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5KK老师读书会心得
今天读的是米兰理工Remo Dorigati教授的一本书IL CHIOSTRO GRANDE ALLA CERTOSA DI PAVLA.由HXD、WET和CCS三位同学翻译。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278163/
图片暂未加。错别字暂未校对。刚写完,趁热先贴上来。
此书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其一介绍了意大利北部帕维亚(Pavla)的Certosa修道院(因其是加尔都西会(carthusianorder)[1]的修道院,由于误译见[1],网上多称其为卡尔特修道院),L老师将其翻译为伽尔托萨修道院[2]。位于距帕维亚5英里左右,从热那亚到米兰的路上一处绿树成荫之所,1359 年征服帕维亚之后,此处建造了一座壮丽的城堡,米兰大公维斯康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在1396 年将此城堡改建为修道院,所以这里是一处军事、宗教和文化力量融为一体的领域系统。
其二,讨论了这座建筑柯布西耶的影响,从加尔都西会的修道院建筑(包括对柯布影响很大的Ema修道院)中,柯布看到了一种神圣的秩序,并非任何一种外在的形式,而更像是的某种基因代码。柯布获得了一种亲身的价值认知,而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下,柯布才逐渐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建筑观念,在这些观念下,他不断地通过实践发展着自己的理论(如“居住单元”(Unite d’Habitation)的概念)。柯布的诸多建筑,看似并无形式上的关联,实则有着本质上的联系,这些建筑像亲兄弟一样,或许长相各异,但却具有同样的遗传和家教。
1.关于伽尔托萨修道院
首先,Remo教授详细介绍了这座【独一无二】却又谨遵加尔都西会【类型】的修道院。
【独一无二】在于,在这样开阔的人口密度很低的帕维亚的郊区,它竟如此奢华与精致(这种奢华源自于政治、军事、经济皆有雄厚实力的业主的城堡以及对宗教文化的虔诚态度);
【类型】关乎加尔都西会的教义。理解这一类型是理解加尔都西会修道院建筑的关键,为了更好地理解它,必须提及加尔都西会关于“荒漠”的隐喻。圣布鲁诺(st. Bruno) 曾说:远离人类的俗世。“荒漠”暗示了在(用一系列围墙围合的)寂静之处可以看见上帝。迷宫似的墙、庭院和步行道阻止了干扰者的侵入,同时也表达了寻求上帝和人类极乐的艰辛。[3]
在伽尔托萨,加尔西多会的修士们居住在围绕回廊(cloister)的隐士小屋(cell)中,回廊是连续的券组织的长廊,将隐士小屋串起。沿着长廊,修士们进入各自小屋的联系十分封闭,除了门与送酒饭的洞口,别无开口。而进入各隐士的天地,生活单元的空间与功能却十分完整,甚至包括怡人的庭院。这里,隐士们能享用既连接着公共空间、又引向自然空间,同时还保持高度私密性的生活方式。隐士单元的尺度都是标准化的,就像一个微型城市,所有的建造方式都是宗教仪式的图解。[4]
这种空间如此的空无和抽象,以至于只有绝对的冥思的精神才能够在这种环境中领悟它。修士们必须将自己投身“荒漠”,经手孤独和困苦的苦行修道,从“荒漠”中归来,并带着所有的了悟回到“尘世”的凡夫俗子中间,并与他们和平共处。这种【类型】是一种关于【个人】(individual )和【集体】( collective)(生活以及空间上)的均衡、和谐以及统一的建造结果,它并非一个形式,但像是有一种基因代码,不可简单地被模仿和复制,但却可根据其核心的价值生长而成。修士们需要“和罪恶的社会的分离,放弃物质,而追求一种在(与世隔绝的、寂静的)修道院的完全的苦行主义的生活。”[5]对应在建筑上,就必须营造出隔离和孤独的场景——一个【单元】(Cell),使得修士们全心全意地投身其中,“它形成了一系列真正的和实质上的与世隔绝的空间,目的是防御外部的世界,形成一个僧侣可以献身于寂静和孤独的住所。脆弱的单体围绕着一个‘自给自足的城镇’,同时这个核心又能支撑并保护着这个单体。”[6]。
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一个融合的场景——一座【城市】,使得他们重返人间。对应的建筑部分即大的庭院,供修士们机会、交流、简单的娱乐。
关于这一点CCS同学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从类型上看,指向了作为【个人单元】的一种重复和特有的形式、空间、甚至尺寸的模式,不断地出现在各个修道院中,而作为【集体城市】的部分却可以呈现出那么多不同的具体形式、空间、尺寸等等。KK老师的回答是:因为前者是主要的秩序。我的理解是:作为一种教义,必然存在着一种明确而严格的戒律清规,与此相关的一切都是不可被随便改动的,所以为修士所营造的【个体(沙漠)单元】就是其核心的基因代码。正如Remo教授所写道的:“规则来源于圣布鲁诺,暗示了准确的规则尤其是对简洁和本质性空间特别的尊敬。繁复的装饰使得修士们不能感受精神的纯粹,形式的纯粹和完美,是完美的几何规则的表达”。[7]他的论据来自《忏悔录》的作者圣•奥古斯丁,后者认为人有欲望,就会堕落和犯罪,而想恢复人本性的善,只有依靠至善的神,所以追求至善的神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怀着这样的终极目的,“美的概念即为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以及比例均衡的表达”[8]。而那座【集体(世俗)城市】,自然是人间百态,对应到建筑上,很自然地允许受到地形、环境、气候、大小等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用KK老师的话说,即呈现出“就事论事”的形式结果(诸如大小、空间、形状、材料等等)。
为了使其【类型】清晰而可识别,Remo教授进一步解释道:“每个修道院都既聚集了相同的【元素】,1396 年,当开始挖掘位于帕维亚卡尔特修道院的基础时,修道院的主体部分(教堂、小的回廊以及大的回廊)即这些【元素】都按照秩序以及空间的层级被决定下来,正如现在被看到的那样。当伦巴族文化与北欧传统之间苦苦斗争的一百年间,工作仍在进行,这个修道院同与米兰大教堂都受到文艺复新的影响就是最大的证据。一个由很多人创造的具有混合特性的建筑,它记录着很多历史事件,在结构、空间关系、材料和装饰上表达出历史烙下的痕迹。然而这些多层的迹象并没有用来讨论整体的统一性,因为它回应了根深蒂固的结构:即是保持加尔都西会的法规的永恒。……然而它们还能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和经济条件如。帕维亚pavia、克雷蒙 clermont、艾玛 ema、埃武拉evora、米拉夫洛 miraflores、蒙塔莱格里montalegre、帕杜拉 padula 等等。这些难以置信的多样性可能来源于【相同元素】的集合,尽管场地的地形条件可能强迫使其成为一个细长的或者不规则的修道院;经济的条件或者和经济强权的关系可能形成一栋壮丽的建筑;文化的传统和对建筑技术的认识可能决定建筑的特征和形式;对传统时代的嫁接移植可能形成新的用途和美感;甚至教堂的轴线,涉及到与进入的方向和现存水系的关系,这些决定了建筑的朝向等等”[9](这些都是被看做KK老师称之为就事论事的形式结果),但其基因决定了它们都是加尔都西会的修道院,并且对于人们来说,它们具有相当的可识别性它们都“有一个被完全确定了的类型……这使得修道院(最后的形式结果)可以形成无限的多样性。这表明了单一性和多样性交融的可能,因为每个创造和变化都设想了(有真实原因存在的)一个普通的方案和概念。他能够吸收变化,同时使得每次有导向的转变具有【自己的属性】,而【不是在性质上改变自身】以适应外在环境的不同挑战”。 [10]
对建筑的具体分析内容暂略。
2.关于柯布西耶
在讨论了以上问题之后,Remo教授提到了柯布。20世纪初,现代社会中建筑和城市正肆意地滋长着,新的建筑和城市正在与传统割裂,统标准正在丧失,而新的标准尚未建立。年轻的柯布西耶(柯布生于1887年)已经敏锐地既看到了【现代】的不可避免,同时又看到一种【价值】上的匮乏。那么如何在不去回避前者的前提下寻求一种与人类绵延历史的联系呢?
在给老师莱普拉特涅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柯布的有关思考:“我认识到建筑不是一个有关形式的比例与和谐问题,而是别的什么,……”“你们都不诚实,因为你们并不知道建筑是什么,……建筑师必须是一个拥有逻辑思想的人,是喜爱具象与雕塑效果的敌人,一个拥有艺术与学者之心的科学的人。现在我知道了这一点,而你们谁也未曾告诉过我,幸运的是我们的先辈知道如何把这一点告诉求教于他们的人”。谈及在巴黎的经历,勒•柯布西耶说:“巴黎的8个月向我呐喊:逻辑,真实,坦诚”。[11]
1907年初(时年柯布20岁),他开始了最初的意大利旅行,期间写了许多长信以及画了大量的写生素描。
在参观过米兰之后,他给老师写信苦诉苦:“我认为这个城市在建筑上是贫乏的,(您认为)是这样吗?或许是由于我的眼睛仍然被比萨的光辉所眩晕着,如我对你所说,韦奇奥宫(Palazzo Vecchio)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是非常难于研究,它是一种抽象的力量,不是吗?先前我不该过多地关注绘画与雕塑吗?(或许,尤其对于我来说,是不是该去临摹拉斐尔或波提切利)或者,我做得不对吗?我必须去画各种各样的宫殿吗?来自你的任何一句话都会极大地帮助我!”在佛罗伦萨勒•柯布西耶按照老师的教导与书本上所学习的东西按部就班地学习着,然而对于把思考与感受放在第一位的勒•柯布西耶说来,找不到可以令他感动的建筑才是问题的关键。终于,在9月15日,在参观完美第奇家族墓(MediciTombs)、美第奇礼拜堂(Medici chapel)、圣马可博物馆(San Marco Museum)之后,当天下午,勒•柯布西耶来到了Ema修道院,在这里他经历了他一生中最深刻最难忘的建筑经历。后来他承认,正是Ema修道院成了他一生中许多设计的思想来源,包括1922年间设计的许多别墅,1925年的新精神馆,二战后在法国和德国设计的大量的住宅联合体等;而且,在今天看来,1914年所作的“多米诺”住宅,更是Ema修道院的现代版,一种个人与集体的共存。谈到在Ema修道院经历,他后来写道:“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两个词,个人与集体,不可分割。”1907年9月19日在写给老师的信中,勒•柯布西耶激动地说:“我愿在那里的隐修室中度过一生的时光,这是一种理想的居住解决模式,这是大地上的天堂。”[12]
1911(时年柯布24岁),他来到了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并写下了著名的《东方游记》。在去意大利旅程的笔记上,柯布写道:“帕维亚修道院,具有惊人的镶嵌细工,多么惊人的技术。在回廊里,陶瓦造就了多么非凡的效果呀”。当他到达佛罗伦萨他写道“周六晚上在菲耶索莱(Fiesole),那些僧侣是多么的幸运呀,和在帕维亚修道院同样的羡慕,我很确定假如他们放弃他们所了解的世界,那么怎么确保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幸运的,现在他们眼里呈现的是天堂”。[13]
对“更好生活的羡慕”反映了人与房子之间的亲密的关系。佛罗伦萨的艾玛修道院,之前他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居住方式,首先要确定在个人的孤寂的生活与集体的骚乱的生活之间存在着可能的平衡 。与帕维亚的伽尔托撒修道院僧侣之间的友好相处,让他确定的意识到个体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和谐。在他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的五十年之后,他意识到了住宅的普通的尺度。那一刻他回想起了伽尔托撒修道院模式的影响。“有一个花园从外部和内部完全的被隐藏起来。花园的后面,单元通过回廊恰当的连接着其他的单元、食堂和教堂。我感到了一种极度的和谐关系。我意识到人的真实的渴望已经被满足了:寂静、孤独,同时和凡夫俗子的接触交流。通过人类的敏锐的洞察力所呈现出来的关于均衡的实例,即是个体的和群体的两项式。它同时是建筑和城市设计,艾玛修道院也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同时房间是合适的,被组织成符合最美的建筑生物学。[14]
从这个角度来看,“Ema修道院的影子如幽灵般地出现在他的萨伏伊别墅(Villa Savuye),拉图雷特修道院(Convent of 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马赛公寓,新精神馆等大量的设计中”[15]这一说法一点也不为过。正如Remo教授所言:“加尔都西会修道院最吸引人的方面之一就是连接个体和整体的亲密的和谐。这是一个乌托邦的认识:正如圣•奥古斯丁设想的,僧侣通过在地上建造一个神圣的城市来回应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的确,柯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最为关键的核心,并认为将其运用于新的工业城市,是一种在历史中寻找解决新时代建筑问题的方法之一:“他到意大利、欧洲以及东方的旅程并不是观光,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追溯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他的旅程是为了寻找关于现代城市的答案。”[16]
对此,L老师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柯布找到了一种在个体生活与共同体生活(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的居住类型,这种类型后来即成为他建立现代城市居住方式的原型。1922年柯布发表的“别墅公寓”方案(Villa-Apartments)直接将修道院生活转译成了一种现代都市的几何居住形态:在这里,“回廊”是通向各家各户的公共走廊围绕的公共院落,而“隐士小屋”便是标准化的居住单元,然后,这一形态又进行了竖向叠加。柯布以这种方式解答了工业化城市几何住宅的问题, 成为了以后大量城市集合住宅的一个原型——“城市居住单元”(Unite d’Habitation)。虽然,柯布所建立的这种模式直到50年代初马赛公寓的罗成才得意实现,但住宅单元的尝试早已进行。1952年在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上建筑的“新精神馆”就是这种居住单元的最早最完整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柯布并非是当时唯一探索城市集合住宅的建筑师,但他对居住单元生活质量的关注是有独到之处的。“新精神馆”为以复式居住单元,阳台占据了两层空间,尽可能地引进绿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柯布以“别墅公寓”命名下做出的努力,他想寻找即使在高密度下也能保持的居住的私密性、完整性和与自然的接近,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些修道院中的回廊和隐士小屋。[17]
在此稍微提一下本书中并没有讨论的柯布的【模度】概念。
1946年,勒•柯布西耶与艾伯特•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会面,他们讨论了模度问题爱因斯坦这么评价:“此比例系统极易产生美妙形式,很难产生丑陋形式”[18]。以下为柯布在当天的日记中记录下的他和爱因斯坦之间的强者对话:我很高兴与艾伯特•爱因斯坦教授讨论了一些关于模数的问题,那以后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确定和困惑,我没有很好地表达我的意思,我解释模数解释地差极了,我陷入了因果的泥潭里不可自拔,期间爱因斯坦还掏出了铅笔开始演算。哦,我真傻,我还打断了他,然后我们的话头转向了别处,他的演算也没能完成。带我来的朋友肯定极度失望了。在同一天晚上爱因斯坦写给我的信件中,他还和善地提到了模数,他说这是一个与好人方便,与坏人困难的度量方式。可能有人认为这不是科学的解释,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简直是太聪明了。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向我们这些不是科学家但是是战场上战士的人们表示出的友好。他是在告诉我们:“这个武器在测量方面很管用,它将在你前进的道路上祝你一臂之力。”[19]
我们甚至可以说,柯布在20世纪初遇到的关于现代建筑的问题(关于现代这个词的含义以及时间点,在不同语境下,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定义,此篇日记中所提及的现代是以工业社会为分界点,因其这种生产方式及节奏的倏变对政治、经济以及建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直持续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社会问题并非静态不变的,而是在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嬗变着,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不同意识形态的建筑实践需要面对的问题也都是不同的。而柯布之所以能在如此广大的范围投下如此长久的身影,或许正在于他所提出的(我们也可以说是他仅仅是发现了这些规律)【功能】、【模度】以及【居住单元】等概念都是普遍存在于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人类社会之中的,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处于从一个极端(集体)走向另一个极端(个体)的动态变化的过程里,但动态的变化又有其规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柯布的高度在于,他意识到了这一过程的必然性以及关键性,并用建筑的方式给予了不同程度上的回应。
正如Rome教授所说的那样,“这栋建筑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奢华、规模以及它接近伟大建筑区域的环境,这是三方面结合的结果:国王(想展示他权利)的愿望,建筑师和工匠(想创造新的空间)的集体工作,以及(被写进僧侣规则的)强加于人的类型性的方案。”[20]在总结时,KK老师也对这栋建造于帕维亚空旷乡间的奢华的伽尔托撒修道院独一无二的原因进行了更多讲解:如强大而有力的不可复制的甲方的影响、建造这栋建筑时使用的两种不同颜色白色和绿色的石材的来源、一个很高的价值视角所形成的类型的独特性和秩序性以及语言和具体实践之间的关联性(这个问题KK老师近期一直在提及)等等问题。每次参加KK老师的读书会都会觉得收获很多,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
[1]加尔都西会(Carthusian Order)是天主教隐修院修会。因创始于法国格雷诺布尔(Grenoble)北部的加尔都西山中而得名。其名称源自法语chartreuse,英文误为charterhouse。1084年,由法国人科隆的圣布鲁诺创立。以本笃会会规作蓝本,但更严格。第一座修道院为加尔都西大修道院;第二座修道院于1092年成立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的拉托雷(La Torre);12世纪总计有38所加尔都西修道院,其中包括2所修女院,成立于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地;1521年该会的发展达到顶峰,有195所修道院。1127年,修道院长Guigues de Chatel制定第一部会规即Consuetudines Carthusiae;1133年,得到宗教英诺森二世的认可。严格持守简朴的生活;禁食肉类;修士各居一小室,以便独自专务苦身、默想、诵经;终身严守静默,只能在每周六聚谈一次;在每年的40天封斋期内,仅食面包与清水,故有“苦修会”之称;会员穿白衣。设有女修会。1378-1400年,该会发生大分裂。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以及后来,曾在各地遭到迫害。18世纪晚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受到重大冲击。至20世纪初,加尔都西大修道院在以塞(Isēre)的修道院被法国驱逐出境,转往意大利的法尔内塔(Farneta)。1929年,修士重回蒙楚科斯(Montrieux)修道院。1960年末,法国、西班牙、波兰、意大利、德国、瑞士和英国约有25所加尔都西修道院,600位修士和在俗修士,140位修女和在俗修女。
以上内容摘自《基督教大辞典》.丁光训、金鲁贤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2]露易.走进柯布.时代建筑.2002.05
[3] Remo Dorigati. IL CHIOSTRO GRANDE ALLA CERTOSA DI PAVLA. Translation by Louis Reeces.1995.Sagep Editerice,Genova
[4]同2
[5]同3
[6]同3
[7]同3
[8]同3
[9]同3
[10]同3
[11]王昕. 勒•柯布西耶青春的记忆—Ema修道院.城市环境设计.2010年Z1期
[12]同11
[13]同11
[14]同3
[15]同11
[16]同3
[17]同2
[18]高宏宇.神圣的比例——勒•柯布西耶的“模度”.评论与鉴赏.2005年02期
[19]筑龙网.http://news.zhulong.com/read138806.htm
[20]同3
闻筑阅读小组讨论帖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9991985/
相关阅读
有方讲座 | 王方戟:个别参考(上)
http://www.douban.com/note/486587951/
图片暂未加。错别字暂未校对。刚写完,趁热先贴上来。
此书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其一介绍了意大利北部帕维亚(Pavla)的Certosa修道院(因其是加尔都西会(carthusianorder)[1]的修道院,由于误译见[1],网上多称其为卡尔特修道院),L老师将其翻译为伽尔托萨修道院[2]。位于距帕维亚5英里左右,从热那亚到米兰的路上一处绿树成荫之所,1359 年征服帕维亚之后,此处建造了一座壮丽的城堡,米兰大公维斯康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在1396 年将此城堡改建为修道院,所以这里是一处军事、宗教和文化力量融为一体的领域系统。
其二,讨论了这座建筑柯布西耶的影响,从加尔都西会的修道院建筑(包括对柯布影响很大的Ema修道院)中,柯布看到了一种神圣的秩序,并非任何一种外在的形式,而更像是的某种基因代码。柯布获得了一种亲身的价值认知,而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下,柯布才逐渐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建筑观念,在这些观念下,他不断地通过实践发展着自己的理论(如“居住单元”(Unite d’Habitation)的概念)。柯布的诸多建筑,看似并无形式上的关联,实则有着本质上的联系,这些建筑像亲兄弟一样,或许长相各异,但却具有同样的遗传和家教。
1.关于伽尔托萨修道院
首先,Remo教授详细介绍了这座【独一无二】却又谨遵加尔都西会【类型】的修道院。
【独一无二】在于,在这样开阔的人口密度很低的帕维亚的郊区,它竟如此奢华与精致(这种奢华源自于政治、军事、经济皆有雄厚实力的业主的城堡以及对宗教文化的虔诚态度);
【类型】关乎加尔都西会的教义。理解这一类型是理解加尔都西会修道院建筑的关键,为了更好地理解它,必须提及加尔都西会关于“荒漠”的隐喻。圣布鲁诺(st. Bruno) 曾说:远离人类的俗世。“荒漠”暗示了在(用一系列围墙围合的)寂静之处可以看见上帝。迷宫似的墙、庭院和步行道阻止了干扰者的侵入,同时也表达了寻求上帝和人类极乐的艰辛。[3]
在伽尔托萨,加尔西多会的修士们居住在围绕回廊(cloister)的隐士小屋(cell)中,回廊是连续的券组织的长廊,将隐士小屋串起。沿着长廊,修士们进入各自小屋的联系十分封闭,除了门与送酒饭的洞口,别无开口。而进入各隐士的天地,生活单元的空间与功能却十分完整,甚至包括怡人的庭院。这里,隐士们能享用既连接着公共空间、又引向自然空间,同时还保持高度私密性的生活方式。隐士单元的尺度都是标准化的,就像一个微型城市,所有的建造方式都是宗教仪式的图解。[4]
这种空间如此的空无和抽象,以至于只有绝对的冥思的精神才能够在这种环境中领悟它。修士们必须将自己投身“荒漠”,经手孤独和困苦的苦行修道,从“荒漠”中归来,并带着所有的了悟回到“尘世”的凡夫俗子中间,并与他们和平共处。这种【类型】是一种关于【个人】(individual )和【集体】( collective)(生活以及空间上)的均衡、和谐以及统一的建造结果,它并非一个形式,但像是有一种基因代码,不可简单地被模仿和复制,但却可根据其核心的价值生长而成。修士们需要“和罪恶的社会的分离,放弃物质,而追求一种在(与世隔绝的、寂静的)修道院的完全的苦行主义的生活。”[5]对应在建筑上,就必须营造出隔离和孤独的场景——一个【单元】(Cell),使得修士们全心全意地投身其中,“它形成了一系列真正的和实质上的与世隔绝的空间,目的是防御外部的世界,形成一个僧侣可以献身于寂静和孤独的住所。脆弱的单体围绕着一个‘自给自足的城镇’,同时这个核心又能支撑并保护着这个单体。”[6]。
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一个融合的场景——一座【城市】,使得他们重返人间。对应的建筑部分即大的庭院,供修士们机会、交流、简单的娱乐。
关于这一点CCS同学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从类型上看,指向了作为【个人单元】的一种重复和特有的形式、空间、甚至尺寸的模式,不断地出现在各个修道院中,而作为【集体城市】的部分却可以呈现出那么多不同的具体形式、空间、尺寸等等。KK老师的回答是:因为前者是主要的秩序。我的理解是:作为一种教义,必然存在着一种明确而严格的戒律清规,与此相关的一切都是不可被随便改动的,所以为修士所营造的【个体(沙漠)单元】就是其核心的基因代码。正如Remo教授所写道的:“规则来源于圣布鲁诺,暗示了准确的规则尤其是对简洁和本质性空间特别的尊敬。繁复的装饰使得修士们不能感受精神的纯粹,形式的纯粹和完美,是完美的几何规则的表达”。[7]他的论据来自《忏悔录》的作者圣•奥古斯丁,后者认为人有欲望,就会堕落和犯罪,而想恢复人本性的善,只有依靠至善的神,所以追求至善的神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怀着这样的终极目的,“美的概念即为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以及比例均衡的表达”[8]。而那座【集体(世俗)城市】,自然是人间百态,对应到建筑上,很自然地允许受到地形、环境、气候、大小等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用KK老师的话说,即呈现出“就事论事”的形式结果(诸如大小、空间、形状、材料等等)。
为了使其【类型】清晰而可识别,Remo教授进一步解释道:“每个修道院都既聚集了相同的【元素】,1396 年,当开始挖掘位于帕维亚卡尔特修道院的基础时,修道院的主体部分(教堂、小的回廊以及大的回廊)即这些【元素】都按照秩序以及空间的层级被决定下来,正如现在被看到的那样。当伦巴族文化与北欧传统之间苦苦斗争的一百年间,工作仍在进行,这个修道院同与米兰大教堂都受到文艺复新的影响就是最大的证据。一个由很多人创造的具有混合特性的建筑,它记录着很多历史事件,在结构、空间关系、材料和装饰上表达出历史烙下的痕迹。然而这些多层的迹象并没有用来讨论整体的统一性,因为它回应了根深蒂固的结构:即是保持加尔都西会的法规的永恒。……然而它们还能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和经济条件如。帕维亚pavia、克雷蒙 clermont、艾玛 ema、埃武拉evora、米拉夫洛 miraflores、蒙塔莱格里montalegre、帕杜拉 padula 等等。这些难以置信的多样性可能来源于【相同元素】的集合,尽管场地的地形条件可能强迫使其成为一个细长的或者不规则的修道院;经济的条件或者和经济强权的关系可能形成一栋壮丽的建筑;文化的传统和对建筑技术的认识可能决定建筑的特征和形式;对传统时代的嫁接移植可能形成新的用途和美感;甚至教堂的轴线,涉及到与进入的方向和现存水系的关系,这些决定了建筑的朝向等等”[9](这些都是被看做KK老师称之为就事论事的形式结果),但其基因决定了它们都是加尔都西会的修道院,并且对于人们来说,它们具有相当的可识别性它们都“有一个被完全确定了的类型……这使得修道院(最后的形式结果)可以形成无限的多样性。这表明了单一性和多样性交融的可能,因为每个创造和变化都设想了(有真实原因存在的)一个普通的方案和概念。他能够吸收变化,同时使得每次有导向的转变具有【自己的属性】,而【不是在性质上改变自身】以适应外在环境的不同挑战”。 [10]
对建筑的具体分析内容暂略。
2.关于柯布西耶
在讨论了以上问题之后,Remo教授提到了柯布。20世纪初,现代社会中建筑和城市正肆意地滋长着,新的建筑和城市正在与传统割裂,统标准正在丧失,而新的标准尚未建立。年轻的柯布西耶(柯布生于1887年)已经敏锐地既看到了【现代】的不可避免,同时又看到一种【价值】上的匮乏。那么如何在不去回避前者的前提下寻求一种与人类绵延历史的联系呢?
在给老师莱普拉特涅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柯布的有关思考:“我认识到建筑不是一个有关形式的比例与和谐问题,而是别的什么,……”“你们都不诚实,因为你们并不知道建筑是什么,……建筑师必须是一个拥有逻辑思想的人,是喜爱具象与雕塑效果的敌人,一个拥有艺术与学者之心的科学的人。现在我知道了这一点,而你们谁也未曾告诉过我,幸运的是我们的先辈知道如何把这一点告诉求教于他们的人”。谈及在巴黎的经历,勒•柯布西耶说:“巴黎的8个月向我呐喊:逻辑,真实,坦诚”。[11]
1907年初(时年柯布20岁),他开始了最初的意大利旅行,期间写了许多长信以及画了大量的写生素描。
在参观过米兰之后,他给老师写信苦诉苦:“我认为这个城市在建筑上是贫乏的,(您认为)是这样吗?或许是由于我的眼睛仍然被比萨的光辉所眩晕着,如我对你所说,韦奇奥宫(Palazzo Vecchio)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是非常难于研究,它是一种抽象的力量,不是吗?先前我不该过多地关注绘画与雕塑吗?(或许,尤其对于我来说,是不是该去临摹拉斐尔或波提切利)或者,我做得不对吗?我必须去画各种各样的宫殿吗?来自你的任何一句话都会极大地帮助我!”在佛罗伦萨勒•柯布西耶按照老师的教导与书本上所学习的东西按部就班地学习着,然而对于把思考与感受放在第一位的勒•柯布西耶说来,找不到可以令他感动的建筑才是问题的关键。终于,在9月15日,在参观完美第奇家族墓(MediciTombs)、美第奇礼拜堂(Medici chapel)、圣马可博物馆(San Marco Museum)之后,当天下午,勒•柯布西耶来到了Ema修道院,在这里他经历了他一生中最深刻最难忘的建筑经历。后来他承认,正是Ema修道院成了他一生中许多设计的思想来源,包括1922年间设计的许多别墅,1925年的新精神馆,二战后在法国和德国设计的大量的住宅联合体等;而且,在今天看来,1914年所作的“多米诺”住宅,更是Ema修道院的现代版,一种个人与集体的共存。谈到在Ema修道院经历,他后来写道:“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两个词,个人与集体,不可分割。”1907年9月19日在写给老师的信中,勒•柯布西耶激动地说:“我愿在那里的隐修室中度过一生的时光,这是一种理想的居住解决模式,这是大地上的天堂。”[12]
1911(时年柯布24岁),他来到了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并写下了著名的《东方游记》。在去意大利旅程的笔记上,柯布写道:“帕维亚修道院,具有惊人的镶嵌细工,多么惊人的技术。在回廊里,陶瓦造就了多么非凡的效果呀”。当他到达佛罗伦萨他写道“周六晚上在菲耶索莱(Fiesole),那些僧侣是多么的幸运呀,和在帕维亚修道院同样的羡慕,我很确定假如他们放弃他们所了解的世界,那么怎么确保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幸运的,现在他们眼里呈现的是天堂”。[13]
对“更好生活的羡慕”反映了人与房子之间的亲密的关系。佛罗伦萨的艾玛修道院,之前他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居住方式,首先要确定在个人的孤寂的生活与集体的骚乱的生活之间存在着可能的平衡 。与帕维亚的伽尔托撒修道院僧侣之间的友好相处,让他确定的意识到个体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和谐。在他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的五十年之后,他意识到了住宅的普通的尺度。那一刻他回想起了伽尔托撒修道院模式的影响。“有一个花园从外部和内部完全的被隐藏起来。花园的后面,单元通过回廊恰当的连接着其他的单元、食堂和教堂。我感到了一种极度的和谐关系。我意识到人的真实的渴望已经被满足了:寂静、孤独,同时和凡夫俗子的接触交流。通过人类的敏锐的洞察力所呈现出来的关于均衡的实例,即是个体的和群体的两项式。它同时是建筑和城市设计,艾玛修道院也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同时房间是合适的,被组织成符合最美的建筑生物学。[14]
从这个角度来看,“Ema修道院的影子如幽灵般地出现在他的萨伏伊别墅(Villa Savuye),拉图雷特修道院(Convent of 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马赛公寓,新精神馆等大量的设计中”[15]这一说法一点也不为过。正如Remo教授所言:“加尔都西会修道院最吸引人的方面之一就是连接个体和整体的亲密的和谐。这是一个乌托邦的认识:正如圣•奥古斯丁设想的,僧侣通过在地上建造一个神圣的城市来回应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的确,柯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最为关键的核心,并认为将其运用于新的工业城市,是一种在历史中寻找解决新时代建筑问题的方法之一:“他到意大利、欧洲以及东方的旅程并不是观光,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追溯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他的旅程是为了寻找关于现代城市的答案。”[16]
对此,L老师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柯布找到了一种在个体生活与共同体生活(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的居住类型,这种类型后来即成为他建立现代城市居住方式的原型。1922年柯布发表的“别墅公寓”方案(Villa-Apartments)直接将修道院生活转译成了一种现代都市的几何居住形态:在这里,“回廊”是通向各家各户的公共走廊围绕的公共院落,而“隐士小屋”便是标准化的居住单元,然后,这一形态又进行了竖向叠加。柯布以这种方式解答了工业化城市几何住宅的问题, 成为了以后大量城市集合住宅的一个原型——“城市居住单元”(Unite d’Habitation)。虽然,柯布所建立的这种模式直到50年代初马赛公寓的罗成才得意实现,但住宅单元的尝试早已进行。1952年在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上建筑的“新精神馆”就是这种居住单元的最早最完整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柯布并非是当时唯一探索城市集合住宅的建筑师,但他对居住单元生活质量的关注是有独到之处的。“新精神馆”为以复式居住单元,阳台占据了两层空间,尽可能地引进绿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柯布以“别墅公寓”命名下做出的努力,他想寻找即使在高密度下也能保持的居住的私密性、完整性和与自然的接近,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些修道院中的回廊和隐士小屋。[17]
在此稍微提一下本书中并没有讨论的柯布的【模度】概念。
1946年,勒•柯布西耶与艾伯特•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会面,他们讨论了模度问题爱因斯坦这么评价:“此比例系统极易产生美妙形式,很难产生丑陋形式”[18]。以下为柯布在当天的日记中记录下的他和爱因斯坦之间的强者对话:我很高兴与艾伯特•爱因斯坦教授讨论了一些关于模数的问题,那以后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确定和困惑,我没有很好地表达我的意思,我解释模数解释地差极了,我陷入了因果的泥潭里不可自拔,期间爱因斯坦还掏出了铅笔开始演算。哦,我真傻,我还打断了他,然后我们的话头转向了别处,他的演算也没能完成。带我来的朋友肯定极度失望了。在同一天晚上爱因斯坦写给我的信件中,他还和善地提到了模数,他说这是一个与好人方便,与坏人困难的度量方式。可能有人认为这不是科学的解释,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简直是太聪明了。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向我们这些不是科学家但是是战场上战士的人们表示出的友好。他是在告诉我们:“这个武器在测量方面很管用,它将在你前进的道路上祝你一臂之力。”[19]
我们甚至可以说,柯布在20世纪初遇到的关于现代建筑的问题(关于现代这个词的含义以及时间点,在不同语境下,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定义,此篇日记中所提及的现代是以工业社会为分界点,因其这种生产方式及节奏的倏变对政治、经济以及建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直持续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社会问题并非静态不变的,而是在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嬗变着,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不同意识形态的建筑实践需要面对的问题也都是不同的。而柯布之所以能在如此广大的范围投下如此长久的身影,或许正在于他所提出的(我们也可以说是他仅仅是发现了这些规律)【功能】、【模度】以及【居住单元】等概念都是普遍存在于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人类社会之中的,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处于从一个极端(集体)走向另一个极端(个体)的动态变化的过程里,但动态的变化又有其规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柯布的高度在于,他意识到了这一过程的必然性以及关键性,并用建筑的方式给予了不同程度上的回应。
正如Rome教授所说的那样,“这栋建筑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奢华、规模以及它接近伟大建筑区域的环境,这是三方面结合的结果:国王(想展示他权利)的愿望,建筑师和工匠(想创造新的空间)的集体工作,以及(被写进僧侣规则的)强加于人的类型性的方案。”[20]在总结时,KK老师也对这栋建造于帕维亚空旷乡间的奢华的伽尔托撒修道院独一无二的原因进行了更多讲解:如强大而有力的不可复制的甲方的影响、建造这栋建筑时使用的两种不同颜色白色和绿色的石材的来源、一个很高的价值视角所形成的类型的独特性和秩序性以及语言和具体实践之间的关联性(这个问题KK老师近期一直在提及)等等问题。每次参加KK老师的读书会都会觉得收获很多,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
[1]加尔都西会(Carthusian Order)是天主教隐修院修会。因创始于法国格雷诺布尔(Grenoble)北部的加尔都西山中而得名。其名称源自法语chartreuse,英文误为charterhouse。1084年,由法国人科隆的圣布鲁诺创立。以本笃会会规作蓝本,但更严格。第一座修道院为加尔都西大修道院;第二座修道院于1092年成立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的拉托雷(La Torre);12世纪总计有38所加尔都西修道院,其中包括2所修女院,成立于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地;1521年该会的发展达到顶峰,有195所修道院。1127年,修道院长Guigues de Chatel制定第一部会规即Consuetudines Carthusiae;1133年,得到宗教英诺森二世的认可。严格持守简朴的生活;禁食肉类;修士各居一小室,以便独自专务苦身、默想、诵经;终身严守静默,只能在每周六聚谈一次;在每年的40天封斋期内,仅食面包与清水,故有“苦修会”之称;会员穿白衣。设有女修会。1378-1400年,该会发生大分裂。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以及后来,曾在各地遭到迫害。18世纪晚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受到重大冲击。至20世纪初,加尔都西大修道院在以塞(Isēre)的修道院被法国驱逐出境,转往意大利的法尔内塔(Farneta)。1929年,修士重回蒙楚科斯(Montrieux)修道院。1960年末,法国、西班牙、波兰、意大利、德国、瑞士和英国约有25所加尔都西修道院,600位修士和在俗修士,140位修女和在俗修女。
以上内容摘自《基督教大辞典》.丁光训、金鲁贤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2]露易.走进柯布.时代建筑.2002.05
[3] Remo Dorigati. IL CHIOSTRO GRANDE ALLA CERTOSA DI PAVLA. Translation by Louis Reeces.1995.Sagep Editerice,Genova
[4]同2
[5]同3
[6]同3
[7]同3
[8]同3
[9]同3
[10]同3
[11]王昕. 勒•柯布西耶青春的记忆—Ema修道院.城市环境设计.2010年Z1期
[12]同11
[13]同11
[14]同3
[15]同11
[16]同3
[17]同2
[18]高宏宇.神圣的比例——勒•柯布西耶的“模度”.评论与鉴赏.2005年02期
[19]筑龙网.http://news.zhulong.com/read138806.htm
[20]同3
闻筑阅读小组讨论帖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9991985/
相关阅读
有方讲座 | 王方戟:个别参考(上)
http://www.douban.com/note/48658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