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老师该多出来见识见识了——去杭州听菲伯尔师资培训有感
应该说在回国后的两年中,我一直都在思考与探索钢琴教学的新思路,两年的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猛然间看看周围,发现是市面上创新的钢琴教材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各种师资培训一时间也多如牛毛,原来远远不止我一人不满现状,想要探索新路子啊!于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我来到西子湖畔,参加一次针对基层钢琴老师的师资培训。 这次为期两天的培训内容还是很充实的,毫不夸张地说,这位来自北京的,胖胖的,极具亲和力的李晓丹老师,完全颠覆了我对钢琴教学的理念。原来初级钢琴教学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吸引人,与此同时,一切的一切还都是以音乐为出发点展开的。并且,这样的一个教学氛围中,我相信不仅是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音乐,教师也能快乐地完成教学。太完美了!这无疑是为我继续探索创新钢琴教学照亮了道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要做就做李晓丹那样的老师。 相比之下,参加培训的老师中有一小部分就显得比较落后了。他们对于新教材,新观念怀着排斥态度。有的老师表示不认可李老师的教学理念,并反问道,“一直在强调音乐感受,那么手型怎么办呢?”仿佛是手型才是钢琴教学的本质,音乐神马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关于手型问题的吐槽我也不想多说了,达达音乐的老师纷纷都吐槽过。这让我想起虎皮纱老师几年前写的一篇在网上流传甚广的文章《手型:中国钢琴教育的最大骗局》,碰巧的是,这篇文章李晓丹老师也读过。看来,在这个骗局里面,不仅骗到了琴童与家长,许多老师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貌似手型那一套已经不仅仅是钢琴技术了,更像是一种“风俗习惯”,甚至是一种“信仰”。 如果你心中有一些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大概就可以称之为“信仰”。西方人心中,上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他们的信仰是上帝;在我中心,音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我的信仰便是音乐;有些老师心中,手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他们的信仰便是手型。目前看来,“手型教”的教徒们的数量真是庞大无比,不过我相信这个“教”的前途可能会略显惨淡。原因很简单,就像李老师说的,00后与10后的父母中越来越多是小时候学过钢琴的,“识货”的家长越来越多,咱们就拭目以待这个骗局还是支撑多久。 最后,向所有勇于探索新教学的老师致敬,包括远在大洋彼岸的菲伯尔先生。而且我相信,以中国人的智慧,我未来还能看到更多的创新和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