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千纪念
-我不知道是否有信心写完这一万字,可看着豆瓣里那一千多部的观影量,顿时觉得这任务不算困难。
我不打算一部部的写上几个字的简评,那实在没什么意义。单纯的谈论一部电影的精彩程度和可观赏性于自己也是多余,我不打算再回看几遍,也没推荐什么人去看那些我认为的好电影。写这些只是做一些总结,一些思考。我也好奇的想知道这些电影到底有没有改变我的想法还有那该死的生活。
电影必须分出个等级,在我心里这必须是有关故事精彩,艺术表现,社会披露以及指导性思想的分类。大多数情况下,电影和电视剧是泾渭分明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表现形式,更多的是在一个不同时间段里传达观念的区别。我们都清楚,电影与电视剧的进化关系远低于流动画面与摄影的联系,电影从摄影里蜕变出来,然后他综合了许多表现手法,把所以的艺术形式都聚合在一起,向人类提供一种综合的享受。而摄影却一直保留她的单一性,凝注时间让一切停止活动。
电影在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故事的东西,从他发明开始,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一个可以观赏的可以谈论的故事,当生活不再满足,人们发挥想象创造了一些故事。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假的,如小说一般,,纯脆的虚假。电影把人带到一个虚构的世界,在那里,人们似乎看到了熟悉的东西,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像极了中世界的城堡,而他本人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小孩,只是他会飞而已。电影给人一个置身现实之外而又置身虚幻之中的机会,这机会满足了人超越自己的心理需求。至于他到底满没满足,满足到什么程度,视电影的表现能力而定。一部精彩的电影总能让人回味无穷,一结束回到现实中人就开始恍惚,一种似梦初醒的样子。人们一面回忆剧情,一面为她贴砖盖瓦。这种情形,我每看完一次电影都深受其中。记忆里最深的一次大概是高一某个晚上班里组织看的《泰坦尼克》(可能是《变相怪杰》),晚自习结束的铃声一响电影却还没完结,每一个同学都强烈要求继续。等电影一完整个世界就不一样了,人们到处谈论剧情,校园里什么情景,最重要的时间到了什么时候,我们一点也不关心,浑浑噩噩的回宿舍过了一晚才恢复正常。很明显,电影的魅力无限的大于某个数学或者物理问题。
人们一直都说要回到现实,面对现实,可现实却除此无聊甚至可恶。人们被教诲要从现实里找到勇力找出解决方案。可是没人晓得到底有没有万全之策,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这是大难题。人类有许多种选择和追求,在电影里我们看到,无论怎样尊重别人的选择是一种必须的道德。最晦涩的艺术电影,反反复复的观看也弄不出个什么道理出来,他们要么表达空虚,要么什么也不表达。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在这里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观众所看到的只是一些视觉元素。从电影里能不能学到什么,或者感没感觉到趣味,这在一些导演眼里不值一提。电影发展到这个时候,如一棵成长起来的树,枝丫肆意散开,谁也分不清到底哪一丫才是主干。我们所有人各取所需,看中哪一丫顺眼就认定了。
我必须把我关于电影的一些想法表露出来。首先看电影对我是否有利,这个利字有着广阔的范围,我分不清哪一种从可以用来谈论。我想他能够帮助我,了解一些东西,开阔一些视角,运气好的话可以提升思想境界。许多社会学论著都会说到涉及暴力,性等等内容会潜移默化的教坏一些人,这对未成年人影响很大,而我们这些人,看看也只是看看,真正的施行暴力也不是很容易。一些高质量的电影能带来道德上的教化,从头到尾的镜头都在阐述一些伦理,什么叫人性,而什么又是兽性,自己用眼睛看看,耳朵听听就明白了。他可能换起了你的某种良知,也可能令你顿生厌恶。这一切都很正常,一部电影满足了一些人,而又疏远了另一些人。在观看关于二战的如《辛德勒的名单》《苏菲日记》等电影时,导演似乎有种魔力,把观众拉到了屠杀战斗的现场,他想用类似真实的场面淘洗观者的灵魂。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成功了。把该宣传的宣传了,该谴责的谴责了,该教化的教化了,电影也就该结束了。我们看一部电影的结局,他真的如一个结局,结束了一切,辛德勒救活了一大批人,最后他死了,战事也结束了,人们自由,所有电影里的紧张气氛都释放了。人们松了一口气,想想这故事也玩了,除非还拍一部另外的绝不可能一样的电影。当一部电影完成了他的使命,他把一个故事讲完了,好点的导演把一些道理阐述出来,人们就该离开座位走出电影院重新回到现实中去了,要么再看一部电影。
关于电影有利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某种心理需求有没被满足,有一种回答:很多电影只让人有一种看完的感觉,一些电影让人有点趣味,少数电影则确实回味无穷。好电影拥有好电影的品质,差点的很中规,出点彩也是为了视觉效果。烂电影虽然也叫电影,那也只是烂电影。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前很难确定是不是好电影,唯一的办法就是别人的推荐,尽管有些不靠谱的评论,可电影里的经典却总是被别人公认。
。。。
说到底,电影是一种满足人好奇心求异心理的娱乐形式。要把电影看明白,就必须搞清楚我们在追求的事物是什么。没有的听说过的看过的可以拥有的直接造成了想要的欲望,这跟现实无关。人类无论怎么富有,吃穿不愁,精神饱满,有老婆,有家庭有事业。但在某个时候总有份不适感升起来,要么是明摆着的孤独空虚,要么什么也说不出来,莫名的苦恼。此时此刻我相信人就是一空盒,精神追求的就是要把它填满,无论用什么只要是个东西。因为这个我越来越同意萨特的存在主义宣言,当我们希望自己存在,想要做出点什么以便能脱离空虚的状况。追求存在也就是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实体,一个大千世界中的一员。这种证明欲望通过思考加以表达,以至于把人类区别于其他动植物。这个关于人类与动物最本质区别的观点总结于一句话:动物一旦思考为什么要思考,他就成了人。人类从一只野性十足的猿进化为统治地球的霸主,靠的就是不断探问自己的大脑。人类要去做什么之前总要问个为什么,似乎这一问就把自己做的事情高级化,自己也升华了。我们人类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只能通过自己做的事情,我们不能单单看着自己什么也不做就肯定了这个问题,人类要行动,要在时间长河里游动,要把每时每刻的那个影子散发到宇宙中去。为求证自己必须不停的工作,工作是为了证明自己,那工作又由什么来证明呢?他能自己证明自己吗?不可能,一个把目光投向别人的人怎么可能会看到自己。这时“为什么”就被发明出来,他指向工作,证明工作的存在。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为什么又怎么证明自己呢?我不知道。。。写了这么多别以为跑题了,我时刻在关注电影的本质:他为什么吸引人。。。我的回答是:他向人们证明了自己。可那无数种证明方法里为什么要选择电影这种形式呢?可能是电影本身的发明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这一需求,所以在其他方法面前这种浓缩的方法更显的有吸引力。
电影让人们有机会成为一个自己不可能或者很难成为的人。许多英雄式大人物的发明就验证了,随便想想这方面的英雄太多了,最著名的要数超人,一个每个人都想成为的人,拥有超越一般人的能力,只要想去哪里,不管多远,一飞马上就到,在云里雾里穿啊穿啊听起来都觉得那么爽。虽然我没看过《超人》,可在另一部类似电影《超能失控》里那种几个人在云里玩棒球的前景实在是酷的不行,我甚至认为整个电影就这一部分最精彩,其他的比如控制物体等等在其他电影里见得多了。超能力在现在的电影里占据了很大的部分,特别是一些大片,他能极大的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就如一次高潮的来袭,让人欲罢不能。《x战警》好几部都在特定部分描绘了那种惊讶的场景,最近的那部前传里万磁王居然把所有飞向他的导弹控制住了,他可以随意的控制,想让那些东西往那飞就往哪飞。这电影里只有一个镜头出现的金刚狼在前几部里大出风采,锋利的刺刀什么都能刺破,特别是他独有的自愈能力简直让人垂涎不已。
想想真实的人类如果拥有这般能力,那做梦也会被笑醒。从电影里寻找自己的慰藉这已经是人们公认的自慰方法,现实越惨烈,欲望就会越强。现实里自我能力的限制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心理欲求,这欲望要么就有实际的对行为的鼓励作用,要么只能用来做看电影的心理基础。人们想要做的更多或者想要更愉快的方式,物质上要竭尽所能,只要有某种可能,或者干脆是可以想到人们就会去幻想。自由自在的飞行这是看了鸟才有的想法,能操纵身边的物体这当然违反物理原则,可人们就喜欢这样。一个能操纵物体的人似乎比一个平凡的人更有存在感,因为可以这样做才有所谓的思考和行动,我们因为思考才存在,故做白日梦和看电影是有精神意义的。
电影实现了自己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仅仅从他异国风情的画面感就满足了人们平时一个大的需求,这需求如此之大我从大学旅游概论的课本里就克看到。有时候也不明白,怎么有那么多人离开自己的地方千里迢迢去外地旅游,看看风景,吃吃饭买点东西,这有什么乐趣的?许多人认为人们在工作紧张一段时间后需要美景去舒缓,以便重新工作后能有更高的效率。正统的解释就是这样,由于很多很多人工作都很辛苦,心理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所以旅游才变的如此盛行。人们总算找到一种合理的逃避现实的方法了,更重要的是旅游能提升或者只是苏醒自己本能的审美情感,对美的感受这一高级能力很多时候像金钱一样成为社会地位的衡量物。美一开始只是生理的进化选择,而现在成了阶级社会里标价的对象。人们凭着进化的那双眼睛去寻找不一样的风情和人情。于是看电影看别国的美丽景色成了我的一种理由,如果电影拍的很垃圾,要故事没故事,要音乐也没音乐,如果连拍出来的风景都那么平凡,那这电影就实在没意思了。我看过的一千多部的电影加电视剧里,能留下深刻风景印象的不再少数。昨晚看的韩国电影《熔炉》一开始就浓雾一片,中间海滩的那段和那独有的结尾,让人在体会电影本质上对社会正义的申诉外也体会了把韩国优美的地方风景。有时候我基本记不得某些电影的故事确还对其中的某一画面印象深刻,《兔子洞》的故事在我脑里是越来越模糊,可妮可基德曼和男孩经过一公园的那个镜头却始终如新,那公园实在太美了,平坦的草地,一排排的树木和树下一两牌长椅那景象我在我去过的桂林长沙厦门深圳广州都没看到。经过许多电影的洗涤,我现在基本认定外国的环境不管城里还是乡里都非常之好。你以为这是电影里特备布置的,可后来我看环法直播直接看到比利时和法国乡野风景时一切都肯定了。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天天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夏洛特的网》一开始那一长长的从高空越过俯瞰乡野的长镜头极大的提高了我对这一电影的评价,景色如此之美,我如果给他评个低分情何以堪呀。当然这电影并不因为这一镜头而得高分,基于启发性的原本小说的故事和麦克米伦的悦耳主题曲甚至有那个可爱的小女孩都可以吸引大量的观众了。
人们探异的需求并不仅仅在美丽的风景上,关于其他的好奇心甚至远远超越美景。景色的美丽就算很有观赏度也只是满足微小的生理需求,其他大量的想知道别国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却越加强大。看古装片人们就知道那时候的人建了什么样的房子,平时都做些什么事,怎么繁育后代。异国情调的片子总能涌起人的彭湃感情,像《碧海蓝天》《关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等意大利风情的巨作无不让人神往地中海的魅力。人们从这些场景里看到一个个陌生的山坡,陌生的房屋以及陌生的行为。一个没有信仰的中国人一看到电影里频频出现的祭祀礼拜镜头就惊讶,即使知道佛和相关的知识也很难理解印度人的宗教生活。人们从电影里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生活中却从来没看到过。不管里面的人打扮成什么样子,一关电脑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字越写越多,却越难下笔,计划着分类别的写一些爱情片,恐怖片,战争片。想在这里表达一些自己的爱情观点和人为什么会害怕的认识。可认真一想,除了自己能对自己的感情有一些个人看法外,其他的都只是剽窃。我能就害怕谈论的最多只是之前一本进化心理学里的内容,我或许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可那些事情没啥趣味,说与不说一样。我又计划着可以列一些自己最看重的电影排行,比如心目中最好的爱情片,文艺片,战争片,最好的日本电影,韩国电影等等。可如果我一列出往豆瓣上一放,人们就会发现这跟其他的一些列表很雷同。别人推荐出来的肯定不会是什么烂品,其中总有一些精彩的地方,而我要去观看基本也会认同的,所以搞排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可我心里有种欲望,想把自己看过的最好的爱情电影集中起来根据种类分开,暗恋性质的,同性恋的,现实主义的。除了爱情片,也想给一些影响自己的剧情片做个列表。
这篇影评越写离一万的目标越远,到现在,五千字的量却怎么也写不动了,可那个一万字的标题却眼睁睁的看着我,嘲笑我。必须得想个法子自动解除这种压力。我把标题改了,然后我想这个字数应该加上以前写的影片,所以一万字不是夸张的。
我居然忘了写这个的理由,不久前我看完的豆瓣第一千部电影,我必须写点东西做纪念,而这个就应运而生。
发表于11:30:00 2012-08-20
我不打算一部部的写上几个字的简评,那实在没什么意义。单纯的谈论一部电影的精彩程度和可观赏性于自己也是多余,我不打算再回看几遍,也没推荐什么人去看那些我认为的好电影。写这些只是做一些总结,一些思考。我也好奇的想知道这些电影到底有没有改变我的想法还有那该死的生活。
电影必须分出个等级,在我心里这必须是有关故事精彩,艺术表现,社会披露以及指导性思想的分类。大多数情况下,电影和电视剧是泾渭分明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表现形式,更多的是在一个不同时间段里传达观念的区别。我们都清楚,电影与电视剧的进化关系远低于流动画面与摄影的联系,电影从摄影里蜕变出来,然后他综合了许多表现手法,把所以的艺术形式都聚合在一起,向人类提供一种综合的享受。而摄影却一直保留她的单一性,凝注时间让一切停止活动。
电影在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故事的东西,从他发明开始,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一个可以观赏的可以谈论的故事,当生活不再满足,人们发挥想象创造了一些故事。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假的,如小说一般,,纯脆的虚假。电影把人带到一个虚构的世界,在那里,人们似乎看到了熟悉的东西,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像极了中世界的城堡,而他本人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小孩,只是他会飞而已。电影给人一个置身现实之外而又置身虚幻之中的机会,这机会满足了人超越自己的心理需求。至于他到底满没满足,满足到什么程度,视电影的表现能力而定。一部精彩的电影总能让人回味无穷,一结束回到现实中人就开始恍惚,一种似梦初醒的样子。人们一面回忆剧情,一面为她贴砖盖瓦。这种情形,我每看完一次电影都深受其中。记忆里最深的一次大概是高一某个晚上班里组织看的《泰坦尼克》(可能是《变相怪杰》),晚自习结束的铃声一响电影却还没完结,每一个同学都强烈要求继续。等电影一完整个世界就不一样了,人们到处谈论剧情,校园里什么情景,最重要的时间到了什么时候,我们一点也不关心,浑浑噩噩的回宿舍过了一晚才恢复正常。很明显,电影的魅力无限的大于某个数学或者物理问题。
人们一直都说要回到现实,面对现实,可现实却除此无聊甚至可恶。人们被教诲要从现实里找到勇力找出解决方案。可是没人晓得到底有没有万全之策,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这是大难题。人类有许多种选择和追求,在电影里我们看到,无论怎样尊重别人的选择是一种必须的道德。最晦涩的艺术电影,反反复复的观看也弄不出个什么道理出来,他们要么表达空虚,要么什么也不表达。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在这里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观众所看到的只是一些视觉元素。从电影里能不能学到什么,或者感没感觉到趣味,这在一些导演眼里不值一提。电影发展到这个时候,如一棵成长起来的树,枝丫肆意散开,谁也分不清到底哪一丫才是主干。我们所有人各取所需,看中哪一丫顺眼就认定了。
我必须把我关于电影的一些想法表露出来。首先看电影对我是否有利,这个利字有着广阔的范围,我分不清哪一种从可以用来谈论。我想他能够帮助我,了解一些东西,开阔一些视角,运气好的话可以提升思想境界。许多社会学论著都会说到涉及暴力,性等等内容会潜移默化的教坏一些人,这对未成年人影响很大,而我们这些人,看看也只是看看,真正的施行暴力也不是很容易。一些高质量的电影能带来道德上的教化,从头到尾的镜头都在阐述一些伦理,什么叫人性,而什么又是兽性,自己用眼睛看看,耳朵听听就明白了。他可能换起了你的某种良知,也可能令你顿生厌恶。这一切都很正常,一部电影满足了一些人,而又疏远了另一些人。在观看关于二战的如《辛德勒的名单》《苏菲日记》等电影时,导演似乎有种魔力,把观众拉到了屠杀战斗的现场,他想用类似真实的场面淘洗观者的灵魂。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成功了。把该宣传的宣传了,该谴责的谴责了,该教化的教化了,电影也就该结束了。我们看一部电影的结局,他真的如一个结局,结束了一切,辛德勒救活了一大批人,最后他死了,战事也结束了,人们自由,所有电影里的紧张气氛都释放了。人们松了一口气,想想这故事也玩了,除非还拍一部另外的绝不可能一样的电影。当一部电影完成了他的使命,他把一个故事讲完了,好点的导演把一些道理阐述出来,人们就该离开座位走出电影院重新回到现实中去了,要么再看一部电影。
关于电影有利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某种心理需求有没被满足,有一种回答:很多电影只让人有一种看完的感觉,一些电影让人有点趣味,少数电影则确实回味无穷。好电影拥有好电影的品质,差点的很中规,出点彩也是为了视觉效果。烂电影虽然也叫电影,那也只是烂电影。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前很难确定是不是好电影,唯一的办法就是别人的推荐,尽管有些不靠谱的评论,可电影里的经典却总是被别人公认。
。。。
说到底,电影是一种满足人好奇心求异心理的娱乐形式。要把电影看明白,就必须搞清楚我们在追求的事物是什么。没有的听说过的看过的可以拥有的直接造成了想要的欲望,这跟现实无关。人类无论怎么富有,吃穿不愁,精神饱满,有老婆,有家庭有事业。但在某个时候总有份不适感升起来,要么是明摆着的孤独空虚,要么什么也说不出来,莫名的苦恼。此时此刻我相信人就是一空盒,精神追求的就是要把它填满,无论用什么只要是个东西。因为这个我越来越同意萨特的存在主义宣言,当我们希望自己存在,想要做出点什么以便能脱离空虚的状况。追求存在也就是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实体,一个大千世界中的一员。这种证明欲望通过思考加以表达,以至于把人类区别于其他动植物。这个关于人类与动物最本质区别的观点总结于一句话:动物一旦思考为什么要思考,他就成了人。人类从一只野性十足的猿进化为统治地球的霸主,靠的就是不断探问自己的大脑。人类要去做什么之前总要问个为什么,似乎这一问就把自己做的事情高级化,自己也升华了。我们人类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只能通过自己做的事情,我们不能单单看着自己什么也不做就肯定了这个问题,人类要行动,要在时间长河里游动,要把每时每刻的那个影子散发到宇宙中去。为求证自己必须不停的工作,工作是为了证明自己,那工作又由什么来证明呢?他能自己证明自己吗?不可能,一个把目光投向别人的人怎么可能会看到自己。这时“为什么”就被发明出来,他指向工作,证明工作的存在。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为什么又怎么证明自己呢?我不知道。。。写了这么多别以为跑题了,我时刻在关注电影的本质:他为什么吸引人。。。我的回答是:他向人们证明了自己。可那无数种证明方法里为什么要选择电影这种形式呢?可能是电影本身的发明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这一需求,所以在其他方法面前这种浓缩的方法更显的有吸引力。
电影让人们有机会成为一个自己不可能或者很难成为的人。许多英雄式大人物的发明就验证了,随便想想这方面的英雄太多了,最著名的要数超人,一个每个人都想成为的人,拥有超越一般人的能力,只要想去哪里,不管多远,一飞马上就到,在云里雾里穿啊穿啊听起来都觉得那么爽。虽然我没看过《超人》,可在另一部类似电影《超能失控》里那种几个人在云里玩棒球的前景实在是酷的不行,我甚至认为整个电影就这一部分最精彩,其他的比如控制物体等等在其他电影里见得多了。超能力在现在的电影里占据了很大的部分,特别是一些大片,他能极大的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就如一次高潮的来袭,让人欲罢不能。《x战警》好几部都在特定部分描绘了那种惊讶的场景,最近的那部前传里万磁王居然把所有飞向他的导弹控制住了,他可以随意的控制,想让那些东西往那飞就往哪飞。这电影里只有一个镜头出现的金刚狼在前几部里大出风采,锋利的刺刀什么都能刺破,特别是他独有的自愈能力简直让人垂涎不已。
想想真实的人类如果拥有这般能力,那做梦也会被笑醒。从电影里寻找自己的慰藉这已经是人们公认的自慰方法,现实越惨烈,欲望就会越强。现实里自我能力的限制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心理欲求,这欲望要么就有实际的对行为的鼓励作用,要么只能用来做看电影的心理基础。人们想要做的更多或者想要更愉快的方式,物质上要竭尽所能,只要有某种可能,或者干脆是可以想到人们就会去幻想。自由自在的飞行这是看了鸟才有的想法,能操纵身边的物体这当然违反物理原则,可人们就喜欢这样。一个能操纵物体的人似乎比一个平凡的人更有存在感,因为可以这样做才有所谓的思考和行动,我们因为思考才存在,故做白日梦和看电影是有精神意义的。
电影实现了自己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仅仅从他异国风情的画面感就满足了人们平时一个大的需求,这需求如此之大我从大学旅游概论的课本里就克看到。有时候也不明白,怎么有那么多人离开自己的地方千里迢迢去外地旅游,看看风景,吃吃饭买点东西,这有什么乐趣的?许多人认为人们在工作紧张一段时间后需要美景去舒缓,以便重新工作后能有更高的效率。正统的解释就是这样,由于很多很多人工作都很辛苦,心理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所以旅游才变的如此盛行。人们总算找到一种合理的逃避现实的方法了,更重要的是旅游能提升或者只是苏醒自己本能的审美情感,对美的感受这一高级能力很多时候像金钱一样成为社会地位的衡量物。美一开始只是生理的进化选择,而现在成了阶级社会里标价的对象。人们凭着进化的那双眼睛去寻找不一样的风情和人情。于是看电影看别国的美丽景色成了我的一种理由,如果电影拍的很垃圾,要故事没故事,要音乐也没音乐,如果连拍出来的风景都那么平凡,那这电影就实在没意思了。我看过的一千多部的电影加电视剧里,能留下深刻风景印象的不再少数。昨晚看的韩国电影《熔炉》一开始就浓雾一片,中间海滩的那段和那独有的结尾,让人在体会电影本质上对社会正义的申诉外也体会了把韩国优美的地方风景。有时候我基本记不得某些电影的故事确还对其中的某一画面印象深刻,《兔子洞》的故事在我脑里是越来越模糊,可妮可基德曼和男孩经过一公园的那个镜头却始终如新,那公园实在太美了,平坦的草地,一排排的树木和树下一两牌长椅那景象我在我去过的桂林长沙厦门深圳广州都没看到。经过许多电影的洗涤,我现在基本认定外国的环境不管城里还是乡里都非常之好。你以为这是电影里特备布置的,可后来我看环法直播直接看到比利时和法国乡野风景时一切都肯定了。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天天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夏洛特的网》一开始那一长长的从高空越过俯瞰乡野的长镜头极大的提高了我对这一电影的评价,景色如此之美,我如果给他评个低分情何以堪呀。当然这电影并不因为这一镜头而得高分,基于启发性的原本小说的故事和麦克米伦的悦耳主题曲甚至有那个可爱的小女孩都可以吸引大量的观众了。
人们探异的需求并不仅仅在美丽的风景上,关于其他的好奇心甚至远远超越美景。景色的美丽就算很有观赏度也只是满足微小的生理需求,其他大量的想知道别国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却越加强大。看古装片人们就知道那时候的人建了什么样的房子,平时都做些什么事,怎么繁育后代。异国情调的片子总能涌起人的彭湃感情,像《碧海蓝天》《关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等意大利风情的巨作无不让人神往地中海的魅力。人们从这些场景里看到一个个陌生的山坡,陌生的房屋以及陌生的行为。一个没有信仰的中国人一看到电影里频频出现的祭祀礼拜镜头就惊讶,即使知道佛和相关的知识也很难理解印度人的宗教生活。人们从电影里理解基督教,伊斯兰教,生活中却从来没看到过。不管里面的人打扮成什么样子,一关电脑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字越写越多,却越难下笔,计划着分类别的写一些爱情片,恐怖片,战争片。想在这里表达一些自己的爱情观点和人为什么会害怕的认识。可认真一想,除了自己能对自己的感情有一些个人看法外,其他的都只是剽窃。我能就害怕谈论的最多只是之前一本进化心理学里的内容,我或许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可那些事情没啥趣味,说与不说一样。我又计划着可以列一些自己最看重的电影排行,比如心目中最好的爱情片,文艺片,战争片,最好的日本电影,韩国电影等等。可如果我一列出往豆瓣上一放,人们就会发现这跟其他的一些列表很雷同。别人推荐出来的肯定不会是什么烂品,其中总有一些精彩的地方,而我要去观看基本也会认同的,所以搞排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可我心里有种欲望,想把自己看过的最好的爱情电影集中起来根据种类分开,暗恋性质的,同性恋的,现实主义的。除了爱情片,也想给一些影响自己的剧情片做个列表。
这篇影评越写离一万的目标越远,到现在,五千字的量却怎么也写不动了,可那个一万字的标题却眼睁睁的看着我,嘲笑我。必须得想个法子自动解除这种压力。我把标题改了,然后我想这个字数应该加上以前写的影片,所以一万字不是夸张的。
我居然忘了写这个的理由,不久前我看完的豆瓣第一千部电影,我必须写点东西做纪念,而这个就应运而生。
发表于11:30:00 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