到时,彼此印象都会更深刻,“他就是那个懂硬件的”,这时候计算机硬件就成了我们之间的“挂钩”。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收集不同的人的“挂钩”,那么最终就会形成一幅“偏爱地图”。譬如遇到某个同学,就会想到他最近刚刚开始学高尔夫球。“我以前也碰过几下高尔夫,感觉挺有意思的,听说教你的老师很厉害呢?”只要这样就可以抛出对他“万无一失”的话题了。我们还可以把偏爱地图延伸,“他在学这个,应该对那个也感兴趣吧”、“他喜欢这个,应该也听说过那个吧”,用诸如此类的方法,只要找到两个人的交集,就不用担心没有可供大聊特聊的话题。
有时候不知道对面有什么兴趣,只要把最新听到的消息讲出来——早上的新闻,一封最近给大家发来的群邮件,等等——都可以拿出来作为话题。不过,消息要越新鲜越好,新鲜出炉的蛋糕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隔夜饭就难以提起大家的兴趣了。如果不知道怎样和别人开始聊,不妨随身带着可以摇出的那种盒装清口糖,边递给别人边问:“要不要来一点?”借着糖果炒热的气氛,相信你们能聊的很开心。
在开始之后,也有一些东西时要注意的。以下就是几点人们容易犯的错误:
1. 一开始就表达反对意见。譬如对方聊起昨天看的精彩的比赛或电影,如果你这样回应:“XX?我感觉很无聊,队员发挥得没有什么亮点/剧情没有什么起伏。”那么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了。即使希望是不感兴趣的内容,也要首先肯定其中值得称赞的地方,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2. 回答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呼应对方。有事对方对一个话题聊的很起劲,而你的回应却都是跟自己有关的事情。比如对方很有兴趣地说起来昨晚的网球比赛多么的精彩,你却回答:“是吗?昨天我也去打网球了。”如同在对方的兴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在对方热情时,把话与主导权交给对方,往往会让气氛更加热烈。
3. 一答回一问,不创造话题。例如:
--“吃过饭了吗?”
--“吃了。”
--“吃的什么?”
--“包子。”
--“肉的还是菜的?”
--“肉的。”
好了,那么话题也基本结束了。
但是如果回应是“吃的一食堂的肉包子,没想到挺好吃的,比他们的菜做的好吃多了”只要多出一句额外的话,对方也就能接着聊下去:“是吗?我下次也去尝尝好了。”
在结尾,斋藤老师形容,闲聊就像是杂草的生命力一样,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就可以生长出来,撬开别人紧闭的心房。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日益便捷,但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生存环境严苛的社会上,人与人如果没有接触、沟通,相互了解、合作,仍然无法生存。闲聊正是一种媒介,可以供大家打破彼此之间的障壁,彼此了解,彼此喜爱,彼此信赖。闲聊就是这么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