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亭缘之二十四:翠云亭
自诗:“小园小春浓,隐泉隐雨踪。几枚细篁翠,数朵海棠红。窄径丝鸣弱,矮墙软羽茸。探影倏不见,迷却片云中。”
“黄龙吐翠”这个题名景观中的“翠”字主要指竹。景区内各处均有不同种类的竹子种植,除数量比较多的毛竹外,还包括有适宜小园林点缀的名贵观赏竹如菲白竹、紫竹、方竹等;这使得黄龙吐翠的竹景与西湖新十景中另外一处以竹景为主的景点“云栖竹径”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一为精巧有致,一为幽野清远。因此黄龙吐翠景区中有许多建筑皆点缀“翠”字,只是可惜上世纪末景区另立主题为“缘文化园”,许多带有“翠”字的亭楼均被改名,取了一些附会“缘”字的名称,反而失去了原本的“翠意”。其中有三个带有“翠”字的亭子,两个都被改去名称,只称下最后一个予以保留,便是座落在黄龙洞旁一处小园中的翠云亭。
亭为后来所新建,并无太多古意。但其形制十分别致,为三柱单檐攒尖亭。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三角形的亭子。整个西湖只有两个三角形的亭子,翠云亭为一,另一个是小瀛洲的开网亭。但凡建筑形制特别,便十分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翠云亭本无历史,也没有楹联,建筑材质、色彩、轮廓也极为普通,所处的小园子虽遍植篁翠颇有意境,但完全无法和旧时江南园林相比,仅是上世纪后期景区开发时所筑以充实空间之物,只因其似乎少一根柱子,便独树一帜。
“翠”字自不必说,更令我在意的却是“云”字。翠云亭是整个西湖景区最北带有“云”字的亭子。西湖气象,以云为祥瑞;诸山之脉,源在云栖五云。五云向东北泽被西子,成为西湖特别重要却特别容易被人忽略的意象。因此西湖周围凡重野趣自然的景观,常有带“云”名之景点或者建筑,不仅是在布局上呼应,而且也含有进一步将云之为物予以变化和升华的意义。比如双峰插云、玉皇飞云、三台云水、九里云松、绿云静境、云升远壑、白云深处、水云光中,又有云居山、冲云楼、塑云楼、仰云楼、留云门等,皆与之呼应;以“云”为亭名者更众,今后再表。只说翠云亭,若以地理位置来看离云栖最远,似乎有所呼应;但是事实上与云栖呼应的最远的一个亭子是在栖霞岭的“白云归处”亭,很明显从其字面即可领会意义,一起一收蔚为壮观。而翠云亭在宝石山阴麓,比“白云归处”亭更北,又以“云”名,不得不再看看是否此云是否同于彼云?格之可见,原来西湖凡以“云”名的亭子,前或加以形状,或加以动作。凡以动作为名如“摛”、“舒”、“兜”等,似乎都是直接对原本之云意施以影响;而以形状为名如“片”、“密”、“靖”、“瑞”等,似乎也都是对原本之云加以描述。唯独“翠云”二字,似乎是以云之拟态类比黄龙吐翠景区内的竹林。再看景区内其余两个被更名的亭子之前的名称,一为“翠霭”一为“翠篁”,其中明显“翠霭”两字与“翠云”相对,因此“翠云”并不能认为是五云之归,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类比罢了。不过,同为所谓“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和黄龙吐翠分别位于至南至北,却都以竹为胜,而且也留有“云”意,倒不失为一个有意思的巧合。
“黄龙吐翠”这个题名景观中的“翠”字主要指竹。景区内各处均有不同种类的竹子种植,除数量比较多的毛竹外,还包括有适宜小园林点缀的名贵观赏竹如菲白竹、紫竹、方竹等;这使得黄龙吐翠的竹景与西湖新十景中另外一处以竹景为主的景点“云栖竹径”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一为精巧有致,一为幽野清远。因此黄龙吐翠景区中有许多建筑皆点缀“翠”字,只是可惜上世纪末景区另立主题为“缘文化园”,许多带有“翠”字的亭楼均被改名,取了一些附会“缘”字的名称,反而失去了原本的“翠意”。其中有三个带有“翠”字的亭子,两个都被改去名称,只称下最后一个予以保留,便是座落在黄龙洞旁一处小园中的翠云亭。
亭为后来所新建,并无太多古意。但其形制十分别致,为三柱单檐攒尖亭。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三角形的亭子。整个西湖只有两个三角形的亭子,翠云亭为一,另一个是小瀛洲的开网亭。但凡建筑形制特别,便十分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翠云亭本无历史,也没有楹联,建筑材质、色彩、轮廓也极为普通,所处的小园子虽遍植篁翠颇有意境,但完全无法和旧时江南园林相比,仅是上世纪后期景区开发时所筑以充实空间之物,只因其似乎少一根柱子,便独树一帜。
“翠”字自不必说,更令我在意的却是“云”字。翠云亭是整个西湖景区最北带有“云”字的亭子。西湖气象,以云为祥瑞;诸山之脉,源在云栖五云。五云向东北泽被西子,成为西湖特别重要却特别容易被人忽略的意象。因此西湖周围凡重野趣自然的景观,常有带“云”名之景点或者建筑,不仅是在布局上呼应,而且也含有进一步将云之为物予以变化和升华的意义。比如双峰插云、玉皇飞云、三台云水、九里云松、绿云静境、云升远壑、白云深处、水云光中,又有云居山、冲云楼、塑云楼、仰云楼、留云门等,皆与之呼应;以“云”为亭名者更众,今后再表。只说翠云亭,若以地理位置来看离云栖最远,似乎有所呼应;但是事实上与云栖呼应的最远的一个亭子是在栖霞岭的“白云归处”亭,很明显从其字面即可领会意义,一起一收蔚为壮观。而翠云亭在宝石山阴麓,比“白云归处”亭更北,又以“云”名,不得不再看看是否此云是否同于彼云?格之可见,原来西湖凡以“云”名的亭子,前或加以形状,或加以动作。凡以动作为名如“摛”、“舒”、“兜”等,似乎都是直接对原本之云意施以影响;而以形状为名如“片”、“密”、“靖”、“瑞”等,似乎也都是对原本之云加以描述。唯独“翠云”二字,似乎是以云之拟态类比黄龙吐翠景区内的竹林。再看景区内其余两个被更名的亭子之前的名称,一为“翠霭”一为“翠篁”,其中明显“翠霭”两字与“翠云”相对,因此“翠云”并不能认为是五云之归,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类比罢了。不过,同为所谓“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和黄龙吐翠分别位于至南至北,却都以竹为胜,而且也留有“云”意,倒不失为一个有意思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