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三大海泡石电缆管板块
今年以来,时村乡党委、乡政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各村、企业和干部群众中间走访调研,充分了解掌握乡情村情和群众急难盼怨,确定了“坚持一个主线、打造三大海泡石电缆管板块,开创时村发展新格局”的工作思路,并一一狠抓落实。
一条主线,即牢牢把村级班子抓在手上,以教育实践活动和明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下大力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提前谋划“两委”换届。从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入手,搭好两委班子框架,为今冬明春村“两委”换届做好组织和舆论准备。结合中心工作,组织乡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逐村进行走访,把党员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好、有经济头脑的“人尖子”全部纳入视野,作为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抓紧抓实党员这支队伍。一是抓发展党员。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消灭三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今年新发展了农村党员10名。二是抓教育管理。通过办培训班、上党课、组织专题讨论、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党员集体学习。严格组织生连线基层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
加强党的阵地建设。下大力推进后进村整治,健全各村党支部班子,充实村务工作队伍。8个村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投入使用。到今年全乡25个村都有了党员活动室。
用活用好乡贤人才。发挥回村长住的老教师、老干部、老职工以及各类能人的社会影响和积极作用。加强与在外务工、经商、从政人员的沟通联系,利用他们回家探亲、过年过节的机会,召开茶话会、座谈会,就时村乡各项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
东部海泡石电缆管板块,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为契机,以硬化街道和打通进出口为重点,规范发展北中原片五个村汽车配件再制造业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以来,北中原片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做表率,群众积极配合,在硬化道路、清理垃圾、拆除残垣断壁等“四清四化”工作中,走在了全乡前列,为群众创造了一个宽敞干净、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
加大投入做足路的文章。通过向上争一点,乡村投一点,各户集一点,企业捐一点,积极筹资修路。大店村筹资150万元修建村内水泥路面3600米;小店村筹资48万元修建水泥路800米,砖路1000米;槐庄筹资12万元修建水泥路300米;曹何筹资16万元硬化村内道路700米;段庄筹资48万元完成村内水泥路800米、砖路1000米。乡村两级筹资300万元,修通河卧路至五中原水泥路4.6公里,为群众快速致富铺平了道路。
规范发展汽车配件再制造业。北中原五个村从事汽车配件再制造业户较多,产品质量不错,市场需求旺盛。除4家进入园区扩大规模发展外,近百个摊点多以家庭作坊为主,既影响生活,又不便管理。为扶持这一富民产业,乡初步规划占地100亩的汽车配件再制造产业区,准备引导部分家庭作坊入驻产业区。同时拟划定一块合适区域筹建新产品展销市场,严格质量技术监管,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年内完成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投资730余万元,涉及北马滩等6个村,336公顷土地,包括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电力、道路等工程。项目区内拟新打机井9眼,修建水泥路7000平方米,砖路4.2万平方米,整修田间土路1.8万平方米,安装变压器13台。项目竣工后,将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推动土地流转,推广规模经营,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中部海泡石电缆管板块,以河卧路时村工业园区为载体,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促进全乡经济快速腾飞
加快核心起步区建设步伐。先后投资600万元用于平整土地、修路建桥办电排水等,接下来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安装路灯、统筹供水、供气、热电管网建设。新上项目4个,总投资超过2亿元,占地面积102亩。加强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招商团组,抢抓京津冀协调发展机遇,瞄准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对接,把区位优势、土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提高进园门槛,调优结构。坚持“三上三不上”,上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上纳税贡献大的项目,上提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不上,不能带动周边群众就业的项目坚决不上,大力吸纳使用新能源、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大项目好项目进驻。
推动驴肉火烧产业化。全乡在外经营驴肉火烧的1400余户,从业人员7000余人,年增收近2亿元,但多以“小打小闹”、“散兵游勇”为主。经深入调研,“把脉问诊”,决定对无证无牌、品质无保障的驴肉加工摊点实行“零容忍”,先后打掉了7个黑窝点。为将这一富民产业做大做强,通过政策倾斜、宣传引导、扶优汰劣,重点扶持南马滩村硕博肉驴产业合作社。这家“龙头企业”投资1500万元、集种植、养殖、检验检疫、屠宰、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目前已建成车间和展厅。加强日常监管力度,指导注册商标,打响自己的品牌。
西部海泡石电缆管板块,以规划五万亩高标准良田项目为依托,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为促流转调结构,帮助群众增收创造条件
筹划农田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将修通三纵三横6条田间大道,总长度25公里,涉及河卧路西16个村四万亩农田,铺设防渗管道80000米,安装扬水点36个,做到农田灌溉全覆盖。
开展涧河支渠清淤项目。利用老区项目省级资金200万元,进行涧河支渠清淤,方便周边群众引用灌溉,将解决10000余亩农田浇地难问题。以此为龙头,对沿渠各村相边坑塘进行治理。
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大力推广在李庵村落地的北京安利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先进经营模式和种管经验,引导周边村民种植水果玉米和大白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超对接,建立入驻北京市场的稳固通道。年内争取流转面积过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过20个。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协调服务。 来源:http://www.weilunguan.com/news/2014/1104/153.html
一条主线,即牢牢把村级班子抓在手上,以教育实践活动和明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下大力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提前谋划“两委”换届。从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入手,搭好两委班子框架,为今冬明春村“两委”换届做好组织和舆论准备。结合中心工作,组织乡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逐村进行走访,把党员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好、有经济头脑的“人尖子”全部纳入视野,作为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抓紧抓实党员这支队伍。一是抓发展党员。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消灭三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今年新发展了农村党员10名。二是抓教育管理。通过办培训班、上党课、组织专题讨论、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党员集体学习。严格组织生连线基层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
加强党的阵地建设。下大力推进后进村整治,健全各村党支部班子,充实村务工作队伍。8个村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投入使用。到今年全乡25个村都有了党员活动室。
用活用好乡贤人才。发挥回村长住的老教师、老干部、老职工以及各类能人的社会影响和积极作用。加强与在外务工、经商、从政人员的沟通联系,利用他们回家探亲、过年过节的机会,召开茶话会、座谈会,就时村乡各项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
东部海泡石电缆管板块,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为契机,以硬化街道和打通进出口为重点,规范发展北中原片五个村汽车配件再制造业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以来,北中原片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做表率,群众积极配合,在硬化道路、清理垃圾、拆除残垣断壁等“四清四化”工作中,走在了全乡前列,为群众创造了一个宽敞干净、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
加大投入做足路的文章。通过向上争一点,乡村投一点,各户集一点,企业捐一点,积极筹资修路。大店村筹资150万元修建村内水泥路面3600米;小店村筹资48万元修建水泥路800米,砖路1000米;槐庄筹资12万元修建水泥路300米;曹何筹资16万元硬化村内道路700米;段庄筹资48万元完成村内水泥路800米、砖路1000米。乡村两级筹资300万元,修通河卧路至五中原水泥路4.6公里,为群众快速致富铺平了道路。
规范发展汽车配件再制造业。北中原五个村从事汽车配件再制造业户较多,产品质量不错,市场需求旺盛。除4家进入园区扩大规模发展外,近百个摊点多以家庭作坊为主,既影响生活,又不便管理。为扶持这一富民产业,乡初步规划占地100亩的汽车配件再制造产业区,准备引导部分家庭作坊入驻产业区。同时拟划定一块合适区域筹建新产品展销市场,严格质量技术监管,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年内完成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投资730余万元,涉及北马滩等6个村,336公顷土地,包括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电力、道路等工程。项目区内拟新打机井9眼,修建水泥路7000平方米,砖路4.2万平方米,整修田间土路1.8万平方米,安装变压器13台。项目竣工后,将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推动土地流转,推广规模经营,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中部海泡石电缆管板块,以河卧路时村工业园区为载体,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促进全乡经济快速腾飞
加快核心起步区建设步伐。先后投资600万元用于平整土地、修路建桥办电排水等,接下来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安装路灯、统筹供水、供气、热电管网建设。新上项目4个,总投资超过2亿元,占地面积102亩。加强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招商团组,抢抓京津冀协调发展机遇,瞄准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对接,把区位优势、土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提高进园门槛,调优结构。坚持“三上三不上”,上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上纳税贡献大的项目,上提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不上,不能带动周边群众就业的项目坚决不上,大力吸纳使用新能源、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大项目好项目进驻。
推动驴肉火烧产业化。全乡在外经营驴肉火烧的1400余户,从业人员7000余人,年增收近2亿元,但多以“小打小闹”、“散兵游勇”为主。经深入调研,“把脉问诊”,决定对无证无牌、品质无保障的驴肉加工摊点实行“零容忍”,先后打掉了7个黑窝点。为将这一富民产业做大做强,通过政策倾斜、宣传引导、扶优汰劣,重点扶持南马滩村硕博肉驴产业合作社。这家“龙头企业”投资1500万元、集种植、养殖、检验检疫、屠宰、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目前已建成车间和展厅。加强日常监管力度,指导注册商标,打响自己的品牌。
西部海泡石电缆管板块,以规划五万亩高标准良田项目为依托,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为促流转调结构,帮助群众增收创造条件
筹划农田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将修通三纵三横6条田间大道,总长度25公里,涉及河卧路西16个村四万亩农田,铺设防渗管道80000米,安装扬水点36个,做到农田灌溉全覆盖。
开展涧河支渠清淤项目。利用老区项目省级资金200万元,进行涧河支渠清淤,方便周边群众引用灌溉,将解决10000余亩农田浇地难问题。以此为龙头,对沿渠各村相边坑塘进行治理。
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大力推广在李庵村落地的北京安利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先进经营模式和种管经验,引导周边村民种植水果玉米和大白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超对接,建立入驻北京市场的稳固通道。年内争取流转面积过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过20个。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协调服务。 来源:http://www.weilunguan.com/news/2014/110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