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piphany in the fall
天慢慢地变短也变冷了。前两天去大连考试时的日晒和热得睡不着的感觉还存留在身上,时间却不觉地过了一个月,带走了夏天,带来了秋天。跑步的时间早提前到了晚六点,可这两天六点出去,开始跑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而路灯还没有打开。那天状态不好,跑了一圈就开始腿酸,于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窗口透出来的昏暗灯光上,瞄准一个远处的窗口的方向跑过去,到了之后再盯住下一个远方的窗口。校园四周楼上零星亮起的灯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想着不远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个灯光在等待着我,感觉很安心。
人都说秋天是一个忧郁的季节,所以我也曾经试着去喜欢春天夏天什么的,可是最终发现还是最喜欢秋天的感觉。尤其是秋天的黄昏,在我脑海里就是一个由路灯照耀着的、昏黄的空间,很温暖,丝毫没有肃杀或者萧条的感觉。还有落叶铺满的路踩上去时软软的脚感,和它发出的声音,都带人远离寂寞。可是也是这样的时空,会让我的多愁善感莫名地发作,可能是因为它们总能勾起一些属于过往的、类似于马德琳蛋糕味道的那种记忆,可能是因为它们总提醒我时光的无情逝去,或者只是因为我被这种温暖很打动了而已。
我发现每次面对真正重要的考试我就会不自觉地选择逃避。上次考托福我在熬夜看Heroes,看Milo和Hayden的绯闻,考GRE的时候毕业论文成了一个貌似充分的借口,而这回我又在干什么呢?从考完作文回到家到今天为止,我一共看掉了56部电影,平均一天两部,红宝却还没背到一半。距离托福只剩下两个礼拜了。有一阵子我甚至疯狂地在豆瓣上寻找我可能会爱看却没看过的电影,于是想看的电影一栏已经突破了两百,而还清这无聊的欠帐的日子遥遥无期。
于是,忘了是在读《观看之道》的时候还是在重温《电子情书》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个觉悟。就像Tom Hanks的那个角色所说,在Starbucks花不到3美元就可以买到咖啡和自信,因为购买者有选择权,大杯还是中杯,咖啡因还是低咖啡因,摩卡还是Expresso,而通过选择他们define他们自己。而《观看之道》里约翰·伯格说,广告和传统的油画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相像的,因为两者都与拥有者或者购买者的心理有关。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特别地热衷于在一类物品的所有目录中做出选择并且向别人宣称这种偏好,因为一方面这能让别人了解我是个怎么样的人,而更重要地是我能够借机炫耀我知道这些东西,我曾经拥有过这些东西,而且我的品味并不坏。而我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名人的各种偏好受到记者的追问和粉丝的关注,比如你喜欢什么牌子的衣服啊,最喜欢的电影啊,最喜欢的歌手啊之类,我总在希望有一天也会有人关心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而且我确实想通过寻找这些答案来定义我自己。是不是所有自恋的人都有这个症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的购物欲时常很强烈,总是有买某些东西的欲望。最近在家,没法买东西,无论是衣服、书还是CD,于是就改为疯狂地在线看和下载电影,即使对其中某些电影的兴趣也不是那么强烈,下来了就放在那里,似乎占满了硬盘,我内在的虚空也能充实起来似的。对电影的选择权让我有了一种空洞的成就感和权力感,这是逃避压力但是最终因占用了时间而让压力加倍的方式;看电影时沉浸在别人的生活里,又是逃避生活或者逃避我没有自己的生活这一事实的方式。看P.S.I love you的时候,女主角在丈夫还在的时候觉得没有孩子没有房子意味着没有开始自己的生活,而丈夫去世之后她看着身边的女友一个怀孕一个要结婚,突然感觉很难过。正如《电子情书》里Meg Ryan的台词,有时候人们说改变是好事,那是因为有些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们想要的生活真的那么难得到么?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或许那根本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书房里坐着打字,手很凉,很想钻回被窝里去。当你没有忙到注意不到天色的变幻,白昼的短长和天气的转凉,你才不会发现时间和生命的流逝,不会憎恨时间这个混蛋。
P.S.今天黄昏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一句歌:Why does the sun go on shining,莫名地,一查才知道是Carpenter……
人都说秋天是一个忧郁的季节,所以我也曾经试着去喜欢春天夏天什么的,可是最终发现还是最喜欢秋天的感觉。尤其是秋天的黄昏,在我脑海里就是一个由路灯照耀着的、昏黄的空间,很温暖,丝毫没有肃杀或者萧条的感觉。还有落叶铺满的路踩上去时软软的脚感,和它发出的声音,都带人远离寂寞。可是也是这样的时空,会让我的多愁善感莫名地发作,可能是因为它们总能勾起一些属于过往的、类似于马德琳蛋糕味道的那种记忆,可能是因为它们总提醒我时光的无情逝去,或者只是因为我被这种温暖很打动了而已。
我发现每次面对真正重要的考试我就会不自觉地选择逃避。上次考托福我在熬夜看Heroes,看Milo和Hayden的绯闻,考GRE的时候毕业论文成了一个貌似充分的借口,而这回我又在干什么呢?从考完作文回到家到今天为止,我一共看掉了56部电影,平均一天两部,红宝却还没背到一半。距离托福只剩下两个礼拜了。有一阵子我甚至疯狂地在豆瓣上寻找我可能会爱看却没看过的电影,于是想看的电影一栏已经突破了两百,而还清这无聊的欠帐的日子遥遥无期。
于是,忘了是在读《观看之道》的时候还是在重温《电子情书》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个觉悟。就像Tom Hanks的那个角色所说,在Starbucks花不到3美元就可以买到咖啡和自信,因为购买者有选择权,大杯还是中杯,咖啡因还是低咖啡因,摩卡还是Expresso,而通过选择他们define他们自己。而《观看之道》里约翰·伯格说,广告和传统的油画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相像的,因为两者都与拥有者或者购买者的心理有关。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特别地热衷于在一类物品的所有目录中做出选择并且向别人宣称这种偏好,因为一方面这能让别人了解我是个怎么样的人,而更重要地是我能够借机炫耀我知道这些东西,我曾经拥有过这些东西,而且我的品味并不坏。而我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名人的各种偏好受到记者的追问和粉丝的关注,比如你喜欢什么牌子的衣服啊,最喜欢的电影啊,最喜欢的歌手啊之类,我总在希望有一天也会有人关心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而且我确实想通过寻找这些答案来定义我自己。是不是所有自恋的人都有这个症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的购物欲时常很强烈,总是有买某些东西的欲望。最近在家,没法买东西,无论是衣服、书还是CD,于是就改为疯狂地在线看和下载电影,即使对其中某些电影的兴趣也不是那么强烈,下来了就放在那里,似乎占满了硬盘,我内在的虚空也能充实起来似的。对电影的选择权让我有了一种空洞的成就感和权力感,这是逃避压力但是最终因占用了时间而让压力加倍的方式;看电影时沉浸在别人的生活里,又是逃避生活或者逃避我没有自己的生活这一事实的方式。看P.S.I love you的时候,女主角在丈夫还在的时候觉得没有孩子没有房子意味着没有开始自己的生活,而丈夫去世之后她看着身边的女友一个怀孕一个要结婚,突然感觉很难过。正如《电子情书》里Meg Ryan的台词,有时候人们说改变是好事,那是因为有些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们想要的生活真的那么难得到么?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或许那根本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书房里坐着打字,手很凉,很想钻回被窝里去。当你没有忙到注意不到天色的变幻,白昼的短长和天气的转凉,你才不会发现时间和生命的流逝,不会憎恨时间这个混蛋。
P.S.今天黄昏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一句歌:Why does the sun go on shining,莫名地,一查才知道是Carp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