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五呀。明天不上班呀。
一邊把『一起去看流星雨』評為『雷劇之首』。一邊看著它的收視率咻咻地上升。一邊被『只是傳說』的『哥』雷得外焦裏嫩。一邊把自己身邊的物件都打上『寂寞』的標籤。被雷慣了。每天守著『掃雷』也成了一種無厘頭的快事。直到自己也被『雷『。深深感染。【娛樂至上】。當真成了一種生活態度。
這。也許就是現世都市年輕一代的生活。他們絞盡腦汁為生活創造突破常規的娛樂。他們飛速傳播著網路上足以吸引人眼球的娛樂。所以『賈君鵬』紅極一時。所以有了『信春哥得永生』等等等等。年輕人把自己融入娛樂。娛樂自己。娛樂生活。
幾十年前。人類進入電視時代。有個叫尼爾•波茲曼的美國學者驚恐不已。寫下了『娛樂至死』一書。其寫道。電視的一般表達方式是娛樂。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學者嘛。都有點憂國憂民的心理。其實。沒那麼嚴重。喜歡讀托爾斯泰的人。家裏擺上五個電視。亦是不會影響他欣賞『戰爭與和平』。看看收入不高的中國人的夜生活吧。這麼多年電視機沒『毒害』咱們。反而為咱們提供了多少資訊。排遣了多少無聊與寂寞呀。非要提電視的『娛樂至死』。那也是『娛樂得開心死了』。總比『無聊死了』強。
我以為。【娛樂】。從來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剛會走路的孩子。會玩躲貓貓。鑽木取火的猿人。會畫岩畫。可以看出。藝術是玩出來的。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娛樂。生命不息。娛樂不止。
娛樂。可以對抗庸常生活的平淡。大多數人的生活平凡瑣碎。甚至是程式化的。而娛樂。就是打破無聊的救生錘。敲碎沉悶。讓人呼吸到新鮮空氣。2005年。我追求自我而杭飄成了一個憂傷且喜歡裝13的小白領。活得像條罐子裏的沙丁魚。所幸。那一年芒果台推出了『超級女生』。那一個夏天。我有了娛樂。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沙丁魚蹦出罐子逃生了。四年後的夏末。我坐電腦前。重溫張靚穎吟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依然心潮難平。
娛樂。可以培養幽默感與個性。娛樂的時候。人處於放鬆狀態。奇思妙想的東西多了。幽默感啦。創造力啦。個性啦。都會多了。聽朋友說起他單位三樓最近擺了張乒乓球桌。他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有些同事。工作時寡言內向拘謹。然在玩乒乓的時候。性情大變。最內向的人也開起了玩笑。吹起牛皮。比如諸如。『剛和王皓打了兩局。沒分勝負。小樣兒。看我把你削成土豆泥吧。』『你發的球真變態。難看更難接。真TMD是球如其人。』等等等等。原來一張乒乓球桌後面。潛伏著這麼多郭德綱。有娛樂的生活。真不錯。
好吧。我錯了。扯嘮得也差不多了。時間也差不多混淆殆盡了。今天星期五呀。明天不上班呀。下班娛樂去叻。。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