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采和
蓝采和
1
冬天过去日头渐暖烟雨飘起来,圣贤书里的之乎者也立马变得模糊不清,每天乱翻几页书我就穿过苏州城的宽街窄巷,去光裕社听那个圆脸姑娘评弹《珍珠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姑娘唱罢一回把脸颊边的头发拢回耳后,我就忘了回家的时间。
去年底父亲调去江北做官,就让我住在了姑父家。姑父祖上蒙荫家大业大,一本家谱里都是显赫的名字,在苏州府里供着好差事,和我们家也是门当户对。这日我回来正好碰上在家的姑父,又是“功名”,“修身齐家”,“慎独”地一顿骂,不过姑父自己也不太相信的东西说起来自然不太利索,平日小姑轻言软语几句就缓解了尴尬气氛。我那可爱小姑的神情总像有美事在酝酿之中,声音里闪着光,让我情不自禁凑上身去屏息聆听。不过今天小姑似乎有心事,没搭话。
2
春天了!随便打开一扇东南面的窗户柳絮就飞了进来。这个春天与众不同,人人都在谈论城西边太湖畔新建起的大宅和突然出现在苏州城的富商蓝采和。新宅落成的庆祝接连着结识全城名士佳人的聚会,丝竹管弦之乐夜夜从蓝府传来。
每日下午大批承办宴席的商人从全城涌入蓝府,带着新的绸布和毛毯,收拾前一夜的残局。工匠们来来往往,偌大的花园里西洋镜似的收藏了春天能见到的所有颜色。矮桌小案上五花八门的瓜果饼点,冷盘玲琅满目,火腿周围还有烤的金黄的乳鸽。大厅的角落堆满了数十坛酒,除了本地的黄酒外我根本分辨不出品种。一个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男男女女像飞蛾一样,在笑语和繁星之间穿梭。
3
我相信第一次去蓝府的那个晚上,我是少数几个确实收到邀请的客人之一——人们直接就往他家去了。那天一大早,一个小僮仆来姑父家,送来一张极正式的请柬,上面写如果我们能来参加当晚的“小酌”,主人将不胜荣幸,还说早就想登门拜访却一直未能如愿。末尾是“蓝采和敬上”庄重的签名。姑父对这样突然出现的富商不感兴趣,就让我一个人去了。
太阳挪到屋檐边上我就出发了。蓝采和倒是丝毫没有江南人“藏富”的性格,湖畔的蓝府气派的很,门 口蹲着的石头狮子嘴里含着颗金珠。进了大门绕过影壁就是一片热闹非凡的园地,地上的矮桌边衣饰华贵的宾客三五成群或坐或倚,一盅盅美酒端到园子里,在客人之间左右盘旋。空气都变得活跃,充满了欢声笑语、随意的戏谑、转瞬即忘的寒暄和陌生的人们的交谈。
苏州城有这么多我素不相识的人!我在掷骰、划拳、投壶、行令的人群间穿过,勉强辨认出几个在光裕社结识的友人,坐下来喝了几杯酒。可奇怪的是没人知道主人的行踪。在一群陌生人中间闲逛让我很不自在,我索性寻了条路出去坐在湖边,看湖上永远酩酊大醉的文人们泛舟吟诗。
黑暗覆盖大地,湖边的草木褪去了形状,隐入湖水。夜色降临,显得蓝府的灯光更亮了。屋檐下橘红色的灯笼温柔地轻轻晃动,也是自在快乐。我盘算着干脆等到散席时再去拜访主人。一个男人走过来坐在我身旁,问我是否喜欢这宴会。
“这家主人可真够阔绰的!可我还没有见到他。”我说。
“哦,恐怕我不是个好主人。我就是蓝采和。”
“失敬失敬!”我有点惊慌,我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并致以姑父的问候。
他报以会意的一笑——这笑容里满是信任和青睐,给人无比放心的感觉。这样的笑容十分罕见,可能这辈子只能遇上四五次。笑容淡去,我看到一个儒雅的壮年男子,剑眉星目,唇角眉间满是善意,三四十岁的模样。他询问了府上姑父和小姑的近况,踌躇着想说些什么,我明显感到他在寻找合适的措辞。
这被不远处突然传来的嬉笑声打断,似乎是有人醉酒失足滑进了湖里,外界的声音重又侵入我们初次相识的奇妙过程。几个毛头小子在一起行着有趣的酒令:
“一杯复一杯,两碗又两碗。哪管瓮头干,不怕杯中满。
何须肴和馔?那问冷和暖?放开大肚吃,开着大口嚥。
筛的不停筛,灌的不停灌。面皮不见红,身子不见软。
人道:‘七石缸!’我道:‘漏竹管。’人道:‘醉酩酊’,他道:‘才一半!’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哄笑声四起,可能是月光太迷人,也可能是春风太温柔,宾客们都像不再有明天一样享受这春夜的宴会。
蓝采和转过头想继续和我说话,蓝府管家却匆匆跑来说有要事商量。蓝采和欲言又止,犹豫片刻,站起身说:“谦益少爷,我另择佳日邀你到府上一聚。”
4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比江南的初夏更好的时节了。阳光被枝叶细细筛过,小桥下的河水卷着未经世事的小鱼苗流动,评弹姑娘的头发间也插了一支栀子花,我只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
这日大早蓝府小僮仆跑来我书房窗下,说是主人邀我同去太湖上泛舟赏景。离湖尚有一里路我就确定自己已经看到了蓝采和的“小舟”——比这精美的画舫我还从未见过,不光朱红色的木质船舱精雕细刻,就连船头的龙首和窗棱的每一小格都细细描上了金边。阳光下的蓝采和气色很好,站在岸边挥手致意,招呼我一同上船。进了船舱茶香扑鼻,我发现除了船夫外竟是只有我们两个人,一时倒有点受宠若惊。
阳光灿烂在荷叶之间穿梭的下午,比较适合捧着茶坐而论道。多年以后回想那个下午,我们可能谈论了蓝采和兴隆的茶叶和香料生意,也可能谈论了他这些年行走四方的广博见闻,比如极北之地天空中照亮山之四极的奇异火光,也比如南蛮之地植满草木的苑囿池园,我们如何逐渐交心的过程已渐渐模糊。但之后他告诉我了一个故事,一个解释了这一切是为何的故事,多年来一直跟着我,从未忘记。
那年清兵入了关,打破了史可法率军民死守的扬州城。江南千年孕育了多少不肯低下的头颅,清兵用了整整十天才屠杀干净城里有骨气的读书人。一户普通人家风雨飘零,只剩下了母亲和十六七岁的少年,相依为命渡过长江,南下逃难到了姑苏城。不久母亲忧疾缠身病逝,偌大的风雨天地只剩了少年一个人。所幸苏州城里大户人家甚多,他可以四处打些短工度日。日子一点点平淡地翻过去,一辈子可能就眨眼过去了,直到那个春日的午后。
那日他替一户官府人家劈完柴火,出了后厨躺在园子的草地上小憩。春日暖人,竹叶沉沉。迷糊间,他的屁股被人用竹竿狠狠抽中,同时响起银铃似的呵斥:“哥,爹爹叫你背书,你又在这儿偷偷睡觉,这次我可不为你开脱了!”少年一跳而起,一把抓住竹竿,却呆呆顿住了。那年午梦后的竹园,阳光透过枝叶,春风轻拂发梢,他眼前是个圆睁妙目、错愕窘迫的少女。
年轻人的爱情是不需要理由的,一个家徒四壁的穷小子就这样遇见了富贵人家的千金大小姐。传奇小说里的情节总会在人间一遍又一遍地上演,造化弄人,老天爷爱看人间的苦难。一个穷小子又怎么能爱上千金小姐呢?故事的后来自然是被这世界狠狠踹了一脚而清醒的小伙子背井离乡,谋求出人头地的一天。再后来自然是没了音讯。再后来所有人都忘了这个故事里有过一个穷小子,千金小姐有了门当户对的美满姻缘,才子佳人不羡鸳鸯不羡仙。
可偏偏这个穷小子命硬,忍辱负重四海漂泊,呕心沥血,倒也是祖师爷赏饭吃,生意做得财源滚滚,又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
“谦益少爷,这些年我翻山越岭去过很多地方,但你小姑始终是我翻不过的一道坎。只要遇到苏州城来的人,我就有意无意打听你们钱府的消息。
“我原来指望她会在某天晚上来光临我的宴会,可从来没有。
“我不想干什么出格的事!只是想找个地方见见她。”
5
夏天的梅雨期总是磨磨蹭蹭不愿走,我们约好的那天又是大雨,不过我找的这拙政园边上的小茶室倒是更僻静了。
一大早我就进屋烧水泡茶,四处看看,又出门到花园里摘了朵茉莉放在屋里的花瓶里。不过这是多余了,因为过了一会蓝采和就派人送来了一温室的花。他推门进来,脸色苍白,茫然地问:“这雨大概会停吧?茶——茶什么的准备好了吗?”
我把茶水端上来,让他喝了一杯。“可以吗?”我问。
“嗯——嗯,很好,是的”,他看上去并不很好,不知所云地又加了一句,“没有问题。”
他不时清清嗓子,脸色更糟了,试图阅读柜子上的一本书,可僮仆的脚步声也会吓他一跳。最后他站起身,痛苦地说:“我要回家了,太晚了,不会有人来了。”
这时我们都看到街角边有人撑着伞往这里走,我赶紧走了出来。雨水跳落伞上又轻轻弹开,伞底下我的小姑微偏过头,神采奕奕地看着我。“有什么秘密话要来这里和小姑说呀,咱们家的大少爷?”她用低微而兴奋的声音向我发问。
我此刻好像从未见过她一样,重新打量眼前人。她的声音总让人听得全神贯注,好像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只演奏一次的音符。她的脸庞忧伤而美丽,蕴含生动的内容:明亮的眼睛,柔软鲜艳的小嘴。然而她的声音里是另一种美,让人无法忘怀。
我们走进屋,却空无一人。我让小姑先进里面的茶室坐下,还没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门口传来彬彬有礼的敲门声。我打开门,湿漉漉的蓝采和一脸恐惧地看着我。他僵硬地大步走过我身旁,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整整一盏茶的时间我没有听到任何声音,之后终于传来了哽咽和笑声。时间漫长得可怕,我索性拉开门站在了院子里。
大雨逐渐淅淅沥沥,再逐渐不发出声音,最终停了。
天色渐晚,我回到室内,听到小姑说:“真的太高兴能再见到你”。茶香袅袅渐不可闻。那天我送满脸泪痕的小姑回家,路上她低着头没有说一句话。
6
一个又一个美梦做过去,转眼又是秋天了。蓝采和常邀我一起出游,时常还有小姑一起。蓝采和又变回了那个儒雅而博学的人,那天的惊慌失措就像从来没出现过。
我带他翻墙跳进父亲去江北后就空下的钱府,四处转转。坐在竹园边的墙垣底下他爱和我讲他在我这年纪经历过的事。重新回到苏州城就又重新启封埋了这么多年的回忆。我知道他如果生在我这样的家庭,一切就不太一样了。
江南的湖光山色醉人啊!永远品味不完。盼望时光永远不要走。
7
渐渐我偶尔能撞见姑父府上的仆人们窃窃私语,渐渐整个苏州城都在窃窃私语。晚归回来碰上姑父,他骂我就更狠了,尴尬的是往往小姑不在一旁,没人为我说话。官府对茶叶和香料生意赋了重税,蓝府的宴会就销声匿迹了。但他依旧邀我和小姑还有姑父登门做客。姑父自然嗤之以鼻,可他每日出门后,谁又能阻挡我们俩呢?
天渐渐冷了。
记忆里那年的年末已经模糊,只记得姑父和小姑激烈争吵的片段。小姑常坐在我的房间里,面色苍白,脸埋着,一发呆就是几个时辰。
终于官府下令,以“伤风败俗”“欺侮妇女”的名义罚了蓝采和大半的财产,并驱逐出省。
那个冬天的夜晚下雪了,蓝采和突然出现在我房间的窗下,我把小姑叫来,自己出门看雪。
春夏秋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遍遍循环的呢?风霜雨雪,能承受的就过了,承受不住的,寻求自然的结果,就一声不响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那自然的结果如果还没到来,就仍旧要在这世上吹打着。
我送蓝采和从后院出门,不敢看他的脸。他脚下不稳一个趔趄倒在雪地里。人的肉体里有这么多热量!雪纷纷融化,水汽氤氲,他深深地陷了进去。他伸出双手探寻着什么,想要抓住一缕水汽,但这一切都太快了。他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那一部分,永远失去了最珍贵美好的一部分。
8
之后我再也没见过蓝采和。姑父和小姑搬去了临近的常州府。我一个人留在这儿准备科举。再之后光裕社的评弹姑娘也不见了。
9
六年后我赴京赶考,在濠梁之地的酒楼见到一首诗龙飞凤舞地写在墙上:
踏歌蓝采和,世间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目见沧田生白波。
长景明辉在空际,金银宫阙高蹉峨。
我急忙拉来店小二,问可否见过蓝采和这个人。小二扑哧一笑,告诉我了好几个以他为主角的戏谑故事。一个衣着破烂,日日烂醉后从腰间取一串钱掷在桌上的疯癫之人,百姓们总会在茶余饭后琢磨出几个他的故事。我再问周围的酒客可知道他去了哪里,多说不知道,也有说一次自己和蓝采和喝高以后,突然听到笙箫之声,一只云鹤飞来,载着蓝采和冉冉而去。
我喝干杯里的酒,感觉那些春风沉醉的日夜真的已离我远去。只知道自己对人世间失意的忧伤和片刻的欢愉失去了兴趣。
日子依旧很孤单。
附:《蓝采和》(出《续仙传》)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丈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唱踏歌:“踏歌蓝采和,世间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歌词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及与酒家。周游天下,人为童时至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于濠梁间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1
冬天过去日头渐暖烟雨飘起来,圣贤书里的之乎者也立马变得模糊不清,每天乱翻几页书我就穿过苏州城的宽街窄巷,去光裕社听那个圆脸姑娘评弹《珍珠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姑娘唱罢一回把脸颊边的头发拢回耳后,我就忘了回家的时间。
去年底父亲调去江北做官,就让我住在了姑父家。姑父祖上蒙荫家大业大,一本家谱里都是显赫的名字,在苏州府里供着好差事,和我们家也是门当户对。这日我回来正好碰上在家的姑父,又是“功名”,“修身齐家”,“慎独”地一顿骂,不过姑父自己也不太相信的东西说起来自然不太利索,平日小姑轻言软语几句就缓解了尴尬气氛。我那可爱小姑的神情总像有美事在酝酿之中,声音里闪着光,让我情不自禁凑上身去屏息聆听。不过今天小姑似乎有心事,没搭话。
2
春天了!随便打开一扇东南面的窗户柳絮就飞了进来。这个春天与众不同,人人都在谈论城西边太湖畔新建起的大宅和突然出现在苏州城的富商蓝采和。新宅落成的庆祝接连着结识全城名士佳人的聚会,丝竹管弦之乐夜夜从蓝府传来。
每日下午大批承办宴席的商人从全城涌入蓝府,带着新的绸布和毛毯,收拾前一夜的残局。工匠们来来往往,偌大的花园里西洋镜似的收藏了春天能见到的所有颜色。矮桌小案上五花八门的瓜果饼点,冷盘玲琅满目,火腿周围还有烤的金黄的乳鸽。大厅的角落堆满了数十坛酒,除了本地的黄酒外我根本分辨不出品种。一个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男男女女像飞蛾一样,在笑语和繁星之间穿梭。
3
我相信第一次去蓝府的那个晚上,我是少数几个确实收到邀请的客人之一——人们直接就往他家去了。那天一大早,一个小僮仆来姑父家,送来一张极正式的请柬,上面写如果我们能来参加当晚的“小酌”,主人将不胜荣幸,还说早就想登门拜访却一直未能如愿。末尾是“蓝采和敬上”庄重的签名。姑父对这样突然出现的富商不感兴趣,就让我一个人去了。
太阳挪到屋檐边上我就出发了。蓝采和倒是丝毫没有江南人“藏富”的性格,湖畔的蓝府气派的很,门 口蹲着的石头狮子嘴里含着颗金珠。进了大门绕过影壁就是一片热闹非凡的园地,地上的矮桌边衣饰华贵的宾客三五成群或坐或倚,一盅盅美酒端到园子里,在客人之间左右盘旋。空气都变得活跃,充满了欢声笑语、随意的戏谑、转瞬即忘的寒暄和陌生的人们的交谈。
苏州城有这么多我素不相识的人!我在掷骰、划拳、投壶、行令的人群间穿过,勉强辨认出几个在光裕社结识的友人,坐下来喝了几杯酒。可奇怪的是没人知道主人的行踪。在一群陌生人中间闲逛让我很不自在,我索性寻了条路出去坐在湖边,看湖上永远酩酊大醉的文人们泛舟吟诗。
黑暗覆盖大地,湖边的草木褪去了形状,隐入湖水。夜色降临,显得蓝府的灯光更亮了。屋檐下橘红色的灯笼温柔地轻轻晃动,也是自在快乐。我盘算着干脆等到散席时再去拜访主人。一个男人走过来坐在我身旁,问我是否喜欢这宴会。
“这家主人可真够阔绰的!可我还没有见到他。”我说。
“哦,恐怕我不是个好主人。我就是蓝采和。”
“失敬失敬!”我有点惊慌,我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并致以姑父的问候。
他报以会意的一笑——这笑容里满是信任和青睐,给人无比放心的感觉。这样的笑容十分罕见,可能这辈子只能遇上四五次。笑容淡去,我看到一个儒雅的壮年男子,剑眉星目,唇角眉间满是善意,三四十岁的模样。他询问了府上姑父和小姑的近况,踌躇着想说些什么,我明显感到他在寻找合适的措辞。
这被不远处突然传来的嬉笑声打断,似乎是有人醉酒失足滑进了湖里,外界的声音重又侵入我们初次相识的奇妙过程。几个毛头小子在一起行着有趣的酒令:
“一杯复一杯,两碗又两碗。哪管瓮头干,不怕杯中满。
何须肴和馔?那问冷和暖?放开大肚吃,开着大口嚥。
筛的不停筛,灌的不停灌。面皮不见红,身子不见软。
人道:‘七石缸!’我道:‘漏竹管。’人道:‘醉酩酊’,他道:‘才一半!’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哄笑声四起,可能是月光太迷人,也可能是春风太温柔,宾客们都像不再有明天一样享受这春夜的宴会。
蓝采和转过头想继续和我说话,蓝府管家却匆匆跑来说有要事商量。蓝采和欲言又止,犹豫片刻,站起身说:“谦益少爷,我另择佳日邀你到府上一聚。”
4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比江南的初夏更好的时节了。阳光被枝叶细细筛过,小桥下的河水卷着未经世事的小鱼苗流动,评弹姑娘的头发间也插了一支栀子花,我只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
这日大早蓝府小僮仆跑来我书房窗下,说是主人邀我同去太湖上泛舟赏景。离湖尚有一里路我就确定自己已经看到了蓝采和的“小舟”——比这精美的画舫我还从未见过,不光朱红色的木质船舱精雕细刻,就连船头的龙首和窗棱的每一小格都细细描上了金边。阳光下的蓝采和气色很好,站在岸边挥手致意,招呼我一同上船。进了船舱茶香扑鼻,我发现除了船夫外竟是只有我们两个人,一时倒有点受宠若惊。
阳光灿烂在荷叶之间穿梭的下午,比较适合捧着茶坐而论道。多年以后回想那个下午,我们可能谈论了蓝采和兴隆的茶叶和香料生意,也可能谈论了他这些年行走四方的广博见闻,比如极北之地天空中照亮山之四极的奇异火光,也比如南蛮之地植满草木的苑囿池园,我们如何逐渐交心的过程已渐渐模糊。但之后他告诉我了一个故事,一个解释了这一切是为何的故事,多年来一直跟着我,从未忘记。
那年清兵入了关,打破了史可法率军民死守的扬州城。江南千年孕育了多少不肯低下的头颅,清兵用了整整十天才屠杀干净城里有骨气的读书人。一户普通人家风雨飘零,只剩下了母亲和十六七岁的少年,相依为命渡过长江,南下逃难到了姑苏城。不久母亲忧疾缠身病逝,偌大的风雨天地只剩了少年一个人。所幸苏州城里大户人家甚多,他可以四处打些短工度日。日子一点点平淡地翻过去,一辈子可能就眨眼过去了,直到那个春日的午后。
那日他替一户官府人家劈完柴火,出了后厨躺在园子的草地上小憩。春日暖人,竹叶沉沉。迷糊间,他的屁股被人用竹竿狠狠抽中,同时响起银铃似的呵斥:“哥,爹爹叫你背书,你又在这儿偷偷睡觉,这次我可不为你开脱了!”少年一跳而起,一把抓住竹竿,却呆呆顿住了。那年午梦后的竹园,阳光透过枝叶,春风轻拂发梢,他眼前是个圆睁妙目、错愕窘迫的少女。
年轻人的爱情是不需要理由的,一个家徒四壁的穷小子就这样遇见了富贵人家的千金大小姐。传奇小说里的情节总会在人间一遍又一遍地上演,造化弄人,老天爷爱看人间的苦难。一个穷小子又怎么能爱上千金小姐呢?故事的后来自然是被这世界狠狠踹了一脚而清醒的小伙子背井离乡,谋求出人头地的一天。再后来自然是没了音讯。再后来所有人都忘了这个故事里有过一个穷小子,千金小姐有了门当户对的美满姻缘,才子佳人不羡鸳鸯不羡仙。
可偏偏这个穷小子命硬,忍辱负重四海漂泊,呕心沥血,倒也是祖师爷赏饭吃,生意做得财源滚滚,又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
“谦益少爷,这些年我翻山越岭去过很多地方,但你小姑始终是我翻不过的一道坎。只要遇到苏州城来的人,我就有意无意打听你们钱府的消息。
“我原来指望她会在某天晚上来光临我的宴会,可从来没有。
“我不想干什么出格的事!只是想找个地方见见她。”
5
夏天的梅雨期总是磨磨蹭蹭不愿走,我们约好的那天又是大雨,不过我找的这拙政园边上的小茶室倒是更僻静了。
一大早我就进屋烧水泡茶,四处看看,又出门到花园里摘了朵茉莉放在屋里的花瓶里。不过这是多余了,因为过了一会蓝采和就派人送来了一温室的花。他推门进来,脸色苍白,茫然地问:“这雨大概会停吧?茶——茶什么的准备好了吗?”
我把茶水端上来,让他喝了一杯。“可以吗?”我问。
“嗯——嗯,很好,是的”,他看上去并不很好,不知所云地又加了一句,“没有问题。”
他不时清清嗓子,脸色更糟了,试图阅读柜子上的一本书,可僮仆的脚步声也会吓他一跳。最后他站起身,痛苦地说:“我要回家了,太晚了,不会有人来了。”
这时我们都看到街角边有人撑着伞往这里走,我赶紧走了出来。雨水跳落伞上又轻轻弹开,伞底下我的小姑微偏过头,神采奕奕地看着我。“有什么秘密话要来这里和小姑说呀,咱们家的大少爷?”她用低微而兴奋的声音向我发问。
我此刻好像从未见过她一样,重新打量眼前人。她的声音总让人听得全神贯注,好像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只演奏一次的音符。她的脸庞忧伤而美丽,蕴含生动的内容:明亮的眼睛,柔软鲜艳的小嘴。然而她的声音里是另一种美,让人无法忘怀。
我们走进屋,却空无一人。我让小姑先进里面的茶室坐下,还没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门口传来彬彬有礼的敲门声。我打开门,湿漉漉的蓝采和一脸恐惧地看着我。他僵硬地大步走过我身旁,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整整一盏茶的时间我没有听到任何声音,之后终于传来了哽咽和笑声。时间漫长得可怕,我索性拉开门站在了院子里。
大雨逐渐淅淅沥沥,再逐渐不发出声音,最终停了。
天色渐晚,我回到室内,听到小姑说:“真的太高兴能再见到你”。茶香袅袅渐不可闻。那天我送满脸泪痕的小姑回家,路上她低着头没有说一句话。
6
一个又一个美梦做过去,转眼又是秋天了。蓝采和常邀我一起出游,时常还有小姑一起。蓝采和又变回了那个儒雅而博学的人,那天的惊慌失措就像从来没出现过。
我带他翻墙跳进父亲去江北后就空下的钱府,四处转转。坐在竹园边的墙垣底下他爱和我讲他在我这年纪经历过的事。重新回到苏州城就又重新启封埋了这么多年的回忆。我知道他如果生在我这样的家庭,一切就不太一样了。
江南的湖光山色醉人啊!永远品味不完。盼望时光永远不要走。
7
渐渐我偶尔能撞见姑父府上的仆人们窃窃私语,渐渐整个苏州城都在窃窃私语。晚归回来碰上姑父,他骂我就更狠了,尴尬的是往往小姑不在一旁,没人为我说话。官府对茶叶和香料生意赋了重税,蓝府的宴会就销声匿迹了。但他依旧邀我和小姑还有姑父登门做客。姑父自然嗤之以鼻,可他每日出门后,谁又能阻挡我们俩呢?
天渐渐冷了。
记忆里那年的年末已经模糊,只记得姑父和小姑激烈争吵的片段。小姑常坐在我的房间里,面色苍白,脸埋着,一发呆就是几个时辰。
终于官府下令,以“伤风败俗”“欺侮妇女”的名义罚了蓝采和大半的财产,并驱逐出省。
那个冬天的夜晚下雪了,蓝采和突然出现在我房间的窗下,我把小姑叫来,自己出门看雪。
春夏秋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遍遍循环的呢?风霜雨雪,能承受的就过了,承受不住的,寻求自然的结果,就一声不响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那自然的结果如果还没到来,就仍旧要在这世上吹打着。
我送蓝采和从后院出门,不敢看他的脸。他脚下不稳一个趔趄倒在雪地里。人的肉体里有这么多热量!雪纷纷融化,水汽氤氲,他深深地陷了进去。他伸出双手探寻着什么,想要抓住一缕水汽,但这一切都太快了。他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那一部分,永远失去了最珍贵美好的一部分。
8
之后我再也没见过蓝采和。姑父和小姑搬去了临近的常州府。我一个人留在这儿准备科举。再之后光裕社的评弹姑娘也不见了。
9
六年后我赴京赶考,在濠梁之地的酒楼见到一首诗龙飞凤舞地写在墙上:
踏歌蓝采和,世间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目见沧田生白波。
长景明辉在空际,金银宫阙高蹉峨。
我急忙拉来店小二,问可否见过蓝采和这个人。小二扑哧一笑,告诉我了好几个以他为主角的戏谑故事。一个衣着破烂,日日烂醉后从腰间取一串钱掷在桌上的疯癫之人,百姓们总会在茶余饭后琢磨出几个他的故事。我再问周围的酒客可知道他去了哪里,多说不知道,也有说一次自己和蓝采和喝高以后,突然听到笙箫之声,一只云鹤飞来,载着蓝采和冉冉而去。
我喝干杯里的酒,感觉那些春风沉醉的日夜真的已离我远去。只知道自己对人世间失意的忧伤和片刻的欢愉失去了兴趣。
日子依旧很孤单。
附:《蓝采和》(出《续仙传》)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丈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唱踏歌:“踏歌蓝采和,世间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歌词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及与酒家。周游天下,人为童时至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于濠梁间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