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艺术家 01
深夜无眠,权且一试吧! 2014.11.19 姥爷在我四岁的时候去世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工作者,这样说是因为他赶上文革那个年代,只有工作者,少有艺术家,也看过些政治有关题材的作品,活灵活现的,作者算能工巧匠吧!毕竟是赶上而不是引领时代潮流,再就是捧政治臭脚的,艺术与否不论,家自然是算不上了。 据说姥爷还比较全才,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年轻时与姥姥双双留洋,在长辈片言只语的描述中姥爷话不多,沉默而严肃,是个性格古怪倔强的人,家里除了老舅在姥爷高兴时在绘画上得以指点一二,所有子女艺术沾边的事情一概不教,据说姥爷在当年圈子里也是翘楚,现在却名不见经传,听长辈说姥爷任教期间,工资比校长还要高上很多,闹饥荒那几年家里基本没挨过饿,只是文革期间所有作品、一些特殊的纪念品和值钱物件付之一炬,没留下什么,倒是他的学生们,现在的作品摆在那里价格不菲,他的同事、朋友,健在的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家。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趣事,一次故宫办什么庙会,我跟老舅和小妹去闲逛,旁边书画院有些作品展出,都是一些水墨作品,那时我还是学生,小妹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盆友,根本看不懂,老舅看得很专心,跟我们说谁谁谁是姥爷的学生谁是他同事等等,在一幅大写意的屈原的画前看了很久,小妹偷偷趴我耳边说:“哥,你看那屈原画的像不像一个鹰!”,我们乐得不行,老舅无奈地看了我们一眼,不停地摇头。 在这样的家庭,常常遗憾母亲没能学点什么教给我,自小也对这些东西无比的感兴趣,无奈在这个不大正常的社会衡量标准下,尽管淘气,学习成绩始终没能落到艺术类院校的线儿上,结果变成了理工类学生,更加侧重地强化了理性思维,儿时兴许还有点儿的艺术小火苗更加微弱了,每每对艺术感兴趣时,就在理性和感性的思维中螺旋上升,不断徘徊,非常矛盾地挣扎着。 大学时有一个机会几位老师到学校里办炭精画的班,我满怀期待、无比的兴奋地报了名,那时让我无比兴奋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个小一届的小师妹跟我一起报了名,长得算不上非常漂亮,但是身材非常好,最主要的,非常活泼,性格非常非常好,我们在一起非常来电。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表现自然是老师教啥我都一学就会,还表现突出——也太突出了!不光是画画,还有活泼和捣蛋,以至于中间因故缺席一堂,同学对我小师妹是这样说:“你那小师哥没来教室里冷清了不少啊!”,让我视如过年的炭精画课只持续了11堂就停办了,多亏了炭精画课,多亏了有小师妹这号人物,当时作为一个学生,对艺术的渴望和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的感受,在多年以来的记忆中都是一段难忘的时光、一个美好的回忆。

补注:
一度曾以为这幅没画完的画遗失了,时隔二十多年后,重新找到,想重排一张更清晰的,打开发现纸都已经变黄了,有心画完,当初就学了十几个小时,二十多年没碰,不但手生,画法几乎都没印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