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浪费检讨书
![]() |
说一下被我浪费过的东西。
一直想把自己造成的浪费写下来,可是为什么要写以及写了之后能有啥用,却没啥预期。更多的是一种,列个单子给自己,开头附上一句:“看看你自己之前都做(作)了什么!”的感概……
更多的,是为了以后的不浪费吧。以及,以后在买东西之前,要多加考虑一下,避免冲动消费。
先从目力所及的地方开始。
第一大类:护肤品。
去年老妈去hk,原本希望让她带个bb霜什么的回来,很便宜那种。结果被柜台的人忽悠,买了个jurlique的圣诞套装回来,内容有:一个抹脸的,一个玫瑰水喷雾,一个晚霜,一个眼霜。鉴于当时我连基本护肤的东西都没有,想想买了也就买了,于是开始用,浪费结果如下:
1. 晚霜用完了,味道手感什么的也很喜欢;
2. 玫瑰水最开始还在用,结果隔一段时间就给忘了,现在还有半瓶,但已过期;
3. 日霜,也就是之前说那个抹脸的,一开始我就不是很中意那个味道,一直用的很慢,结果等我想起来要不要抓紧使用的时候,已经变质。过期。
4. 眼霜因为样子太小了,居然从一开始就给忘了,半年前偶尔翻出来,发现临期,开始每晚睡觉前用,但仍旧没有挽救它过期的命运。
教训:护肤对味道要求还蛮高的,自己不喜欢的话很难坚持用下去,而且应该放在比较显眼的地方,本来就不喜欢外加放在不明显的地方……不等过期等什么。
直接损失:300多吧
还有个糟心东西,也是跟着老妈hk游一起回来的,就是lancome的bb霜+防晒。50ml市价700多,基本是夏天出门抹脸必备。But,我一般出门都想不起来专门抹脸,唯遇重要场合需要打个底儿才想起它来,所以一个夏天的利用率并不高,到现在也只勉强用了一半的量。开盖之后12个月过期,大致算算也是过期了……可是我还在用。主要是觉得这么精贵的东西抹胳膊抹腿太浪费,所以只用来抹脸,除了脸之外的地方,用的都是水宝宝的喷雾防晒。这是下一个更糟心的浪费系列。
教训:又不注重化妆,又不想夏天顶着油脸出门(其实lancome这款已经很好了,不是很油,但我还是觉得糊得慌),碧柔防晒系列都很好。平时出门习惯打底遮瑕的,就能按时用完……
直接损失:300
接着说防晒糟心系列。前年,夏天特别火的防晒,就是美国水宝宝系列产品,用过朋友的产品后,觉得真心好(它有一款牙膏管状款的,挤出来感觉超油,但抹开之后超水润!也因为被这个影响,特意托去美国出差的朋友带),但是我犯的一个错误是:买多了。我整了3瓶日常喷雾防晒,1瓶运动喷雾防晒。第二错误是我不应该只买一种款。从头到尾我都没买到最水润的那款。浪费结果如下:
1. 运动防晒那款我放单位,为了平时跟同事户外打球时用,结果,根本没用一两次,这瓶喷雾找不到了。时至今日我们只能定义为:不翼而飞。
2. 日常喷雾自己用了一瓶,整个夏天也只用了一半的赶脚,好在还没过期。余下两瓶馈赠亲朋好友,不然指着我自己用,用到2020年也未必能用完……
教训:如果只是自己用,真心不用一次买那么多。因为你自己很难用完,而且最大风险在于,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被其他产品吸引,然后造成二次浪费,以此不断叠加……周而复始。好在防晒的周期比较长,余下那半瓶我明年还可以继续用。
直接损失:就是丢的那瓶,100吧。
Ps:防晒喷雾的朋友回礼给我依云的水喷雾,这个极好!因为水不怕过期……
顺带说一下润肤露。大致情况就是:这瓶还没用完,就因为觉得那个更好买了下来,然后就是周而复始的叠加浪费。好在买新货的周期比较长,所以还是能坚持把它们用完。但收敛水就没那么好命了……最开始,去年双11活动,买了olay的套装,面霜用完了,收敛水剩下了,眼霜也剩下了;后来觉得肌研不错,买乳液的时候又是套装,收敛水又剩下了;后来去新加坡玩,发现muji店里卖的收敛水/护肤水比国内便宜很多,纠结半天买了个中等瓶的……现在的结果就是:
1. muji的一直坚持用,早晚都用,快用完了;用完之后还有之前半瓶olay的;用完olay的还有几乎没怎么用的肌研的……总之收敛水我用到明年都还有的用……
2. 眼霜同样如此,现在用的是过期的jurlique的,用完还有olay的,用完还有之前的别人的大宝眼袋霜……汗死。
教训:啥都想要。买完又不记得固定用。啥都剩。严重怀疑olay那个眼霜是不是已经过期……
直接损失:过期的眼霜要是都算上,200吧
再接下来就是洗面奶了。时至今日,在我家洗漱台上还可以看到大约10年前买的avon(雅芳)牌洗面奶,这东西真的在我家存在有十年之久了……即便拿来当衣领净什么的二次利用,也应该没什么功效了吧。
在我今年来开始购买日霜,晚霜,眼霜,收敛水等护肤用品之前,我唯一能称得上是护肤用品的,只有洗面奶。但即便这样,还是时有浪费现象发生:
之前得到一个欧泊莱的护肤露,想着可以配合一个洗面奶,于是在网上买了一个。到手之后就开始用,结果用了几次就觉得味道不对,总觉得是假货,于是不用了;与此同时还买了一个倩碧的洗面奶小样,用过之后也觉得是假货,于是这两样新洗面奶,等于直接扔;再之后,朋友去韩国带了当地洗面奶回来,用过之后觉得不习惯,努力的努力的坚持用了一半多,还是剩下了;再后来,发现了origins,无论是味道,手感,洗完的效果都很喜欢,为了防止买到假货,就趁自己或朋友出国玩的机会去机场免税店买,先买了白茶味的,后来又买了0油的,最后又买了薄荷磨砂的……就是大概半年内,买了三管洗面奶。好在都没浪费,也是为了不浪费,现在它们仨分属不同的人在用。
教训:这种每天使用的东西必须得自己喜欢才能坚持下去,所以买之前选好很重要。去机场扫货时也得注意,自己用的量要算好,买了一堆回来,最后用不完还是浪费……
直接损失:很难算。然后又想起个事,有时候去屈臣氏这种店,经常有那种“买一件加一元送一件的活动”,有一次看到是妮维雅50ml小瓶买一送一,当时的想法是,这么小瓶,很好用完,而且旅行出去也可以用到,很方便。于是几乎没犹豫就买了两个回来。这已经都过去好几年了,这两瓶洗面奶至今还放在我储物盒里……因为大瓶的洗面奶你都是一个接一个甚至重叠在用,你怎么可能想起来这个小瓶的,等你真去旅行的时候,往往你带的也是还没用完的剩个底儿的洗面奶,还是想不起来有个满满的小瓶,于是,又是浪费。汗。
第二大类:食品。
餐桌浪费我觉得这些年还好,家里吃饭和自己吃饭都还蛮注意这点,在外面吃饭如果真点多了,也会打包带回来,通常会在第二顿时被吃掉。不过我“眼大胃小”的毛病偶尔还是会发生,看见餐单上有食欲的(通常我看什么都有食欲……)就想点来吃,结果点着点着就会点多,不过这通常发生在第一次光顾的餐厅。如果去过几次,就可以把饭量控制得很好了。
但是日常食品浪费,尤其是冰箱在冷藏室的那一层……依旧存在浪费到让人发指的地步:
1. 小时候绝对不会担心冰棍会浪费,即便家里批发了20根,也能在夏天的一周内搞定,甚至留到冬天依旧可以搞定。但现在的情况是,夏天我都很少吃冰棍,结果去年某次路过冷批店,心里想着“天这么热,买点冰棍存着吧,也不用多买,慢慢吃。”结果一共也就买了10根,结果前些天整理冰棍,发现还有8根躺在里面……
2. 带爸妈去吃饭,店家说不开发票给饮料,讨论半天(事实证明我妈是对的),拎了一大桶雪碧回来。结果,从开瓶喝第一口开始,一直到最后还剩了个底子扔掉,大约3周时间,其余时间就一直躺在冰箱里耗电……汗。所以买东西,无论是化妆品还是食品,如果想着“现在买好,以后一定可以#¥……#¥&%¥¥%*”基本都会造成浪费,所以还是现吃现买就好了。
3. 炒菜的辣椒,如果是鲜辣椒味道会更好,所以通常会买一包,每次用个几根,但是这个频率掌握起来很不靠谱,有时候用的上,有时候用不上,它们就一直放在冰箱里,结果最后全部长毛;
4. 出差带回来的特产鱼片,一袋子有8条,吃了一条觉得味道不错,送了同事2条。心想,好吃的鱼片不会被浪费的,5条很快会吃完的。结果到最后,我家狗都没能享受到过期鱼片的待遇,放在柜子里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风干到一碰就碎了……
5. 开封的沙拉酱,没用完的,过期;开封的调味汁,没吃完,扔;开封的榨菜,没吃完,长毛;朋友带回来的外国巧克力,吃了一半,放冰箱,最后串了味儿,扔;还有那些被某人买回来原本准备做烘焙的食材:淡奶油,过期;枕头奶酪,过期;一小块黄油,过期;芝士,过期;屯起来的面粉,过期……我已经无力再写下去了,总之是最后搬家收拾冰箱的时候,清理出一手提麻袋那么多的过期货。这和饭桌上点餐眼大胃小是一个道理,买之前要计划好,能分几次做,食材能等多久,最后冰箱就彻底成了低温储藏柜,等着它们慢慢的长出绿毛……
6. 还得特别强调一下关于团购这类事情,尤其是,双十一。牙刷什么的问题不大,你一次团50个,就算一年只用5个(两三月换一个牙刷已经算很省了),一家人一起用,两年差不多也搞定了,反正它不用长绿毛。但是类似瓜子啊,零食啊,泡椒凤爪啊,一次团20包,或者10斤,到最后的结果还是扔。
7. 吃火锅点麻酱,想要麻酱的,又想要泰式酸辣酱,问服务员一碗酱大概多少,对方比划了一下,觉得一份不够,于是,两人各要两份。结果,全部剩下一半,如果一开始只点一份,可以吃的干干净净,至多再多加一碗就好了。所以有时候也不能听服务员的,可以后续的食物,都可以先点一份,吃完再要。说到这个,又想到自助调料台子这件事,另一次跟朋友去吃火锅,把麻酱吃干净之后,想去试试麻油的,结果因为发现麻油的那一刻太过兴奋(因为店家把麻油全部装在一个啤酒桶一样的透明容器里),觉得这东西一定味道不错所以才这么特别,一次按下去就接了大半碗。结果等坐下来蘸着肉片一吃,这个完全不是我想要的那种麻油,此后无论再往里添什么,依旧不是我想要那个味道,为了不导致最后吃不下饭,扔。所以这种东西吃之前要试一试,喜欢再多拿。
8. 关于充值卡这件事……如果现在把所有我在餐厅,会员店等地办的卡集合起来,大概能有五六十张?绝大多数,都是免费办卡凑个热闹的赶脚,有小一部分,是交个办卡费,大多也都吃回来或用回来了。但是依旧有那么几张卡,属于,先充值,后消费。结果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panama面包店买了一个蛋糕,办卡会划算很多,想着就在单位附近,办了。用了蛋糕前,还省两百多,后来确实一直在用,陆续买了一些东西,再之后就没再顺路过去,大概过了一年想起来,想去把卡用掉。结果发现……店已经撤了。跑去其他店查询,得到的结果是:俺们是加盟店,卡和卡不是通用的,在哪里办卡在哪里消费。结果,卡没用完,店已关张。
教训:少量多餐。无论点餐,还是日常采购,除非你有十足把握(最好就靠谱的经验数据,或者靠谱的吃货游荡在眼前),否则你最好只买眼前吃的和即将吃的。真不够吃,留个念想,良性瘦身,食物和你都会更具吸引力。至于充值卡……哎。
直接损失:我实在是不忍心算啊……光是冰箱里被扔出去的东西,一年间怎么也得有几千吧……欲哭无泪啊。
第三大类:培训。
这些浪费的每一件事,造成浪费的原因都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如果放在一起,规律就很明显了: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主观或者客观的……没坚持下去。
1.2011年的时候,报了个英语班。因为学校刚开张,折扣力度超级大,而且时间灵活,离单位又近,学费2000可以学4000的课。这个折扣力度和性价比,没得说。我也因此跟这位英语私塾的创办人/教师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到今天。但我要说的重点是,2k的课我大概上了三个月,结果因为工作调动的缘故,就没再去了!!!直到2013年中旬,我又找到这个老师,又缴了一笔学费,然后一直学到现在。(老师给我的照顾已经让我泪流满面,如今已经成为终身学员……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浪费学费的事情了>_<。)
3. 还是2011年,好像就是在报了英语班后不久,又开始想学日语,一次课60,十次一缴费。学了第一个600元之后,确实感觉不错,老师教得好。然后又续了一个600,结果学了一节课之后,因为我工作原因,又不能去了,老师说愿意等,何时有空何时再去。结果……等到老师回老家了,我还没再继续……之前学的那点东西也几乎原封不动的,全部还给老师了……哎。
4. 剩下就是一些无法挽回的硬件浪费了,比如整租了一年房,结果因为工作原因,半年没人住;缴了一年宽带,半年没用就退掉(中国联通当然一分钱都不退给你,一分钱都不退!);给儿子在小区附近办理洗澡卡,2k28次(已经性价比很高),洗了10次吧,搬家,店家说“咱终身有效”,问题是,等狗再来洗,店是不是还在(请你一定要在啊……);洗车卡,500元25次,洗了5次,搬家……这个沉痛的教训根本在于:搬家这件事一旦发生,有些钱是不包含在安家费里的……连环保水卡都是,充了钱,用不完就搬走了。
教训:这个没法用“教训”来总结,因为有些事无法预知。只能……认。
直接损失:我已经没有勇气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