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
你爱学习吗?你会学习吗?
作为一名小提琴教师,又曾是从小就开始学琴的琴童,我的生活总是离不开授课和听课。做学生时,便开始思考如何从一节课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做了教师又开始思考自己的课如何做到有趣和有益。在思考和实践中我发现,不仅仅是小提琴课,只要掌握了方法,认真准备,任何的一个学科都可以做到学得快乐,学得高效。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枯燥和困难的学科。因此我试着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谈谈关于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心得体会。见识粗浅难免贻笑大方,算是自己一点阶段性的总结吧。
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教师篇)
想要上好一堂课,我认为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思考,设计课堂内容。这样才能避免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却收获极少的尴尬局面。一堂效果良好的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教师能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
好的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尽管这对于集体课教师来说非常困难,但也要努力做到。毕竟好的教育和医疗一样,都是个体化、个性化的,万万不可一刀切。看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其指出和完善,是一个教师要做到的基本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指出学生的问题,也要及时看到学生的进步,不要视学生的进步为理所当然,而要鼓励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新的知识点,并确保他们可以理解和吸收。
每节课能否得到一些新的知识,是课程是否有效率的一个标志。当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应该在课上就立刻做一些练习和测试,保证他们接受了这项新内容。在传授新内容时,语言要简洁生动,最好配合相关的例子令人可以印象深刻。
3, 帮助学生增加一点对这门功课的兴趣。
这一点是我最近的新体会。许多时候我们上课只注意了提供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而忘记了维护他们对这个学科的兴趣,往往到学生失去兴趣时才发现本末倒置。我也是在教学中走了许多这样的弯路,每当有学生因为失去兴趣而不再继续学习时,我总会反省自己的教学哪里出了问题。事实上,引导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比教他们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因为在这个网络和教育资源到处触手可及的时代,知识不再是秘密。而对一门知识的新鲜感、热爱和兴趣在这个“快餐年代”则是那么的脆弱和容易消失。作为教师,每次课应该花一些时间向学生展示这个学科的精华、资讯和新鲜事,甚至一些有趣的花絮,使课程变得“接地气”。
如何上好一堂课(学生篇)
想要上好一节课,学生才是主角。去上课就是去主动寻求知识,这是唯一的目的。因此上课不应该以路程遥远、临时有事等原因而取消,这样不但是没有毅力和恒心的表现,也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学生只要身体状况良好,情绪正常就不应该错过计划中的课程。要得到一节令人感到收获满满的课,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做好准备
Always be prepared.一场旅行可以说走就走,一堂课却不应该说上就上。头脑空空去上课就一定什么都无法得到,特别是集体课,对于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很高。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包括完成教师的作业和进行一部分预习。学生最好的状态是带着问题和疑惑去上课,这样就可以将“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求知”。
2, 积极反馈
要问老师最喜欢哪一类学生,一定是那些积极反馈的人。因为没有人喜欢“对牛弹琴”的感觉。不要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蠢而不好意思问,也不要“讳病忌医”不敢说出自己的问题。要养成及时反馈和发问的习惯,才能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性。
3, 课后总结和吸收
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学科,仅仅做到上课认真还是不够的。课后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决定了是否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化为己用。特别是一些操作性、技术性强,或者重在实际运用的课程,只是积累知识是没用的,关键在于课后要练习、练习、再练习。没有一位篮球明星出自什么名师或名校,除了天赋之外,练习是成功唯一的途径。学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己有兴趣的这门学科一定有困难的一面,遇到困难一定不能逃避而是要去克服。
如何上好一堂课(家长篇)
对于年纪小的学生来说,家长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孩子能够较好地吸收知识,也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状况,我通常鼓励家长陪同孩子一起上课。一堂课能否收到好的效果,转换为孩子自己的知识,家长的作用不可小觑。我鼓励家长做到以下三点:
1, 做好记录
由于上课的内容比较繁复,家长应在旁帮助孩子做好笔记。特别是作业和教师提出的训练重点,以便孩子在课后进行练习。孩子的进步也应该记下来,以便他们以后继续保持。这样的笔记保存下来就是一份孩子的成长日记,在数年后看起来会格外有意义。
2, 不怕发问
家长如果对教师讲的某些问题和专业词汇不明白,应该及时记录并提问,这是对孩子的负责。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随着学习也成为“半个专家”。漠不关心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有害无益的。家长应该是孩子最忠实的听众和“粉丝”。
3, 课后关注
一节课结束后,家长可以与孩子就今天课程的感受进行短暂的谈话。询问孩子的感受并告诉他们家长旁听的感受。如果能对孩子的进步提出赞扬,一定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和自觉。对于不太顺利的学习经历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商讨,如何共度这个学习的难关。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教育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一节好的课,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方都尽心尽力才能做到。一节好的课应该是充满乐趣和吸引力的,应该既有挑战又充满欢乐,应该给在场所有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充实感,让人感到“知识就是力量”不是一句空话。好的教育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让我们大家从今天就开始努力吧!
作为一名小提琴教师,又曾是从小就开始学琴的琴童,我的生活总是离不开授课和听课。做学生时,便开始思考如何从一节课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做了教师又开始思考自己的课如何做到有趣和有益。在思考和实践中我发现,不仅仅是小提琴课,只要掌握了方法,认真准备,任何的一个学科都可以做到学得快乐,学得高效。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枯燥和困难的学科。因此我试着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谈谈关于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心得体会。见识粗浅难免贻笑大方,算是自己一点阶段性的总结吧。
如何上好一堂课
![]() |
如何上好一堂课(教师篇)
想要上好一堂课,我认为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思考,设计课堂内容。这样才能避免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却收获极少的尴尬局面。一堂效果良好的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教师能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
好的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尽管这对于集体课教师来说非常困难,但也要努力做到。毕竟好的教育和医疗一样,都是个体化、个性化的,万万不可一刀切。看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其指出和完善,是一个教师要做到的基本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指出学生的问题,也要及时看到学生的进步,不要视学生的进步为理所当然,而要鼓励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新的知识点,并确保他们可以理解和吸收。
每节课能否得到一些新的知识,是课程是否有效率的一个标志。当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应该在课上就立刻做一些练习和测试,保证他们接受了这项新内容。在传授新内容时,语言要简洁生动,最好配合相关的例子令人可以印象深刻。
3, 帮助学生增加一点对这门功课的兴趣。
这一点是我最近的新体会。许多时候我们上课只注意了提供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而忘记了维护他们对这个学科的兴趣,往往到学生失去兴趣时才发现本末倒置。我也是在教学中走了许多这样的弯路,每当有学生因为失去兴趣而不再继续学习时,我总会反省自己的教学哪里出了问题。事实上,引导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比教他们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因为在这个网络和教育资源到处触手可及的时代,知识不再是秘密。而对一门知识的新鲜感、热爱和兴趣在这个“快餐年代”则是那么的脆弱和容易消失。作为教师,每次课应该花一些时间向学生展示这个学科的精华、资讯和新鲜事,甚至一些有趣的花絮,使课程变得“接地气”。
![]() |
如何上好一堂课(学生篇)
想要上好一节课,学生才是主角。去上课就是去主动寻求知识,这是唯一的目的。因此上课不应该以路程遥远、临时有事等原因而取消,这样不但是没有毅力和恒心的表现,也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学生只要身体状况良好,情绪正常就不应该错过计划中的课程。要得到一节令人感到收获满满的课,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做好准备
Always be prepared.一场旅行可以说走就走,一堂课却不应该说上就上。头脑空空去上课就一定什么都无法得到,特别是集体课,对于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很高。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包括完成教师的作业和进行一部分预习。学生最好的状态是带着问题和疑惑去上课,这样就可以将“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求知”。
2, 积极反馈
要问老师最喜欢哪一类学生,一定是那些积极反馈的人。因为没有人喜欢“对牛弹琴”的感觉。不要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蠢而不好意思问,也不要“讳病忌医”不敢说出自己的问题。要养成及时反馈和发问的习惯,才能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性。
3, 课后总结和吸收
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学科,仅仅做到上课认真还是不够的。课后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决定了是否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化为己用。特别是一些操作性、技术性强,或者重在实际运用的课程,只是积累知识是没用的,关键在于课后要练习、练习、再练习。没有一位篮球明星出自什么名师或名校,除了天赋之外,练习是成功唯一的途径。学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己有兴趣的这门学科一定有困难的一面,遇到困难一定不能逃避而是要去克服。
![]() |
如何上好一堂课(家长篇)
对于年纪小的学生来说,家长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孩子能够较好地吸收知识,也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状况,我通常鼓励家长陪同孩子一起上课。一堂课能否收到好的效果,转换为孩子自己的知识,家长的作用不可小觑。我鼓励家长做到以下三点:
1, 做好记录
由于上课的内容比较繁复,家长应在旁帮助孩子做好笔记。特别是作业和教师提出的训练重点,以便孩子在课后进行练习。孩子的进步也应该记下来,以便他们以后继续保持。这样的笔记保存下来就是一份孩子的成长日记,在数年后看起来会格外有意义。
2, 不怕发问
家长如果对教师讲的某些问题和专业词汇不明白,应该及时记录并提问,这是对孩子的负责。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随着学习也成为“半个专家”。漠不关心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有害无益的。家长应该是孩子最忠实的听众和“粉丝”。
3, 课后关注
一节课结束后,家长可以与孩子就今天课程的感受进行短暂的谈话。询问孩子的感受并告诉他们家长旁听的感受。如果能对孩子的进步提出赞扬,一定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和自觉。对于不太顺利的学习经历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商讨,如何共度这个学习的难关。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教育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一节好的课,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方都尽心尽力才能做到。一节好的课应该是充满乐趣和吸引力的,应该既有挑战又充满欢乐,应该给在场所有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充实感,让人感到“知识就是力量”不是一句空话。好的教育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让我们大家从今天就开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