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
在今天
我是个沉郁的人,我知道。
但是,我不希望自己是个足够无趣的人。
时间很快,比流水更快,只是很便宜,除了支付生命的光阴,它一无是处。
昨晚又是一宿没睡好,急赶慢赶匆匆给我的老师兼好友雄复信了,从昨天的两点一直写到六点,写得很少,只有不到七千字,算是长信,只是,我很不满意。在给他的短信里,我说,自己想得很多,写得太慢,写出来不是我想的全部,而且,我觉得写出来都是肤浅的,不是我引以为自豪的真知灼见。他回复说,写出来的就是最好的。我很不客气,回敬了一句:放你的狗臭屁。他没有再回复,因为我们都知道再纠缠这个,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我还会发更大的脾气。我不担心雄会生气,只是我觉得似乎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对自己如此关怀的儿女发脾气。想致歉,又觉得虚伪。因为,他会觉得我不是那个让他头疼而怜惜的孩子了。恩,我只是个孩子,在他的眼里,且自以为地再放荡一会好了,带着歉疚的味道。
用一天上班之外的时间,读完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似乎明白了那个画画开始却从事了电视的女孩为什么如此喜欢这本书,因为我也喜欢了这本薄薄的书,它只有短短的275页。说实在的,我喜欢的只是它从第192页即第四十三章开始的描绘。之前的对白和形容,我以前见过,在阅读古龙的武侠的时候。不知道古龙的书写是否有着毛姆《月亮与六便士》的参考与痕迹,但是,前四十二章的描绘我并不喜欢,因为我曾经习惯了古龙的那种更加锐利更加直抵人心的语言。从四十三章开始的描绘,给我展示了一个完全的不同的意境。很难想象毛姆笔下的事物怎么会如此地动人,那种博大的胸怀,那份对美的执着,那股热爱生命的激情,在他的笔下成为景物的描述、形象的刻画、人物的对白,汇合熔融成一股子自由而美的乐曲。读完小说,我还是很难记住主人公的名字,斯特里克兰德,冗长而且乏味,但是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被我铭刻了。是的,铭刻,而不是其他的方式。
我相信,这个叫做斯特里克兰德的名字,会在某一个时刻,或许在旅途中,或许在与人交谈的热火时,或许在上班的路上,进入我的脑海,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并且嗟叹不已。
《情人》是昨天看完的,完全是为着给雄的复信。之前,约好大家一起阅读王小波的全集,但是他只有小波的小说三部曲,很遗憾的事情,我在信中还是强调他要买一个全集,不然我很多东西是没办法跟他交流的,虽然我也还没有好好地读完全部的文字。杜拉斯的《情人》自然是美妙的,之前我读过她《中国北方来的情人》(译名不是很统一,不过我手头的是这个名字,而且我以为译文不够美,大约是受王小波的影响)。无聊翻看网页,有个读者说“北方的情人”比“情人”要好,我不是很苟同,可能也因为译文的关系。但是“北方的情人”更有电影的感觉,这是确凿的,而且文字中间也在提示我们这些读者可以用观看电影的形式来阅读它。不过,我以为这份说明正是“北方的情人”比“情人”糟糕的地方,因为它自身所具备的开放性降低了。《情人》是可以当作很多形式的,我以为,比如常规的文字阅读习惯,乐曲的聆听方式,电影的想象空间,这个很好。而且此种的文字,给我带来的震撼,“情人”要比“北方的情人”强烈得多。即使,我现在还没有仔细地将两者比较阅读。
晚饭茶余之时,观看了电影《2009来生有爱》。据闻,《爱有来生》是俞飞鸿筹划了近十年之久的首部导演作品,根据上海女作家须兰短篇小说《银杏银杏》改编而成。我对这些都不感冒,只是觉得电影画面很好,有网友说:绿的彻底,红得绚烂;而且对白比较隽永,为此我给自己所谓的红颜知己发去了几段话,她们也觉得美;故事有人是说聊斋志异,也有人说是人鬼情未了,但是我也喜欢,大约契合了自己的一些心境。俞飞鸿在电影里说:今生今世,我们所走的路都错了,时间不对,地点也不对。这是一个完整对白的前半段,类似的话语从一个女孩嘴里对我吐出来过,所以我最中意的还是这句。它让我回到我20出头的岁月,在梧桐叶黄而随风散落的秋意浓浓的黄昏,两个泪眼婆娑的人,站在校园的寂静的甬道上,他们相互致意不是坚贞只是在道别,他们相信最好永生不再相见,如果再见只是无尽的灼伤。
念及于此,我特别打开网页,听一个男人用两种不同的心情诵读舒婷的《致橡树夜漫漫,我启开身边的红酒,深酌,轻抿,让丝丝的酒意顺着喉管刮过嵌入心田,迷醉,回望,神驰……
我是个沉郁的人,我知道。
但是,我不希望自己是个足够无趣的人。
在今天
历史系败类
2009年9月27日 凌时 2点35分
我是个沉郁的人,我知道。
但是,我不希望自己是个足够无趣的人。
时间很快,比流水更快,只是很便宜,除了支付生命的光阴,它一无是处。
昨晚又是一宿没睡好,急赶慢赶匆匆给我的老师兼好友雄复信了,从昨天的两点一直写到六点,写得很少,只有不到七千字,算是长信,只是,我很不满意。在给他的短信里,我说,自己想得很多,写得太慢,写出来不是我想的全部,而且,我觉得写出来都是肤浅的,不是我引以为自豪的真知灼见。他回复说,写出来的就是最好的。我很不客气,回敬了一句:放你的狗臭屁。他没有再回复,因为我们都知道再纠缠这个,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我还会发更大的脾气。我不担心雄会生气,只是我觉得似乎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对自己如此关怀的儿女发脾气。想致歉,又觉得虚伪。因为,他会觉得我不是那个让他头疼而怜惜的孩子了。恩,我只是个孩子,在他的眼里,且自以为地再放荡一会好了,带着歉疚的味道。
用一天上班之外的时间,读完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似乎明白了那个画画开始却从事了电视的女孩为什么如此喜欢这本书,因为我也喜欢了这本薄薄的书,它只有短短的275页。说实在的,我喜欢的只是它从第192页即第四十三章开始的描绘。之前的对白和形容,我以前见过,在阅读古龙的武侠的时候。不知道古龙的书写是否有着毛姆《月亮与六便士》的参考与痕迹,但是,前四十二章的描绘我并不喜欢,因为我曾经习惯了古龙的那种更加锐利更加直抵人心的语言。从四十三章开始的描绘,给我展示了一个完全的不同的意境。很难想象毛姆笔下的事物怎么会如此地动人,那种博大的胸怀,那份对美的执着,那股热爱生命的激情,在他的笔下成为景物的描述、形象的刻画、人物的对白,汇合熔融成一股子自由而美的乐曲。读完小说,我还是很难记住主人公的名字,斯特里克兰德,冗长而且乏味,但是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被我铭刻了。是的,铭刻,而不是其他的方式。
我相信,这个叫做斯特里克兰德的名字,会在某一个时刻,或许在旅途中,或许在与人交谈的热火时,或许在上班的路上,进入我的脑海,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并且嗟叹不已。
《情人》是昨天看完的,完全是为着给雄的复信。之前,约好大家一起阅读王小波的全集,但是他只有小波的小说三部曲,很遗憾的事情,我在信中还是强调他要买一个全集,不然我很多东西是没办法跟他交流的,虽然我也还没有好好地读完全部的文字。杜拉斯的《情人》自然是美妙的,之前我读过她《中国北方来的情人》(译名不是很统一,不过我手头的是这个名字,而且我以为译文不够美,大约是受王小波的影响)。无聊翻看网页,有个读者说“北方的情人”比“情人”要好,我不是很苟同,可能也因为译文的关系。但是“北方的情人”更有电影的感觉,这是确凿的,而且文字中间也在提示我们这些读者可以用观看电影的形式来阅读它。不过,我以为这份说明正是“北方的情人”比“情人”糟糕的地方,因为它自身所具备的开放性降低了。《情人》是可以当作很多形式的,我以为,比如常规的文字阅读习惯,乐曲的聆听方式,电影的想象空间,这个很好。而且此种的文字,给我带来的震撼,“情人”要比“北方的情人”强烈得多。即使,我现在还没有仔细地将两者比较阅读。
晚饭茶余之时,观看了电影《2009来生有爱》。据闻,《爱有来生》是俞飞鸿筹划了近十年之久的首部导演作品,根据上海女作家须兰短篇小说《银杏银杏》改编而成。我对这些都不感冒,只是觉得电影画面很好,有网友说:绿的彻底,红得绚烂;而且对白比较隽永,为此我给自己所谓的红颜知己发去了几段话,她们也觉得美;故事有人是说聊斋志异,也有人说是人鬼情未了,但是我也喜欢,大约契合了自己的一些心境。俞飞鸿在电影里说:今生今世,我们所走的路都错了,时间不对,地点也不对。这是一个完整对白的前半段,类似的话语从一个女孩嘴里对我吐出来过,所以我最中意的还是这句。它让我回到我20出头的岁月,在梧桐叶黄而随风散落的秋意浓浓的黄昏,两个泪眼婆娑的人,站在校园的寂静的甬道上,他们相互致意不是坚贞只是在道别,他们相信最好永生不再相见,如果再见只是无尽的灼伤。
念及于此,我特别打开网页,听一个男人用两种不同的心情诵读舒婷的《致橡树夜漫漫,我启开身边的红酒,深酌,轻抿,让丝丝的酒意顺着喉管刮过嵌入心田,迷醉,回望,神驰……
我是个沉郁的人,我知道。
但是,我不希望自己是个足够无趣的人。
在今天
历史系败类
2009年9月27日 凌时 2点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