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多少年过去看到Beyond的新闻,让我想起小时候日日回绕在耳边的那首海阔天空、真的爱你,还有光辉岁月......,因为从小家里开KTV的关系,所以很早就熟悉Beyond,仍然记得这首海阔天空出来以后,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作为包间背景音乐反复播放的曲目,那时候来唱歌的人都是把歌名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外面的人在大箱里找,正版的都是很大很大的黑胶碟,每次我都可以很快就找到,那些早在记忆里熟烂于心的歌名,在小时候茶余饭后的夜生活里,Beyond是我真正认识男声唱歌的开始吧,那个反复听也不会烦厌的声音。小时候没有乐队的概念,只知道那个唱歌的人,又完全想不通为什么出来的总是四个人,后来却变成了三个,也没有帅不帅的想法,只是那个声音日日相伴,再也熟悉不过。
后来看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写的《解忧杂货店》,看到Beyond的故事,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崇拜他们甚至痴迷,才回忆起儿时一路伴我成长的歌,我才想起那个奔跑于左右邻里去借碟送碟的自己,几百张的碟哪首歌在哪张碟里,甚至是别人家店里的碟我都能背出来,记忆有时候真的是很神奇的神经吧。
那时候去唱歌的人很简单,就是喜欢唱歌,倒一杯白开水在桌上,然后每点一首歌都在包厢里面很认真的唱,外面的人也常常听着听着就哼起来,后来邻里邻外也开起来,整个楼道都变得很吵,整条街都变得很热闹,后来的后来,里面的人就要求喝菊花茶,就要求音质的好坏,我还记得第一次跟爸爸妈妈去吃KFC,是在外地买音响的路上,我还记得妈妈教我怎么调音调,怎么听音质。再到后来的后来,来唱歌的人就要叫小姐,我就利索的跑下楼去叫,那时候叫小姐很简单,楼下站了一大群不认识的姐姐在聊天,叫两个上来就好了,来的客人也不会挑三拣四的。后来的后来我们家换了很多地方开,也出现了这么神奇的电脑点歌,但是之前可不是液晶,也没有无线话筒(这个还真是要感谢时代的发达呢,因为之前有线的话筒很容易绕来绕去打结)。再后来的后来,来唱歌的人就好像变了,对价钱挑三拣四,对小姐的外貌挑三拣四,有一些还有了嗑药的习惯。我在他们的夜生活里渐渐长大,看惯了各种各样的人,听说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也懂得了各种各样的生活道理。可是那个对音质挑三拣四的纯粹年代再也回不去了,所以真怀念呀,那时候每个人对音乐真正的享受和热爱,却活在在那个被世道瞧不起唱歌的年代里,小时候常常听老一辈的人说去KTV就是坏人,可是现在我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在那个年代去唱歌的人才是好人呢。
今天记忆瞬间就管不住了,其实我本来只是想短短的写些对Beyond的记忆。
后来看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写的《解忧杂货店》,看到Beyond的故事,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崇拜他们甚至痴迷,才回忆起儿时一路伴我成长的歌,我才想起那个奔跑于左右邻里去借碟送碟的自己,几百张的碟哪首歌在哪张碟里,甚至是别人家店里的碟我都能背出来,记忆有时候真的是很神奇的神经吧。
那时候去唱歌的人很简单,就是喜欢唱歌,倒一杯白开水在桌上,然后每点一首歌都在包厢里面很认真的唱,外面的人也常常听着听着就哼起来,后来邻里邻外也开起来,整个楼道都变得很吵,整条街都变得很热闹,后来的后来,里面的人就要求喝菊花茶,就要求音质的好坏,我还记得第一次跟爸爸妈妈去吃KFC,是在外地买音响的路上,我还记得妈妈教我怎么调音调,怎么听音质。再到后来的后来,来唱歌的人就要叫小姐,我就利索的跑下楼去叫,那时候叫小姐很简单,楼下站了一大群不认识的姐姐在聊天,叫两个上来就好了,来的客人也不会挑三拣四的。后来的后来我们家换了很多地方开,也出现了这么神奇的电脑点歌,但是之前可不是液晶,也没有无线话筒(这个还真是要感谢时代的发达呢,因为之前有线的话筒很容易绕来绕去打结)。再后来的后来,来唱歌的人就好像变了,对价钱挑三拣四,对小姐的外貌挑三拣四,有一些还有了嗑药的习惯。我在他们的夜生活里渐渐长大,看惯了各种各样的人,听说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也懂得了各种各样的生活道理。可是那个对音质挑三拣四的纯粹年代再也回不去了,所以真怀念呀,那时候每个人对音乐真正的享受和热爱,却活在在那个被世道瞧不起唱歌的年代里,小时候常常听老一辈的人说去KTV就是坏人,可是现在我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在那个年代去唱歌的人才是好人呢。
今天记忆瞬间就管不住了,其实我本来只是想短短的写些对Beyond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