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件非常不好的事儿,并且经常会被罚款。天知道我多想戒掉那该死的玩意儿,顺便戒掉酒,名正言顺地当一个王宁同志那样的一个Straight Edge。但我是这样一个无赖,所以我亲爱的肺,哥们儿暂时还腾不出功夫处理你的问题。于是呢,我只能孤身一人站在两截铁皮箱子的接口处,企图在那里消耗掉火车上无聊的时间,或曰:享受孤独。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跟着铁皮箱子旅行是一件很酷很有诗意的事儿,我总是以为我的旅行中能碰到一些特别的事儿发生,但遗憾的是,我的孤身旅行从来没发生过任何事儿,我只是不停地抽烟、跟各种各样不同的人聊天、以及在站台上买一些山东或者河南的啤酒喝。生活就是这么波澜不惊、势如破竹,一个习惯了不温不火地倒霉着的傻蛋儿别无选择,当潦倒都成了一个僵硬的、毫无诗意的姿势时,只能一直往前走。
两年之后,在火车上我又听到了破碎乐队的声音。最近一次听到他们唱歌还是在哈尔滨、一个我们的音乐节上,当时我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工人俱乐部地板上跟我的同伙儿们愉快地喝着啤酒;而现在,我独自一人在北京这个好玩儿却不靠谱儿的地方鬼混举目无亲琴弦大面积生锈电脑常年中毒。你能想像,一个长久来生活动荡不得安宁的家伙在听到破碎乐队温暖忧伤的声音时有多么感同身受,尤其是,我知道他们每一首歌的来历,我曾经跟他们有过一样的生活甚至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仍然如此相似——煽情一点说:我鼻子酸了、险些哭出来。
此时他们已然改了名字,叫做“破碎·声音”乐队,并且出版了一张专辑(我在当当网上买了四张,将分头送给我妈妈、我娘子以及我的好兄弟锤子)。他们的音乐已经改变了很好多,倘若不是一直以来断断续续的联系,我没办法把这些声音跟两年前那群热爱啤酒火锅儿以及扯蛋的年轻流氓联系在一起。而更加让我觉得疯狂的是,他们居然唱了好多关于“理想”、“青春”以及“执著”的歌儿——你知道,那一点都不酷,还有点煽情。有这样一种让我们一直深恶痛绝的形式——比方说,我们小时候总会听到某个身残志坚的人干出了什么牛逼事儿,然后在老师哄孩子般的“作为全乎人儿的我们该怎么办啊”之后小脸儿通红齐刷刷地像小白痴一样扯脖子喊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或者,在我们成年之后,为了考研考T考G不得不交上比一口大肥猪还贵的学费听讲台上像一个传销骗子的老师讲述各种各样身份卑微的杂种凭借孜孜不倦地努力考下无数没用的狗屁证书变成国际白领的故事然后默念一万遍“我能行”完后觉得人生豁然开朗。通常,我们会把这称为“励志故事”,“励志”这件事儿一点都不酷,其中还充满了低能欺骗和各种不可告人的阴险目的——经过二十年的荼毒,我们早腻味了这种单调的小骗局,对它不屑一顾。
时光倒退回几年前,我绝对不会认为破碎乐队的歌跟“励志歌”有什么联系。可是现在,在这个低落的晚上、在漫无目的火车上、在国产mp3里,我听到贝司手秒不可言的小泛音听到清澈的木琴扫弦听到他们唱道:“我多想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哭泣,却没有选择,只有选择坚强”时,我喀嚓一下儿就被打动了,我正在回哈尔滨的路上,因为我妈妈想我了,而我只能跟爸妈一起待几天,然后就要继续回到北京在唱片公司娱乐网站音乐杂志等不靠谱儿的地方继续鬼混。我是那么想能安顿下来,想一家四口每天晚上塌塌实实吃晚饭散步去超市买厕纸一起看足球想养一条活泼的大狗或者一个比我还混蛋的儿子,但我凋敝的城市里只有腐败、下岗的小贩和廉价劳动力,我不想成为银行职员或者公务员,我还想干我喜欢的并且不太无聊的事情——于是没得选择,只能面无表情一路走下去。用破碎乐队的话说就是:我没有选择,只有选择坚强。在迷笛音乐节上,他们把这首叫《生活》的歌送给所有住在霍营的乐队,但是没有送给我,这让我现在想起来很是耿耿于怀。
“总之呢,别让自己停下来。”在霍营的某新疆饭馆,主唱姜巍喝着燕京啤酒跟我说。当时我们互相通报了一下儿近年的状况,我当时有点沮丧,生活凄惨并且自己的事儿也出了好些问题——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我,就像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乐队一样。
对于我们大多数曾经义无返顾地选择自己的路来走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会鼻青脸肿,除了继续走不停下来,我们也干不了什么。这一句“总之呢,别让自己停下来”其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更像是一种态度。它既不是十八岁时走上街去战死街头那种盲目和冲动,也不是一个没了血性的大龄青年的得过且过——坚持梦想是一件没有条件容不得讨价还价的事,你可以努力改变环境但是没理由抱怨环境在你改变这环境之前你唯一能要求的就是你自己:别让自己停下来,朝自己的方向使劲儿,带着流氓似的漫不在乎和决绝昂首挺胸、大步流星朝前走。
两年之后,在火车上我又听到了破碎乐队的声音。最近一次听到他们唱歌还是在哈尔滨、一个我们的音乐节上,当时我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工人俱乐部地板上跟我的同伙儿们愉快地喝着啤酒;而现在,我独自一人在北京这个好玩儿却不靠谱儿的地方鬼混举目无亲琴弦大面积生锈电脑常年中毒。你能想像,一个长久来生活动荡不得安宁的家伙在听到破碎乐队温暖忧伤的声音时有多么感同身受,尤其是,我知道他们每一首歌的来历,我曾经跟他们有过一样的生活甚至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仍然如此相似——煽情一点说:我鼻子酸了、险些哭出来。
此时他们已然改了名字,叫做“破碎·声音”乐队,并且出版了一张专辑(我在当当网上买了四张,将分头送给我妈妈、我娘子以及我的好兄弟锤子)。他们的音乐已经改变了很好多,倘若不是一直以来断断续续的联系,我没办法把这些声音跟两年前那群热爱啤酒火锅儿以及扯蛋的年轻流氓联系在一起。而更加让我觉得疯狂的是,他们居然唱了好多关于“理想”、“青春”以及“执著”的歌儿——你知道,那一点都不酷,还有点煽情。有这样一种让我们一直深恶痛绝的形式——比方说,我们小时候总会听到某个身残志坚的人干出了什么牛逼事儿,然后在老师哄孩子般的“作为全乎人儿的我们该怎么办啊”之后小脸儿通红齐刷刷地像小白痴一样扯脖子喊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或者,在我们成年之后,为了考研考T考G不得不交上比一口大肥猪还贵的学费听讲台上像一个传销骗子的老师讲述各种各样身份卑微的杂种凭借孜孜不倦地努力考下无数没用的狗屁证书变成国际白领的故事然后默念一万遍“我能行”完后觉得人生豁然开朗。通常,我们会把这称为“励志故事”,“励志”这件事儿一点都不酷,其中还充满了低能欺骗和各种不可告人的阴险目的——经过二十年的荼毒,我们早腻味了这种单调的小骗局,对它不屑一顾。
时光倒退回几年前,我绝对不会认为破碎乐队的歌跟“励志歌”有什么联系。可是现在,在这个低落的晚上、在漫无目的火车上、在国产mp3里,我听到贝司手秒不可言的小泛音听到清澈的木琴扫弦听到他们唱道:“我多想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哭泣,却没有选择,只有选择坚强”时,我喀嚓一下儿就被打动了,我正在回哈尔滨的路上,因为我妈妈想我了,而我只能跟爸妈一起待几天,然后就要继续回到北京在唱片公司娱乐网站音乐杂志等不靠谱儿的地方继续鬼混。我是那么想能安顿下来,想一家四口每天晚上塌塌实实吃晚饭散步去超市买厕纸一起看足球想养一条活泼的大狗或者一个比我还混蛋的儿子,但我凋敝的城市里只有腐败、下岗的小贩和廉价劳动力,我不想成为银行职员或者公务员,我还想干我喜欢的并且不太无聊的事情——于是没得选择,只能面无表情一路走下去。用破碎乐队的话说就是:我没有选择,只有选择坚强。在迷笛音乐节上,他们把这首叫《生活》的歌送给所有住在霍营的乐队,但是没有送给我,这让我现在想起来很是耿耿于怀。
“总之呢,别让自己停下来。”在霍营的某新疆饭馆,主唱姜巍喝着燕京啤酒跟我说。当时我们互相通报了一下儿近年的状况,我当时有点沮丧,生活凄惨并且自己的事儿也出了好些问题——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我,就像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乐队一样。
对于我们大多数曾经义无返顾地选择自己的路来走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会鼻青脸肿,除了继续走不停下来,我们也干不了什么。这一句“总之呢,别让自己停下来”其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更像是一种态度。它既不是十八岁时走上街去战死街头那种盲目和冲动,也不是一个没了血性的大龄青年的得过且过——坚持梦想是一件没有条件容不得讨价还价的事,你可以努力改变环境但是没理由抱怨环境在你改变这环境之前你唯一能要求的就是你自己:别让自己停下来,朝自己的方向使劲儿,带着流氓似的漫不在乎和决绝昂首挺胸、大步流星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