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旅行与自由精神
“如果说旅行最重要的意义,不是看风景殊异,不是去大块朵颐,那一定是为了实现一个自由精神的梦想。”——题记
昨晚有缘参加萧秋水的讲座,“旅行的艺术”。以前多次从挚友口中听到此人神奇之处,倒也确实关注过她微博文字一段时间。潇洒与柔情并存的女子。笑容温和的容貌,一切都显得亲切自然。她开篇的第一个题目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旅行”?别人在回答的同时,我也在轻轻地问着自己的内心。
成长在三线城市一个小镇上的我在童年的时光里从来就没有太多可以通向外界的宽阔资源,除了书。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用每天1.5元的早餐和零用钱中省下的大部分钱去购买我喜爱的童话书,故事书。对于想旅行的冲动源于安房直子的童话和宫崎骏的动画片。让我在每天的睡梦中都时常浮现斑斓的星空和飘满飞鱼的海洋。我当时非常想到达童话中描写的场景。上大学之前,我没有出过广东省,没有独自一人去过任何地方。更不敢谈说走就走的潇洒旅程。
“不需要驱动炽热的引擎,一个人的旅行,充满了安宁,路途的小草郁郁青青,湖面如天空般明净,坚忍又不失柔情。”大一的时候偶然在某个好友的博客中看到这短短的小诗,心中突然涌起一点点的冲动,随后翻看旅游杂志的心情都变得狂躁不安。想想,自己该去哪儿呢?要不就现在广州走走吧。接着的周六,我起了个大早,带上几百块背着包就出了校门。
我漫无目的,随意上了校门口的公交车一直坐到了终点。下了车到处晃悠,不关心这是哪里,只知道随走随行,只看过一排排低矮的房子,看见城中村里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白炽灯下围着打麻将的妇女和老人。逛到中午饿了便随便在路边买了牛杂,下午继续在公交车站等车。
直到晚上才意识到该回去了。不慌不忙转了三次公交1次地铁。回到宿舍就已经是接近11点了。看着舍友疑惑的眼光,我安静的洗澡睡觉,心里顿时觉得很满足。
接着自己一个人和三三两两的一些朋友们在周末及假期的时间,走遍了广东的许多城市和大街小巷。我渐渐带着我的各种目的去旅行,观光,学习,找美食杂志上介绍的那间店,甚至就是为了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比较而旅行。
“你为什么而旅行?”我的答案是,为了自由的精神,和为了精神的自由。
黑格尔认为宇宙间一切的核心是精神,而精神的本质是自由。旅行当中的行动自由强调我们在做了决定的时候,就该着手认真的准备路上需要的物资。而很多人的旅行仍然是旅游,在交通工具上睡着了,到了景点拼命拍照,购买一大顿纪念品分给亲朋好友,在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软件上铺满你在当地旅游景点的灿烂笑容,享受着别人的羡慕嫉妒恨,几日之后忘得果断。这走马观花的旅游耗时耗钱耗力,反过来有可能是心灵的包袱。去到新的地方不仅没有放下,反而觉得自己如果没有出来,留在办公室处理事务,留在家里陪伴家人,该是多么的好。
旅行不应该被披上功利性的外衣,即使有着美好的期待,也不应该有急功近利的盈利心理。或许这一次的旅程你的住宿,你的饮食,当地的天气,本地人的一些坏脾气让你感受到了糟糕的心情,也不应该就此报复自己和社会。让坏透的心情恶劣的传染给别人。
旅行如果作为一场生命旅途当中的修行,馈赠给自己生命最好的礼物应该是一颗从容,平静的内心。
讲座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萧秋水提到,在旅行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当中,需要做的预习功课,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禁忌,历史背景,积累文化沉淀,才能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之下,更好的融入风景之中。热爱旅行的人,必定是独立的,因为他必须独立地作出选择,独立地审视历史和现实。能够支撑清晰的思考力和准备的判断的靠山,当然非个人的文化沉淀和修养莫属。
自由旅行的快乐,旅行当中产生的自由感觉,是让所有人都欲罢不能的。旅行就是对自由精神的实现,可以自由地去规划自己的路线,去选择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评判历史、现实,而萧秋水提出的要摆脱财务自由的观念局限,其实更说明了自由精神对于旅行的重要,旅行就是摆脱舒束缚自己的土地,观念,包括日常的工作,去自由地体验这个世界 。
特别是在我们伟大的天朝,有无数限制让我们无法自由,限制了我们的声音,限制了我们的笔迹,限制了我们的思考,但很幸运的是,现在暂时还没有限制我们的脚步。
我们时常觉得被绑在一片土地或者传统文化的枷锁之下,旅行更是成为了一种挣脱束缚的象征。
旅行是一项本身意味着自由精神的修炼,不受束缚,探索未知,体验历史,审视现在,培养独立的精神。
我们因为热爱生命,享受大地和远方的感召,所以我们远走别处。但我们往往也要回到原点,就是心灵的归属之地,就是能够让内心真正宁静的地方。
保持着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体力,带上发芽的梦想,为了自己精神的自由,而继续下一场自由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