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
利 他
噶玛巴·邬金赤列多吉
不论我们在职场也好、是修行佛法也好,拥有一份愿求利益他人的心及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整个环境生态,抑或是住在其中的人们,均需要和平及快乐,而要如何方能达到此目的?唯有改变我们自己,并且不再有伤害他人之心念,同时发展利他的愿望。在世界上有着许多不同的宗教派别,这些不同的宗教派别,是为不同愿求的人们,提供并指出一条让个人及他人能获得快乐及利益的道路。我最熟悉的宗教就是佛教,在佛教中欲求利益他人是最重要的。声闻乘及缘觉乘是强调弃离伤害众生及其因,大乘传承则是着重于利他,并于未来中,为其建立起利益之因。
利益诸有情是我主要的修持,对于其依据的三种德行,我愿给予简短的介绍:清净爱、悲心及菩提心。清净爱:愿求一切众生皆具乐及乐因;悲心:愿求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如一切不善之行为);菩提心:愿求一切众生皆脱离苦及苦因,并能帮助他们达到无上正觉,都能证得佛果。
我看到有些人有时因修持悲心,在他们想到痛苦时,便变得有些许悲伤,接着他们或以众生之苦来禅修,如此一来他们就更感到沮丧,有时甚至会因而生病。正真悲心之定义,乃是愿求众生离苦及苦因,所以,如果这样修持会带来痛苦,那么,这就不是正确的悲心修持了。
当我们在发展清净爱时,不能仅限于一己或几个特定之对象,应该是扩大至一切有情众生;他们在过去世中,均曾是对我们有恩之母亲,而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惠,表示我们的感念,我们应给予他们的,是我们的清净爱及悲心。或是我们可如此单纯想着:就因为众生在痛苦,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他们展露慈悲心及菩提心。当我们忆起有时候身心遭受痛苦时,我们也必须了解一切众生也曾体验着相同的痛苦,当我们如此去体会时,便能强烈地祈愿:用快乐来代替这些痛苦。
一般而言,佛法中将粗显及细微的痛苦分为三类:行苦、坏苦及苦苦。在基本佛法之中提及:所有染污现象中均具有痛苦之表征,无常之生起乃是依因缘及条件,现象之产生皆来自于因缘之具足,绝非是它自己的力量,当因缘皆不具足时,现象是不会产生的。佛陀曾开示:一切现象皆来自于因缘的聚集,也因此它的本质是痛苦的。例如:我们的身体是无常的,所以痛苦无可避免地会经由身体而来。即使我们没生病,但组成身体的五大元素及心理状态,都还是被限制的,因此,还是有着痛苦的表征,一般人都无法看到这些层面,只有菩萨众明了一切。而“坏苦”就是:虽然目前我们是快乐的,但不久将来,它是会改变的,因为一切现象均是无常的。苦苦:即是痛苦的真实体验,再加上一切现象之痛苦表征。所有众生皆体验此三种痛苦,我们必须牢记于心,当我们遇到困难,心不平静之时,我们应当忆起其他的众生也受着相同的痛苦;同理,当我们努力去丢弃一切痛苦及不舒适,并寻求快乐喜悦时,我们也应当尽力去帮助一切有情众生,同时,我们应坚持保有清明的心,聚焦于清净爱及大悲心上。
经由修持“愿求众生快乐”之禅修,我们自心也会体受到快乐,最后我们便能真正地利益众生。而“利他”与“自我修持”之间的直接关联性是,我们利他修持的路有多长远,利益及善果就有多长远!
噶玛巴·邬金赤列多吉
不论我们在职场也好、是修行佛法也好,拥有一份愿求利益他人的心及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整个环境生态,抑或是住在其中的人们,均需要和平及快乐,而要如何方能达到此目的?唯有改变我们自己,并且不再有伤害他人之心念,同时发展利他的愿望。在世界上有着许多不同的宗教派别,这些不同的宗教派别,是为不同愿求的人们,提供并指出一条让个人及他人能获得快乐及利益的道路。我最熟悉的宗教就是佛教,在佛教中欲求利益他人是最重要的。声闻乘及缘觉乘是强调弃离伤害众生及其因,大乘传承则是着重于利他,并于未来中,为其建立起利益之因。
利益诸有情是我主要的修持,对于其依据的三种德行,我愿给予简短的介绍:清净爱、悲心及菩提心。清净爱:愿求一切众生皆具乐及乐因;悲心:愿求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如一切不善之行为);菩提心:愿求一切众生皆脱离苦及苦因,并能帮助他们达到无上正觉,都能证得佛果。
我看到有些人有时因修持悲心,在他们想到痛苦时,便变得有些许悲伤,接着他们或以众生之苦来禅修,如此一来他们就更感到沮丧,有时甚至会因而生病。正真悲心之定义,乃是愿求众生离苦及苦因,所以,如果这样修持会带来痛苦,那么,这就不是正确的悲心修持了。
当我们在发展清净爱时,不能仅限于一己或几个特定之对象,应该是扩大至一切有情众生;他们在过去世中,均曾是对我们有恩之母亲,而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惠,表示我们的感念,我们应给予他们的,是我们的清净爱及悲心。或是我们可如此单纯想着:就因为众生在痛苦,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他们展露慈悲心及菩提心。当我们忆起有时候身心遭受痛苦时,我们也必须了解一切众生也曾体验着相同的痛苦,当我们如此去体会时,便能强烈地祈愿:用快乐来代替这些痛苦。
一般而言,佛法中将粗显及细微的痛苦分为三类:行苦、坏苦及苦苦。在基本佛法之中提及:所有染污现象中均具有痛苦之表征,无常之生起乃是依因缘及条件,现象之产生皆来自于因缘之具足,绝非是它自己的力量,当因缘皆不具足时,现象是不会产生的。佛陀曾开示:一切现象皆来自于因缘的聚集,也因此它的本质是痛苦的。例如:我们的身体是无常的,所以痛苦无可避免地会经由身体而来。即使我们没生病,但组成身体的五大元素及心理状态,都还是被限制的,因此,还是有着痛苦的表征,一般人都无法看到这些层面,只有菩萨众明了一切。而“坏苦”就是:虽然目前我们是快乐的,但不久将来,它是会改变的,因为一切现象均是无常的。苦苦:即是痛苦的真实体验,再加上一切现象之痛苦表征。所有众生皆体验此三种痛苦,我们必须牢记于心,当我们遇到困难,心不平静之时,我们应当忆起其他的众生也受着相同的痛苦;同理,当我们努力去丢弃一切痛苦及不舒适,并寻求快乐喜悦时,我们也应当尽力去帮助一切有情众生,同时,我们应坚持保有清明的心,聚焦于清净爱及大悲心上。
经由修持“愿求众生快乐”之禅修,我们自心也会体受到快乐,最后我们便能真正地利益众生。而“利他”与“自我修持”之间的直接关联性是,我们利他修持的路有多长远,利益及善果就有多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