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走的太远,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变故再起,即将逝去的2014,太多事如鲠在喉。想呐喊,没有方向。想诉说,大家都这么忙,几个人有空听你闲扯呢。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可以人言不无二三。即使是文字,我也害怕过多的表达。一来这世界似乎太假,朋友圈发那么多心灵鸡汤,几人学会了成长,曾经如此信奉的文字,给我的信任感越来越少。说了那么多渴望纯真,太多人在欲望中沉沦。可我同样害怕的是,人终究会老去,回过头,可以回忆的太少太少。
蒙睡了一个下午,没有胃口,晚饭时段选择了电影院,选择了《黄金年代》,许鞍华导演,主演汤唯。
关于汤唯,认识与多年前的那部《色戒》,通过网络特地找到了完整版。演技之于汤唯已不用赘述。从此,我分不清是喜欢上了那个民国女子王佳芝还是汤唯,我只知道后来于朋友的多次闲谈中,我一直奉汤唯为女神,关于她演完《色戒》后的诸多遭遇,更是颇感不平。艺术的演绎被无情的封杀,低俗的炒作却登堂入室。时过境迁,庆幸的是时间给了她公平的宣判,再度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这世界很多事情很奇妙,很多人你只能通过很多中间媒介去认识,从未有过直接的交谈与了解,但是他们的身影会如刀刻般埋在你的心底,那一年电视剧中初次见到白百合,从此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是左手拿筷子的姑娘我便会忍不住多关注几眼,哪怕是陌生人。还有因一则广告而关注的花小幽。这似乎真的如歌里唱的那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几眼。
我总觉得,这不关任何的美丑善恶和年龄,仅仅是因为长久以来,不曾发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情怀。
萧红,女作家,31岁病逝于香港。关于她我知之甚少。唯一的印象来自于学生时代的一篇课文。因而今天我的所有认知均来自于这部三个小时片长的《黄金年代》,我无法判断真实几何,演绎几何。只是出于个人情感出发,大体真实要多过演绎,因为汤唯,因为许鞍华。
很难用语言去形容这样一个女子,哪怕用‘奇特’也略显不足。苍白的脸庞,瘦弱的身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坚强。
一路爱,一路分开,一生漂流,从未更改对于爱情的追求。怀有身孕,被困宾馆,背负巨债,身无分文,却没有放弃对于文学的热爱。
与有妇之夫的表哥私奔,那样的年代,那样的背景,注定走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众叛亲离。落难中,与萧军相遇,共同的文学爱好,彼此的才华欣赏,走到了一起,可难改宿命作弄,最终战火中分开。哪怕彼此都知道深爱着对方,可有些事注定没办法回头,直到死去,彼此再没见面。
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为了饱餐一顿曾投靠过被她抛弃的未婚夫,为赌气,带着身孕嫁给了胆小的端木,生命的最后时段一直守护她的是骆宾基。爱,或被爱,抑或相爱,这是一件从来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猜度他人的选择的事情。因此对于故事中萧红的爱情,我无权利去做评价。我觉得任何人都应该如此,因为这世界不存在感同身受。只是在感情中,弱势大体都是女子。
我想说的是,她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文学的痴迷。记得两萧初次相遇时的一段对话,萧军问她你拥有自杀的一切条件,却为何如此顽强的活着,萧红告诉他,她死不瞑目。
难以想象一个看似如此瘦弱的姑娘出于什么样的心境可以做出这样的回答。我将它归结于对生活的热爱,这或许可以很好的解释整场电影中,我看不到她对现实产生过任何悲观的情绪,那样的年代,这样的一个女子,未曾有过泪水。
只能说,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它的离去,造就了我们的浮躁。它的离去,让我们无处安身。它的离去,我们制造假象。它的离去,我们充斥欲望。它的离去,我们不知善良为何物。
也正是对于生命的信仰,让她的文字如此的真实,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鲁迅的夫人说过,很多人写贫穷,却从来没有人可以像萧红那样让一切仿佛发生在眼前。虽然我不曾拜读她的作品,但是可以让鲁迅照顾有加的一个女子,很多时候不言而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害怕的是自己将无法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尽一切努力抗争生命,当死亡来临,坦然面对。
一直羡慕两个时代,一个是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一个是中西碰撞的民国。
为信仰,为理想,断送性命又何妨。
对于文字,已略显生疏,时光是一把杀猪刀,阉割了一切。
害怕表达,以免落了矫情的圈套。一直以来只相信纸和笔,书写可以创造一种让我为之痴迷的旋律。
人的遭遇本不同,至少保留一份真
蒙睡了一个下午,没有胃口,晚饭时段选择了电影院,选择了《黄金年代》,许鞍华导演,主演汤唯。
关于汤唯,认识与多年前的那部《色戒》,通过网络特地找到了完整版。演技之于汤唯已不用赘述。从此,我分不清是喜欢上了那个民国女子王佳芝还是汤唯,我只知道后来于朋友的多次闲谈中,我一直奉汤唯为女神,关于她演完《色戒》后的诸多遭遇,更是颇感不平。艺术的演绎被无情的封杀,低俗的炒作却登堂入室。时过境迁,庆幸的是时间给了她公平的宣判,再度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这世界很多事情很奇妙,很多人你只能通过很多中间媒介去认识,从未有过直接的交谈与了解,但是他们的身影会如刀刻般埋在你的心底,那一年电视剧中初次见到白百合,从此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是左手拿筷子的姑娘我便会忍不住多关注几眼,哪怕是陌生人。还有因一则广告而关注的花小幽。这似乎真的如歌里唱的那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几眼。
我总觉得,这不关任何的美丑善恶和年龄,仅仅是因为长久以来,不曾发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情怀。
萧红,女作家,31岁病逝于香港。关于她我知之甚少。唯一的印象来自于学生时代的一篇课文。因而今天我的所有认知均来自于这部三个小时片长的《黄金年代》,我无法判断真实几何,演绎几何。只是出于个人情感出发,大体真实要多过演绎,因为汤唯,因为许鞍华。
很难用语言去形容这样一个女子,哪怕用‘奇特’也略显不足。苍白的脸庞,瘦弱的身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坚强。
一路爱,一路分开,一生漂流,从未更改对于爱情的追求。怀有身孕,被困宾馆,背负巨债,身无分文,却没有放弃对于文学的热爱。
与有妇之夫的表哥私奔,那样的年代,那样的背景,注定走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众叛亲离。落难中,与萧军相遇,共同的文学爱好,彼此的才华欣赏,走到了一起,可难改宿命作弄,最终战火中分开。哪怕彼此都知道深爱着对方,可有些事注定没办法回头,直到死去,彼此再没见面。
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为了饱餐一顿曾投靠过被她抛弃的未婚夫,为赌气,带着身孕嫁给了胆小的端木,生命的最后时段一直守护她的是骆宾基。爱,或被爱,抑或相爱,这是一件从来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猜度他人的选择的事情。因此对于故事中萧红的爱情,我无权利去做评价。我觉得任何人都应该如此,因为这世界不存在感同身受。只是在感情中,弱势大体都是女子。
我想说的是,她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文学的痴迷。记得两萧初次相遇时的一段对话,萧军问她你拥有自杀的一切条件,却为何如此顽强的活着,萧红告诉他,她死不瞑目。
难以想象一个看似如此瘦弱的姑娘出于什么样的心境可以做出这样的回答。我将它归结于对生活的热爱,这或许可以很好的解释整场电影中,我看不到她对现实产生过任何悲观的情绪,那样的年代,这样的一个女子,未曾有过泪水。
只能说,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它的离去,造就了我们的浮躁。它的离去,让我们无处安身。它的离去,我们制造假象。它的离去,我们充斥欲望。它的离去,我们不知善良为何物。
也正是对于生命的信仰,让她的文字如此的真实,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鲁迅的夫人说过,很多人写贫穷,却从来没有人可以像萧红那样让一切仿佛发生在眼前。虽然我不曾拜读她的作品,但是可以让鲁迅照顾有加的一个女子,很多时候不言而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害怕的是自己将无法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尽一切努力抗争生命,当死亡来临,坦然面对。
一直羡慕两个时代,一个是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一个是中西碰撞的民国。
为信仰,为理想,断送性命又何妨。
对于文字,已略显生疏,时光是一把杀猪刀,阉割了一切。
害怕表达,以免落了矫情的圈套。一直以来只相信纸和笔,书写可以创造一种让我为之痴迷的旋律。
人的遭遇本不同,至少保留一份真