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不成为一个生性凉薄的人
生性凉薄,这个词最近一直在自己的脑袋里盘旋。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可以用于贴切表达意思的词语。希望自己永远都不要成为一个生性凉薄之人。
作为一个天天耍屁屁踢的民工策划,长期作业培养出了自己不能说长句的习惯,逗号用着都觉得别扭。不仅输出,现在连输入都是个问题,能看进去的文字作品少的可怜,有严重的物种退化趋势。更要命的是思维无逻辑发散,说西扯东,连想问题都是一样。所以哈哈是利器,在我这里文字版的笑有三种,哈哈是假笑,哈哈哈是觉得还算有意思,哈哈哈哈才是真的觉得好笑,而且一般在打的过程中就已经乐不可支。也许有天自己会退化到,啊,就没了。
最近有和几个有意思的人聊天,美国电视台跑breaking news的记者,半夜扯起哲学物理电影的网络友人,在中国的荷兰生意人等等。大部分都是从虚拟世界结识的,不过都很有意思,整天都活在这个没听说过,那个还没看的新鲜感中。而我发现自己常常矛盾的点在于希望知道更多的同时又希望自己在某一领域获得特定意义上的成功。这显然有个广度和深度的纠结点。暂时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所以就先想怎样就怎样吧。还好两者都还有着足够的热情。
和小伙伴一起自己瞎搞起来的产品眼看就要上线,虽然刚刚跑了一个测试网站说有87 errors and 20 warnings were found,但那句歌词怎么说的来的,还好我们没放弃。自己在面对一个全新的事物的时候总会头脑发热,感性高于理性的用力过猛,回头想想反而适得其反。所以这次稍微收敛,但努力的程度还算问心无愧,这也就够了。和小伙伴合计过,反正第一次创业也不太可能成功嘛。重要的是学习积累,包括提升视野。
现在总会被一些很小的事情逗乐,是真的二逼笑出来,比如在地铁里看到一个梳着柯震东发型的大叔腿不打弯的鞠躬系鞋带的时候,比如在取钱包的店里闻到麦当劳的味道瞬间脑补出无数画面的时候,比如听到同事说短粗又有力,细长耷拉地的时候,等等。稍微有了一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倒也不是说最近生活很美好,而是各种情绪慢慢变得分明了起来。越来越不会失控,越来越不会情绪化的同时还保持了感性感知快乐的能力,还算庆幸。
不过有感觉到自己学习能力的下降,广义上的学习能力,包括从别人话语中吸收,信息输入储存这些,老了?可能是吧。或者是因为自己的价值观正在慢慢建立起来,所以包容度有些减弱。说到老了,很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比我年长的朋友都曾经和我这样说过,哦对了你90年的(顿)才24呀,想当初我24的时候可不像你这样,天天就知道…… 我就笑着听,近一点的朋友会讨论一两句心智成熟的问题。我其实不是早熟也并不成熟,只是成长节奏混乱所以心智发育不太健全。所以我敏感又大条,自负又自卑之类的吧。而且有意思的是和年长的人聊多了就发现其实每个人对24岁,乃至年轻,乃至所有固定阶段的理解都完全不一样,但他们在说的时候都带着一种独立且唯一的口气。纵向加横向的来看,人好像就被固定到那么一个小点上了,圈出的是思想的疆界。
眼看又到年底,每年的年底都兵荒马乱,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都是。工作上接连有被挖的机会,申请学校的任务上犯着犯不起的拖延症,感情生活也有点理性和感性打架的意思。去年年底买了日记本,坚持的还可以,只是最近有点荒废。和人说起写了一年,有时想翻着看看发现根本读不进去,对方说本来就不是留给现在来看的。想想有道理,所以决定再去买一本好了。记录一年下来只总结出一点,让自己难受的事最好不去记,去重复痛苦。过去了就过去了。人还是要顺着活,顺势而为,顺其自然,没有必要给自己找额外的麻烦去一遍遍的挖开伤口左看右看。基于这点,之前自己被被评价为矫情实在不为过,只不过现在才有点明白。不过偶尔还是会有忍不住想要当祥林嫂的冲动,顺着来就好,说完就完。
最后再说一点,越来越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与过去的事实无关。是一种强恢复力和自我修复力的东西。我没有家的概念,就比如现在,这一刻,我一个人在北京,我妈在重庆,我爸在甘肃或者武汉。下周一夜里我妈回,周二一早我走。当然,家的概念不能这么具象化,但我没有家,我有的是父亲和母亲,相互独立的两者。亲情是底,平时不一定有多显,但关键时刻可以把一个人无条件的托起来。是情感,而不是情绪,情绪是一时的而情感绵延。亲情真的很强大,突然想到了interstellar的just love的梗,哈哈。
无逻辑的絮叨了这么多,只是单纯的想写下来。
也许可以作为当自己再长进些的时候回头耻笑的东西。
毕竟,我并非生性凉薄之人。
作为一个天天耍屁屁踢的民工策划,长期作业培养出了自己不能说长句的习惯,逗号用着都觉得别扭。不仅输出,现在连输入都是个问题,能看进去的文字作品少的可怜,有严重的物种退化趋势。更要命的是思维无逻辑发散,说西扯东,连想问题都是一样。所以哈哈是利器,在我这里文字版的笑有三种,哈哈是假笑,哈哈哈是觉得还算有意思,哈哈哈哈才是真的觉得好笑,而且一般在打的过程中就已经乐不可支。也许有天自己会退化到,啊,就没了。
最近有和几个有意思的人聊天,美国电视台跑breaking news的记者,半夜扯起哲学物理电影的网络友人,在中国的荷兰生意人等等。大部分都是从虚拟世界结识的,不过都很有意思,整天都活在这个没听说过,那个还没看的新鲜感中。而我发现自己常常矛盾的点在于希望知道更多的同时又希望自己在某一领域获得特定意义上的成功。这显然有个广度和深度的纠结点。暂时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所以就先想怎样就怎样吧。还好两者都还有着足够的热情。
和小伙伴一起自己瞎搞起来的产品眼看就要上线,虽然刚刚跑了一个测试网站说有87 errors and 20 warnings were found,但那句歌词怎么说的来的,还好我们没放弃。自己在面对一个全新的事物的时候总会头脑发热,感性高于理性的用力过猛,回头想想反而适得其反。所以这次稍微收敛,但努力的程度还算问心无愧,这也就够了。和小伙伴合计过,反正第一次创业也不太可能成功嘛。重要的是学习积累,包括提升视野。
现在总会被一些很小的事情逗乐,是真的二逼笑出来,比如在地铁里看到一个梳着柯震东发型的大叔腿不打弯的鞠躬系鞋带的时候,比如在取钱包的店里闻到麦当劳的味道瞬间脑补出无数画面的时候,比如听到同事说短粗又有力,细长耷拉地的时候,等等。稍微有了一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倒也不是说最近生活很美好,而是各种情绪慢慢变得分明了起来。越来越不会失控,越来越不会情绪化的同时还保持了感性感知快乐的能力,还算庆幸。
不过有感觉到自己学习能力的下降,广义上的学习能力,包括从别人话语中吸收,信息输入储存这些,老了?可能是吧。或者是因为自己的价值观正在慢慢建立起来,所以包容度有些减弱。说到老了,很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比我年长的朋友都曾经和我这样说过,哦对了你90年的(顿)才24呀,想当初我24的时候可不像你这样,天天就知道…… 我就笑着听,近一点的朋友会讨论一两句心智成熟的问题。我其实不是早熟也并不成熟,只是成长节奏混乱所以心智发育不太健全。所以我敏感又大条,自负又自卑之类的吧。而且有意思的是和年长的人聊多了就发现其实每个人对24岁,乃至年轻,乃至所有固定阶段的理解都完全不一样,但他们在说的时候都带着一种独立且唯一的口气。纵向加横向的来看,人好像就被固定到那么一个小点上了,圈出的是思想的疆界。
眼看又到年底,每年的年底都兵荒马乱,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都是。工作上接连有被挖的机会,申请学校的任务上犯着犯不起的拖延症,感情生活也有点理性和感性打架的意思。去年年底买了日记本,坚持的还可以,只是最近有点荒废。和人说起写了一年,有时想翻着看看发现根本读不进去,对方说本来就不是留给现在来看的。想想有道理,所以决定再去买一本好了。记录一年下来只总结出一点,让自己难受的事最好不去记,去重复痛苦。过去了就过去了。人还是要顺着活,顺势而为,顺其自然,没有必要给自己找额外的麻烦去一遍遍的挖开伤口左看右看。基于这点,之前自己被被评价为矫情实在不为过,只不过现在才有点明白。不过偶尔还是会有忍不住想要当祥林嫂的冲动,顺着来就好,说完就完。
最后再说一点,越来越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与过去的事实无关。是一种强恢复力和自我修复力的东西。我没有家的概念,就比如现在,这一刻,我一个人在北京,我妈在重庆,我爸在甘肃或者武汉。下周一夜里我妈回,周二一早我走。当然,家的概念不能这么具象化,但我没有家,我有的是父亲和母亲,相互独立的两者。亲情是底,平时不一定有多显,但关键时刻可以把一个人无条件的托起来。是情感,而不是情绪,情绪是一时的而情感绵延。亲情真的很强大,突然想到了interstellar的just love的梗,哈哈。
无逻辑的絮叨了这么多,只是单纯的想写下来。
也许可以作为当自己再长进些的时候回头耻笑的东西。
毕竟,我并非生性凉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