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国与烂木头(第一章: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旅行概述与新宿之夜)
说来有些可笑,在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里,我把去樱花国作为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目的地一直在dream list前三名里岿然不动。有些人生梦想是可以通过金钱实现的,有些梦想是不能通过金钱实现的,关于旅行的梦想大多和经济有关,夹杂一些个人冲动。烂木头也时常笑话自己没出息,你的梦想归根结底大多是可以靠钱实现的,但前者未必就不如后者高尚,如果能在年轻贫乏时消耗心思,使尽浑身解数去达成的目的地,一定是最具回忆品鉴价值的。在无人的湘南海岸线前吹过了温热的海风,在镰仓高校前的坂道口幻想江之电驰过时赤木晴子挥手的身姿,在三鹰市吉卜力美术馆里看到龙猫跳跃的分镜图都差点感动到哭,在东京宝冢剧场里把手给拍红。我并不为旅行而旅行,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风景。
即使是旅程结束实现了部分梦想后仍然会感觉到一丝不真实,身已动,心尚在。常常在离开一个地方时信誓旦旦地承诺自己一定要回来,这一次恐怕是最笃定的。我们这代人对樱花国的感情很复杂,我很理性地明白每一个世外桃源都只是呈现给它的客官。我并非盲目地崇拜这个国家,也是宁愿与它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的,但它所拥有的高速便利的交通,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和那些恪守规矩的市民,古典雅致却宁静没有嘈杂人堆,有足够空间让人喘息的绿色庭院,的确是值得我们去羡慕的。在东京生活的那一种舒服,是与人交往的无压力;穿梭在城市中,遇到的人可以对你很热情友善,当然也会有人不那么热情,但他们都本分地遵守着作为社会人的品格与职责,都不见他们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在马路上,公共交通工具上争吵(除了地铁海报里抓痴汉的场景)。东京人的这一种“疏离与冷漠”恰好就满足了我对“市民素质”的要求。他们的自由都是建立在自我约束的前提下。
关于樱花国的一些传说,综合烂木头自己的所见所闻,给到一些HIGHLIGHT。
1.樱花国的妹子并不是个个都那么美,从成田一路进京的路上,妹子的漂亮程度按县城向都内的移动半径缩减而递增。扶桑妹子多罗圈,胜在颜小精致。她们并非天生丽质,但真的努力在修饰自己的外形。
2. 东京市民追逐科技进步的脚步是相当紧迫的,在筑地市场吃海鲜遇到的卖鱼大叔都用上了IPHONE6。当时烂木头的嘴型就是“诶???”的鸭嘴。
3. 酒店里不提供厕纸篓子,厕纸的确是可以直接被冲进马桶里。不过,不管是酒店、公厕还是机场厕所里提供的纸都特别的薄,容易降解的另一面是国人会觉得并不好用。
4. 走在路上一个礼拜不擦鞋子也很干净,这个说法见仁见智看你去哪里玩了。路面的确没有灰尘,繁华地区大马路上车子较小,也不会有扬起尘土的机会。但是嘛,如果是去郊外玩,鞋子免不了还是会有沙土滴。
5. 大部分的便利店是提供塑料袋的,所以出国前不用准备。当然他们也是倡导环保的,但不会严加逼迫。
6. 深藏在小巷子里那种吃吃烤串,炸物,呵呵啤酒的日式居酒屋里,店家是会免费提供用塑料袋包装好的卷起来的热毛巾。可能是因为很多男性工薪族下班来喝酒,给他们擦汗的吧。
7. 日本是一个注重知识产权的国家,大部分收费博物馆里,内部是不容许拍照的。当然也有一些景点是可以拍照的,但在礼貌上最好做到事先咨询。
8. 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小国家,每每有台风来,电视台和交通部门都做到了信息互通。这次去赶上18号风球,早上5点钟的新闻就开始播报延误的航班情况,开往成田机场速度最快的京成skyliner也为了安全而停运。酒店给每个房间都发了一个不要开窗的安全通知。可谓非常贴心,大家对待灾害性天气严阵以待,没有半点马虎,尽自己的能力把伤亡降到最低。
9. 东京不管是地面上的JR,还是TOKYO METRO,都营地铁,或者电车都有严密的时间表,并不是来一辆是一辆,什么点到什么站头都精确到分钟,方便乘客在等待的番台上查阅。东京的地铁和电车,座位不是冰冷的塑料,而是柔软舒服的沙发座。第一次踏进日比谷线车厢的时候,烂木头都快惊呆了!
10. 上海的地铁和东京的交通网络比真是大巫见小巫,东京地下铁的一个换乘点,可以有好多条线,每辆不同方向的线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番号”,去标注番号的站台等车就绝不会错,但这要求游客更仔细一些,只要仔细了,就很难有迷路的机会。所以建议大家在去东京之前,稍许做点交通攻略就行了,因为,嘛,其实你真到了也会迷茫的。推荐尽量少换乘,一换乘那段路可比国内长多了。
关于樱花国的记忆是值得咀嚼上好几遍的,我得把小心呵护的回忆反刍上好几遍再把它放掉。在此之前,不想有别的心情来打扰这份宝物。
这个开场白真的是过于冗长,感谢大家的阅读。接下来就是正文环节了。
======================================================
在焦躁踌躇的心情下,ANA的飞机降落在成田机场。虽然也不是第一次一个人出国旅游,但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忍住带着哽咽的呼吸排在樱花国入国检查口的。就这样踏上梦幻的土地,一点实感都没有。但是到了抵达大厅后之前关于交通疑虑的紧张感都消失了,因为各家电车的售票点标示都非常清楚买到了朋友推荐的进京速度最快的京成skyliner,2740日元的价格可谓不便宜。
京成快线从千叶县一路往上野站开,中间只在日暮里停一次,途中的景色只有两个字“乡下”。村里的景色很单调,刚开始是大片大片的绿田,像是MV和日剧里会出现的那种田野。渐渐的就有了有人居住的小町。日本真是寸土寸金,团地那千篇一律带着一圈一圈水泥色楼梯的房子在电车线路边擦身而过,真的以为差点要撞上了。朦胧的天气像极了《大家再见》里滨田岳住的地方。
倒腾了一个小时后坐上了去茅场町的日比谷线,灰色带H的地铁线亲切不已,未来几天将与它为伴,东京宝冢剧院就在日比谷线的日比谷站。check in完毕后乘坐东西线换丸之内线到了新宿,后来才知道自己从下绕了个大圈子,明明可以东西线换都营的新宿线到的,时间更快。不过这边就要普及个小知识了, 烂木头发现不同公司地铁间换乘似乎更贵呢。如果在乎钱的话,最好还是同一家公司换乘。图上这张就是被亲切地称为西瓜卡的SUICA CARD了,可以坐大部分公用交通,也可以在便利店使用。
我对歌舞伎町一番街的最初印象是《夜王》里松冈昌宏饰演的不得志的男公关被教导说:欢迎进入夜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不论学历,只要努力拼搏就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景色。这令人浑身颤栗的景色我等游客自然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歌舞伎町内更多的还是门面花哨的案内店,里面贴满了大大的帅哥小姐的大头照,类似于餐馆点菜的作用吧。日剧里成群结队过街的牛郎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街头有明确的标语:禁止拉客。
新宿一带最盛产的当然还是满坑满谷的中国游客,计划行程中思い出横丁也只是匆匆走过,被油
烟气味给薰了出来,名为回忆的小街,据说已经被中国人占领,真的空余风雅的名字。但走到大街上,光彩夺目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家做啥生意的霓虹灯牌,也算是一种夜景文化,是东京都的代表吧。霓虹为什么被 戏称为霓虹,说不定也正是这个道理(笑,真是非常适宜。)
看到了张佳玮在《孤独的人都要吃饱》里提到的那家博多天神拉面馆,金灿灿的小猪招牌很诱人,不过可惜没进去而是去吃了一兰拉面。地陪胖酱说,博多天神是连锁店,哪儿都有,什么时候吃都可以。不过正因为这样的惯性思想,很多美食就这样错过了。在第一次新鲜地尝试用投币机器买拉面,一间一间小格子互不打扰的拉面消费模式后,路过围成一圈吃面的博多天神,居然有种羡慕之情,想体验那种人情味儿和市井气息。
(未完待续)
即使是旅程结束实现了部分梦想后仍然会感觉到一丝不真实,身已动,心尚在。常常在离开一个地方时信誓旦旦地承诺自己一定要回来,这一次恐怕是最笃定的。我们这代人对樱花国的感情很复杂,我很理性地明白每一个世外桃源都只是呈现给它的客官。我并非盲目地崇拜这个国家,也是宁愿与它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的,但它所拥有的高速便利的交通,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和那些恪守规矩的市民,古典雅致却宁静没有嘈杂人堆,有足够空间让人喘息的绿色庭院,的确是值得我们去羡慕的。在东京生活的那一种舒服,是与人交往的无压力;穿梭在城市中,遇到的人可以对你很热情友善,当然也会有人不那么热情,但他们都本分地遵守着作为社会人的品格与职责,都不见他们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在马路上,公共交通工具上争吵(除了地铁海报里抓痴汉的场景)。东京人的这一种“疏离与冷漠”恰好就满足了我对“市民素质”的要求。他们的自由都是建立在自我约束的前提下。
关于樱花国的一些传说,综合烂木头自己的所见所闻,给到一些HIGHLIGHT。
1.樱花国的妹子并不是个个都那么美,从成田一路进京的路上,妹子的漂亮程度按县城向都内的移动半径缩减而递增。扶桑妹子多罗圈,胜在颜小精致。她们并非天生丽质,但真的努力在修饰自己的外形。
2. 东京市民追逐科技进步的脚步是相当紧迫的,在筑地市场吃海鲜遇到的卖鱼大叔都用上了IPHONE6。当时烂木头的嘴型就是“诶???”的鸭嘴。
3. 酒店里不提供厕纸篓子,厕纸的确是可以直接被冲进马桶里。不过,不管是酒店、公厕还是机场厕所里提供的纸都特别的薄,容易降解的另一面是国人会觉得并不好用。
4. 走在路上一个礼拜不擦鞋子也很干净,这个说法见仁见智看你去哪里玩了。路面的确没有灰尘,繁华地区大马路上车子较小,也不会有扬起尘土的机会。但是嘛,如果是去郊外玩,鞋子免不了还是会有沙土滴。
5. 大部分的便利店是提供塑料袋的,所以出国前不用准备。当然他们也是倡导环保的,但不会严加逼迫。
6. 深藏在小巷子里那种吃吃烤串,炸物,呵呵啤酒的日式居酒屋里,店家是会免费提供用塑料袋包装好的卷起来的热毛巾。可能是因为很多男性工薪族下班来喝酒,给他们擦汗的吧。
7. 日本是一个注重知识产权的国家,大部分收费博物馆里,内部是不容许拍照的。当然也有一些景点是可以拍照的,但在礼貌上最好做到事先咨询。
8. 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小国家,每每有台风来,电视台和交通部门都做到了信息互通。这次去赶上18号风球,早上5点钟的新闻就开始播报延误的航班情况,开往成田机场速度最快的京成skyliner也为了安全而停运。酒店给每个房间都发了一个不要开窗的安全通知。可谓非常贴心,大家对待灾害性天气严阵以待,没有半点马虎,尽自己的能力把伤亡降到最低。
9. 东京不管是地面上的JR,还是TOKYO METRO,都营地铁,或者电车都有严密的时间表,并不是来一辆是一辆,什么点到什么站头都精确到分钟,方便乘客在等待的番台上查阅。东京的地铁和电车,座位不是冰冷的塑料,而是柔软舒服的沙发座。第一次踏进日比谷线车厢的时候,烂木头都快惊呆了!
10. 上海的地铁和东京的交通网络比真是大巫见小巫,东京地下铁的一个换乘点,可以有好多条线,每辆不同方向的线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番号”,去标注番号的站台等车就绝不会错,但这要求游客更仔细一些,只要仔细了,就很难有迷路的机会。所以建议大家在去东京之前,稍许做点交通攻略就行了,因为,嘛,其实你真到了也会迷茫的。推荐尽量少换乘,一换乘那段路可比国内长多了。
关于樱花国的记忆是值得咀嚼上好几遍的,我得把小心呵护的回忆反刍上好几遍再把它放掉。在此之前,不想有别的心情来打扰这份宝物。
这个开场白真的是过于冗长,感谢大家的阅读。接下来就是正文环节了。
======================================================
在焦躁踌躇的心情下,ANA的飞机降落在成田机场。虽然也不是第一次一个人出国旅游,但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忍住带着哽咽的呼吸排在樱花国入国检查口的。就这样踏上梦幻的土地,一点实感都没有。但是到了抵达大厅后之前关于交通疑虑的紧张感都消失了,因为各家电车的售票点标示都非常清楚买到了朋友推荐的进京速度最快的京成skyliner,2740日元的价格可谓不便宜。
![]() |
![]() |
![]() |
京成快线从千叶县一路往上野站开,中间只在日暮里停一次,途中的景色只有两个字“乡下”。村里的景色很单调,刚开始是大片大片的绿田,像是MV和日剧里会出现的那种田野。渐渐的就有了有人居住的小町。日本真是寸土寸金,团地那千篇一律带着一圈一圈水泥色楼梯的房子在电车线路边擦身而过,真的以为差点要撞上了。朦胧的天气像极了《大家再见》里滨田岳住的地方。
![]() |
倒腾了一个小时后坐上了去茅场町的日比谷线,灰色带H的地铁线亲切不已,未来几天将与它为伴,东京宝冢剧院就在日比谷线的日比谷站。check in完毕后乘坐东西线换丸之内线到了新宿,后来才知道自己从下绕了个大圈子,明明可以东西线换都营的新宿线到的,时间更快。不过这边就要普及个小知识了, 烂木头发现不同公司地铁间换乘似乎更贵呢。如果在乎钱的话,最好还是同一家公司换乘。图上这张就是被亲切地称为西瓜卡的SUICA CARD了,可以坐大部分公用交通,也可以在便利店使用。
![]() |
![]() |
![]() |
![]() |
我对歌舞伎町一番街的最初印象是《夜王》里松冈昌宏饰演的不得志的男公关被教导说:欢迎进入夜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不论学历,只要努力拼搏就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景色。这令人浑身颤栗的景色我等游客自然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歌舞伎町内更多的还是门面花哨的案内店,里面贴满了大大的帅哥小姐的大头照,类似于餐馆点菜的作用吧。日剧里成群结队过街的牛郎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街头有明确的标语:禁止拉客。
新宿一带最盛产的当然还是满坑满谷的中国游客,计划行程中思い出横丁也只是匆匆走过,被油
烟气味给薰了出来,名为回忆的小街,据说已经被中国人占领,真的空余风雅的名字。但走到大街上,光彩夺目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家做啥生意的霓虹灯牌,也算是一种夜景文化,是东京都的代表吧。霓虹为什么被 戏称为霓虹,说不定也正是这个道理(笑,真是非常适宜。)
看到了张佳玮在《孤独的人都要吃饱》里提到的那家博多天神拉面馆,金灿灿的小猪招牌很诱人,不过可惜没进去而是去吃了一兰拉面。地陪胖酱说,博多天神是连锁店,哪儿都有,什么时候吃都可以。不过正因为这样的惯性思想,很多美食就这样错过了。在第一次新鲜地尝试用投币机器买拉面,一间一间小格子互不打扰的拉面消费模式后,路过围成一圈吃面的博多天神,居然有种羡慕之情,想体验那种人情味儿和市井气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