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少年般的渔民
我小学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的报特长班的比例,在校外学英语的孩子还不多。我当时在少年宫学剑桥英语。当时AAA属于元老级,黄波的成长正非常旺盛,新概念刚刚兴起,剑桥英语属于妥妥的非主流。更非主流的是,在所有人都拼命练习卷舌的时候,我所在的班还被分到了一个坚持讲英音的老师,是真的剑桥的那种英音。我当时学英语的劲头正旺,跟着那个老师、剑桥的磁带和女王的圣诞演讲,练了一口到现在也改不过来的英国音。
这时候,学校里的同学们仍然处于用汉语拼音和汉字标注单词的阶段。爸爸是发泽儿,弟弟是不rua泽儿,摩托车是某特百科,铅笔是喷扫。大家都读得很顺很熟练,并且都觉得自己的英语特别好。偶尔有单独朗读课文的机会,我读的和他们不一样,都会被他们嘲笑和纠正,英语老师也会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我不说话。渐渐地我就决定减少单独朗读的次数,甚至故意读成和他们一样的音,回家再和我妈吐槽这有多么烦。
五年级开学前一天,大家返校领新课本,得知我们换了英语老师。新老师是学校从外面聘请的,已经退休了但觉得自己还愿意工作,就来教小学了。同学们觉得,我们英语可好了,新老师来了保准让她开眼界,看看我们学校的同学多么厉害。可是,第一节英语课大家就很崩溃:这个老师竟然不读发泽儿!她竟然读ˈfɑ:ðə而且还不卷舌…简直是太没文化了!于是全班开始起哄,说她讲得不对。老太太很耐心,和我们解释我们为什么应该改过来,但班里没人听,不管她怎么领读,大家都还按照以前的方法读。那节课不欢而散,但我简直心花怒放,喜大普奔,因为终于有老师读英音了。
但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而且还失去了控制。老太太一直很耐心,没有跟我们发火,但同学们在消极抵抗了几个星期之后,不甘寂寞地开始了正面攻击。他们上课不断地举手打断老师的领读,“纠正”她的发音,课后给班主任、教务长甚至校长告状、写信,说这个老师水平太差,把大家都教坏了。我们班主任是个男的(之前写过),在班会上一身正气地说“你们为什么不和老师好好学!她水平比你们高多少,你们觉得自己了不起吗!”但得到的回应却是下面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她就是读得不对”。老太太很多次被气得高血压,眼睛都湿了,中断讲课去办公室休息,却被一些同学攻击为“被戳中了就躲开”之类。后来,更是上升到了了“长得像个乡巴佬”这样的人格攻击。
事情发展到最后,也没什么结局,她教了我们一年我们就毕业了(五四制义务教育)。毕业之后,大家又沉浸在“我是初中生了哈哈哈”的骄傲中,把这个老师的事抛在脑后。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段故事,我就不禁感叹,美国人说得没错,teenager可能真的是世界上最刻薄卑鄙的物种。前几天一起做项目的美国大妞,听到我表扬她考虑周到、做事认真,很严肃地对我说:“别看我现在这样,我十几岁的时候真的是个碧池。”
除了感慨,我更加深深地忏悔,我作为班里(可能是)唯一一个讲英音的人,手里有大量英式英语的资料,接触过其他讲英音的老师,是比较有威信的班干部(不是吹牛),竟然从头到尾保持沉默,没有站出来说话,也没有给那个令人尊敬的老太太哪怕一点私下的、言语上的安慰。甚至,在有人问我意见的时候,我竟然还心虚地说是啊是啊。真的,我也曾经是个碧池。那个耐心的老太太,我后来才知道,精通八国语言,做了一辈子的高级翻译,只是喜欢孩子,想在还有余力的时候,做点贡献。
本来想的是,只写这一段就结束了,可是今天早晨,听说什么局又封了什么东西。我在国内的时候,上的是主旋律学校,学的是主旋律专业,就算现在人在国外,你来问我,我也说有些时候,封掉有些东西是有必要的。但是你看现在,就像一个豆友说的,不是有没有替代品的事,是我们离冬天真的已经不远了。我已经快毕业了,面临着回国还是在这里留一段时间的抉择,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的天平指针又向着后一个选择抖了一抖。我仍然舍不得还在国内的爹妈,尽管纠结,我可能还是一毕业就回去了,可这抖一抖,意味着我的意志早就被所谓的自由给动摇了。
暑假回国的时候,有人让我找点数据,我浏览器里储存的常用网站,竟然一个都点不开。我没反应过来,抓耳挠腮之际,同事突然说“百度不也很好吗?”我才恍然大悟。现在回想这件事,不禁将之与小学五年级的故事重合,对啊,发泽儿,不rua泽儿,读得不是很好吗?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让我们继续美丽的事业,一辈子做一个小学五年级生,一个中二少年般的渔民。
11/28更新
前天座谈的时候,我把这件事和这些想法告诉了一位我很尊敬的研究政治学的教授。她很理解地看着我,并且在听说我要回国之后露出了一个饱含深意的笑容。结束的时候她慢慢地、郑重地说:study hard, try hard, stay safe, change something.
我觉得我懂了。
这时候,学校里的同学们仍然处于用汉语拼音和汉字标注单词的阶段。爸爸是发泽儿,弟弟是不rua泽儿,摩托车是某特百科,铅笔是喷扫。大家都读得很顺很熟练,并且都觉得自己的英语特别好。偶尔有单独朗读课文的机会,我读的和他们不一样,都会被他们嘲笑和纠正,英语老师也会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我不说话。渐渐地我就决定减少单独朗读的次数,甚至故意读成和他们一样的音,回家再和我妈吐槽这有多么烦。
五年级开学前一天,大家返校领新课本,得知我们换了英语老师。新老师是学校从外面聘请的,已经退休了但觉得自己还愿意工作,就来教小学了。同学们觉得,我们英语可好了,新老师来了保准让她开眼界,看看我们学校的同学多么厉害。可是,第一节英语课大家就很崩溃:这个老师竟然不读发泽儿!她竟然读ˈfɑ:ðə而且还不卷舌…简直是太没文化了!于是全班开始起哄,说她讲得不对。老太太很耐心,和我们解释我们为什么应该改过来,但班里没人听,不管她怎么领读,大家都还按照以前的方法读。那节课不欢而散,但我简直心花怒放,喜大普奔,因为终于有老师读英音了。
但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而且还失去了控制。老太太一直很耐心,没有跟我们发火,但同学们在消极抵抗了几个星期之后,不甘寂寞地开始了正面攻击。他们上课不断地举手打断老师的领读,“纠正”她的发音,课后给班主任、教务长甚至校长告状、写信,说这个老师水平太差,把大家都教坏了。我们班主任是个男的(之前写过),在班会上一身正气地说“你们为什么不和老师好好学!她水平比你们高多少,你们觉得自己了不起吗!”但得到的回应却是下面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她就是读得不对”。老太太很多次被气得高血压,眼睛都湿了,中断讲课去办公室休息,却被一些同学攻击为“被戳中了就躲开”之类。后来,更是上升到了了“长得像个乡巴佬”这样的人格攻击。
事情发展到最后,也没什么结局,她教了我们一年我们就毕业了(五四制义务教育)。毕业之后,大家又沉浸在“我是初中生了哈哈哈”的骄傲中,把这个老师的事抛在脑后。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段故事,我就不禁感叹,美国人说得没错,teenager可能真的是世界上最刻薄卑鄙的物种。前几天一起做项目的美国大妞,听到我表扬她考虑周到、做事认真,很严肃地对我说:“别看我现在这样,我十几岁的时候真的是个碧池。”
除了感慨,我更加深深地忏悔,我作为班里(可能是)唯一一个讲英音的人,手里有大量英式英语的资料,接触过其他讲英音的老师,是比较有威信的班干部(不是吹牛),竟然从头到尾保持沉默,没有站出来说话,也没有给那个令人尊敬的老太太哪怕一点私下的、言语上的安慰。甚至,在有人问我意见的时候,我竟然还心虚地说是啊是啊。真的,我也曾经是个碧池。那个耐心的老太太,我后来才知道,精通八国语言,做了一辈子的高级翻译,只是喜欢孩子,想在还有余力的时候,做点贡献。
本来想的是,只写这一段就结束了,可是今天早晨,听说什么局又封了什么东西。我在国内的时候,上的是主旋律学校,学的是主旋律专业,就算现在人在国外,你来问我,我也说有些时候,封掉有些东西是有必要的。但是你看现在,就像一个豆友说的,不是有没有替代品的事,是我们离冬天真的已经不远了。我已经快毕业了,面临着回国还是在这里留一段时间的抉择,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的天平指针又向着后一个选择抖了一抖。我仍然舍不得还在国内的爹妈,尽管纠结,我可能还是一毕业就回去了,可这抖一抖,意味着我的意志早就被所谓的自由给动摇了。
暑假回国的时候,有人让我找点数据,我浏览器里储存的常用网站,竟然一个都点不开。我没反应过来,抓耳挠腮之际,同事突然说“百度不也很好吗?”我才恍然大悟。现在回想这件事,不禁将之与小学五年级的故事重合,对啊,发泽儿,不rua泽儿,读得不是很好吗?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让我们继续美丽的事业,一辈子做一个小学五年级生,一个中二少年般的渔民。
11/28更新
前天座谈的时候,我把这件事和这些想法告诉了一位我很尊敬的研究政治学的教授。她很理解地看着我,并且在听说我要回国之后露出了一个饱含深意的笑容。结束的时候她慢慢地、郑重地说:study hard, try hard, stay safe, change something.
我觉得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