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帧相
![]() |
“做自己”,常常被现代人说起,这个概念,就像一剂精神兴奋剂,只是说起就足以起到充电的作用。因为这三个字总能恰到好处的刺激人们勾勒起一幅自我个性fits现实生活的美好画卷,带给人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以及对自我生活的完全操控感。正因为“做自己”通常只被以肯定意味的视觉看待,所以那句“生活磨平了我所有的棱角”也就相对地引发否定的理解,勾起遗憾的感觉。
但,在我看来,“做自己”并非一条供奉个性的朝圣之路,而是一路删削冗杂的创作过程,而“生活磨平了我所有的棱角”也不是一场掩埋个性的沙尘暴,恰恰是一系列学习将自我个性运用得当的重建过程。
每个人都带着其独特的天性诞生于世,其天性决定了其个性的基调,但并不会自动对其个性的发展修渠建道。又因为与个人的智商无关,没有人拥有完美的天性——我不是指“八面玲珑、人见人爱”,而是指始终对身心发展起着有益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后天的有益引导。如果“做自己”毋庸置疑地应该对我们具备积极意义,那么就必然针对我们个性中的冗杂具有否定的意味。
什么是我们个性中的冗杂?简单来说就是会威胁到我们精神安宁的部分,是让我们心态失衡的部分。比如挫败感,不管那是因何而起——嫉妒、虚荣、自卑、愚蠢、情绪失控、恐惧、失落、不安……。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挫败感,过去会、现在会、将来也会,挫败感本身是很正常的人性反应。我说“删削”,并非否定挫败感的产生——事实上,刻意地否定挫败感除了给自己招来自我厌恶感,什么作用都没有。“删削”是指承认挫败感,直面它,冷静地思考产生它的本质原因,克服它,或者有尊严地承受它。
认识到自己的匮乏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进步的意味,但因匮乏而难以接纳自己则是不明智的。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去看:我们今天的样子是由昨天而来,我们未来的样子则由今天而定,不管你想成全的是怎样的自己,都需要今天的自己的努力,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当下的自己。与自己和解,协调好自己的感性和理性,先把有益的思想吸收起来,再去思考其具体意味,指导自己的选择,最重要是给自己时间,所有我们希望可以弥补的欠缺不会一起被修复,有的根深蒂固到需要终其一生地反复练习,但这一过程将使我们逐渐得心应手。
而这怡然自得的修身养性的过程,则是“生活磨平了我所有的棱角”应该被赋予的意味。
棱角的确是我们个性的一部分,但我们也要看清哪些棱角对我们是有益的哪些不是。人生就像船只在大海上航行,不是陆地上有的都有必要带上船,也不是船上有的就一定不能丢,航线需要不时做调整,所备也是一样。
我们也不必要求自己在头几次出航就表现得像个老船长。我们的确需要负责任地思考怎样才配得上所属的年龄——实际上是要配得上所有的经历。但不是提前向时间要求得到只有时间才会带来的东西,比如成熟和阅历,以及更加发展的精神智力。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生活而失去生活的目的。定下无数的目标,我觉得跟追求长寿是一样的,实质性上都在忽视生命本身的意义。时间给了增加阅历的空间,也在剥夺我们创造和享受的能力。人生并不是总在一望无际的年岁,说人生中没有来不及这句话的多为年轻人,可是比如你风烛残年,腿脚不便,反应迟缓,可能就会有一些没来得及的遗憾了,你只能说服你自己你不想要了,因为你老了,但你还是会感概。人生在一开头显得漫长,忽而就只剩回忆了,所以“做自己”,也是要不断成全自己的争取。顺其自然,是在尽其当然后的才能尽情享受的潇洒,否则只有未尽的遗憾。
不过,要“做好自己”同时更需要“认识自己”: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身体程度以维护个人的健康,需要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以维护思想的精进,需要认识自己的情绪体会以维护感情的完整。当我们越是能作自己的见证人,越是能清楚“自己”对自己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