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蠹日记】2009年9月19日 书店半日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晴
书店半日
起床不早,但距午时甚长,于是乱翻数本一直未及临幸的小书。近来工作之事未定,心绪也不定,但万事皆如读书一样,只要有一日翻开了头,总有解决掉的那天。
中午依例去姥姥家吃饭,姥姥热的穿着小短袖T,姥爷已穿上毛背心。午饭后稍坐即撤,依着姥姥的精神头,恨不得大伙都坐着倍她说一下午话。不过一则她老人家耳朵背要说的她听的清又态度平和着实不容易,二来九十岁老太太总是需要休息,还是早退吧。
直奔文化市场,开始了热闹异常的一个下午。
文化市场过午竟还有三个旧书摊,没有感兴趣之书,便入大盒子内转悠一圈,在众仁买了两套独角兽游青岛的特色手绘地图准备送给下周到青的一湄,顺便拿了一册《梵澄先生》。虽然内容已经看过,虽然字数甚少定价不菲,但陆灏策划的这套懒的起名的精装小开本丛书总是有种让人没法抗拒可爱,这点夜归时体会的更深了些。
最后的落脚点总是“我们书店”。燕子中午问我你在书店入股了?
我说没,不挣钱入股干啥。
那你去的也太积极了,简直像但着责任一样。
我想想也对,不过不是责任。开头是对书的爱,后来是对书店,再后来是对出没于书店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再后来,就是一种磁场吸引我这个钉子户去驻扎了。
莫草草同学很称职的坐台,从门口都看不到脑袋。阿姨也在。有兔乐滋滋地回去看小小马尽当爹的义务了,依我看这半天完全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慵懒型父爱体现。当然,这半天他终于也过足了地主老财坐地收钱的瘾,只不过收的这点钱还不够笼络佃户们呢。
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我要留的《梦十夜》和食指诗全被抢走,好消息是草草坐台以后再来书店人气明显旺了许多,今天下午简直有点生机盎然,果然人如其名,草草草草,润泽众生啊。不过就像胡续冬在《浮生胡言》(这本书店里似乎有啊)里回忆起当年马胡子的内在书店和书铺胡同的情形,那时他的小破书店就以店员一日一换,个个都是女的,美不美另说,但绝对都很青春。据知情者说,那是北大一个宿舍的姑娘们轮着来看店,不知道是不是都被马胡子的电眼扫射过?除了“人走黄花凉”的小罗同学,“我们书店”已经拥有阿姨和草草两大女店员,看来马胡子的大观园式管理法从北京延续到了青岛。
这种情况有蔓延的趋势,因为下午一位MM曾经说:她要早看到招聘贴也许也会来面试。此MM是下午第二个冲进来的有趣的人。第一个是一位很强悍的白发苍苍的大爷,他一进门就奔着各种大部头书而去,比如《李鸿章全集》,在帮他看清是海南出版社出版后,他连说不用了,有没有安徽教育出版社那套,定价两万八的?我当时就在这个无风的夏日午后一头风中零乱的发。但是他老人家临走时留下的赞扬性的恋恋不舍表情还是有点暖人。
现在来说一说上一段开头的MM。她携友而来时,我正和草草热烈地讨厌着马胡子逼我推荐的《歌舞伎入门》到底打开了销路没有,据说还真卖出了数本。我正在怀疑自己的推荐是不是真的有用,这员MM就冲上来问:“有没有《歌舞伎入门》?”我眼瞪的牛大,而草草迅速展示了一个优秀店员所应当具备的一推二六五的素质,向我脑门一指说小米在此。然后是热情的互瞪加握手,一片小米荐小米荐之声。
小……米……荐……听上去真的很别扭。
经过复杂的介绍,这个很高很猛很开朗的MM原来就是豆瓣上的无良欧巴桑ANNA小姐,耳熟,原来是友邻满后一直放着她加好友的请求不理的那个啊,哈哈哈。MM姓刘,芳名先敏感词一下。刘MM气质真的很符合她的豆瓣自我介绍:“优质女王攻出售,身高174,体重保密,熟练使用一切攻技能和女王隐藏技能,花容月貌,玉树临风,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唯一缺点不定时失控暴走,暴走期间常对使用者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PS:在使用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忠犬受。”窃以为这最后一句是关键,只是不知道如此强攻在世间是不是真的存在。
她的专业背景复杂,总之精通俄罗斯文学比较文学及英文翻译,若就此聊将下去恐要天黑,于是正经放她去挑那些“古怪的书”。我推荐了几本不合胃口,只见一堆卡萨诺瓦之类堆在面前,实在很汗。她景仰文泽尔居然完全不是因为推理,而是那堆腐漫和BT电影的同好,啊啊,这种外表阳光灿烂内心阴暗潮湿的同志还真是让人越看越爱啊……
偏了偏了,期待看到她的译作,不知道她抢走的我放在书店的最后一本《群魔》会不会让她从此打消读小说的念头,哈哈哈……
另有一修长黑衣MM开口就觅《三四郎》,而且对三岛也有兴趣,让我极有好感,原来喜欢日本文学的还是大有人在啊。《三四郎》我有过一册,不过已经送给哥哥了。后来草草说这MM很漂亮,很有日韩范儿,我居然都没注意,光琢磨夏目漱石去了,看来最近果然魔障了,也开始老了。
接着薛老师驾到,真是让人惊喜啊。原来约见屡屡错过碰头机会,不想今日偶遇。不过就像初识那样,爱书人的路线划的再偏再远,最后也总交汇在家乡的这几个大小书店里。上周正好读了他的《留恋之矢》,感觉回忆的几段文字很有意思,他连说见笑见笑。不过看书自然没有听他们八来八去文坛那些事儿有趣,哈哈。良友的书屋还未开张,待有机会跟有兔一起去瞅瞅。
抬头又忽见吟啸徐行兄,仍不知怎么称呼,下次打问一下。又聊了一阵束星北的话题,他说他相册里那几张照片医学院黄台路校区应该就是书里提及的地方,过一阵有朋友来他还会去拍一下现在的月子口水库,期待中。2xt瞬间收藏家留言说:“看到双杠那里,还是忍不住流泪了……”,而吟啸徐行兄说《束星北档案》这书起码青岛人该人手一册。(相册链接: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4769422/)
后来又来了一位东营MM,我这种经草草鉴定命盘中就接近话痨之人居然被她压制的几乎没有话说,而且两人都接不上她一个的茬儿,真是相当震惊,看来她大概也是个像老马一样太阳月亮星座都是双子的人,只不过她这个双子比较能聊,几乎可以开一桌麻将了。临走再见,她说大概没机会了,好恐怖凄凉的感觉——东营难道比天堂还远?……
五月在人潮后悄悄溜进来,聊了一阵,拿了他赞赏但我还没看过的斯坦贝克的《伊甸之东》。虽然我以小说闲书为主的阅读杂食与五月西学哲学国家史学名著的正统读书体系相差甚远,但扯一扯也总是有些交集,将来我改邪归正时也许要多赖他荐书甚至直接蹭他的书看呢,嘿嘿。
下午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书店一周年店庆的问题。十月底就满一年了,伟大祖国才六十年,书店居然已经存在了六十分之一,了不起,了不起。
比较正经的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一、大活动较难,但同城换书会这样的小活动组织一下还是会有响应的吧?换换书买买书聊聊天再吃点著名的“我们书店绿瓜子”,多美好的事情啊……
二、门口竖块小黑板,用来贴书店有关的人和事的相片,大家乱写彩色记事贴糊上也很有趣啊。此事马BOSS快办。
三、门口搞一个荐书架,我想了一下,也许可以这样,大家写下自己对某书的评论或者推荐的理由,或者干脆打印好相关的推荐文字拿来,用推荐的这本书压住这些字条纸片,以后买书就好像看贴子一样,有趣啊有趣……
四、店庆期间,大家都动手写一篇与书店有关的文章,回忆也行,八卦亦可,攒的多了就印出来做个纪念。(草草说可以叫“又吐(有兔)集”,那两周年时就叫“还吐集”,然后是“仍吐集”“不得不吐集”“吐毕集”……)
这些都很容易实现吧?骨干们赶紧行动起来,先开个店庆筹备小组常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吧……
六点已过,最后一个读者也离开了,我和草草、阿姨、五月一起关灯离店。晚上呆到打烊这还是第一次,忽然想起一年前离开时,身后黑漆漆的店里还是一地的木屑钢条,心里有点痒痒。薛老师说他不希望店主老是要送书给他,他希望多付些钱,让这书店存在的久一些。我想要是给这个“久一些”加上一个限定,就一百年吧,一百年我就可以知足了。
倒车倒上104,就着窗外晃动昏黄的灯光翻开包里新买的《梵澄先生》。我知道对眼睛不好,可是总不忍呆在人海里像沙一样流散时间。这书前半本是扬之水的日记,再看一遍,有些觉出记日记的好来。我的小蠹日记已经记了三年,几十万字堆在电脑里,很少有回头看的机会。我想它们发酵出味道也许也在二十年之后吧。
在路上读书总有些不同的感觉。
到奶奶家时大家都已吃完,我独享一桌饭菜。终于收到《蔓延》杂志一包。牧沐说我那篇《囚鸟》后来读者刊评表高居第一,我大吃一惊,看来即使在我看来不靠谱的青春杂志也不能低估它九零后读者群的水准。因为其他篇章实在没有看头,这是实话,《囚鸟》虽是少作,也绝不至于差到那个程度……
《青岛文学》上《美洲的孤独》爷爷还在看,我实在不能想像他能接受麦卡勒斯奥内蒂奥尼尔和马尔克斯,不过他绝对是个学习型老头,这次短谈的内容是陈舜臣的《曹操》,他认为不错,郭沫若也替曹操翻过案,这人可写也值得一写。还谈起了《鹄奔亭》也是同时期故事,看来要把史老师的汉代系列都拿给爷爷看了……
今日小蠹日记三千四百余字,勇创新高!
书店半日
起床不早,但距午时甚长,于是乱翻数本一直未及临幸的小书。近来工作之事未定,心绪也不定,但万事皆如读书一样,只要有一日翻开了头,总有解决掉的那天。
中午依例去姥姥家吃饭,姥姥热的穿着小短袖T,姥爷已穿上毛背心。午饭后稍坐即撤,依着姥姥的精神头,恨不得大伙都坐着倍她说一下午话。不过一则她老人家耳朵背要说的她听的清又态度平和着实不容易,二来九十岁老太太总是需要休息,还是早退吧。
直奔文化市场,开始了热闹异常的一个下午。
文化市场过午竟还有三个旧书摊,没有感兴趣之书,便入大盒子内转悠一圈,在众仁买了两套独角兽游青岛的特色手绘地图准备送给下周到青的一湄,顺便拿了一册《梵澄先生》。虽然内容已经看过,虽然字数甚少定价不菲,但陆灏策划的这套懒的起名的精装小开本丛书总是有种让人没法抗拒可爱,这点夜归时体会的更深了些。
最后的落脚点总是“我们书店”。燕子中午问我你在书店入股了?
我说没,不挣钱入股干啥。
那你去的也太积极了,简直像但着责任一样。
我想想也对,不过不是责任。开头是对书的爱,后来是对书店,再后来是对出没于书店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再后来,就是一种磁场吸引我这个钉子户去驻扎了。
莫草草同学很称职的坐台,从门口都看不到脑袋。阿姨也在。有兔乐滋滋地回去看小小马尽当爹的义务了,依我看这半天完全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慵懒型父爱体现。当然,这半天他终于也过足了地主老财坐地收钱的瘾,只不过收的这点钱还不够笼络佃户们呢。
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我要留的《梦十夜》和食指诗全被抢走,好消息是草草坐台以后再来书店人气明显旺了许多,今天下午简直有点生机盎然,果然人如其名,草草草草,润泽众生啊。不过就像胡续冬在《浮生胡言》(这本书店里似乎有啊)里回忆起当年马胡子的内在书店和书铺胡同的情形,那时他的小破书店就以店员一日一换,个个都是女的,美不美另说,但绝对都很青春。据知情者说,那是北大一个宿舍的姑娘们轮着来看店,不知道是不是都被马胡子的电眼扫射过?除了“人走黄花凉”的小罗同学,“我们书店”已经拥有阿姨和草草两大女店员,看来马胡子的大观园式管理法从北京延续到了青岛。
这种情况有蔓延的趋势,因为下午一位MM曾经说:她要早看到招聘贴也许也会来面试。此MM是下午第二个冲进来的有趣的人。第一个是一位很强悍的白发苍苍的大爷,他一进门就奔着各种大部头书而去,比如《李鸿章全集》,在帮他看清是海南出版社出版后,他连说不用了,有没有安徽教育出版社那套,定价两万八的?我当时就在这个无风的夏日午后一头风中零乱的发。但是他老人家临走时留下的赞扬性的恋恋不舍表情还是有点暖人。
现在来说一说上一段开头的MM。她携友而来时,我正和草草热烈地讨厌着马胡子逼我推荐的《歌舞伎入门》到底打开了销路没有,据说还真卖出了数本。我正在怀疑自己的推荐是不是真的有用,这员MM就冲上来问:“有没有《歌舞伎入门》?”我眼瞪的牛大,而草草迅速展示了一个优秀店员所应当具备的一推二六五的素质,向我脑门一指说小米在此。然后是热情的互瞪加握手,一片小米荐小米荐之声。
小……米……荐……听上去真的很别扭。
经过复杂的介绍,这个很高很猛很开朗的MM原来就是豆瓣上的无良欧巴桑ANNA小姐,耳熟,原来是友邻满后一直放着她加好友的请求不理的那个啊,哈哈哈。MM姓刘,芳名先敏感词一下。刘MM气质真的很符合她的豆瓣自我介绍:“优质女王攻出售,身高174,体重保密,熟练使用一切攻技能和女王隐藏技能,花容月貌,玉树临风,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唯一缺点不定时失控暴走,暴走期间常对使用者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PS:在使用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忠犬受。”窃以为这最后一句是关键,只是不知道如此强攻在世间是不是真的存在。
她的专业背景复杂,总之精通俄罗斯文学比较文学及英文翻译,若就此聊将下去恐要天黑,于是正经放她去挑那些“古怪的书”。我推荐了几本不合胃口,只见一堆卡萨诺瓦之类堆在面前,实在很汗。她景仰文泽尔居然完全不是因为推理,而是那堆腐漫和BT电影的同好,啊啊,这种外表阳光灿烂内心阴暗潮湿的同志还真是让人越看越爱啊……
偏了偏了,期待看到她的译作,不知道她抢走的我放在书店的最后一本《群魔》会不会让她从此打消读小说的念头,哈哈哈……
另有一修长黑衣MM开口就觅《三四郎》,而且对三岛也有兴趣,让我极有好感,原来喜欢日本文学的还是大有人在啊。《三四郎》我有过一册,不过已经送给哥哥了。后来草草说这MM很漂亮,很有日韩范儿,我居然都没注意,光琢磨夏目漱石去了,看来最近果然魔障了,也开始老了。
接着薛老师驾到,真是让人惊喜啊。原来约见屡屡错过碰头机会,不想今日偶遇。不过就像初识那样,爱书人的路线划的再偏再远,最后也总交汇在家乡的这几个大小书店里。上周正好读了他的《留恋之矢》,感觉回忆的几段文字很有意思,他连说见笑见笑。不过看书自然没有听他们八来八去文坛那些事儿有趣,哈哈。良友的书屋还未开张,待有机会跟有兔一起去瞅瞅。
抬头又忽见吟啸徐行兄,仍不知怎么称呼,下次打问一下。又聊了一阵束星北的话题,他说他相册里那几张照片医学院黄台路校区应该就是书里提及的地方,过一阵有朋友来他还会去拍一下现在的月子口水库,期待中。2xt瞬间收藏家留言说:“看到双杠那里,还是忍不住流泪了……”,而吟啸徐行兄说《束星北档案》这书起码青岛人该人手一册。(相册链接: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4769422/)
后来又来了一位东营MM,我这种经草草鉴定命盘中就接近话痨之人居然被她压制的几乎没有话说,而且两人都接不上她一个的茬儿,真是相当震惊,看来她大概也是个像老马一样太阳月亮星座都是双子的人,只不过她这个双子比较能聊,几乎可以开一桌麻将了。临走再见,她说大概没机会了,好恐怖凄凉的感觉——东营难道比天堂还远?……
五月在人潮后悄悄溜进来,聊了一阵,拿了他赞赏但我还没看过的斯坦贝克的《伊甸之东》。虽然我以小说闲书为主的阅读杂食与五月西学哲学国家史学名著的正统读书体系相差甚远,但扯一扯也总是有些交集,将来我改邪归正时也许要多赖他荐书甚至直接蹭他的书看呢,嘿嘿。
下午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书店一周年店庆的问题。十月底就满一年了,伟大祖国才六十年,书店居然已经存在了六十分之一,了不起,了不起。
比较正经的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一、大活动较难,但同城换书会这样的小活动组织一下还是会有响应的吧?换换书买买书聊聊天再吃点著名的“我们书店绿瓜子”,多美好的事情啊……
二、门口竖块小黑板,用来贴书店有关的人和事的相片,大家乱写彩色记事贴糊上也很有趣啊。此事马BOSS快办。
三、门口搞一个荐书架,我想了一下,也许可以这样,大家写下自己对某书的评论或者推荐的理由,或者干脆打印好相关的推荐文字拿来,用推荐的这本书压住这些字条纸片,以后买书就好像看贴子一样,有趣啊有趣……
四、店庆期间,大家都动手写一篇与书店有关的文章,回忆也行,八卦亦可,攒的多了就印出来做个纪念。(草草说可以叫“又吐(有兔)集”,那两周年时就叫“还吐集”,然后是“仍吐集”“不得不吐集”“吐毕集”……)
这些都很容易实现吧?骨干们赶紧行动起来,先开个店庆筹备小组常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吧……
六点已过,最后一个读者也离开了,我和草草、阿姨、五月一起关灯离店。晚上呆到打烊这还是第一次,忽然想起一年前离开时,身后黑漆漆的店里还是一地的木屑钢条,心里有点痒痒。薛老师说他不希望店主老是要送书给他,他希望多付些钱,让这书店存在的久一些。我想要是给这个“久一些”加上一个限定,就一百年吧,一百年我就可以知足了。
倒车倒上104,就着窗外晃动昏黄的灯光翻开包里新买的《梵澄先生》。我知道对眼睛不好,可是总不忍呆在人海里像沙一样流散时间。这书前半本是扬之水的日记,再看一遍,有些觉出记日记的好来。我的小蠹日记已经记了三年,几十万字堆在电脑里,很少有回头看的机会。我想它们发酵出味道也许也在二十年之后吧。
在路上读书总有些不同的感觉。
到奶奶家时大家都已吃完,我独享一桌饭菜。终于收到《蔓延》杂志一包。牧沐说我那篇《囚鸟》后来读者刊评表高居第一,我大吃一惊,看来即使在我看来不靠谱的青春杂志也不能低估它九零后读者群的水准。因为其他篇章实在没有看头,这是实话,《囚鸟》虽是少作,也绝不至于差到那个程度……
《青岛文学》上《美洲的孤独》爷爷还在看,我实在不能想像他能接受麦卡勒斯奥内蒂奥尼尔和马尔克斯,不过他绝对是个学习型老头,这次短谈的内容是陈舜臣的《曹操》,他认为不错,郭沫若也替曹操翻过案,这人可写也值得一写。还谈起了《鹄奔亭》也是同时期故事,看来要把史老师的汉代系列都拿给爷爷看了……
今日小蠹日记三千四百余字,勇创新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