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往之】傅山十六言
傅山(1607——1684),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字青主,青竹、别号公它、又字乔山、亦曰石道人。入清后又名真山(法名),号朱衣道人,晚称老蘖禅。一作太原人。傅氏通经史、诸子、佛道之学,精医学。兼善诗书画。其书篆、隶、正、草无不精。尤以行书更具特色。
静 不可轻举妄动。此全为读书也。街门不辄出。
淡 消除世外利欲。
远 去人远,无匪人之比。此有二义。又要往远里看,对近字求之。
藏 一切小慧不可卖弄。
忍 眷属小嫌,外来侮御,读《孟子》“三自反”章自解。
乐 此字难讲。如般乐饮酒,非类群嬉,岂可谓乐?此字只在闭门读书里面。读《论语》首章自见。
默 此字只要谨言。古人戒此,多有成言矣。至于讦直恶口,排毁阴隐,不止自己不许犯之,即闻人言,掩耳急走。
谦 一切有而不居,与骄傲反。吾说《易·谦》卦有之。
重 即“君子不重则不威”之重。气岸堎嶒,不恶而严。
审 大而出处,小而应接,虑可知难。至于日间言行,静夜自审,又是一义。前是求不失其可,后是又改革其非。
勤 读书勿怠,凡一义一字不知者,问人检籍。不可一“且”字放在胸中。
俭 一切饭食衣服,不饥不寒足矣。若有志,即饥寒在身,亦不得萌干求之意。
宽 肚皮宽展,为容受地窄,则自隘自蹙,损性致病。
安 只是对“勉”字看。“勉”岂不是好字但不可强不能为能、不知为知。此病中者最多。蜕 《荀子》“如蜕之脱”。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若得少自锢,岂能长进。
归 谓有所归宿,不至无所着落,即博后之约。
静 不可轻举妄动。此全为读书也。街门不辄出。
淡 消除世外利欲。
远 去人远,无匪人之比。此有二义。又要往远里看,对近字求之。
藏 一切小慧不可卖弄。
忍 眷属小嫌,外来侮御,读《孟子》“三自反”章自解。
乐 此字难讲。如般乐饮酒,非类群嬉,岂可谓乐?此字只在闭门读书里面。读《论语》首章自见。
默 此字只要谨言。古人戒此,多有成言矣。至于讦直恶口,排毁阴隐,不止自己不许犯之,即闻人言,掩耳急走。
谦 一切有而不居,与骄傲反。吾说《易·谦》卦有之。
重 即“君子不重则不威”之重。气岸堎嶒,不恶而严。
审 大而出处,小而应接,虑可知难。至于日间言行,静夜自审,又是一义。前是求不失其可,后是又改革其非。
勤 读书勿怠,凡一义一字不知者,问人检籍。不可一“且”字放在胸中。
俭 一切饭食衣服,不饥不寒足矣。若有志,即饥寒在身,亦不得萌干求之意。
宽 肚皮宽展,为容受地窄,则自隘自蹙,损性致病。
安 只是对“勉”字看。“勉”岂不是好字但不可强不能为能、不知为知。此病中者最多。蜕 《荀子》“如蜕之脱”。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若得少自锢,岂能长进。
归 谓有所归宿,不至无所着落,即博后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