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漢語雜談若干種
昨天读卢照邻《长安古意》有这么一句:“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去门帘贴双燕。”查百度有:宋晏几道 《木兰花》词:“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覰。” 清赵翼 《秋燕》诗:“生憎燕子炎凉甚,春便飞来秋便归。” 生憎:是唐人口语,义为最恨,偏恨。看来唐代以来都有人在使用。日本語里也使用这个词,訓讀爲あいにく。大约成书于十世纪初期的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有:“さらに知らぬよし申ししに,生憎にしひ給ひしこと。”可见平安时代这个词就已经传入日本,大辞林:1。做形容动词。发生了偏离预期的狀況,表達一種遺憾的樣子2。做副词,表示不凑巧。词源:あいにく是あやにく的一声之转(汉语有声转,日語也有。),あや是拟声词,与汉语的啊呀一样表达一种意外的情绪,にく来自憎む(にくむ)也写作悪む、意思很明显是憎恶。
其他:只今(ただいま)、斬新(ざんしん)、都可以在唐诗中找到踪影,只今也是唐人的口语,斬新現在寫作嶄新,漢語的「原來」原來寫作「元來」,日語的元來(元来)就是證據。
日語漢字音所見「古無舌頭舌上之分說」:日語「伝(傳)」音den,中古「傳」屬澄母,日語漢字音屬定母。日語「展」、「転(轉)」「纏」音ten,中古漢語屬知母,日語漢字音屬端母。日語「篆」音ten,中古漢語屬澄母,日語漢字音屬端母,本應屬定母,疑清化所致。以上反映了日語漢字音傳入非一朝一代,傳入地亦非一二地,今天漢語方言也有類似的遺存,疑日語漢字音不僅有中國首都附近的字音,而且有地方音。
日語的吳漢之爭:平安時代以來,雖然大和朝廷推廣來自隋唐關中地區的漢音,但是佛教徒們仍然堅持用來自南朝江南的吳音來誦讀佛經。很有趣的是儒家的「五經(ごきよう)」也用吳音音讀,反映了大和王朝與中國南朝頻繁的文化交流,是那段歷史活靈活現的反應。今天日語中不少的佛教詞彙都沿用吳音,如:経巻・経蔵・経典・経文・写経・心経・誦経・読経・大蔵経。
億劫(おっこう)、本是佛教用語,《金剛經》:「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億劫有兩個意思①一劫の一億倍。非常に長い時間。②非常に多い数。但江戸時代以來,億劫由數量巨大引申出麻煩,懶得的意思。從此這個詞彙也被普通人使用了。參考大辞林 第三版。【再次現實漢語的活力】
其他:只今(ただいま)、斬新(ざんしん)、都可以在唐诗中找到踪影,只今也是唐人的口语,斬新現在寫作嶄新,漢語的「原來」原來寫作「元來」,日語的元來(元来)就是證據。
日語漢字音所見「古無舌頭舌上之分說」:日語「伝(傳)」音den,中古「傳」屬澄母,日語漢字音屬定母。日語「展」、「転(轉)」「纏」音ten,中古漢語屬知母,日語漢字音屬端母。日語「篆」音ten,中古漢語屬澄母,日語漢字音屬端母,本應屬定母,疑清化所致。以上反映了日語漢字音傳入非一朝一代,傳入地亦非一二地,今天漢語方言也有類似的遺存,疑日語漢字音不僅有中國首都附近的字音,而且有地方音。
日語的吳漢之爭:平安時代以來,雖然大和朝廷推廣來自隋唐關中地區的漢音,但是佛教徒們仍然堅持用來自南朝江南的吳音來誦讀佛經。很有趣的是儒家的「五經(ごきよう)」也用吳音音讀,反映了大和王朝與中國南朝頻繁的文化交流,是那段歷史活靈活現的反應。今天日語中不少的佛教詞彙都沿用吳音,如:経巻・経蔵・経典・経文・写経・心経・誦経・読経・大蔵経。
億劫(おっこう)、本是佛教用語,《金剛經》:「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億劫有兩個意思①一劫の一億倍。非常に長い時間。②非常に多い数。但江戸時代以來,億劫由數量巨大引申出麻煩,懶得的意思。從此這個詞彙也被普通人使用了。參考大辞林 第三版。【再次現實漢語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