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为益友 两耳是知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琴的艺术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历代文人雅士的文化生活,总是与琴形影不离的,正所谓“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荀子《乐记篇》),古人修身养性重视“琴棋书画”,且以琴为首。因而琴成了有否涵养的佐证和精神依托。《礼记·曲礼》称:“士无故不彻琴瑟。”杜佑《通典·乐序》也说:“士无故不去琴瑟,以平其心,以畅其志。”盛唐时期,琴由于和整个知识阶层的艺术审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成为当时最适于表现这一阶层人物感情的艺术种类。诗人们多认为琴其实就是文人雅士才具备的雅好: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王绩《山夜调琴》
明月白云,促轸抽弦,弹一曲《山水操》,这就是诗人以简洁的笔法描绘出的一副《山夜调琴》图。诗歌借弹奏的琴曲,抒发了作者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情趣。然而,“不使俗人闻”也暴露了作者过于清高的倾向。
名士竹林隈,鸣琴宝匣开。风前中散至,月下步兵来。——李峤《琴》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高雅不俗的情调,它虽然没有一般的关于弹琴与听琴的描述,但引述的古代著名琴师与知音之间的动人故事,以及隐逸名士的典故以抒情言志,成为了本诗的一大特点。
唐代诗人不仅仅称颂古琴之道,同样也为琴有所倾心。诗人刘禹锡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认为:“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可见酒与琴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诗仙李白更胜一筹,竟然达到“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的地步。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不仅善于听琴,他常以一生“酷好三事(诗、酒、琴)”为自诩,故而弹琴为其一生中除诗之外的另一雅好,白居易善弹《秋思》曾写有《弹秋思》一诗。本文标题“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便出自于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咏琴诗: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不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即便是出外旅游,也不免舟中抚琴一番,可见白居易对琴之热爱之极,的确是情有独钟了。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最为繁荣昌盛的年代,它融会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博取了世界文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尽管古琴艺术在盛唐时期有所抑制,但也不失为我国古琴艺术史上的一个宝贵明珠。唐末由曹柔改制的减字谱就是古琴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唐诗中的古琴诗更为我们流下了一份宝贵遗产,为繁荣琴学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王绩《山夜调琴》
明月白云,促轸抽弦,弹一曲《山水操》,这就是诗人以简洁的笔法描绘出的一副《山夜调琴》图。诗歌借弹奏的琴曲,抒发了作者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情趣。然而,“不使俗人闻”也暴露了作者过于清高的倾向。
名士竹林隈,鸣琴宝匣开。风前中散至,月下步兵来。——李峤《琴》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高雅不俗的情调,它虽然没有一般的关于弹琴与听琴的描述,但引述的古代著名琴师与知音之间的动人故事,以及隐逸名士的典故以抒情言志,成为了本诗的一大特点。
唐代诗人不仅仅称颂古琴之道,同样也为琴有所倾心。诗人刘禹锡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认为:“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可见酒与琴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诗仙李白更胜一筹,竟然达到“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的地步。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不仅善于听琴,他常以一生“酷好三事(诗、酒、琴)”为自诩,故而弹琴为其一生中除诗之外的另一雅好,白居易善弹《秋思》曾写有《弹秋思》一诗。本文标题“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便出自于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咏琴诗: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不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即便是出外旅游,也不免舟中抚琴一番,可见白居易对琴之热爱之极,的确是情有独钟了。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最为繁荣昌盛的年代,它融会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博取了世界文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尽管古琴艺术在盛唐时期有所抑制,但也不失为我国古琴艺术史上的一个宝贵明珠。唐末由曹柔改制的减字谱就是古琴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唐诗中的古琴诗更为我们流下了一份宝贵遗产,为繁荣琴学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