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云:《孔夫子奋斗史》是如何炼成的
当当网出售《孔夫子奋斗史》,分类为传记-国学大师,作者天际云。地址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00435.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applerzone
《孔夫子奋斗史》是一本孔子传记,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天际云。
虽然《孔夫子奋斗史》被归类为人物传记,但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并不严肃,这一点从书的封面就可以看出来。卡通漫画的人物肖像透露的是诙谐搞笑,书的封面文字也表示,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读物。实际上,这本书里面的笑料十足,小说自始至终都充斥着各种笑点。然而看过这本书以后,却又让人感觉,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孔子。
这个孔子不同于专家眼中“好庄严大叔”的形象,不同于学者眼中“高大上”到遮山蔽水的样子。这本书中的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在社会中实践自己的政治观点、经济主张的人物。即使放到现在的社会,这些似乎也行得通。
这一点就是这本书特别的地方,它没有延续市场上专家学者对孔圣人“吞云吐雾”的记述风格,而是另开了一条路径,以现在社会上的事件为导向,记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孔子。它是关于政治学的书,是关于经济学的书,是关于社会学的书,然而却是一本真实的孔子传记。和正史当中记载的孔子相比,这本书没有扭曲孔子的言行。天际云通过其广博的知识,用对社会有着确切作用的细致观察,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串联了起来,读来让人感觉无比通畅。有了这些关于政治,关于经济的记述,才可以发现,原来孔子当初是在做这样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真实历史中的孔子传记到底哪家强?
孔子传记到底哪家强?
小编我感觉自己对孔子也很了解,身为天朝一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经历过于丹易中天,师从《论语》,踏遍大街小巷充斥着经典文化读物的书摊,对孔子他老人家的思想品格那是深有感悟。而《孔夫子奋斗史》却让我发现,我或许连孔子的皮毛都没摸到。
小编我倒是摸准了于丹鲍鹏山等人眼中的孔子。读《于丹论语心得》,可以看到,于丹眼中的孔子就是一碗让人闻着老是大喘气的心灵鸡汤,你真的想去喝,可拼尽全力,却怎么也吸收不到营养。其实那个鸡汤就是个幻象。读鲍鹏山的《孔子传》可以看到,鲍鹏山笔下的孔子一生就是一碗白开水,偶尔泛起的波折就是捧着碗喝水时候吹起的波纹。午后闲着没事喝一口,滋润人生,显得生活是那样“蛋定”。
还有国学大师钱穆的《孔子传》,这是一本较为严谨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考证书,也是国学爱好者力捧的经典孔子生平考证。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本研究孔子的工具书,至于过多的关于儒学和社会学的内容,还是不要奢望了。
至于杨佐仁著述的《孔子传》,可以说是在钱穆考证基础上的延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杨佐仁的《孔子传》关于孔子生平的记述是很严谨的,但是在这之上又多有延伸,比如关于风景的奇怪描写想要突出人物性格,让人觉得纯属多余。关于人物性格的描写却又显得“吞云吐雾”,让人感觉很不真实。
还有《史记》中关于孔子的记述,因为这些书已经成为经典,用不着小编我进行评价。而且虽在盗版界流行,但不是当代作家写的流行读本,所以在这里就不说了。
对比以上四位的孔子传记,这本《孔夫子奋斗史》呈现什么特征呢?从记述风格来看,这本书是一个美味的蛋糕。从对孔子的考证上,这本书没有偏离孔子的真实行踪,它是在孔子真实行踪的基础上生长的花团。在细节上,那些事件和当今社会连接了起来。好的味道可能掩盖历史呈现的真实。如果是要考证孔子的行动,这本书只能是一个参考。不过不看这本书,你就缺少一套将孔子行踪串联起来的具体理论。看了这本书,你又可能误认为奶油的美味也属于历史。其实,这本书的营养属于历史,但是美味属于现在,你可以看出哪些描述是属于现在的。读这本书,不可以太认真,如果太认真,你可能会混淆一些事情。
对于孔子传记的评价,首先就是真实性,毕竟是孔子的传记。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对当今社会的启迪。实际上,第二条是能体现作者功底的更关键因素,这是从“小说”的角度去说的。
综上来看,孔子传记哪家强?小编的个人感觉,钱穆的《孔子传》排第一位,杨佐仁的《孔子传》排第二位,第三位是《孔夫子奋斗史》,第四位是鲍鹏山的《孔子传》。于丹的心灵鸡汤,可读可不读。而从作者的知识功底来看,小编觉得,《孔夫子奋斗史》应当成为这几种书中最畅销的书。
曾经,有一本吊炸天的孔子传记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本书说三个字,“我买了”。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20年。对,这本书应当畅销20年。
厚黑时代真实孔子的真实行踪
先说一下《孔夫子奋斗史》的内容,它从孔子的而立之年记起,当时孔子在鲁国的祭祀部门工作,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工资不高,估计也没什么福利。所以生活困难,对生活很是失望。这时候转入记述孔子的悲惨的童年青少年。孔子的父亲是一个“怪爷爷”,母亲是一个脑子有些“浆糊”的女神,两人“野合”生出了孔子。在孔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辛苦养育他,等到孔子有一些独立的能力以后,母亲也去世了。这时候孔子成了孤儿,生活很贫困,是个有着远大志向的“高穷丑”。他在埋葬母亲的时候,碰见了穿着“齐B小短裙”逛街的丌官氏,丌官氏是鲁国总理用来交际用的干女儿,孔子就娶了丌官氏,跨过萝卜招聘找了一个公务员的工作。
由于工资太少,他就加入了子路的保安队做保安,保安队的其他员工都是在胸前文着一对斧头,但是孔子没有这么做。之后孔子办了一个学院,用来进行各种职业教育,其中祭祀(类似如今的拍电影)是最赚钱的。到了这个时候,社会背景介绍完,书的记述风格发生变化,开始记述孔子成年后的奋斗史。这个奋斗史,即使放到如今社会,道理也是行得通的。
孔子触动了鲁国官员考核体制,但是得到了当政者的支持。之后进入管理层,做了祭祀工作。当时的祭祀和如今的拍电影是一样的,挣钱修名望娱乐大众,还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权利,谁说现在不是这样呢?
当鲁国当政者发生矛盾以后,鲁国国君逃往齐国,孔子跟着去了齐国,和小个子大智慧的晏子产生了矛盾。这是君子之间的矛盾,国家到底应该不应该搞试点?顶层权力应当如何划分?这些政治经济见解有很多不同。最后的结果是,孔子逃出了齐国,重新回到了鲁国。
到了鲁国,孔子开始掌握大权。先是平定了阳虎叛乱,因为能力很强却没有权力欲,大家都放心把权力交给他,自己落个清闲。于是孔子承包了鲁国的总理工作,接着想要堕三都,来实现自己希望的政治顶层构架,可是最后没有成功。关于这一段,还有科幻描写,说的是找墨子借武器,当时墨子发明了穿越机器,这种机器和《阿凡达》中的机器相似,但是理论不同。墨子借用这个机器,灵魂刚刚从另外的时空穿越回来,整天口眼歪斜,没办法借给孔子武器,两人的政治观点也不同,最后没有帮助孔子。可以说这一段是作者杜撰。
事情不成功,孔子就气愤离国,到了卫国,碰到了内分泌出了问题,对男人需求太多的美女南子,南子的老公卫灵公很是吃不消,于是南子到处找情人,甚至要找孔子做情人,而卫灵公也想成全这件事。南子的儿子在这种家境中生活,逐渐心理变态,平时喜欢的就是跟哥们儿们用70码的速度飙车,如果撞到了人,撞死了还好,如果没撞死,就把人给捅死。如果有人把他抓住了,他就会喊“我爸是卫灵公”。卫国就是以南子为核心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出逃卫国了。
从此以后,孔子就在奔波中看到了社会的各种乱象,也体察了什么样的心态和理论才能改变这些乱象。从城镇的建立看到了高房价的根本原因——财政分配,从邦国的乱局看到了通畅的物流系统是多么重要。关于儒家的“仁治”,关于国君(国之君子)的选立,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孔子的弟子也都有不错的表现,比如身上带着经济学气息的土豪子贡,带着屌丝气质的勇士子路。
读了这本书,看到的不仅仅是那段历史,也不仅仅是对如今社会的映射。从这本书看到的,还有亘古不变的儒家治世之方,那是穿透古今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真实存在。这种存在,完全不是如今“砖家学者”眼中的模样。
轻松地揭开了当今社会巨大的伤疤
《孔夫子奋斗史》成书于2012年,其中大部分牵涉当今时代的事件,比如萝卜招聘,凤姐事件等等,都是之前两年陆续发生的社会事件。而作者自然拉来这些事件对孔子的遭遇进行阐述的时候,也便揭开了当今社会的伤疤。这些伤疤,如果想要通过当今事件具体阐述出来,恐怕会遇到很多问题。天际云则在轻松的描述中,给了这些社会事件重重一击,让人感慨万千,似乎古今并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也应该按照孔子的某些行动去解决这些事情。
《孔夫子奋斗史》不完全是一个借古讽今的小说,它的主旨其实还是阐述孔子的行踪。至于为什么牵涉到了如此多的现实故事,天际云自己也说不清楚。他说,首先,可能是这样能够吸引读者,自己便能够靠卖书挣钱。其次,如果只是记述孔子的行踪,未免效率太低,应当拥有更多的内容。另外,毕竟前人已经写了很多关于孔子的传记,自己对孔子的研究不敌其中很多人,对现实倒是有很多的想法。
天际云表示,怀胎两年才出版,生出来的希望是哪吒。
《孔夫子奋斗史》:下一本历史类畅销书
央视一个《百家讲坛》,造就了许多历史和国学名人,包括于丹、易中天、鲍鹏山、袁腾飞等人,将多个人推进了作家富豪榜。从写作内容来看,《孔夫子奋斗史》和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鲍鹏山的《孔子传》拥有同样的读者群。
按照记述方式来看,《孔夫子奋斗史》应当是和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以及当前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是同一类风格。从其价值来看,这本书将引起很多国学专家侧目。不仅如此,紧贴社会事件,关注经济文化动向更是为这本书增加了号召力。这本书集中了多个卖点,可以料想,它将是继《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和《明朝那些事儿》后的下一本历史类畅销书。
天际云访谈:《孔夫子奋斗史》是如何炼成的
记者:你好,天际云,关于《孔夫子奋斗史》这本书,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要写这样一本书呢?
天际云:其实我在大学期间就想要写一本关于孔子的传记了,当时受到专家怂恿想要鄙视一下儒家。我是道家人,据说道家人看不上儒家,因为儒家学问太肤浅。单独看《论语》,我也看不出孔子有什么高明的地方,加上受社会敌视儒家的风气影响,就想写一个批判儒家的小说。可是经过查找资料和写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对儒家的了解如此肤浅。写完这本书,我已经深深爱上了孔子,不能再和敌视儒家的人愉快地玩耍了。
记者:你是为了鄙视儒家才写的这本书,可是写完以后,却对儒家非常崇拜,是这个意思吧?
天际云:对,我以后会力推儒学的,它是唯一的“政治学”,是治政良方,也是让世界和谐的正道。现在学校里教的“政治学”恐怕只是“非官员关于社会管理实务的猜想逻辑集合”。其实儒家是真正的“宗教”,为宗的教,和心学理学一样,是“宗教”。所思所念皆学,所见所闻皆教。在“宗教”之上还有“祖教”,也就是老子“太上,下不知之”的教化,宗教是“亲而誉之”的教化,宗教是保社会昌盛的,三维学问,在乱世用不上,但是却是治世的保障。这些在小说中都有体现。
记者: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说法呀,我们现在所以为的“宗教”是什么呢?
天际云:是社团教和民教。宗教不是一般人的脑力能玩得起的,这些不好细说。
记者:好吧,关于《孔夫子奋斗史》这本书,它的内容深刻,显示作者有着非凡的国学功底,对孔子也必定有着长时间的研究。可是见你年纪轻轻,这虽然很符合小说的叙事风格,但是仍旧是让人感到惊讶。加上你写《孔夫子奋斗史》的初衷,你觉得跟于丹等同样在写孔子的人相比,你有什么优势呢?
天际云:说到对孔子的研究,其实我并不是很严肃的研究,大家从小都在接触关于孔子的书籍,对孔子都应该有相当的了解,只是有些人并不去深入思考这些事。加上专家的各种奇葩的推想,让原本真实的孔子一生变得离奇。我只是多想了想,把它总结了一下而已。至于国学,最关键的是一个“悟”字,没有悟到,说的很多都是瞎话,悟到了,就能写一些真话,所以我所写的东西,应该看它的“段位”,不在这个“段位”,你研究再久也没用,这一点是不看年龄的。
记者:那么关于小说的语言风格,你是如何取舍的?
天际云:因为我的出发点就不是特别严肃,而且当时工资很低生活困顿,北漂的生活,你懂的,心理备受煎熬,十分愤怒,就想用王小波的风格加欧亨利的风格写出一个小说。
记者:是王小波和欧亨利吗?这一点还真是不容易看出来。你觉得王小波和欧亨利的风格都用在哪些章节里了?
天际云:这些后来被改掉了不少,而且说到别人的风格,这是很难把握的。我想模仿王小波,是为了增加书的畅销度,但是没有成功。
记者:那么你以后还会有别的关于儒学的作品,是吧?
天际云:对。
记者:那么你对《孔夫子奋斗史》抱有什么想法呢?
天际云:这本书先帮我打下一些名气,让我赚点钱,然后我才有时间和钱去做别的事。以后我可能会写比较专门的作品来描述儒家,比如解析一下《论语》之类的。
记者:关于《孔夫子奋斗史》的内容,你是如何在这么薄薄一本书里装进了如此多的学问的?
天际云:这个可以有,一本《道德经》能装下天地,我装这么一点东西还远远不够。其实越真实的知识,就越是精炼,在这方面,你看到的可能不是很多的知识,而是比较精炼比较真实的知识。
记者:我们看到,这本书里包含的有国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甚至包含科幻,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精力照顾到这么全面的知识的?
天际云:可能是凑巧吧,对这些东西很好奇,所以就写一下了。你说里面包含政治学,其实我不懂如今的政治学,我只是阐述了儒家的一些说法。知识很零散,但就是这样奇妙地结合起来了。写这本书的初稿,我用了20多天,而且是下班后写的。
记者:这实在让人很惊讶呀,是浑然天成?
天际云:是怀胎过久迫不及待就生出来了。在这之前其实我已经酝酿很久了,加上当时工资很少,北漂的日子很苦,我心里憋着一股气,就这样思路喷涌。有时候写作就是这个样子,时间到了,就出来了。我宁肯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然后用很少的时间去写作。
记者:这种写作方式和普通作家很不一样呀,别的作家都是专职写作,像便秘一样一点一点憋出来的,这样才能出精品。
天际云:有些精品不需要太多时间就可以写出来,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至于那些大部头的精品,要写出来需要时间呀,我一个穷屌丝,起早贪黑工作,写的书不一定出版,根本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写作。这一本书,足够大家去思考了,等大家想的差不多了,我拿到稿费了,再出便秘憋出来的新书。
记者:最后再问一下,你觉得你写的东西和现在的关联,或者说对现在的影响。
天际云:我觉得《孔夫子奋斗史》写的或许是以前,或许是现在。以前和现在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在我看来古今没有太大的区别。或许我们也可以把如今的世界格局看成春秋战国时代。
注:天际云《孔夫子奋斗史》诞生记,这个文章出自于我自己采访我自己,脸皮神马的都不是问题,没钱才是大问题。这本书有着极大的畅销潜力,只是因为作者没有名气,所以需要自己努力去占领百度框搜索。沉淀的才是精品,一个新的畅销书明星将升起。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applerzone
![]() |
孔夫子奋斗史 |
《孔夫子奋斗史》是一本孔子传记,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天际云。
虽然《孔夫子奋斗史》被归类为人物传记,但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并不严肃,这一点从书的封面就可以看出来。卡通漫画的人物肖像透露的是诙谐搞笑,书的封面文字也表示,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读物。实际上,这本书里面的笑料十足,小说自始至终都充斥着各种笑点。然而看过这本书以后,却又让人感觉,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孔子。
这个孔子不同于专家眼中“好庄严大叔”的形象,不同于学者眼中“高大上”到遮山蔽水的样子。这本书中的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在社会中实践自己的政治观点、经济主张的人物。即使放到现在的社会,这些似乎也行得通。
这一点就是这本书特别的地方,它没有延续市场上专家学者对孔圣人“吞云吐雾”的记述风格,而是另开了一条路径,以现在社会上的事件为导向,记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孔子。它是关于政治学的书,是关于经济学的书,是关于社会学的书,然而却是一本真实的孔子传记。和正史当中记载的孔子相比,这本书没有扭曲孔子的言行。天际云通过其广博的知识,用对社会有着确切作用的细致观察,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串联了起来,读来让人感觉无比通畅。有了这些关于政治,关于经济的记述,才可以发现,原来孔子当初是在做这样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真实历史中的孔子传记到底哪家强?
孔子传记到底哪家强?
小编我感觉自己对孔子也很了解,身为天朝一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经历过于丹易中天,师从《论语》,踏遍大街小巷充斥着经典文化读物的书摊,对孔子他老人家的思想品格那是深有感悟。而《孔夫子奋斗史》却让我发现,我或许连孔子的皮毛都没摸到。
小编我倒是摸准了于丹鲍鹏山等人眼中的孔子。读《于丹论语心得》,可以看到,于丹眼中的孔子就是一碗让人闻着老是大喘气的心灵鸡汤,你真的想去喝,可拼尽全力,却怎么也吸收不到营养。其实那个鸡汤就是个幻象。读鲍鹏山的《孔子传》可以看到,鲍鹏山笔下的孔子一生就是一碗白开水,偶尔泛起的波折就是捧着碗喝水时候吹起的波纹。午后闲着没事喝一口,滋润人生,显得生活是那样“蛋定”。
还有国学大师钱穆的《孔子传》,这是一本较为严谨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考证书,也是国学爱好者力捧的经典孔子生平考证。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本研究孔子的工具书,至于过多的关于儒学和社会学的内容,还是不要奢望了。
至于杨佐仁著述的《孔子传》,可以说是在钱穆考证基础上的延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杨佐仁的《孔子传》关于孔子生平的记述是很严谨的,但是在这之上又多有延伸,比如关于风景的奇怪描写想要突出人物性格,让人觉得纯属多余。关于人物性格的描写却又显得“吞云吐雾”,让人感觉很不真实。
还有《史记》中关于孔子的记述,因为这些书已经成为经典,用不着小编我进行评价。而且虽在盗版界流行,但不是当代作家写的流行读本,所以在这里就不说了。
对比以上四位的孔子传记,这本《孔夫子奋斗史》呈现什么特征呢?从记述风格来看,这本书是一个美味的蛋糕。从对孔子的考证上,这本书没有偏离孔子的真实行踪,它是在孔子真实行踪的基础上生长的花团。在细节上,那些事件和当今社会连接了起来。好的味道可能掩盖历史呈现的真实。如果是要考证孔子的行动,这本书只能是一个参考。不过不看这本书,你就缺少一套将孔子行踪串联起来的具体理论。看了这本书,你又可能误认为奶油的美味也属于历史。其实,这本书的营养属于历史,但是美味属于现在,你可以看出哪些描述是属于现在的。读这本书,不可以太认真,如果太认真,你可能会混淆一些事情。
对于孔子传记的评价,首先就是真实性,毕竟是孔子的传记。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对当今社会的启迪。实际上,第二条是能体现作者功底的更关键因素,这是从“小说”的角度去说的。
综上来看,孔子传记哪家强?小编的个人感觉,钱穆的《孔子传》排第一位,杨佐仁的《孔子传》排第二位,第三位是《孔夫子奋斗史》,第四位是鲍鹏山的《孔子传》。于丹的心灵鸡汤,可读可不读。而从作者的知识功底来看,小编觉得,《孔夫子奋斗史》应当成为这几种书中最畅销的书。
曾经,有一本吊炸天的孔子传记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本书说三个字,“我买了”。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20年。对,这本书应当畅销20年。
厚黑时代真实孔子的真实行踪
先说一下《孔夫子奋斗史》的内容,它从孔子的而立之年记起,当时孔子在鲁国的祭祀部门工作,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工资不高,估计也没什么福利。所以生活困难,对生活很是失望。这时候转入记述孔子的悲惨的童年青少年。孔子的父亲是一个“怪爷爷”,母亲是一个脑子有些“浆糊”的女神,两人“野合”生出了孔子。在孔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辛苦养育他,等到孔子有一些独立的能力以后,母亲也去世了。这时候孔子成了孤儿,生活很贫困,是个有着远大志向的“高穷丑”。他在埋葬母亲的时候,碰见了穿着“齐B小短裙”逛街的丌官氏,丌官氏是鲁国总理用来交际用的干女儿,孔子就娶了丌官氏,跨过萝卜招聘找了一个公务员的工作。
由于工资太少,他就加入了子路的保安队做保安,保安队的其他员工都是在胸前文着一对斧头,但是孔子没有这么做。之后孔子办了一个学院,用来进行各种职业教育,其中祭祀(类似如今的拍电影)是最赚钱的。到了这个时候,社会背景介绍完,书的记述风格发生变化,开始记述孔子成年后的奋斗史。这个奋斗史,即使放到如今社会,道理也是行得通的。
孔子触动了鲁国官员考核体制,但是得到了当政者的支持。之后进入管理层,做了祭祀工作。当时的祭祀和如今的拍电影是一样的,挣钱修名望娱乐大众,还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权利,谁说现在不是这样呢?
当鲁国当政者发生矛盾以后,鲁国国君逃往齐国,孔子跟着去了齐国,和小个子大智慧的晏子产生了矛盾。这是君子之间的矛盾,国家到底应该不应该搞试点?顶层权力应当如何划分?这些政治经济见解有很多不同。最后的结果是,孔子逃出了齐国,重新回到了鲁国。
到了鲁国,孔子开始掌握大权。先是平定了阳虎叛乱,因为能力很强却没有权力欲,大家都放心把权力交给他,自己落个清闲。于是孔子承包了鲁国的总理工作,接着想要堕三都,来实现自己希望的政治顶层构架,可是最后没有成功。关于这一段,还有科幻描写,说的是找墨子借武器,当时墨子发明了穿越机器,这种机器和《阿凡达》中的机器相似,但是理论不同。墨子借用这个机器,灵魂刚刚从另外的时空穿越回来,整天口眼歪斜,没办法借给孔子武器,两人的政治观点也不同,最后没有帮助孔子。可以说这一段是作者杜撰。
事情不成功,孔子就气愤离国,到了卫国,碰到了内分泌出了问题,对男人需求太多的美女南子,南子的老公卫灵公很是吃不消,于是南子到处找情人,甚至要找孔子做情人,而卫灵公也想成全这件事。南子的儿子在这种家境中生活,逐渐心理变态,平时喜欢的就是跟哥们儿们用70码的速度飙车,如果撞到了人,撞死了还好,如果没撞死,就把人给捅死。如果有人把他抓住了,他就会喊“我爸是卫灵公”。卫国就是以南子为核心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出逃卫国了。
从此以后,孔子就在奔波中看到了社会的各种乱象,也体察了什么样的心态和理论才能改变这些乱象。从城镇的建立看到了高房价的根本原因——财政分配,从邦国的乱局看到了通畅的物流系统是多么重要。关于儒家的“仁治”,关于国君(国之君子)的选立,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孔子的弟子也都有不错的表现,比如身上带着经济学气息的土豪子贡,带着屌丝气质的勇士子路。
读了这本书,看到的不仅仅是那段历史,也不仅仅是对如今社会的映射。从这本书看到的,还有亘古不变的儒家治世之方,那是穿透古今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真实存在。这种存在,完全不是如今“砖家学者”眼中的模样。
轻松地揭开了当今社会巨大的伤疤
《孔夫子奋斗史》成书于2012年,其中大部分牵涉当今时代的事件,比如萝卜招聘,凤姐事件等等,都是之前两年陆续发生的社会事件。而作者自然拉来这些事件对孔子的遭遇进行阐述的时候,也便揭开了当今社会的伤疤。这些伤疤,如果想要通过当今事件具体阐述出来,恐怕会遇到很多问题。天际云则在轻松的描述中,给了这些社会事件重重一击,让人感慨万千,似乎古今并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也应该按照孔子的某些行动去解决这些事情。
《孔夫子奋斗史》不完全是一个借古讽今的小说,它的主旨其实还是阐述孔子的行踪。至于为什么牵涉到了如此多的现实故事,天际云自己也说不清楚。他说,首先,可能是这样能够吸引读者,自己便能够靠卖书挣钱。其次,如果只是记述孔子的行踪,未免效率太低,应当拥有更多的内容。另外,毕竟前人已经写了很多关于孔子的传记,自己对孔子的研究不敌其中很多人,对现实倒是有很多的想法。
天际云表示,怀胎两年才出版,生出来的希望是哪吒。
《孔夫子奋斗史》:下一本历史类畅销书
央视一个《百家讲坛》,造就了许多历史和国学名人,包括于丹、易中天、鲍鹏山、袁腾飞等人,将多个人推进了作家富豪榜。从写作内容来看,《孔夫子奋斗史》和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鲍鹏山的《孔子传》拥有同样的读者群。
按照记述方式来看,《孔夫子奋斗史》应当是和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以及当前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是同一类风格。从其价值来看,这本书将引起很多国学专家侧目。不仅如此,紧贴社会事件,关注经济文化动向更是为这本书增加了号召力。这本书集中了多个卖点,可以料想,它将是继《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和《明朝那些事儿》后的下一本历史类畅销书。
天际云访谈:《孔夫子奋斗史》是如何炼成的
记者:你好,天际云,关于《孔夫子奋斗史》这本书,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要写这样一本书呢?
天际云:其实我在大学期间就想要写一本关于孔子的传记了,当时受到专家怂恿想要鄙视一下儒家。我是道家人,据说道家人看不上儒家,因为儒家学问太肤浅。单独看《论语》,我也看不出孔子有什么高明的地方,加上受社会敌视儒家的风气影响,就想写一个批判儒家的小说。可是经过查找资料和写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对儒家的了解如此肤浅。写完这本书,我已经深深爱上了孔子,不能再和敌视儒家的人愉快地玩耍了。
记者:你是为了鄙视儒家才写的这本书,可是写完以后,却对儒家非常崇拜,是这个意思吧?
天际云:对,我以后会力推儒学的,它是唯一的“政治学”,是治政良方,也是让世界和谐的正道。现在学校里教的“政治学”恐怕只是“非官员关于社会管理实务的猜想逻辑集合”。其实儒家是真正的“宗教”,为宗的教,和心学理学一样,是“宗教”。所思所念皆学,所见所闻皆教。在“宗教”之上还有“祖教”,也就是老子“太上,下不知之”的教化,宗教是“亲而誉之”的教化,宗教是保社会昌盛的,三维学问,在乱世用不上,但是却是治世的保障。这些在小说中都有体现。
记者: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说法呀,我们现在所以为的“宗教”是什么呢?
天际云:是社团教和民教。宗教不是一般人的脑力能玩得起的,这些不好细说。
记者:好吧,关于《孔夫子奋斗史》这本书,它的内容深刻,显示作者有着非凡的国学功底,对孔子也必定有着长时间的研究。可是见你年纪轻轻,这虽然很符合小说的叙事风格,但是仍旧是让人感到惊讶。加上你写《孔夫子奋斗史》的初衷,你觉得跟于丹等同样在写孔子的人相比,你有什么优势呢?
天际云:说到对孔子的研究,其实我并不是很严肃的研究,大家从小都在接触关于孔子的书籍,对孔子都应该有相当的了解,只是有些人并不去深入思考这些事。加上专家的各种奇葩的推想,让原本真实的孔子一生变得离奇。我只是多想了想,把它总结了一下而已。至于国学,最关键的是一个“悟”字,没有悟到,说的很多都是瞎话,悟到了,就能写一些真话,所以我所写的东西,应该看它的“段位”,不在这个“段位”,你研究再久也没用,这一点是不看年龄的。
记者:那么关于小说的语言风格,你是如何取舍的?
天际云:因为我的出发点就不是特别严肃,而且当时工资很低生活困顿,北漂的生活,你懂的,心理备受煎熬,十分愤怒,就想用王小波的风格加欧亨利的风格写出一个小说。
记者:是王小波和欧亨利吗?这一点还真是不容易看出来。你觉得王小波和欧亨利的风格都用在哪些章节里了?
天际云:这些后来被改掉了不少,而且说到别人的风格,这是很难把握的。我想模仿王小波,是为了增加书的畅销度,但是没有成功。
记者:那么你以后还会有别的关于儒学的作品,是吧?
天际云:对。
记者:那么你对《孔夫子奋斗史》抱有什么想法呢?
天际云:这本书先帮我打下一些名气,让我赚点钱,然后我才有时间和钱去做别的事。以后我可能会写比较专门的作品来描述儒家,比如解析一下《论语》之类的。
记者:关于《孔夫子奋斗史》的内容,你是如何在这么薄薄一本书里装进了如此多的学问的?
天际云:这个可以有,一本《道德经》能装下天地,我装这么一点东西还远远不够。其实越真实的知识,就越是精炼,在这方面,你看到的可能不是很多的知识,而是比较精炼比较真实的知识。
记者:我们看到,这本书里包含的有国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甚至包含科幻,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精力照顾到这么全面的知识的?
天际云:可能是凑巧吧,对这些东西很好奇,所以就写一下了。你说里面包含政治学,其实我不懂如今的政治学,我只是阐述了儒家的一些说法。知识很零散,但就是这样奇妙地结合起来了。写这本书的初稿,我用了20多天,而且是下班后写的。
记者:这实在让人很惊讶呀,是浑然天成?
天际云:是怀胎过久迫不及待就生出来了。在这之前其实我已经酝酿很久了,加上当时工资很少,北漂的日子很苦,我心里憋着一股气,就这样思路喷涌。有时候写作就是这个样子,时间到了,就出来了。我宁肯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然后用很少的时间去写作。
记者:这种写作方式和普通作家很不一样呀,别的作家都是专职写作,像便秘一样一点一点憋出来的,这样才能出精品。
天际云:有些精品不需要太多时间就可以写出来,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至于那些大部头的精品,要写出来需要时间呀,我一个穷屌丝,起早贪黑工作,写的书不一定出版,根本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写作。这一本书,足够大家去思考了,等大家想的差不多了,我拿到稿费了,再出便秘憋出来的新书。
记者:最后再问一下,你觉得你写的东西和现在的关联,或者说对现在的影响。
天际云:我觉得《孔夫子奋斗史》写的或许是以前,或许是现在。以前和现在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在我看来古今没有太大的区别。或许我们也可以把如今的世界格局看成春秋战国时代。
注:天际云《孔夫子奋斗史》诞生记,这个文章出自于我自己采访我自己,脸皮神马的都不是问题,没钱才是大问题。这本书有着极大的畅销潜力,只是因为作者没有名气,所以需要自己努力去占领百度框搜索。沉淀的才是精品,一个新的畅销书明星将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