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朗读》声音分析
这部影片,米夏对汉娜的感情是贯穿电影中所有爱与罪恶、秘密与救赎的主脉,谁也不曾想到,在少年时期的一个夏天里被激发的情欲会成为绵延一生的隐秘眷恋。以下是针对本片的声音分析。
1.利用近似音转场。
本片利用近似音转换有机的串联起两个时空。影片开头,一个男人走到窗前,窗外火车由左向右驶入画面,伴随着隆隆的火车轰鸣声,镜头切了一个窗外车厢的近景,一个少年似乎与男人对视一眼,同样的从左到右的行驶轨迹让我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异样,火车的节奏性声音与电车行驶的声音相叠,画面流畅到不同时空的晴雨天气都没有察觉,直到少年下车,打出时间的字幕,我们才明白这是影片不露声色的倒叙方式。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环境音响的变化,在吸引观众注意力,引导观众自主观片的同时,也意味了画面空间的变化。
2.环境音响和夸张动效的作用。
导演用极其细微的环境音响和背景音乐来代表人物的内心状态。男孩第一次去拜访汉娜,门外工人们在建筑的声音营造了纷乱的环境,男孩对这次拜访显然内心有些顾虑和不安,男孩爬着楼梯一步步到达汉娜的房间,建筑声渐行渐弱,缓缓的留声碟机的声音从汉娜半掩的房门流淌进来,当男孩进入汉娜的房间后,建筑的捶打声消失,留声机的爵士乐和红色的窗帘都透露出对一个青春期的少年极富情趣的挑逗意味。男孩躲在门外偷窥汉娜换衣,此时背景音几乎全无,丝袜与皮肤摩擦的声音在这个男孩的心里被无限放大,青春与性弥漫于空气中,激发了观众的无限想象。男孩被吓的夺门而出,从关门的节奏重音开始,喧闹的建筑声又不绝于耳,那是男孩最慌乱的青春悸动。导演同样用夸张的动效增加戏剧张力。男孩初试云雨后回家,在餐桌上,刀叉与碟子碰撞的声音,吹汤的声音,嘬汤的声音和咀嚼食物的声音都被主观放大,表现了男孩难以猜忌的心事。吃饭与做爱,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与渴求,两者之间,嘴与唇的作用具有深刻意义。画面对饭桌上嘴的特写与交叉的性爱中嘴的特写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嘴唇,声音,作为全片重要音效,夸张的动效点题朗读,增加信息容量,拓展审美空间,增强了荧幕的造型效果,增强了画面内容的密度与戏剧张力。
3.声音叠化的叙事效果。
本片有两段大篇幅朗读的段落,少年时期的米夏为汉娜朗读,连续的朗读串联全场,朗读的书目有喜剧有悲剧,通过书目的变化和米夏汉娜场景的变化表现了一段夏日恋情的发展,压缩叙事时间,省略不必要的过程,只是通过朗读这一重点和做爱的辅助重点,来表现米夏与汉娜的相处模式,有时光荏苒之感。朗读声间缓缓的背景音乐营造了和谐温情的氛围。第二段朗读是全片的高潮,成年的米夏为汉娜寄去磁带,阔别几十年的朗读声从磁带中传来,让年暮的汉娜颤抖不已。时空开始出现错乱,米夏录制的声音与汉娜实际听的声音重合在一起,交代了这些磁带的作者正是米夏而不是别人。在叙事上避免了重复,极大的调动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也为影片情绪的积淀打好基础。第一句之后,朗读的声音出现叠化,不同内容的声音交相重叠,背景音乐节奏变快,画面也开始叠化,朗读声成为影片时空间的唯一联系。影片进行中,朗读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两道声音的重叠,声音开始重叠三条以上,好像有很多很多人在你耳边朗读,声音充斥了汉娜的大脑,也充斥了观众的大脑,如潮水一般涌来,熟悉的篇目,却是不同于往日的稚嫩音色,唇的特写,手的特写,磁带在两个人之间流转,朗读的感动与磅礴的回忆一起撞击着所有人的心。此处声音的省略叙事不仅省去繁琐,更加快了影片节奏,将情绪渲染达到高潮,当观众即将感到窒息时,汉娜按下的录音机按键声作为一个节奏重音的支点,所有叠化的朗读声统统安静下来,一个最干净最富男性磁性的嗓音由此开启:“The lady with a little dog……” 影片节奏开始放缓,汉娜也从这篇朗读由被动聆听转化为自主学习。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
4.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
音乐能够传递出文化的内涵。本片重要的音乐段落,就是唱诗班的歌声。汉娜与米夏骑车郊游的时候,虫鸣声、鸟叫声、显示了春天的季节特征,停好车子以后,唱诗班的歌声淡入,汉娜不自觉的走到一个教堂里,面对天使般的歌声,汉娜的泪流满面显示出她的善良与真诚,画面与人物情绪达到统一。唱诗班,教堂,这些都代表耶稣,代表上帝,代表一切至真至善至美的事物,于后面提到的汉娜的罪行形成强烈对比,更具情绪渲染力。这样一个能被书和诗歌无限感动的女人,真的是那个在集中营里,恪尽职守而不顾他人性命的人么? 唱歌声后导到后一场米夏为汉娜写诗,镜头给了写诗本一个特写,当再次切到拿这本诗的人的时候,时空已经转换到了成年的米夏。米夏在看完诗集之后开车,唱诗班的歌声再次传来,镜头切到车内,歌声增大,此时的歌声转为有源音乐,它作为剧情发生的时空中的事件要素,不仅烘托气氛,而且再现了具体的声音环境,加强画面的可信性和临场感,并有强烈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指征,扩大了荧幕的故事空间。在成年之后,米夏对汉娜的思念依然渗透于生活的每一角落,圣洁的诗歌也与汉娜的罪行和米夏的心结形成对比。
这段跨越两个人生死的眷恋,由一段朗读贯穿一生的感情,都没有因为汉娜的自杀而画上句号。让我引用米夏的独白作为结束:“你丢掉生命时比你拥有它时更美,只有爱能让生命完整”
1.利用近似音转场。
本片利用近似音转换有机的串联起两个时空。影片开头,一个男人走到窗前,窗外火车由左向右驶入画面,伴随着隆隆的火车轰鸣声,镜头切了一个窗外车厢的近景,一个少年似乎与男人对视一眼,同样的从左到右的行驶轨迹让我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异样,火车的节奏性声音与电车行驶的声音相叠,画面流畅到不同时空的晴雨天气都没有察觉,直到少年下车,打出时间的字幕,我们才明白这是影片不露声色的倒叙方式。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环境音响的变化,在吸引观众注意力,引导观众自主观片的同时,也意味了画面空间的变化。
2.环境音响和夸张动效的作用。
导演用极其细微的环境音响和背景音乐来代表人物的内心状态。男孩第一次去拜访汉娜,门外工人们在建筑的声音营造了纷乱的环境,男孩对这次拜访显然内心有些顾虑和不安,男孩爬着楼梯一步步到达汉娜的房间,建筑声渐行渐弱,缓缓的留声碟机的声音从汉娜半掩的房门流淌进来,当男孩进入汉娜的房间后,建筑的捶打声消失,留声机的爵士乐和红色的窗帘都透露出对一个青春期的少年极富情趣的挑逗意味。男孩躲在门外偷窥汉娜换衣,此时背景音几乎全无,丝袜与皮肤摩擦的声音在这个男孩的心里被无限放大,青春与性弥漫于空气中,激发了观众的无限想象。男孩被吓的夺门而出,从关门的节奏重音开始,喧闹的建筑声又不绝于耳,那是男孩最慌乱的青春悸动。导演同样用夸张的动效增加戏剧张力。男孩初试云雨后回家,在餐桌上,刀叉与碟子碰撞的声音,吹汤的声音,嘬汤的声音和咀嚼食物的声音都被主观放大,表现了男孩难以猜忌的心事。吃饭与做爱,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与渴求,两者之间,嘴与唇的作用具有深刻意义。画面对饭桌上嘴的特写与交叉的性爱中嘴的特写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嘴唇,声音,作为全片重要音效,夸张的动效点题朗读,增加信息容量,拓展审美空间,增强了荧幕的造型效果,增强了画面内容的密度与戏剧张力。
3.声音叠化的叙事效果。
本片有两段大篇幅朗读的段落,少年时期的米夏为汉娜朗读,连续的朗读串联全场,朗读的书目有喜剧有悲剧,通过书目的变化和米夏汉娜场景的变化表现了一段夏日恋情的发展,压缩叙事时间,省略不必要的过程,只是通过朗读这一重点和做爱的辅助重点,来表现米夏与汉娜的相处模式,有时光荏苒之感。朗读声间缓缓的背景音乐营造了和谐温情的氛围。第二段朗读是全片的高潮,成年的米夏为汉娜寄去磁带,阔别几十年的朗读声从磁带中传来,让年暮的汉娜颤抖不已。时空开始出现错乱,米夏录制的声音与汉娜实际听的声音重合在一起,交代了这些磁带的作者正是米夏而不是别人。在叙事上避免了重复,极大的调动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也为影片情绪的积淀打好基础。第一句之后,朗读的声音出现叠化,不同内容的声音交相重叠,背景音乐节奏变快,画面也开始叠化,朗读声成为影片时空间的唯一联系。影片进行中,朗读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两道声音的重叠,声音开始重叠三条以上,好像有很多很多人在你耳边朗读,声音充斥了汉娜的大脑,也充斥了观众的大脑,如潮水一般涌来,熟悉的篇目,却是不同于往日的稚嫩音色,唇的特写,手的特写,磁带在两个人之间流转,朗读的感动与磅礴的回忆一起撞击着所有人的心。此处声音的省略叙事不仅省去繁琐,更加快了影片节奏,将情绪渲染达到高潮,当观众即将感到窒息时,汉娜按下的录音机按键声作为一个节奏重音的支点,所有叠化的朗读声统统安静下来,一个最干净最富男性磁性的嗓音由此开启:“The lady with a little dog……” 影片节奏开始放缓,汉娜也从这篇朗读由被动聆听转化为自主学习。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
4.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
音乐能够传递出文化的内涵。本片重要的音乐段落,就是唱诗班的歌声。汉娜与米夏骑车郊游的时候,虫鸣声、鸟叫声、显示了春天的季节特征,停好车子以后,唱诗班的歌声淡入,汉娜不自觉的走到一个教堂里,面对天使般的歌声,汉娜的泪流满面显示出她的善良与真诚,画面与人物情绪达到统一。唱诗班,教堂,这些都代表耶稣,代表上帝,代表一切至真至善至美的事物,于后面提到的汉娜的罪行形成强烈对比,更具情绪渲染力。这样一个能被书和诗歌无限感动的女人,真的是那个在集中营里,恪尽职守而不顾他人性命的人么? 唱歌声后导到后一场米夏为汉娜写诗,镜头给了写诗本一个特写,当再次切到拿这本诗的人的时候,时空已经转换到了成年的米夏。米夏在看完诗集之后开车,唱诗班的歌声再次传来,镜头切到车内,歌声增大,此时的歌声转为有源音乐,它作为剧情发生的时空中的事件要素,不仅烘托气氛,而且再现了具体的声音环境,加强画面的可信性和临场感,并有强烈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指征,扩大了荧幕的故事空间。在成年之后,米夏对汉娜的思念依然渗透于生活的每一角落,圣洁的诗歌也与汉娜的罪行和米夏的心结形成对比。
这段跨越两个人生死的眷恋,由一段朗读贯穿一生的感情,都没有因为汉娜的自杀而画上句号。让我引用米夏的独白作为结束:“你丢掉生命时比你拥有它时更美,只有爱能让生命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