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恋情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的恋情是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的一段传奇。
梅克夫人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她17岁时与一位法国工程师结婚。丈夫去世后给她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但金钱并不能弥补她精神上的孤寂,只有音乐才能给她以心灵上的慰藉。1876年12月,她从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那里了解到清贫但才华横溢的年轻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情况,遂答应鲁宾斯坦的请求,资助这位比自己小9岁的作曲家。
起先,梅克夫人以委托作曲家改编或创作乐曲,然后支付酬金的方式来帮助柴可夫斯基。两人长达13年的通信由此开始。尤其是柴可夫斯基为摆脱不幸的婚姻而出走,心力交瘁、穷愁潦倒的时候,梅克夫人一封封来信中充满温情的劝慰和鼓励,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就是从那时起,即1877年10月,梅克夫人决定每年赠给柴可夫斯基6000卢布的年金,从而使作曲家下决心辞去了音乐学院的教职,免除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进入了硕果累累的创作黄金时期。
柴可夫斯基异常感激梅克夫人,将自己的《第四交响曲》献给她。但梅克夫人不愿将自己的名字印在乐谱上,因此,乐谱的题词是:“献给我的朋友。”随后又改为:“献给我最挚爱的朋友。”后来,梅克夫人建议称它为“我们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曾向她解释这部交响曲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贯穿全曲的命运主题出没无常,阻碍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时刻折磨着人们的心灵;而如果你不能从自身找到欢乐,那么就到人民中间去吧。终曲采用了民歌旋律,节奏铿锵有力,情绪昂奋向上,表现了人民对命运的顽强抗争和渴望胜利的激情。
1878年2月,《第四交响曲》在莫斯科首演,梅克夫人不顾生病,顶风冒雪来到剧场聆赏了这部对她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回家后,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作曲家写了一封信:“在你的音乐中,我听见了我自己,我的气质,我的感情的回声,我的思想,我的悲哀。”
在长期频繁的书信往来中,两人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对生活的感受,交流对艺术的见解,渐成挚友和知音。柴可夫斯基告诉梅克夫人:“只有从艺术家灵魂的深处倾斜出来的音乐,才能够感动听众,占有听众。”梅克夫人真诚地赞美作曲家:“在我,却是深信格林卡是俄国音乐的创造者,而你——是它最伟大的建筑师。”
鸿雁传书,心灵传情。梅克夫人曾非常渴望与柴可夫斯基相见,但她终于克制住了,相约永不见面。“我宁可远离你而想象你,宁可在你的音乐中与你心心相印”。1878年年底,柴可夫斯基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度假,梅克夫人早已在那里为他准备了环境舒适、配有钢琴的寓所,并将自己每天散步的时间告诉他,以避免突然相遇的尴尬。
但是,有一天下午在树林里散步时,两人还是不期而遇;几天后柴可夫斯基在歌剧院里又碰巧看见了梅克夫人。尽管双方为此而激动和兴奋,可仅此而已。柴可夫斯基写信给梅克夫人:“你的友谊已经变成空气一样不可或缺了。”但他深信,他对梅克夫人的爱,“除音乐之外,没有其它任何途径可以表达”。
(《新民晚报》2007年5月25日)
![]() |
梅克夫人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她17岁时与一位法国工程师结婚。丈夫去世后给她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但金钱并不能弥补她精神上的孤寂,只有音乐才能给她以心灵上的慰藉。1876年12月,她从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那里了解到清贫但才华横溢的年轻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情况,遂答应鲁宾斯坦的请求,资助这位比自己小9岁的作曲家。
起先,梅克夫人以委托作曲家改编或创作乐曲,然后支付酬金的方式来帮助柴可夫斯基。两人长达13年的通信由此开始。尤其是柴可夫斯基为摆脱不幸的婚姻而出走,心力交瘁、穷愁潦倒的时候,梅克夫人一封封来信中充满温情的劝慰和鼓励,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就是从那时起,即1877年10月,梅克夫人决定每年赠给柴可夫斯基6000卢布的年金,从而使作曲家下决心辞去了音乐学院的教职,免除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进入了硕果累累的创作黄金时期。
柴可夫斯基异常感激梅克夫人,将自己的《第四交响曲》献给她。但梅克夫人不愿将自己的名字印在乐谱上,因此,乐谱的题词是:“献给我的朋友。”随后又改为:“献给我最挚爱的朋友。”后来,梅克夫人建议称它为“我们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曾向她解释这部交响曲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贯穿全曲的命运主题出没无常,阻碍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时刻折磨着人们的心灵;而如果你不能从自身找到欢乐,那么就到人民中间去吧。终曲采用了民歌旋律,节奏铿锵有力,情绪昂奋向上,表现了人民对命运的顽强抗争和渴望胜利的激情。
1878年2月,《第四交响曲》在莫斯科首演,梅克夫人不顾生病,顶风冒雪来到剧场聆赏了这部对她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回家后,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作曲家写了一封信:“在你的音乐中,我听见了我自己,我的气质,我的感情的回声,我的思想,我的悲哀。”
在长期频繁的书信往来中,两人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对生活的感受,交流对艺术的见解,渐成挚友和知音。柴可夫斯基告诉梅克夫人:“只有从艺术家灵魂的深处倾斜出来的音乐,才能够感动听众,占有听众。”梅克夫人真诚地赞美作曲家:“在我,却是深信格林卡是俄国音乐的创造者,而你——是它最伟大的建筑师。”
鸿雁传书,心灵传情。梅克夫人曾非常渴望与柴可夫斯基相见,但她终于克制住了,相约永不见面。“我宁可远离你而想象你,宁可在你的音乐中与你心心相印”。1878年年底,柴可夫斯基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度假,梅克夫人早已在那里为他准备了环境舒适、配有钢琴的寓所,并将自己每天散步的时间告诉他,以避免突然相遇的尴尬。
但是,有一天下午在树林里散步时,两人还是不期而遇;几天后柴可夫斯基在歌剧院里又碰巧看见了梅克夫人。尽管双方为此而激动和兴奋,可仅此而已。柴可夫斯基写信给梅克夫人:“你的友谊已经变成空气一样不可或缺了。”但他深信,他对梅克夫人的爱,“除音乐之外,没有其它任何途径可以表达”。
(《新民晚报》2007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