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冬忆
一到冬天,便想还是夏天好啊,热比冷好受些,不像冬天,手都伸不出来,一点也不舒展,在家时,每次我说这话,妈总会反驳我说,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到夏天时,热得难受,你又该想到冬天好了。
其实我想说还是春天好啊,不热不冷,微风拂面,可是总感觉太短暂,只是觉得像费话,就没敢说。
这儿冬天的冷,是一点一点的降温,一天一天的寒冷,等到一天有一天你穿着所有能穿上的棉衣,才发觉,真的是比家乡冷啊,我给网友发微信说,就像温水煮青蛙,天气也像给我们设了一个阴谋,不至于我们太急着想家回家。
要说冷,大庆是我去过的最冷的地方,十二月时,气温已降到零下二十多度,雪一场接一场的下,也不化,一层层的堆积,风一吹像尘土一样飞扬,雪也会慢慢变薄,是气化了。
夜晚,洗了衣服,到阳台上晾,湿手抓住衣服架子,冻得粘在上面,拖鞋上有水也粘在地板上了,衣服搭上去,一转身的工夫再摸,硬邦邦的了。寒冷禁锢了人的活动,我们住的街上罕有人迹,戴上火车头皮帽子,到市里去,路上,阳光明亮,原野安详,天空好蓝,深不可测,只有在高纬度地区才有的晴朗,下了车,凛冽的风吹得眼珠子发痛,马路被风吹得亮晶晶的,在过街天桥上,人潮如涌,也没见几个人戴我们这样的帽子,显得很可笑,当地人比我们耐冷,他们不会知道,我们好久没有出门了,我们已经在家冬眠了快一个月了。
那天我们买了衣服,和一些土特产,已经买好了火车票,齐齐哈尔到郑州的,第二天我们就离开了大庆。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回想起来,记得的只有寒冷,和无边无际的雪。
九八年豫西没有下一场雪,过了年,还没有下一场雪,回头一想可不是啊,一冬一场雪没有下,那个冬天我没有穿一天棉袄,这在记忆里也是第一次,没有雪的冬天,让人怅然若失,感觉不太完美。
过年走亲戚到舅舅家时,舅舅一开口就说,今冬天干路净,走亲戚好啊,可是田里的麦苗可旱干了,往年开了春麦苗返青,今年地里枯黄一片,舅舅忧心忡忡的样子,让我和妈也担心舅舅家的麦子。
我们来的山路上,尘土有几寸深,裤脚上都是尘土呢。
如今,舅舅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我们每年去舅舅家走亲戚,总还能想起九八年那个干冬。
第二年,九九年,发生了许多不顺心的事,我的心情糟糕透了,记得年三十下了一场大雪,院里的水管全冻住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夜饭,正是用水的高峰期,妈妈喊,没水了,爹便拿起扁担,去小镇后面的村里去挑水了,我坐着没动,好像过年给我无关似的,坐在门前,看着外面下得越来越大的雪,那个村子很远的,我知道那个井,在一片竹林的后面,就想,该去看看爹,他别摔跤了,想到这儿,我便出门去,走到竹林的边上,看见爹正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过来,慢慢的一步一滑的走,他其实也不经常跳水,挑的很艰难,我说,你放下,我来挑吧,爹说,你挑不来,肩上没压过担子,便执意向前走去。我跟在他的后面,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酸,爹那年五十二岁。
那是出生以来所受的第一个打击,那个冬天比九八年要寒冷的多,可能还是心理的作用。
一三年冬天,村里的新房盖好了,大年初二,雪后初霁,我们到房顶上扫雪,雪不住的融化成水,天真蓝,比蓝色还要蓝,我的村庄,那一天,像一帧清晰的照片,白色的屋脊鱼鳞一样,上面是干瘦的忍受了一冬寒风的树稍,我抄着手,站在屋顶上,直到自己也变成这幅照片的一部分。
一到冬天,便想还是夏天好啊,热比冷好受些,不像冬天,手都伸不出来,一点也不舒展,在家时,每次我说这话,妈总会反驳我说,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到夏天时,热得难受,你又该想到冬天好了。
其实我想说还是春天好啊,不热不冷,微风拂面,可是总感觉太短暂,只是觉得像费话,就没敢说。
这儿冬天的冷,是一点一点的降温,一天一天的寒冷,等到一天有一天你穿着所有能穿上的棉衣,才发觉,真的是比家乡冷啊,我给网友发微信说,就像温水煮青蛙,天气也像给我们设了一个阴谋,不至于我们太急着想家回家。
要说冷,大庆是我去过的最冷的地方,十二月时,气温已降到零下二十多度,雪一场接一场的下,也不化,一层层的堆积,风一吹像尘土一样飞扬,雪也会慢慢变薄,是气化了。
夜晚,洗了衣服,到阳台上晾,湿手抓住衣服架子,冻得粘在上面,拖鞋上有水也粘在地板上了,衣服搭上去,一转身的工夫再摸,硬邦邦的了。寒冷禁锢了人的活动,我们住的街上罕有人迹,戴上火车头皮帽子,到市里去,路上,阳光明亮,原野安详,天空好蓝,深不可测,只有在高纬度地区才有的晴朗,下了车,凛冽的风吹得眼珠子发痛,马路被风吹得亮晶晶的,在过街天桥上,人潮如涌,也没见几个人戴我们这样的帽子,显得很可笑,当地人比我们耐冷,他们不会知道,我们好久没有出门了,我们已经在家冬眠了快一个月了。
那天我们买了衣服,和一些土特产,已经买好了火车票,齐齐哈尔到郑州的,第二天我们就离开了大庆。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回想起来,记得的只有寒冷,和无边无际的雪。
九八年豫西没有下一场雪,过了年,还没有下一场雪,回头一想可不是啊,一冬一场雪没有下,那个冬天我没有穿一天棉袄,这在记忆里也是第一次,没有雪的冬天,让人怅然若失,感觉不太完美。
过年走亲戚到舅舅家时,舅舅一开口就说,今冬天干路净,走亲戚好啊,可是田里的麦苗可旱干了,往年开了春麦苗返青,今年地里枯黄一片,舅舅忧心忡忡的样子,让我和妈也担心舅舅家的麦子。
我们来的山路上,尘土有几寸深,裤脚上都是尘土呢。
如今,舅舅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我们每年去舅舅家走亲戚,总还能想起九八年那个干冬。
第二年,九九年,发生了许多不顺心的事,我的心情糟糕透了,记得年三十下了一场大雪,院里的水管全冻住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夜饭,正是用水的高峰期,妈妈喊,没水了,爹便拿起扁担,去小镇后面的村里去挑水了,我坐着没动,好像过年给我无关似的,坐在门前,看着外面下得越来越大的雪,那个村子很远的,我知道那个井,在一片竹林的后面,就想,该去看看爹,他别摔跤了,想到这儿,我便出门去,走到竹林的边上,看见爹正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过来,慢慢的一步一滑的走,他其实也不经常跳水,挑的很艰难,我说,你放下,我来挑吧,爹说,你挑不来,肩上没压过担子,便执意向前走去。我跟在他的后面,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酸,爹那年五十二岁。
那是出生以来所受的第一个打击,那个冬天比九八年要寒冷的多,可能还是心理的作用。
一三年冬天,村里的新房盖好了,大年初二,雪后初霁,我们到房顶上扫雪,雪不住的融化成水,天真蓝,比蓝色还要蓝,我的村庄,那一天,像一帧清晰的照片,白色的屋脊鱼鳞一样,上面是干瘦的忍受了一冬寒风的树稍,我抄着手,站在屋顶上,直到自己也变成这幅照片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