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之南越王年夜饭】年夜饭——宫廷的饕餮盛宴
![]() |
春节是中国农历年的岁首,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据文献记载,自秦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吃“年夜饭”的习俗,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夕设酒聚宴之风始盛,但民间年夜饭是家家备有“希簌”,即山肴野蔌,各类蔬菜,毫无丰盛可言,与宫中贵族所吃的美食盛宴相比,有天壤之别。
隋炀帝“火山宴”VS唐太宗“烛光晚餐”
隋炀帝时,宫中除夕在殿前设大宴,每个院子设火山数十座,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起数丈,香闻数十里。
唐太宗效仿隋朝宫俗,除夕夜在宫中大设酒宴,“盛饰宫掖,明设灯烛”,邀约大臣,来一场盛大的烛光晚餐。唐太宗整个晚上与群臣欢饮,一直喝到天亮方休。
宋人的“消夜果子盒”
宋代的年夜饭与唐代又有所不同,宫中内司“意思局”当夜向高官大臣们进呈精巧的“消夜果子盒”,盒内有各种细果、时果、蜜煎、糖煎,还有糖澄沙团、韵果、蜜姜鼓、皂儿糕、蜜酥、小螺酥、银杏等。夜禁中“爆竹篙呼,闻于街巷”,家家户户“围炉团座,酌酒唱歌,谓之守岁。”此外,宋代除夕还流行吃一种叫做“脆饧”(即饴糖)的食物,一种薄而酥脆的糕点,今天江淮一带也称之为“焦切”、“焦切片”。
明时的“扁食”,清时的“合家欢”
明朝腊月三十日晚辞旧岁,宫中要吃“扁食”,即饮椒柏酒,吃水点心,以温身去寒为目的。明人还会把柿饼、荔枝、圆眼、林子、熟枣装在一盒内,称之为“百事大吉盒”。
清人风雅、追求圆满,把吃“年夜饭”叫“合家欢”,且重规矩,如上第一道菜叫“杂果盘”,该盘必以鱼、肉、瓜、茄组成,吃菜下筷,嘴里都要说谶语。而在苏州人的年饭桌上,茄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他们把茄蒂风干,加其他果蔬做成“安乐菜”。因“茄”一名“落苏”,苏州人“落”“乐”谐音,所以请人吃“茄蒂”(乐苏)成了当时流行的谶语。除夕之夜,在年饭桌上摆设“杂果盘”和吃“安乐菜”、“茄蒂”寓意都是一样,即祈望大吉大利,阖家欢乐过新年。
【食在广州之南越王年夜饭】年夜饭——宫廷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